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益陽話裡的“絮”“須”“催”怎麼讀嗎?

絮·須·催·淬

絮,《說文》:“絮,敝綿也。”絮的本義是不好的綿。成語“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用的就是本義。益陽話裡,絮讀xi

當名詞時,常用意為“經過彈制的棉花胎”,益陽人稱為“絮(二聲)被”,外面套上被套一起才叫“被窩”。

寻根说字 | 你知道益阳话里的“絮”“须”“催”怎么读吗?

“絮”作動詞時,意為輕輕鋪置,讀一聲。鳥類築巢,益陽話講“絮窠”。如“最近,燕子在你家堂屋裡絮噠一隻窠,只怕有麼子好事要來咧!”輕輕將東西塞給別人,也講“絮”。平時講賄賂人為“塞坨水”,也講“絮坨水”。“絮”還引申指私下、小聲商量,出鬼點子。如“有她在旁邊絮啊絮,咯只事難怪搞不成器。”

寻根说字 | 你知道益阳话里的“絮”“须”“催”怎么读吗?

小程序

寻根说字 | 你知道益阳话里的“絮”“须”“催”怎么读吗?

須,益陽話也讀xī。《說文》:“須,面毛也。”須的本義指鬍子。益陽有俗語:“先生的鬍子敵不得後生的須”,以表示一代勝過一代。“須”引申義指像鬍子的東西,如大蒜須、松毛須、揚塵須等。當動詞時義為用須撩癢,撩得人癢叫“須癢”更大的撩癢動作叫“須胳(膈)幾”,北方人叫“胳肢”。

《山鄉鉅變》:“桌上點起一盞沒有罩子的煤油燈,中間生個汽爐子,煮一蒸缽白菜,清湯寡水,看不見一點油星子。”其中的“汽爐子”應寫為“催爐子”。

洞庭湖區歷來有冷天熱菜吃的習慣。過去熱菜的爐子,是鐵製的,在裡面燒木片或白炭。這種爐子確實名“qī爐子”,但這qī與“汽”扯不上一點關係。這個“qī”指向的字是“催”。催和崔,益陽話白讀為qī

催,本義是使什麼快起來。吃飯的過程中,菜冷了,熱要快、隨時,這是“催爐子”之“催”的用意。

益陽用“催催讓讓”講人動作慢或者有架子,別人一催再催,他還在一讓再讓。面對這種人,往往還得有個“三請四催”的過程。

益陽還將“催讓(讀如起讓)”當作一個名詞用,表示脾氣、架子,如“他這個人催讓好大!”就是批評人脾氣不好、架子大,與之打交道累人;“她這個人冇得麼子催讓。”就是說她沒有架子、隨和,好打交道。再引申,只用其中“讓”的意思,

“催讓”又可用來表示客氣,“講催讓”就是講客氣,如說“你講什麼催讓咯!”就是請對方不要客氣。

,普通話讀cuì,與崔、催、摧同音(調有不同),益陽話也讀qī。淬的本義是用水急速冷卻。淬的過程還會發出吱吱的聲響。因而,益陽有一句俗語形容人身體好,熱量足,謂“丟到塘裡淬得水響”。

息·蓄·牽·欠

寻根说字 | 你知道益阳话里的“絮”“须”“催”怎么读吗?

息,上半部“自”代表鼻子,凡有這個旁的字都與鼻子有關。“息”本義指人呼吸進出的氣流;下面的“心”,因為古人誤以為掌管生命、呼吸的是心臟。人的呼吸是持續不停的氣流,而有呼吸是一種安、安詳的狀態,故“息”引申為寧靜、靜止、停止的意思。因為,呼吸是生命的象徵,只要維持了呼吸,就賺得了人生,“息”又引申為利息、利潤。

“出息”可以指生產活動產生的利潤,也引申指成才、成功。“年息”,本指一年勞作產生的利潤,還用來指某種作物當年收穫的豐歉。比如說“今天茶葉的年息好”。有經驗的農民能預知作物年息的規律。“落息”,指除去開支後所留下的利潤,可以指一年的,也可以指某一次經營活動的。

“發身”,指出息、作為,有“有發身”“冇發身”之說。作為、能力還說成“摔打”,“有摔打”為強者,“冇摔打”為弱者。還說“力為”一詞,是能力與作為合起來用的,用時可偏“力”也可以偏“為”。

寻根说字 | 你知道益阳话里的“絮”“须”“催”怎么读吗?

蓄,益陽土音有兩讀:xiù(如秀),qiù(方言音與“曲”同)。最常用的“儲蓄”,這個“蓄”益陽人讀xiù。還有“蓄閨房”,本意是舊時未嫁女子不隨便出門,現在指“宅男宅女”的狀態。湖區有的堤垸是“蓄洪區”(大洪水來了要決堤蓄洪)之“蓄”也讀xiù。如朋友生了病或受了傷,你去看他,你會說:“冇事,你蓄息一段時間就好了。”

“蓄(qiù)息”意如“休養”。讓稻穀、蔬菜、樹苗等在田地裡長著謂之“蓄”;男女的頭髮留下來,任其長長,也謂之“蓄”。

《警世通言·玉堂春落難逢夫》:“爹爹!大娘欠你,送辣面與你吃。”此處的“欠”應為“牽”。

寻根说字 | 你知道益阳话里的“絮”“须”“催”怎么读吗?

“牽”“欠”在益陽都讀qián。“牽”的本義是指可牽走的牲畜如牛羊等,後來由牽走引申為牽引、牽掛、想念,如“這孩子牽他媽媽咧!”。益陽有一個詞叫

“牽老”指採摘下來或買回的蔬菜,放著會慢慢變老,要快點食用。含義在於將蔬菜放著,比喻成動物將牽走還未牽走的狀態,用得非常有創意。

欠的本義是打呵欠(人疲勞時張口出氣),後引申為短少、不夠,再引申為動詞,有虧欠、想念,被吸引的意思。益陽有“欠食”一詞,說想吃什麼東西,且其行為、舉止表現出來了,就叫欠食。特別欠食的孩子還被批評為“欠食佬”。童謠有“欠食佬,家家跑,一下碰打咯只閹豬佬……”

益陽有一種表達叫“欠欠勢”,表示差或者少一點點的狀態。不過,“欠”有時被讀成“七”,“欠欠勢”就唸成了“七七勢”。比如,人不能吃得過飽,過飽傷身體,“要吃得個欠欠勢”。

“欠賬”的意思,往往以“該”來表達。這種用法方言裡多有。《紅樓夢》:“人家該咱們的,咱們該人家的……算一算,看看還有幾個錢沒有。”“該”表示“欠”,屬於含蓄的說法。老是說人“欠”,對方聽著不高興,自己也難出口,但說成“該”就感覺好多了。《說文》:“該,軍中約也。”引申為完備、應該,沒有達到完備、應該,就是“欠”,提醒你“該”,就是說你“欠”著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