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雲社的相聲網上大都有視頻和音頻,為何不影響劇場賣票?

讀劇慧眼


對於相聲這種表演藝術形態來看,無論是在網上看視頻還是聽音頻,都沒有在現場臨場的感覺好,這一點我覺得是毋庸置疑的,至於為什麼在網上流傳那麼多的視頻和音頻,為什麼還不影響劇場賣票?我覺得主要有這麼幾點。
首先就是,在網上看視頻和聽音頻的觀眾和去劇場買票看,現場的觀眾是不同的觀眾群體,去現場買票的觀眾,和在網上看視頻的觀眾有重合,但是重合更多,就是優先於在劇場看的人。而且他們在網上放有很多的視頻和音頻,看似好像是免費給所有人去看他們的表演,但其實這也是一種宣傳,這就好比,劇場是有限的,能每次坐下多少人都是有一個上限的,不可能說全國這麼多的觀眾都去現場看,他們相當於用免費放出的視頻和音頻來對自己德雲社,做一個免費的低成本的宣傳,讓這些人都知道他們這樣子在劇場附近可以聽到的人就會想,我為什麼不去現場看一下,是不是效果真的會那麼好,這樣就能吸引一些觀眾去看,所以在網上放視頻的音頻是一種宣傳的行為。


二哥黃河


十五年的鋼絲了,幾乎天天通過錄音聽德雲社的相聲,我多次去過德雲社的現場,說是,完全是兩個不同等量級的體驗。

2013年第一次去,是北京的湖廣會館,票價180,駐場的是二隊。當時的陣容,小嶽嶽、孫越攢底,燒餅(尚未開始減肥)、小四倒二,閆雲達(已經離開德雲社)、史愛東倒三,現場氣氛之相當火爆。還有好幾次現掛,當時現場有一隻貓,好幾次都上了舞臺,影響觀眾注意力;現場還有一個婦女抱著嬰兒,小孩兒哭了好幾次,打斷演出,但均被現掛化解了。

後來又去過幾次,商演去過,小劇場也去過,北京的,南京的,去南京純粹是因為孟鶴堂,返場的時候我還叫著,希望九良能彈個三玄,不過人家沒搭理我,哈哈!

說實話,聽相聲,最好的場所,就是小劇場,演員放得開,觀眾離舞臺近,氣氛特別好;但是,最不好演的就是小劇場,觀眾離得太近,很容易發現演出時候的瑕疵,還有各種突發狀況,經驗不夠、功力不夠都會被放大。

其實,我現在通過手機聽錄音,很多演員的相聲,聽不下去,如張雲雷的、孟鶴堂的、王九龍等等,這批年輕的,當下正火的演員,聽一小段兒就不想聽了,感覺節奏不太對。但是,在現場的時候,看他們表演,就非常有意思了。

所以,大家如果有機會,一定要去小劇場,即使不是德雲社的小劇場,也可以去聽,效果也不錯的,絕對笑回票錢。


雙柳生


這個問題很好。

《相聲有新人》中高曉攀表演了一段貫口相聲,最後敗給孟鶴堂,敗在哪裡?就是這個問題的答案。

高的那段相聲其實不能算差,但是他的演繹是有缺陷的。典型的電視相聲的臭毛病:有沒有觀眾他照樣可以把這段相聲一字不差地說完,與觀眾完全沒有互動,他的受眾是電視鏡頭,而並非觀眾本身。這是他的敗因。

聯繫本題,如果開個商演只是把網傳內容再重複一遍,那麼久而久之,誰還願意再去現場消費?自然買票的人會越來越少。所以劇場相聲更核心更有價值的東西是在臨場的發揮,專業稱為現掛,以及和觀眾之間的互動。《有新人》中孟鶴堂的《老賴》雖也是電視相聲的底子,但他的眼神,表情,時刻在"勾引"著底下的觀眾。這就是他和高的不同。

這裡引伸多說兩句,所謂主流推崇電視相聲。可這是一個強盜邏輯啊,他們什麼時候問過老百姓願不願意在電視上看見他們呢?如果搞個民調,某人為代表的那個群體一定欲哭無淚吧。能在電視臺表演根本上是來自於主流的資源優勢,能代表他們受老百姓歡迎嗎?不去直接接受市場和老百姓的檢驗,怎麼真實知道自己的水平和老百姓的需求?永遠只能是縮頭烏龜。所以主流的"專家"們,麻煩接點地氣吧,要老百姓喜歡,先回到老百姓中來吧。"

