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说中国学生没有创造力?

梦幻之星V


中秋回老家过节,侄女向我炫耀说老师要求背的东西她都背出来了我厉害吧!我把她的本子拿来一看,居然是数学。1/5=0.2,2/5=0.4,3/5=0.6......居然这个也要死记硬背!我看本子上写了1/10=0.1,然后我考她,她顺利的背出来了,接着我再问她2/10等于几(本子上没有)?她想了一会,然后说不知道。我差点没晕倒,小学六年级啊!这教学方式真是够奇葩的!中国的应试教育真的是祸害了一代又一代人。


沉默的羔羊肉不好吃


局限了孩子的成长空间,呆板的教学形式,生活实践几乎没有,这是个开启智慧的大漏洞。我上学时就没有交过作业,只上了7年3个月校,煤矿工作33年,和美术没有关系,看看我画的画就可以证明,实践对人生成长的重要性。











张完平972


从幼儿至小学教育阶段,孩子本该就应处在一个无拘无束、自由戏耍、猜想好奇、天真烂漫的人文环境中,然而,我们由于受到某些教育产业和商业机构的训循诱导,家长不得不过早地抱着功利的心态,而开发和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和爱好,报考各种学习班或补习班,势必有点摧残孩子天性和拔苗助长之嫌。从中学至大学教育期间,本该是处在一个边学边玩,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动手制作能力、特技特长能力、逻辑推理验算能力、质疑和批判能力、热爱科学和对社会有奉献精神等的最佳阶段,然而,我们教育的主题遵旨,就是潜移默化地教导孩子养成一个循规蹈矩、听话照做、死记硬背等古板教条教学模式和学习习惯。孩子就成了一个应付考试且超负荷运转的机器。这样就严重禁锢和限制了孩子们的独立思考和自由想象空间,只注重学习成绩而忽视培养孩子的德、智、体等其它方面发展,再加上繁重的课作业量任务,使大部分孩子有了身心疲惫、厌学和叛逆等心里障碍,哪里还有心思对科学技术及发明创造而感兴趣?再者,把教育产业化和商业化后,有些中低收入的普通家庭竟为了孩子的补课费、学杂费等交不起而愁肠挂肚,给孩子的幼小心灵埋下了难以忘怀的阴影。与此同时,由于受社会舆论媒体导向和现实所迫,孩子们被灌输一些儒家迂腐及急功近利的思想,他们未来的理想和抱负就是为了光祖耀祖、升官发财,或当大明星大老板或当大官,向李嘉诚和马云等那样的人物学习或以此为榜样,将来就是为了挣到更多的钱,如有了钱那就是一个人能力和社会地位的体现。你说这样的文化教育体制下,哪还有几个孩子励志将来当科学家的梦想?哪还有什么创新和创造力?


春光明媚花开始


毛主席早就给以“创造力"这个单词解释过了,毛主席说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有着无限的创造力和活跃的想象力。人民,只人民才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真动力。这里面的人民群众其中就包含了现代在校学习的大学生们!毛主席还说过:你们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未来的事情事业,希望寄托都在你们年青人们身上。谁说的中国大学生没🈶创造力,纯属一派胡言烂词,瞎说八道,中国的科研成果最🈶力回击了一些人的不良的用心💕和臭词乱用。











用户2933723695202中


应该看到的更是严峻的社会中的一个现象。那就是中国的应试教育已经 到了疯狂的地步,已经带来了 非常严峻的负面作用。中国 孩子的生活自己自理能力 、野外适应能力和身体素质能力,已经远远的低于世界 平均水平,更不用说与日本韩国的孩子去比较了。这一切一切的 问题都是应试教育所害的,陈宝生部长在两会上也说过,应试教育演绎到现在这种疯狂的地步 也不是老师们能够把负担减得下来的,需要全社会共同的把应试教育的这一个猛兽扭转过来,孩子们从小到大 他的生活琐事全部由家长包干到底,这种从小就没有生活能力的锻炼和劳动锻炼的人长大了肯定是会出问题的。所以现在中国的所谓的大学毕业生的人才。不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与社会脱节,整天宅在家里。这就是中国的所谓的人才,所以眼下要讨论的是,如何让小孩子从小进行劳动锻炼,家长们不要再做这种包干到底的 蠢事了,社会也要扭转这种应试比拼的风气了,老师们也不要一味的去教学考试了,多教点 孩子们一些劳动技能,动手能力。学校也要进行各个层次的劳动技能的考核。要记住,基础科学要在动手能力的基础上才能稳固,尖端科学必须在基础科学的稳固下才能更优。中国的基础科学太薄弱,真正的原因是中国的孩子们动手能力和劳动能力太差的祸害。


第一瞎子1


2005年,温家宝总理在看望钱学森的时候,钱老感慨说:“这么多年培养的学生,还没有哪一个的学术成就,能够跟民国时期培养的大师相比。”钱老又发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

2005年3月,在钱学森先生的最后一次系统谈话中,他说道:“我觉得更重要的是要具有创新思想的人才。问题在于,中国还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都是些人云亦云、一般化的,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东西,受封建思想的影响,一直是这个样子。我看,这是中国当前的一个很大问题。”

北京6月10日,来自全国32所高校的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9日汇聚中国人民大学,总结新中国70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历程,并就推进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与创新进行探讨。北京科技大学教师十分重视课程育人,课上课下言传身教,教会学生做人做事做学问。“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是我们团队多年来一直坚守的教学理念。”


用户3945390008811


中国现在年轻一代虽然接受了高等教育,但却忘了自己的信仰。假如没有了自己的信仰那创新从何谈起呢。没有信仰就没前进的动力。就没有创新的灵魂!所以年轻一代不但要学好科技知识,更不能忘本,要深刻学习毛泽东思想,认真领悟其中的真谛!把毛泽东思想深入融合到自己的工作中去,只有这样中国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让世界刮目相看!



