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人說中國學生沒有創造力?

夢幻之星V


中秋回老家過節,侄女向我炫耀說老師要求背的東西她都背出來了我厲害吧!我把她的本子拿來一看,居然是數學。1/5=0.2,2/5=0.4,3/5=0.6......居然這個也要死記硬背!我看本子上寫了1/10=0.1,然後我考她,她順利的背出來了,接著我再問她2/10等於幾(本子上沒有)?她想了一會,然後說不知道。我差點沒暈倒,小學六年級啊!這教學方式真是夠奇葩的!中國的應試教育真的是禍害了一代又一代人。


沉默的羔羊肉不好吃


侷限了孩子的成長空間,呆板的教學形式,生活實踐幾乎沒有,這是個開啟智慧的大漏洞。我上學時就沒有交過作業,只上了7年3個月校,煤礦工作33年,和美術沒有關係,看看我畫的畫就可以證明,實踐對人生成長的重要性。











張完平972


從幼兒至小學教育階段,孩子本該就應處在一個無拘無束、自由戲耍、猜想好奇、天真爛漫的人文環境中,然而,我們由於受到某些教育產業和商業機構的訓循誘導,家長不得不過早地抱著功利的心態,而開發和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和愛好,報考各種學習班或補習班,勢必有點摧殘孩子天性和拔苗助長之嫌。從中學至大學教育期間,本該是處在一個邊學邊玩,培養孩子的獨立思考能力、動手製作能力、特技特長能力、邏輯推理驗算能力、質疑和批判能力、熱愛科學和對社會有奉獻精神等的最佳階段,然而,我們教育的主題遵旨,就是潛移默化地教導孩子養成一個循規蹈矩、聽話照做、死記硬背等古板教條教學模式和學習習慣。孩子就成了一個應付考試且超負荷運轉的機器。這樣就嚴重禁錮和限制了孩子們的獨立思考和自由想象空間,只注重學習成績而忽視培養孩子的德、智、體等其它方面發展,再加上繁重的課作業量任務,使大部分孩子有了身心疲憊、厭學和叛逆等心裡障礙,哪裡還有心思對科學技術及發明創造而感興趣?再者,把教育產業化和商業化後,有些中低收入的普通家庭竟為了孩子的補課費、學雜費等交不起而愁腸掛肚,給孩子的幼小心靈埋下了難以忘懷的陰影。與此同時,由於受社會輿論媒體導向和現實所迫,孩子們被灌輸一些儒家迂腐及急功近利的思想,他們未來的理想和抱負就是為了光祖耀祖、升官發財,或當大明星大老闆或當大官,向李嘉誠和馬雲等那樣的人物學習或以此為榜樣,將來就是為了掙到更多的錢,如有了錢那就是一個人能力和社會地位的體現。你說這樣的文化教育體制下,哪還有幾個孩子勵志將來當科學家的夢想?哪還有什麼創新和創造力?


春光明媚花開始


毛主席早就給以“創造力"這個單詞解釋過了,毛主席說人民群眾是真正的英雄有著無限的創造力和活躍的想象力。人民,只人民才是推動歷史前進的真動力。這裡面的人民群眾其中就包含了現代在校學習的大學生們!毛主席還說過:你們是早晨八,九點鐘的☀️太陽,未來的事情事業,希望寄託都在你們年青人們身上。誰說的中國大學生沒🈶創造力,純屬一派胡言爛詞,瞎說八道,中國的科研成果最🈶力回擊了一些人的不良的用心💕和臭詞亂用。