"電視相聲是盛宴,劇場相聲是盒飯"。姜先生這話多可笑啊?想想,哪有吃香格里拉比路邊攤還便宜的,老百姓們,你們看電視相聲,吃主流盛宴花錢了嗎?就點電費吧!反了,電視相聲的功能是普及,除了費電都基本不用花錢,這叫盛宴?電視相聲其實好比免費試菜,如果您吃著不錯,還想吃更對口的,就得上飯店自己點菜去。劇場相聲是要您花錢才能聽,德雲的要1k多,這才是盛宴吧。


燎原夜火


這個要分開說,德雲社商演和小劇場區別蠻大。商演是賣票賺錢的,小劇場更多是賠錢但讓孩子們練活兒的地方。德雲社現在能商演的組合,全部都是小劇場洗禮出來的,岳雲鵬張雲雷孟鶴堂張鶴倫燒餅張九齡等。

視頻音頻其實只能聽段子,但現場體驗完全不一樣。老郭曾經不止一次給他的那些明星粉絲(就是上郭德綱節目說自己聽他相聲的明星)說,有機會一定要去劇場聽一次,現場和視頻音頻完全兩個觀感。他這話是對的,尤其是小劇場,觀眾大量無下限互動都是允許的。小劇場的臨時突發事件能夠鍛鍊藝人的臨場反應,甚至很多觀眾惡意搗亂的,比如罵街的,送惡作劇禮物等。如果演員在臺上蒙圈了,那麼會引來觀眾更多的起鬨,但這些都是很寶貴的經驗。比如張鶴倫每場都有女粉絲調戲他,用水槍噴他有一次還把話筒都噴壞了,張雲雷更是被男粉絲在臺下喊過“鴨子”。

從郭德綱張文順李菁組相聲大會開始,小劇場就一直是虧本賺吆喝的場子。郭德綱那時候鼓勵觀眾錄音去傳播,其實是受業內一些老棺材瓤子反對的,他們認為傳播出去讓沒進場的觀眾聽了,就會妨礙將來掙錢。但郭德綱頂著同行反對,咬著牙堅持下來,終於熬到了今天的相聲市場。但小劇場至今仍然是很難賺錢的,即使德雲社的小劇場也一樣,因為規模和體驗等綜合原因,小劇場門票只能在百元左右,一場下來撐死了門票收入過萬吧,除掉各種茶水小吃人工清潔保安檢票,演員最多也就幾百元辛苦費。但小劇場最能聚合觀眾,並且德雲社至今鼓勵觀眾錄像錄音去擴散,這幾年最受益的就是孟鶴堂張九齡這兩組人,德雲女孩幾乎有他們演出就錄像上傳,形成了自發宣傳模式,給老郭省了不少力氣。玲瓏組合給人感覺就是:老郭還沒捧怎麼就紅了。其實去優酷或者油管看看,他們的視頻收錄快趕上張雲雷了。

另外還有秦霄賢、張九南等諸多人,對於只聽郭於高欒的傳統觀眾來說,這些名字和外星人一樣,但對德雲女孩來說,這都是必修課了,而課本內容都是小劇場裡面傳播出來的。

所以小劇場來說,網絡傳播其實是目的,為了商演做人氣準備的。

商演就有點不一樣了,其實現在德雲社商演是不能自主錄像進行大範圍傳播的,因為優酷2016年以後就壟斷了德雲社大型商演的網絡播出權,只有優酷會員才能看到完整高清版。粉絲現場錄像可以非盈利性進行片段發佈,但如果錄了完整節目發佈,可能優酷版權方會找你麻煩了。另外優酷會員看了正版高清以後,很多人用錄屏軟件錄下來傳播,這也是有風險的,優酷只要接到舉報,就有權要求網站方下架,就像我在B站做了一些德雲社視頻剪輯,有些素材是朋友給我找的,上傳成功後幾天突然就下架,問客服哪些內容侵權,客服只能回答不知道,但優酷讓下架就必須下架,我又問哪些不能用,以後我可以注意點,客服回答標著優酷獨播的都繞開就是。

但商演仍然一票難求,就是因為商演的利益參與方太多了,屬於一個共同博弈的大局。光是門票收入可能就幾十上百萬(根據場子定),但廣告商如果冠名,那錢就沒夠了。大家可能注意到德雲社商演的背景都有廣告logo,這些都是錢啊。另外就算優酷的網絡獨播,也會有一些logo飛出來。這就是互聯網時代的恐怖之處,不怕你傳播,就怕你傳播的不夠狠,越狠票賣的越好。


