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线人物:“拼劲全力,定会冲出阴霾!”

一场突然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疫情,打乱了2020年春节的节奏。在这场战“疫”中,有一群逆行者,他们迎风而上,彰显职业荣耀、人性之光!


我愿听从国之召唤

"我愿听从国之召唤,遵从自己内心的选择,奔赴湖北一线,为战胜新的疫情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这是曾参加过2003年"非典"战斗的共产党员、沈阳市第五人民医院神经内五病房副主任医师魏颖鸿在请战书上写下的话。

“疫”线人物:“拼劲全力,定会冲出阴霾!”

穿戴好装备的魏颖鸿

大年初五,魏颖鸿接到立即到医院发热门诊工作的任务,她顾不上自己患有哮喘病,一路奔向发热门诊,迅速穿好隔离衣,佩戴好帽子、口罩、护目镜,火速投入到了接诊工作……

接诊的患者中,有一名与乘飞机经停武汉的亲属有过接触。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及临床表现,经医院内专家会诊,考虑为新冠感染疑似病例。魏颖鸿立即通知相关科室,按流程对患者进行隔离,随即通知区疾控中心将留取的痰液标本、采集的咽拭子及全血样本进行病毒检测,并上报卫健委,按照上级指示转运患者至定点医院进行隔离观察。值得庆幸的是,最终排除了这名患者感染新冠病毒的可能性。

“疫”线人物:“拼劲全力,定会冲出阴霾!”

魏颖鸿与同事们一起研究病例

2月1日,发热门诊的一名就诊患者经过流行病学筛查后被列为疑似,送入隔离病房留观。魏颖鸿进行查体时了解到他是一名高血压患者,需要按时按量服用药物,由于隔离,患者不能回家取药,魏主任主动用自己的医保卡给患者买来降压药,还备了水让其服下,这让患者十分感动,频频致谢。

“疫”线人物:“拼劲全力,定会冲出阴霾!”

工作状态中的魏颖鸿

由于诊疗规范在不断更新,她只能在深夜通过微信群向科室人员反复强调防护措施、各种流程,总结学习当天遇到的病例……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在最短时间内让科室人员熟悉工作流程,以提高他们的病情判断及筛查能力。她说:"虽然有时感到身体很疲惫,但这是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的应尽责任和义务,为阻击疫情做出来小小的贡献,我非常自豪。"


"夫妻档"携手奋战疫情一线

在新型肺炎病毒肺炎疫情来袭时,在沈阳市沈北新区中心医院有一对"夫妻档"没有畏惧、没有退缩,而是选择逆风而行、冲在前线。


“疫”线人物:“拼劲全力,定会冲出阴霾!”

鄂焕新正在为发热门诊医护人员做防控培训

"有一名武汉返沈的发烧患者就诊,请马上到医院。"1月24日,大年三十,结束一天总值班的沈北新区中心医院疾控科科长鄂焕新刚刚到家就接到医院打来的电话。望着儿子期盼的目光,她丝毫没有犹豫就赶回医院。此次防控大战,她承担疫情和数据上报工作,并配合疾控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防控指导。为了保证数据的正确,她一遍遍核实,上传下达,把前线最及时的信息上报到相关部门。面对每天无数个电话和几百条信息轰炸,她将手机铃声开到最大,生怕错过什么关键信息耽误工作。累了就在办公桌上趴一会,饿了就吃点方便面、面包和盒饭,没休过一天假。

“疫”线人物:“拼劲全力,定会冲出阴霾!”

张小虎科长为发热门诊医护人员发放防护用品

更让人感动的是,她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她的丈夫张小虎是医院器械科科长,疫情发生后,他马上将无人照看的儿子送到农村孩子姥姥家,留守在医院疫情防控一线,不停地奔波于库房、发热门诊、厂家之间积极协调供应商和厂家购买医用防护口罩、防护服、护目镜、体温枪等防护用品,确保临床一线医护人员安全防护。在医院这样的"战友"夫妻档还有很多,他们在这场战争中默默付出,以小家来换大家的安全。


烽火之巅,有我守关

每逢过年,总会听到周围人说几句"如今年味越来越淡"诸如此类的话,刚刚成为沈阳市第六人民医院一名男护士的马钰庚也常常听到街坊邻居甚至亲朋好友这么调侃。

“疫”线人物:“拼劲全力,定会冲出阴霾!”