用戶2933723695202中


應該看到的更是嚴峻的社會中的一個現象。那就是中國的應試教育已經 到了瘋狂的地步,已經帶來了 非常嚴峻的負面作用。中國 孩子的生活自己自理能力 、野外適應能力和身體素質能力,已經遠遠的低於世界 平均水平,更不用說與日本韓國的孩子去比較了。這一切一切的 問題都是應試教育所害的,陳寶生部長在兩會上也說過,應試教育演繹到現在這種瘋狂的地步 也不是老師們能夠把負擔減得下來的,需要全社會共同的把應試教育的這一個猛獸扭轉過來,孩子們從小到大 他的生活瑣事全部由家長包乾到底,這種從小就沒有生活能力的鍛鍊和勞動鍛鍊的人長大了肯定是會出問題的。所以現在中國的所謂的大學畢業生的人才。不尊重別人的勞動成果,與社會脫節,整天宅在家裡。這就是中國的所謂的人才,所以眼下要討論的是,如何讓小孩子從小進行勞動鍛鍊,家長們不要再做這種包乾到底的 蠢事了,社會也要扭轉這種應試比拼的風氣了,老師們也不要一味的去教學考試了,多教點 孩子們一些勞動技能,動手能力。學校也要進行各個層次的勞動技能的考核。要記住,基礎科學要在動手能力的基礎上才能穩固,尖端科學必須在基礎科學的穩固下才能更優。中國的基礎科學太薄弱,真正的原因是中國的孩子們動手能力和勞動能力太差的禍害。


第一瞎子1


2005年,溫家寶總理在看望錢學森的時候,錢老感慨說:“這麼多年培養的學生,還沒有哪一個的學術成就,能夠跟民國時期培養的大師相比。”錢老又發問:“為什麼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傑出的人才?”

2005年3月,在錢學森先生的最後一次系統談話中,他說道:“我覺得更重要的是要具有創新思想的人才。問題在於,中國還沒有一所大學能夠按照培養科學技術發明創造人才的模式去辦學,都是些人云亦云、一般化的,沒有自己獨特的創新東西,受封建思想的影響,一直是這個樣子。我看,這是中國當前的一個很大問題。”

北京6月10日,來自全國32所高校的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9日匯聚中國人民大學,總結新中國70年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歷程,並就推進新時代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與創新進行探討。北京科技大學教師十分重視課程育人,課上課下言傳身教,教會學生做人做事做學問。“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專業課程教學,是我們團隊多年來一直堅守的教學理念。”


用戶3945390008811


中國現在年輕一代雖然接受了高等教育,但卻忘了自己的信仰。假如沒有了自己的信仰那創新從何談起呢。沒有信仰就沒前進的動力。就沒有創新的靈魂!所以年輕一代不但要學好科技知識,更不能忘本,要深刻學習毛澤東思想,認真領悟其中的真諦!把毛澤東思想深入融合到自己的工作中去,只有這樣中國學生的創新能力才能讓世界刮目相看!



湖北橙子哥


《高考,均科全才和優科專才,你選擇誰?》

郝峰濤

這有可能是一篇改變中國教育命運的文章。

一個小問題:A生數學100、語文50;B生數學90、語文90,誰更具潛能?這不是一個分數多少的小問題,而是一個人才觀念的大問題。

我們的社會、教育和高考一致認定B生為優秀人才,以分數高低論英雄,所以一位小學校長就敢這樣說:“我這裡沒有天才,我只要考試的分數和名次。”教育怎能不陷入應試困境!錢學森老人發出疑問:“為什麼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傑出的人才呢?”錢老希望培養出大師級的人才:一個孫子,勝過千萬趙括。

正是這種落後的人才觀念,是造成中國教育改革停滯的根本原因。

人才,你在哪裡?A生具有優科(數學)優勢,B生具有均科(均衡)優勢,這兩種不同的優勢,哪一種最具潛能?

