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了這麼多年奶茶,原來還有這麼多奶茶沒喝過 甚至有些都沒聽過


奶茶的品種很多,許多奶茶店會選擇奶茶粉勾兌,降低了成本,節省了步驟,口味下降了。本文在這裡給大家講解一下,但是大家也不要過量飲用,畢竟奶茶的添加劑是不可避免的。

奶茶主要分為三大類:英式奶茶、珍珠奶茶和蒙氏奶茶

英式奶茶以牛奶和紅茶、糖為主,再加入其他輔助食料,主要在茶和奶茶的品質上,有純英式奶茶、印度奶茶等,以前多為貴族飲用,英國人較多飲用。

珍珠奶茶起源於臺灣,以加入各種粉圓和口味的變化取勝,不太注重茶葉和牛奶的品質,比較平民化,屬大眾消費品,現在大多數珍珠奶茶已經不加牛奶了,多以奶精代替,茶的味道更少,完全是去牛奶和茶的營養。

蒙古奶茶也注重茶葉和牛奶的品質,加入鹽或糖,靠近草原,牛奶品質較好,但口味多以鹹為主。沒有普及。有蒙古奶茶、新疆奶茶和藏式奶茶等,最早的奶茶是蒙古奶茶。

英式奶茶

喝了這麼多年奶茶,原來還有這麼多奶茶沒喝過 甚至有些都沒聽過


英式奶茶,也叫港式奶茶、香港"老街奶茶ST0RY",始於17世紀初期的香港石板街(石板街昔日被稱為"總督第一街",石板街以石板鋪路而得名,緊鄰蘭桂坊),廣州官吏林智賢,首創以加了牛奶的茶在香港石板街招待荷蘭使節,這種獨特的喝法旋即被帶回荷蘭;1680年,約克 公爵夫人又將時髦的荷蘭式飲茶--在茶中加鮮奶、砂糖引進英國,一時蔚為風潮,尤其受到婦女們的喜愛。並主要成為英皇貴族專供飲品。

印度奶茶

喝了這麼多年奶茶,原來還有這麼多奶茶沒喝過 甚至有些都沒聽過


奶茶,印地語叫Chai,發音源自廣東話的茶,按中國的茶分類,當屬發酵型的紅茶,與中國傳統紅茶不同的是加工時將茶葉切碎,飲用時加奶加糖。奶茶本身也有貴賤之分:貴的稱為Masala Chai,新鮮水牛奶中加入豆蔻、茴香、肉桂、丁香和胡椒等多種香菸雨迷朦,恆河飛珠濺玉,你坐在茶棚裡,看主人點燃枯枝。剛煮好的茶滾燙,給了你足夠的熱量和膽量,天色已暗,到野花山谷的住宿地還有三公里,此時的山路上只剩下你、一個苦行僧和這茶棚,還有這茶棚。喜馬拉雅山中,這天你一共走了三十三公里,記憶中的里程碑是每兩公里一杯的奶茶。

新疆奶茶


喝了這麼多年奶茶,原來還有這麼多奶茶沒喝過 甚至有些都沒聽過


新疆各少數民族酷愛喝奶茶並不是沒有原因的。因為在牧區和高寒地區肉食較多,蔬菜很少,需要奶茶來幫助消化,這是其一;冬季寒冷,夏季乾熱,冬季大量飲奶茶可以迅速驅寒,夏季可以驅暑解渴,這是其二;其三,牧區人口稀少,各個居民點之間距離較遠,外出放牧或辦事,口渴時不容易找到飲料,離家前喝足奶茶,途中再吃些乾糧,可以較長時間耐渴耐餓。另外,奶茶裡既有茶又有奶,有時還放一些酥油、羊油、馬油,這種奶茶更是一種十分可口而富有營養的飲料。

珍珠奶茶


喝了這麼多年奶茶,原來還有這麼多奶茶沒喝過 甚至有些都沒聽過


珍珠奶茶是臺灣"泡沫紅茶"文化中的一種,雖然只是在奶茶中加入木薯粉圓,但卻成為臺灣最具代表性的飲料與小吃之一。

早期僅有一種稱呼。約1988年時,臺南市海安路一家叫"草蜢"的小販,取當時女星葉子楣的靈感,將珍珠奶茶改稱波霸奶茶。以後在南臺灣日漸產生波霸指大粉圓、珍珠指小粉圓的說法。隨著南臺灣連鎖店至北部展店,此種分類亦因此漸被臺灣居民接受。

蒙古奶茶


喝了這麼多年奶茶,原來還有這麼多奶茶沒喝過 甚至有些都沒聽過


蒙古民族喜好磚茶之習俗,究竟源於何時,無法考證。但是,在歷史上磚茶得寵於蒙古族人民。據記載,清朝康熙時代,內地一些商人攜帶磚茶、米麵、布帛雜物等到蒙古腹地,交換蒙地各種物產。其中除以米麵、布帛直接易皮毛外,其餘雜物均以磚茶定其價值。磚茶有"二四"、"二七"、"三九"之別。所謂"二四"者,即每箱可裝二十四塊磚茶,價值約三十三元(銀元),每塊磚茶重五斤半,價值一元二、三角。

"三九"茶則每塊約價值六角左右,亦當做一元幣通行。有時,磚茶價值急劇提高,一些商人深入偏僻地區以較少的茶,換取較多的畜產品,以一塊磚茶,換一隻羊,一塊磚茶易去一頭牛的事也屢見不鮮。從那時起,草原上就產生了以磚茶代替全羊饋贈親戚朋友的習俗。在草原上磚茶才逐漸失去了取代貨幣的資格,恢復其飲料的本來面目。

絲襪奶茶


喝了這麼多年奶茶,原來還有這麼多奶茶沒喝過 甚至有些都沒聽過


所謂“絲襪奶茶”,是指衝出來的奶茶顏色像絲襪那樣。把煮好的錫蘭紅茶用一個疑似尼龍網的棉線網先行過濾,作用除了濾走茶渣以外,也使紅茶更香滑,然後再加入奶和糖。絲襪奶茶的原創人(香港蘭芳園茶餐廳林木河先生)使用特製白布袋,但現在大部分人都會用一個棉紗網鑲在一個金屬框架內。由於此棉紗網染上奶茶色跟絲襪相似,加上經奶茶浸泡的尼龍網顏色與絲襪非常接近,就誤以為絲襪奶茶最初是以是用絲襪來過濾的。

港式奶茶是一種香港獨有的飲品,以其茶味重偏苦澀,口感爽滑且香醇濃厚為特點

拉茶文化


喝了這麼多年奶茶,原來還有這麼多奶茶沒喝過 甚至有些都沒聽過


馬來西亞和新加坡有“拉茶”,製作方法與香港奶茶差不多,但中間多一道“拉茶”的工序,是一門很江技巧的手藝。所謂“拉茶”即是將已煮好的=奶茶由一個器皿高空倒入另一個器皿中,此過程會被重覆數次,高度的衝擊力被認為可以增加奶茶的濃郁和使之更香滑均勻。但亦有人指這些工序欠缺衛生,會對奶茶的品質構成負面影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