进入负压病房的原手术室护士马钰庚

但是2020年的春节对他而言却注定是"不平淡"的。随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展,马钰庚所在的沈阳市第六人民医院迅速被确定为省、市双级别的定点救治医院,这场疫情的战争,终于在马钰庚刚刚踏入甚至还未真正熟悉的地方,如平地惊雷一般地打响了。

"备战状态"、"临战体制"。马钰庚在疫情告急时,同院内其他医务人员一样被通知待命,除夕前日才下班回到本溪老家。然而就在大年夜凌晨1时,马钰庚刚要准备休息便接到电话,自己被派往第一应急小分队正式开始疫情救治工作,同样作为一名医护人员的妻子几乎同时也收到了所在医院的备战通知——一时间留给他们小夫妻的时间都变得急促、紧迫而格外焦灼了起来。

儿子才两岁,眼下我俩都去疫情前线了,他怎么办?——为人父母总是挂牵,马钰庚情急无奈中只能叨扰他独居的母亲,当母亲得知这夫妻俩的情况后,二话没说,只是把孙子严严实实裹了一层又一层之后收拾好行装,四口人仅用一个小时便驱车抵达沈阳,一路牵手,一路无言。

四下望去街景寂寥,最温暖的灯火都在人们家中闪耀。听着母亲几乎哽咽的叮嘱、望着儿子安静熟睡的面庞、迎着妻子担忧却信任的目光,已经准备好奔向前方那片没有硝烟却一样布满"枪林弹雨"战场的马钰庚没有犹豫,只是同样含着热泪、顶着院内各楼前高悬灯笼的一抹艳红,冲进了那片玻璃门阻隔下却分开两个世界的、专属于他和无数肩负使命的战士们的疆场。

疫情无情,心手常暖。这是马钰庚时至今日坚守在一线始终不忘的信条。连日来,他作为第一应急小分队护理陪检员,负责为负压病房及发热门诊疑似病人陪同完成影像学检查并办理住院手续。零距离与疑似病人接触,时刻承受着未知风险的威胁,但是他依然像一棵白杨一般笃定坚守。24小时值班、每半小时就要更换一次防护服、每个检查点位往返10余次……这些数字和记录的背后是马钰庚每日兜头罩下的汗水。他自己笑着说:"我身体底子好,坚持下去没问题!更何况我作为一名护理新兵,能在传染病救治这支大军中,看到前辈们面对疫情如此舍生忘死、无私奉献的崇高职业精神,我也得到了历练与洗礼,对于自己所在的护士这个职业,有了更深层次、更神圣光荣的认识与解读!不只是眼下这场战役我们要打赢,等疫情过后,我也一定会坚持、再坚持地在医务工作者这条路上走下去!"


待疫情解除了我再退休!

大年三十的凌晨,正当万家团圆喜庆新春佳节之际,沈阳急救中心向全中心职工、共产党员发出了全员取消休假积极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倡议。倡议发出后,得到全体急救人的积极响应。在这中间有一位特殊的人,她就是将于今年2月份年满55周岁、即将退休的沈阳急救中心铁西二分中心一线老护士——王梅。大年初一,王梅"态度强硬"地向站长请战:"我报名抗击新型冠状病毒,大敌当前,责无旁贷,我当年参加过2003年抗击非典,我愿意再次贡献自己的力量,站好最后一班岗,待疫情解除了我再退休!"

“疫”线人物:“拼劲全力,定会冲出阴霾!”

一个瘦弱的身躯、两鬓已经爬出银发的她,1998年来到沈阳急救中心工作,一干就是22个年头。今年春节她本来准备在家好好陪伴从美国回家过年的女儿,可疫情当前,她放弃与家人的团聚,主动要求重新返回一线的岗位上与同事们共同抵抗疫情。她说:“穿上工作服,我们就是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我们必须坚守自己的岗位,做好本职工作。脱下工作服,我们才是一个母亲,一个妻子,一个女儿。如果我休假了,其他的同事就要承受更繁重的工作,这个时候我不能抛弃我的伙伴,我深深热爱自己的职业,唯一要求就是在临退休前的最后一个月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尽职尽责地完成护士使命。”

“疫”线人物:“拼劲全力,定会冲出阴霾!”

“疫”线人物:“拼劲全力,定会冲出阴霾!”

她常常将自己参与2003年抗击"非典"时的经验分享给大家,教年轻同事如何穿脱隔离服及做好自我防护,每当有同事出现心理担忧时,她总是会像大姐姐那样耐心劝慰,回到站里又主动承担起救护车及站内公共区域消毒的任务。


最美医护“面孔”

这是沈北新区中心医院一群白衣天使。一位90后美小护面对镜头眼含泪花说:“别拍我了,我都毁容了!”这一幕让人看了扎心泪目。


“疫”线人物:“拼劲全力,定会冲出阴霾!”

“疫”线人物:“拼劲全力,定会冲出阴霾!”

“疫”线人物:“拼劲全力,定会冲出阴霾!”

“疫”线人物:“拼劲全力,定会冲出阴霾!”

“疫”线人物:“拼劲全力,定会冲出阴霾!”


她们不是天生就强大,只是使命担当和职业精神推着她们前行;她们在医治病患时只能这样“罩”顾自己,一张张如贴满花瓣的脸,正在为他人的生命怒放;她们此时虽然发丝凌乱,容颜却可谓倾国倾城;她们今日的苦与累,是医者从容而顽强的见证,更是平凡到伟大的升华;她们与病患患难与共、守望相助、拼劲全力定会冲出令人恐惧的疫情阴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