互聯網的紅利究竟在哪,有沒有真正走在互聯網前沿的大咖親身講述一下?

趙小波


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問題,雖然我本身並不是所謂的互聯網大咖,但是作為一名互聯網行業的早期從業者,也經歷了互聯網行業發展的變遷,所以我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早期的互聯網可以看成是消費互聯網,消費互聯網紅利主要集中在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初期的快速發展階段,這個階段讓一部分科技公司獲得了快速的發展,其中一小部分科技公司通過較強的產品力迅速構建了自身的優勢地位,此時的互聯網紅利主要是以網站(Web應用)的技術形式來釋放的。

第二個階段是平臺紅利期,在消費互聯網發展到一定階段時候,互聯網平臺需要進一步整合更多的資源,以便於構建更大的生態體系,所以此時很多中小創業者獲得了大量的平臺紅利,此時平臺也會把更多的資源傾斜給這些中小創業者。這個階段不僅創業的門檻相對較低,創業的成本也相對比較低,此時很多互聯網創業者也獲得了快速的發展,比如在電子商務領域就誕生了大量的中小創業者。

第三個階段是用戶增量期,這個階段最主要的體現就是移動互聯網時代的用戶增量。移動互聯網時代也釋放出了大量的紅利,移動互聯網時代不僅誕生了一批大型互聯網公司,同時也為互聯網打開了更大的價值空間,此時的互聯網與實體行業的結合也更加緊密了,從業人群也得到了進一步的擴大。移動互聯網時代的紅利主要以App的形式進行釋放,後期基於移動端的應用也逐漸豐富,各種小程序也釋放了大量的紅利。

隨著消費互聯網逐漸從增量期進入到存量期,產業互聯網將為互聯網帶來新一輪的發展紅利,所以目前很多互聯網公司也紛紛在產業互聯網領域佈局。從目前的發展趨勢來看,產業互聯網的紅利將以大數據、雲計算和人工智能等技術形式來釋放。

我從事互聯網行業多年,目前也在帶計算機專業的研究生,主要的研究方向集中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領域,我會陸續寫一些關於互聯網技術方面的文章,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我,相信一定會有所收穫。

如果有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方面的問題,或者是考研方面的問題,都可以在評論區留言,或者私信我!


IT人劉俊明


任何行業都有一個金字塔結構的發展,剛開始的紅利,很多人都可以抓住,門檻很低。越往後發展,門檻越高,機會越少,能抓住的人也越少了。

互聯網行業也是一樣的,早期的低門檻互聯網紅利早就釋放完了,現在做互聯網的成本更高,難度也大,需要的專業積累也多。我下面給你分析下互聯網發展紅利的幾個階段。

1、網站紅利

在2000年前,個人網站、行業網站、門戶網站很流行,主要作用還是基礎信息的單向輸出。

當時做的最大的三個巨頭是新浪、搜狐、網易。馬雲的第一桶金也是做黃頁賺取的,其實就是一個分類網站。

然後各行各業都有自己的網站,個人網站也很多。這個時候入門的話,其實非常簡單,做一個網站基本不需要什麼技術,甚至不會編程的人,學習幾周都能做出一個網站。

做了網站後,做好seo就行了,只要流量來了,做聯盟廣告,或者行業廣告,收入都可以不菲。

這個階段幾乎是所有人都可以涉足,並且賺錢。

2、sns網站

其實就是論壇、聊天室形式的網站,這個時候的信息從單向輸出變成了雙向互動。

當時做的比較好的有天涯社區、qq空間、人人網等。

這個階段門檻稍微提高一點了,非專業的人很難做出一個體驗好的平臺。需要更專業的團隊來運營了。

3、電子商務崛起

像qq這樣的社交軟件,從頭到尾就是騰訊一家獨大,雖然msn也掙扎過一下,最終還是敗走了。所以通訊軟件,我們就不討論了。

在馬雲做阿里巴巴之前,其實已經有很多電子商業的平臺了,最被大家所知的是慧聰網。

國外的易趣也進入過中國,不過最終被淘的免費模式趕出去了。

這個階段的紅利,大多數人已經沒辦法涉足平臺的搭建了。有眼光的都是依附在淘寶平臺下享受紅利。

4、移動互聯網時代

從蘋果的第一代iphone出來後,就正式進入了移動互聯網時代。

這個階段因為app不多,所以很多個人開發者,或者小團隊都有能力做一款app。剛開始獲客成本也低,特別是一些小遊戲,特別受歡迎。

不過這個時候的門檻已經提高到非常專業的高度了。但是如果你有資金的話,懂互聯網,請和團隊開發遊戲,依然能賺到錢。

5、智能化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一波洗牌,最終能留在你手機上的app已經不會超過50個了。

其實真正生存狀況好的公司,也就不到100個。普通小團隊基本需要靠融資來創業了,這波紅利徹底屬於大佬和精英了。

我們現在就是處於智能化的初級階段,像我們使用的滴滴、高德、美團、頭條、抖音、直播,甚至電商,都是已經智能化了。

不過這個智能化的基礎就是大數據,依靠大數據,這些公司會越來越發展壯大。小公司死亡率越來越高。

所以當前對於我們這些人來說,最好的做法就是依附在大佬的平臺之下。利用他們的技術和規則獲取自己的利益。

互聯網紅利的核心就是爭奪流量的能力,平臺拿到的流量,經過自己的一次洗刷賺錢後,會繼續向下分給我們。

例如微博、頭條、淘寶、微信都是一樣,他們獲得的流量,先給自己的廣告、遊戲、增值服務。然後流向下面的商家、創作者,依附在平臺下面的人,再跟自己的同行去爭奪分下來的流量。

所以,我們看大佬把流量引向哪個產品,我們就做哪個產品。那麼怎麼在平臺下做,一句話總結就是:做好自己。


小漁的創業信條


互聯網傳遞的是信息。所以互聯網的紅利就在“信息”兩個字上。至於說你想吃哪方面的紅利,就要看你可以發佈什麼樣的信息了。比如:網店、招聘、房地產、婚介……

如果自己的沒有信息資源,可以做資訊類。就比如在今日頭條註冊賬號,選擇興趣種類,做自媒體也是不錯的選擇。


鏈訊交流


短視頻直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