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患有幽門螺桿菌的人一起吃飯,會不會被傳染?

欣欣


舌尖上的幽門螺旋桿菌

——與幽門螺旋桿菌感染者共同吃飯會被傳染嗎?

歲末年初,我們與親朋好友聚餐,熱情好客的主人會一次又一次為客人夾菜;平時在家,爺爺奶奶怕飯菜過熱燙傷兒孫會用嘴吹一吹再餵給孩子,有時甚至會“口對口餵食”。在上述情景中,熱情活潑的幽門螺桿菌,可能會一次又一次的歡欣跳躍、華麗轉身,隨著濃郁鮮香的食物通過我們唇齒之間,到達了他的極樂聖地——我們的胃。

近年來隨著醫學知識的普及以及手機上鋪天蓋地的“養生雞湯文”,大家對幽門螺旋桿菌的大名可能十分熟悉,也或多或少了解到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可能導致胃炎、胃潰瘍甚至胃癌等多種胃部疾病。江湖傳聞:“幽門螺旋桿菌是吃進去感染的!”,今天就為大家詳解一下幽門螺旋桿菌是如何“病從口入”。

1、 幽門螺旋桿菌“病從口入”的三個條件

(1)吃飯的方式:

我國幽門螺旋桿菌感染者比例高的原因之一就是習慣共餐,卻不習慣使用“公筷”。由於共餐,感染者口腔中的幽門螺旋桿菌,可能通過共餐傳播給其他人。研究發現,在幽門螺旋桿菌者的家庭中,被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的幾率為60%,而在無幽門螺旋桿菌感染者的家庭中,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率僅為13%。

(2)吃飯的清潔度:

幽門螺旋桿菌與其他常見的細菌不同,他喜歡“艱苦”的生活環境。在常溫下,富含氧氣等“舒適”的生活環境中,幽門螺旋桿菌很難生長。但是在潮溼、缺氧等“艱苦”的環境中,幽門螺旋桿菌可由桿狀變為球狀,顯示出對環境具有極強的適應能力。感染者的手上、不潔的食物、未經消毒的餐具上均可發現它的蹤跡。在我國,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率較高的背景下,如果使用未經規範的高溫消毒的餐具;生食海鮮、涮火鍋時肉還沒燙熟就吃;直接用手進食;這些都有可能存在感染幽門螺旋桿菌的安全隱患。

(3)共餐的頻繁程度:

幽門螺桿菌感染的一個特點是“家族聚集性”。即長期、密切接觸是幽門螺桿菌感染的重要因素。研究發現:感染者的配偶和子女被感染的可能性高於其他未感染者;家中較年長的兒童被感染,則其年幼的弟妹被感染的可能性更高。

2、預防幽門螺旋桿菌“病從口入”的建議

對於消化性潰瘍病史,胃癌家族史,長期服用非甾體抗炎藥(如:小劑量阿司匹林)等的高危人群,應該注意預防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並儘量採取以下措施:

(1)實行更為合理的“共餐”:使用公筷母匙,餐具專人專用,大家既能聚在一起吃飯,又能有效避免交叉感染。

(2)家中餐具應嚴格消毒,外出就餐儘量選擇衛生條件有保障的餐廳。不生食各種肉類,不飲用不乾淨的水,餐前便後認真洗手。

(3)幽門螺旋桿菌首次治療的治癒率較高,再次治癒率則偏低。前面提到的高危人群,如果感染了幽門螺旋桿菌,除了應規範地治療,更應注重避免被再次感染。因此,這類人群的家庭成員也應同時檢測和治療幽門螺桿菌,以減少家中的“傳染源”,避免家庭成員間再次發生互相傳染。


看病找醫生,吃藥問藥師,“
問藥師”是由知名藥師冀連梅老師聯合海內外精英藥師組建的藥師團隊,致力於為公眾提供循證實用的用藥諮詢服務和科普宣傳。

歡迎在評論中發表自己的觀點。

如果您有具體的用藥問題,也可以在微信公眾號:“問藥師”上向專業藥師一對一在線諮詢。

(由“問藥師”團隊郗恆藥師供稿)


問藥師


我覺得十有八九會傳染,因為我之前就被傳染過。

首先我之前是沒有胃病的,我跟我一個朋友吃過幾次飯,火鍋比較多,你想想看火鍋多燙呀,我們覺得多不衛生的東西丟進沸騰的鍋裡都會殺菌了,結果過了不久,他打電話跟我說自己查出了那個菌,讓我也去查,我一查,結果真的有!說明不是我傳給他就是他傳給我了!