鹹魚茶館


首先我是德雲社的粉絲,平時經常聽或看他們的音頻視頻,也去現場看過幾次。之所以不影響賣票,就是因為你聽的再多,也不如現場看的火爆,而且現場還有許多“彩蛋”可以分享,這些遠不是在網上聽或看所能享受到的。比如說,同樣一段《五環之歌》,現在你聽到可能會立刻換一段,因為實在是爛大街了,但是如果在現場,很可能會因為這一段而立刻火爆起來。

就是因為互動,現場你可以跟臺上的演員插科打諢,而臺上的演員因為臺下的插科打諢即興發揮,能抓哏,這才是我們最愛看的。


步踟躕于山隅


這個問題其實郭老闆已經回答了很多次!

郭德綱:你花幾百塊錢來聽相聲,可以樂一宿;在家你看著幾百票,樂出來了,你這個病幾百塊治不好!

1,劇場相聲和電視相聲的區別!

德雲社的相聲本來就是區別於傳統相聲,

像是郭德綱于謙的現掛,往往是一段相聲的靈魂!同一段相聲,每次演繹都是會有不同的方式!

像岳雲鵬的相聲,往往比較多與觀眾的互動,相聲允許接下茬,要是交響樂早就被保安趕出去了!

劇場相聲可以帶女朋友/媳婦或別人媳婦一起去,電視相聲更多的是一個人的歡樂,獨樂樂不如眾樂樂,氛圍不一樣!

尤其是小劇場,觀眾的插科打諢不比臺上的相聲演員差!這也練就了德雲社演員們紮實的功底!

2,德雲社的粉絲經濟!

德雲社不是誰都可以開專場的!

郭德綱說:岳雲鵬是除郭德綱外第一個開專場不賠錢的!隨著這兩年張雲雷,郭麒麟,孟鶴堂,張鶴倫等人的名氣上來了才開始開專場,之前也只是看郭德綱于謙來的!每次德雲社的專場送禮物環節就知道了,粉絲經濟的重要性!尤其是張雲雷,這一點尤其誇張!收禮物能影響說相聲!粉絲刷榜應援熒光棒,頂級流量改有點都有!

同時也說明了你沒有一定的粉絲群體,專場是很難做起來的!

3,相聲的傳播方式!

相聲在郭德綱的虛假繁華下,在網絡,音頻,電視媒體,短視頻上廣為流傳!根據優酷/愛奇藝/喜馬拉雅統計,會員很多人都是為德雲社、郭德綱專門開的會員,已經培養了大量的用戶和用戶的消費習慣!願意為德雲社付費!正如那句話:人間不值得,德雲社值得!

正如吳京說:在自己最不知所措最難的時候是聽德雲社/郭德綱的相聲渡過漫長的一夜!我們都欠德雲社一張門票,德雲社也欠我們一張門票(買不到)!





德雲社男孩


先說說網上視頻這件事。

德雲社的很多演出,在網上確實是能找到視頻的——不管是官方拍攝還是網友上傳。這一方面是防不勝防,出於對演出的喜愛觀眾拍完還要與網民分享,另一方面也是德雲社對自身演出的自信,官方視頻賣出可以賺錢,另外也能吸引一些觀眾現場來聽。

據我所知有些民營團體並不賣出視頻,而且對現場錄製也嚴防死守。他們的說法是不想在網上貼出後被其他團體抄襲,另外他們認為相聲就應該到現場來聽,只看網上視頻不是正途。

再說說演出視頻對團體的影響。

可以說如果最初沒有網上視頻和音頻的傳播,德雲社還會在黑暗中摸索更長時間,郭德綱也不會在2015年底一飛沖天。

可能是認為得益於此,德雲社歷來沒有對網上的演出視頻音頻進行封鎖,當然官方賣出視頻也是他們的收入來源之一。

他們應該能料到的是,網上視頻的效應有兩個,一方面當然是有些人看完視頻就不來現場了,但另一方面有些人看完視頻就更想來現場。尤其當前粉絲瘋狂,很多捧角兒的觀眾哭著喊著也要來現場看他們心中偶像一眼,聽不聽節目在其次,能當面送上禮物,接幾句下茬那是他們的人生至樂。