湖北橙子哥


《高考,均科全才和优科专才,你选择谁?》

郝峰涛

这有可能是一篇改变中国教育命运的文章。

一个小问题:A生数学100、语文50;B生数学90、语文90,谁更具潜能?这不是一个分数多少的小问题,而是一个人才观念的大问题。

我们的社会、教育和高考一致认定B生为优秀人才,以分数高低论英雄,所以一位小学校长就敢这样说:“我这里没有天才,我只要考试的分数和名次。”教育怎能不陷入应试困境!钱学森老人发出疑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呢?”钱老希望培养出大师级的人才:一个孙子,胜过千万赵括。

正是这种落后的人才观念,是造成中国教育改革停滞的根本原因。

人才,你在哪里?A生具有优科(数学)优势,B生具有均科(均衡)优势,这两种不同的优势,哪一种最具潜能?

论一:天才优于专才,专才优于全才,全才只能算是个人才。植物有顶端优势,才成其高;动物也各有特长,故能生存。再纵观历史,横观社会,凡是有成就的人,皆是某些领域的专才(天才是更加卓越的专才),而非全才,正所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论二:专才(优科)的成功在于他们努力建设自我的专业兴趣、专业方向和专业高度,而所谓的全才(均科)其实是被误导的无兴趣、无方向和无高度的三无产品!人才都有一定的成长之路,越是卓越的人才越注重自我的专业发展。

论三:孩子们各有天赋,在发展中就会产生不同的优势,这是自然分化和社会分化的必然,也是专才成长、优科发展的内因外果。而全面均科发展,其实是一种违背人性发展的人才策略。

所以,专才(优科)的人才发展观是优于现代教育中盛兴的平均主义全才(均科)观。天才源于自觉,专才源于兴趣,全才源于误导,平均主义全才(均科)观是扼杀天赋、迷失兴趣的祸首。

我们要不要打破主副科,打破文理科,打破快慢班,打破填鸭式,打破应试观?要不要鼓励学生培养兴趣、寻找方向和建构高度?要不要给天才、专才(优科)更大的成长空间?

要!但如何做到呢?

一,高考是指挥棒,要从“均科固定文理制”向“优科自选建构制”转变。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发展,以自身优势学科为中心进行知识建构,可在高考科目“语、数、英、政、史、地、理、化、生、体、音、美等(皆百分制)”中自选四科进行计分选拔,其余参试科目的分数作为参考。如:A生自选“生数理英”四科计分,B生自选“生化数史”四科计分,可同时报考清华生物的相关专业,择优录取。

二,中学和中考可以让学生自选2-3门优势学科参加评价,其余参试科目作为参考,鼓励学生发掘自身的兴趣、方向和高度。

三,小学阶段,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逐步建立1-2门优势学科参加评价,改变填鸭式的主科均衡发展观。

我们的育才观念要从均科全才观向优科专才观转变,去培养孩子的兴趣、方向和高度,实现人的专业化成长,这是人的自然分化和社会分化的必然规律。

荒原开蹊径,枕草待晓钟。

十年心酸梦,只为此文生。

致敬:你我皆是微不足道的尘埃,只是希望给孩子更好的教育,若觉得此文不错,请惠心推送转载,举手之善,或将成为教育改革的最大动力!


大道者至简


那就看那个时代的学生了,毛主席时代的学生如,老一辈的科学家,文学家,军事家,政治家,银行家,,,,。


平凡的人5970


为什么说中国学生没有创造力?

说中国学生没有创造力不准确,应该说缺乏创造力。中国人聪明,全世界公认,那为什么中国学生缺乏创造力呢?跟我们的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有关。

中国人重视教育的程度远远高于历史任何一个时期。

从国家层面讲,国家重视基础教育远高于成人教育。国家实行免费9年义务教育,对基础教育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使全国人民的文化水平全面提升,为社会经济建设打下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而大学采取的是严进宽出制度 ,使初中学生为考入高中而埋头苦干;高中学生在为考所好大学而悬梁刺股。哪有时间搞创造,原有的创造力也被不断的考试给磨没了。到了大学阶段,大学生毕业没有压力,也就没有了动力,学生对学业失去了继续探究的欲望,单纯为了学业而考研、考博的人越来越少。

从学校方面看,从小学到高中,学校都很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不重学生的创造力,学生每天的学习任务很重,升入大学的学生绝大多数是苦学出来的。到了大学后,多年的压力一下放松,所有的干劲都松懈了。大学生们尽情享受着自由的生活,绽放自己的火热青春。五彩缤纷的生活模糊了他们的梦想,软化了他们腾飞的翅膀。

从家长方面讲,现在的家长更加重视孩子的应试教育,往往从娃娃就开始抓起,害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从幼儿到高中阶段,孩子没有轻松的时候,所有付出都是为了能考个理想大学。当孩子考上大学后,远离家长的束缚,像脱缰的野马,从此奔跑失去了方向。

我们国家实行的应试教育有利有弊,为了普遍提高国民素质而扼杀了很多孩子的创造力。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因为没有一种教育是完美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