然後就開始滅菌嘛,雖然醫生說不會直接導致胃癌,但總覺得不是好菌,就要滅,吃了一次藥,然後各種飲食調理,好像不到半年,就好了,聯繫我的朋友,他說自己還是有,我就說最近還是不要一起吃飯了。



他驚訝為什麼我好得那麼快,我就說了一些技巧,跟他不同的是,我會飲食調理,而他一直在吃藥!我好的快說明方法比他的好,這裡也說一下了:


這裡說下原因,因為幽門螺桿菌,大家都知道了,就是四聯藥,含有抗生素,所以我一般不建議太多次用,但是第一次的話一定要用,幫你滅掉大部分的菌。接下來,無論你滅菌成不成功,都要進行飲食調理。


食不果腹gg


我是消化內科博士、副主任醫師、副教授。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幽門螺桿菌已經變成了“過街老鼠——人人喊打”。就是因為它的存在增加了胃癌的發生概率,但這只是個數字而已。正是因為如此,大家對於幽門螺桿菌都很懼怕。

今天的問題是:

和患有幽門螺桿菌的人一起吃飯,會不會被傳染?

答案是:

有可能,但可能性非常非常小。

幽門螺桿菌怎麼傳染的?

1、糞-口傳播:

就是胃裡面的幽門螺桿菌因為一些原因(比如:萎縮、上皮脫落等)從胃進入了腸道,最後從大便裡面排出來。而你又碰巧用手碰了大便,又放在了嘴巴里面。

你說,這個機會有多大?而且,腸子是不適合幽門螺桿生活的,很容易死。這個機會又減少了很多。

只要你注意飯前洗手,注意衛生,通過這個感染幽門螺桿菌,可能嗎?

2、口-口傳播:

幽門螺桿菌很少通過腸子排下去,但很容易反流到食管、口腔裡面。所以,可以在口腔的牙齦、嘔吐或反流物、唾液裡面檢測到幽門螺桿菌。口腔是幽門螺桿菌對外傳播的主要窗口。今天的問題就來了,和患有幽門螺桿菌的人一起吃飯,會不會被傳染?

可能性很小很小,因為必須是要直接親密接觸:

1)直接口對口:對於成年人來說,這個應該是不可能的吧。這個一般就發生在老人和小孩之間,他們會把吃的東西嚼爛了給小孩吃,這個的傳播風險很大,因為小孩是被感染的高危人群,而年紀越大有幽門螺桿菌的可能越多。所以這個傳播是最需要避免的。而我們說的筷子、水杯這種,根本就沒有任何依據,只是推測的而已。發現幽門螺桿菌的科學家馬歇爾2017年在上海時候也說過:目前沒有證據說筷子可以傳播幽門螺桿菌!

2)親密地接吻:這個說的是親密的,普通的禮節式的額頭、臉蛋這種是不會傳染的。因為一定是一個人的口腔和另一個人的口腔接觸,那就是舌吻了。這個一般也就是夫妻或者是情侶之間吧,所以只要互相知道“底細”,就不會有這個風險了。

看到這裡,你就明白了吧,容易傳染幽門螺桿菌的是:

餵飯、舌吻,一起吃個飯,哪裡有多大的心理負擔,又不是“鴻門宴”。

關注我,關注胃腸檢查,我是吉米大夫


吉米大夫


一說到幽門螺桿菌,很多人就會說,唉呀,感染了這個細菌會得胃癌的,有的人甚至把感染了幽門螺桿菌當作是一種病,比如就經常有人說,醫生,我得了幽門螺桿菌病可咋辦?

其實,幽門螺桿菌也沒那麼可怕,不是說感染了這種細菌就會得胃癌,而且也不是感染了就一定要清除它。當然,這個是屬於另一個話題,今天要回答的是:和感染了幽門螺桿菌的人一起吃飯會不會被傳染?這個是很多人關心的問題。

答案是,不用擔心,一般不會。但為什麼說“一般不會”?說一般不會,是因為還是有可能性的,看你說的所謂的“一起吃飯”,是怎麼個吃法。下面說一說幽門螺桿菌的傳播途徑吧。

傳播途徑還是離不開“口”,包括“糞-口”傳播、“口-口”傳播、“胃-口”傳播。

“糞—口”之所以可能傳播,是因為寄居在胃粘膜上皮中幽門螺桿菌隨著胃粘膜上皮的更新而脫落,經過胃-十二指腸-小腸-大腸,最後從糞便中排出,而如果你吃了被排洩物汙染的食物和水源,那就有可能被感染上。不過呢,這一般情況下是很難的,因為正常情況下,十二指腸液會殺滅幽門螺桿菌,幽門螺桿菌很難突破這一屏障,但如果由於出現一些病態情況,比如胃酸缺乏,腹瀉,幽門螺桿菌僥倖從胃一直到小腸大腸最後到糞便中排出,也不是完全沒有可能。但不管怎樣,這種途徑機率很小。

“口—口”和“胃—口”傳播途徑可能是主要的途徑。幽門螺桿菌寄居在胃粘膜上皮,而胃粘膜上皮是不斷更新脫落的,那麼幽門螺桿菌也當然會隨之脫到到胃液中。前面說了,幽門螺桿菌很大難突破十二指腸液的屏障,但它可以在胃液中存活,它不能往下走,但它往上是可以的,通過胃食道反流,有可能進入到口腔中,從而