論一:天才優於專才,專才優於全才,全才只能算是個人才。植物有頂端優勢,才成其高;動物也各有特長,故能生存。再縱觀歷史,橫觀社會,凡是有成就的人,皆是某些領域的專才(天才是更加卓越的專才),而非全才,正所謂: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

論二:專才(優科)的成功在於他們努力建設自我的專業興趣、專業方向和專業高度,而所謂的全才(均科)其實是被誤導的無興趣、無方向和無高度的三無產品!人才都有一定的成長之路,越是卓越的人才越注重自我的專業發展。

論三:孩子們各有天賦,在發展中就會產生不同的優勢,這是自然分化和社會分化的必然,也是專才成長、優科發展的內因外果。而全面均科發展,其實是一種違揹人性發展的人才策略。

所以,專才(優科)的人才發展觀是優於現代教育中盛興的平均主義全才(均科)觀。天才源於自覺,專才源於興趣,全才源於誤導,平均主義全才(均科)觀是扼殺天賦、迷失興趣的禍首。

我們要不要打破主副科,打破文理科,打破快慢班,打破填鴨式,打破應試觀?要不要鼓勵學生培養興趣、尋找方向和建構高度?要不要給天才、專才(優科)更大的成長空間?

要!但如何做到呢?

一,高考是指揮棒,要從“均科固定文理制”向“優科自選建構制”轉變。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興趣發展,以自身優勢學科為中心進行知識建構,可在高考科目“語、數、英、政、史、地、理、化、生、體、音、美等(皆百分制)”中自選四科進行計分選拔,其餘參試科目的分數作為參考。如:A生自選“生數理英”四科計分,B生自選“生化數史”四科計分,可同時報考清華生物的相關專業,擇優錄取。

二,中學和中考可以讓學生自選2-3門優勢學科參加評價,其餘參試科目作為參考,鼓勵學生髮掘自身的興趣、方向和高度。

三,小學階段,學生根據自身的興趣愛好,逐步建立1-2門優勢學科參加評價,改變填鴨式的主科均衡發展觀。

我們的育才觀念要從均科全才觀向優科專才觀轉變,去培養孩子的興趣、方向和高度,實現人的專業化成長,這是人的自然分化和社會分化的必然規律。

荒原開蹊徑,枕草待曉鍾。

十年心酸夢,只為此文生。

致敬:你我皆是微不足道的塵埃,只是希望給孩子更好的教育,若覺得此文不錯,請惠心推送轉載,舉手之善,或將成為教育改革的最大動力!


大道者至簡


那就看那個時代的學生了,毛主席時代的學生如,老一輩的科學家,文學家,軍事家,政治家,銀行家,,,,。


平凡的人5970


為什麼說中國學生沒有創造力?

說中國學生沒有創造力不準確,應該說缺乏創造力。中國人聰明,全世界公認,那為什麼中國學生缺乏創造力呢?跟我們的教育觀念,教育體制有關。

中國人重視教育的程度遠遠高於歷史任何一個時期。

從國家層面講,國家重視基礎教育遠高於成人教育。國家實行免費9年義務教育,對基礎教育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財力。使全國人民的文化水平全面提升,為社會經濟建設打下了堅實的人才基礎。 而大學採取的是嚴進寬出制度 ,使初中學生為考入高中而埋頭苦幹;高中學生在為考所好大學而懸樑刺股。哪有時間搞創造,原有的創造力也被不斷的考試給磨沒了。到了大學階段,大學生畢業沒有壓力,也就沒有了動力,學生對學業失去了繼續探究的慾望,單純為了學業而考研、考博的人越來越少。

從學校方面看,從小學到高中,學校都很重視學生的學習成績,不重學生的創造力,學生每天的學習任務很重,升入大學的學生絕大多數是苦學出來的。到了大學後,多年的壓力一下放鬆,所有的幹勁都鬆懈了。大學生們盡情享受著自由的生活,綻放自己的火熱青春。五彩繽紛的生活模糊了他們的夢想,軟化了他們騰飛的翅膀。

從家長方面講,現在的家長更加重視孩子的應試教育,往往從娃娃就開始抓起,害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從幼兒到高中階段,孩子沒有輕鬆的時候,所有付出都是為了能考個理想大學。當孩子考上大學後,遠離家長的束縛,像脫韁的野馬,從此奔跑失去了方向。

我們國家實行的應試教育有利有弊,為了普遍提高國民素質而扼殺了很多孩子的創造力。這也是沒有辦法的,因為沒有一種教育是完美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