不過由於地震門事件的影響,最近德雲社在視頻拍攝方面應該也有所收緊。這也可以理解,也是為儘量消除不良影響,相聲表演畢竟要調侃一些什麼,消解一些什麼,表演尺度有時不容易把握,被人指摘就又是麻煩。

有些瘋狂粉絲到現場的最主要目的就是與演員互動,這是以往的相聲界從來沒有發生過的事情。適度互動當然是相聲的魅力之一,但如果發展到影響演出,那應該也不是偶像演員願意看到的事情。

前段時間和一位當紅相聲演員聊天,我問與演員互動怎麼成了有些人進相聲劇場最大的樂趣了?他說這是客氣的,說實話他們就是花200塊錢進劇場說相聲來了。

哈哈哈。我大笑。



鄭捕頭


原理很簡單,就像網上都可以聽歌星的歌曲、但很多歌迷還是會買票去看演唱會一樣,現場氣氛和感受不同,況且相聲現場還有許多互動、起鬨,“這是一種很高級的技巧”(郭德綱語)。如果是小劇場,早點去還可以坐前邊,和演員很近,要是自己喜歡的演員出現在舞臺,那種感受可不是在家聽相聲可以相比。

差不多五年前,因公出差了一趟北京,有一天晚上北京同事請去看相聲,恰好就是德雲社一個小劇場。當時對相聲的理解僅限於電視上,有聽說過北京有個叫郭德綱說相聲很火,成為京城老百姓時尚的一種休閒娛樂方式,但因為沒看過,所以無感。

那場相聲差不多看了兩個多小時吧(印象),雖然是南方人,但很多“梗”還是聽懂了,整晚笑得肚子疼。聽不懂的就請教申報的北京同事,聽完照樣可樂得不行。那晚出現的演員,至今只記得有閆雲達,特別“猥瑣”的風格,後來才知道他居然還是郭德綱的開山大徒弟。

但是如果是看視頻或聽音頻,恐怕就沒那麼可樂了。事後我也看了一些閆雲達相聲視頻,效果差好多,沒有現場的視覺效果和濃烈氣氛。

所以說,雖然德雲社並未像天津小劇場那樣限制觀眾錄像和錄音,觀眾也可以從許多多媒體平臺觀看德雲社相聲視頻,但並不妨礙德雲社賣票,人氣高的演員照樣現場人氣火爆、滿坑滿谷。


岑詮


這很簡單,就像你在家手機看電影和在電影院看3D的效果的區別。在家時聽為主,在現場是看和互動為主。

相聲這種娛樂形式,本身就是需要演員和觀眾進行互動的。好的演員會把觀眾帶入情境的,相聲的包袱需要演員通過多種方式進行鋪墊,包括身體語言、表情、現場氣氛烘托。
再者,人都是感性動物,特別是一堆人聚在一起,很容易被周圍人的情緒所感染,效果就是你樂我也樂,可能我並不是因為內容樂,可能內容我根本沒聽懂,我只是忍不住樂,我也可能就是因為覺得你樂得讓我覺得可樂,或者說我樂你到底為啥這麼樂。就像有個視頻中特別火的一個小實驗,讓一群人看一個開懷大笑的視頻,不一會看視頻的也會莫名的開懷大笑,就是這種蝴蝶效應,就是這種現場效應。


甚至,德雲社的一些演員也會因為現場效果太好忍俊不禁的。德雲社的演員作品應該都是表演了上百次,已經熟悉到甚至厭煩的地步。但是在現場,觀眾情緒的烘托也會帶動演員的表演慾望和情緒,演員也會因為這而更樂於表演和提高表演的表現力。演員的一舉一動一顰一笑可能讓現場的粉絲更加瘋狂、更加熱烈、更加情緒化。

總之,人總是喜歡群聚的,不管身邊是陌生人也好,朋友也好,我們都會因為一個共同的情景開懷大笑,可能你因為內容,我因為你。這個與視頻和音頻的孤單形成了對比。視頻和音頻是用來陪睡的。是在夜深人靜的時候孤芳自賞的,是在沉沉睡意來臨前的最後狂歡。

兩者我們都愛。


文刀而告


那是大家太喜歡德雲社啦,在視頻上看還不過癮哦,原諒我不會形容我的激動心情,到現場看的感覺確實不一樣。我只搶到燒餅廈門演出的票兩張,十一月二日的。我還必須從遙遠的珠海趕過去看。這麼折騰我都願意去看啊。如果是九辮兒,那不更加的激動。還擔心搶不到票啊!哪怕是沒有前排,能進去的後排都可以!哈哈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