滯留在口腔中特別是牙菌斑中,最後通過唾液傳播給他人。

到這裡你就會明白,接吻是有可能感染幽門螺桿菌的,這個接吻當然是嘴對嘴的吻,不是那麼碰一下臉的禮節吻,什麼人會這種接吻呢?夫妻情侶唄,當然還有那些亂來的哈。唉呀,你是不是嚇得以後不敢接吻?別!夫妻情侶不接吻還算夫妻情侶嗎?幽門螺桿菌沒有那麼可怕。但我希望大家還是少來那些濫性濫吻,那後果可不是幽門螺桿菌的問題,而是更大的問題,我就不說了。

另外一種傳播風險較大的可能是,母親或其他養護把食物在自己嘴裡咀嚼後,然後餵給孩子吃,這個感染的可能性是相當大的。這主要是以前的年代,現在這樣餵養的人極少,但在少數農村還是存在的。幽門螺桿菌,父母傳播給孩子的可能性要遠大於其他人與人之間的傳播。

說了這麼多,有的人還是不明白,和感染了幽門螺桿菌的人一起吃飯到底會不會被傳染?

只要你不是接吻(一起吃個飯還接吻?不會吧,哈哈,情侶除外,這個前面說了,別因為這個而不接吻,無關的人就不要接吻了),不是嘴對嘴餵食(不會吧?成年人,哈哈)那就不用擔心。有的人會說,中國人聚餐較少用公筷,是不是容易傳染?不能完全排除,但可能性其實很小,別擔心太多,不過,仍然強烈建議使用公筷!所有餐具都最好專人專用;另外,餐具要做好消毒。


腫瘤專科醫生


這個就涉及到幽門螺桿菌的感染途徑的問題。

幽門螺桿菌的生命力特別強大,到目前為止,是唯一能夠在胃的酸性壞境下存活的細菌。這種病菌具有極強的傳染性.常見的途徑如下:

1.共餐:這是感染幽門螺桿菌的重要途徑之一,就像感冒一樣“一人生病全家吃藥”的現象,對感染幽門螺桿菌十分普遍,所以建議家中要搞好飲食衛生,集體就餐採用公筷制等。

2.接吻:接吻為什麼會感染幽門螺桿菌呢?研究表明,唾液中也可以檢測到幽門螺桿菌,如糶情侶深度接吻.幽門螺桿菌的傳播將自然暢通無阻,所以接吻是感染幽門螺桿菌最直接的途徑。

3.生食:現在人們用兩餐比較普遍,牛排七分熟甚至三分熟的常見,或是吃火鍋時肉都還沒燙熟.卻早已吃的不亦樂乎,這些部有可能存在感染幽門螺桿菌的安全隱患,當然了,生食除了有感染幽門螺桿菌的可能,別的病菌也是有可能感染的,比如說寄生物等等。

4.刺激性食物:由於刺激性食物容易刺激胃黏膜。致使胃的抵抗力低下,從而易導致幽門螺桿菌的入侵,雖然,刺激性食物對幽門螺桿菌的感染,不是立竿見影的,但卻是潛移默化。

其實吧,上面說的共餐、生食、接吻、火鍋等都是非常美妙的。每個人都擋不住誘惑,也不可避免,醫生也不例外,雖然我現在科普幽門螺桿菌的上述傳染途徑,但我也抵抗不住上面這四種情況的誘惑。出去聚餐不可避免,偶爾也會吃點生魚片(越來越少了),重慶火鍋也是妙不可言。

怎麼辦?

幽門螺桿菌的預防

1、注意飲食定時定量,營養豐富,飲食軟爛易消化.少量多餐,細嚼慢嚥,忌過飽。

2、注意飲食衛生,忌生、冷、辣、油炸、刺激性的食物,忌菸燻、醃製食物。避免引起胃黏膜損傷的食物,養成良好的飲食衛生習慣。

3、多喝酸奶,酸奶中的磷脂類的物質,對胃粘膜有著保護的作用,食物可以適當的偏酸性,能提高胃部的酸度,抑制有害細菌繁殖.有助於益生菌的生存,促進胃腸道健康。

其實吧,上述三點是專家建議的(好像我也有點專家的意思,呵呵),可是我好像也很難做得到啊。

那就先消滅幽門螺桿菌,繼續該吃吃,該玩玩唄。

生活這麼美妙,豈能辜負大好時光!!


如果您想進一步瞭解有關幽門螺桿菌的前世今生,敬請移步另一篇悟空問答“

感染了幽門螺桿菌,會有哪些危害?”。


頭號在線醫生


幽門螺桿菌感染在我國十分普遍,相關統計顯示,我國目前幽門螺桿菌感染率為40%~60%,而幽門螺桿菌感染在消化性潰瘍、消化不良、胃癌等消化道疾病的發生、發展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我們將幽門螺桿菌感染稱作一種感染性疾病,其主要通過消化道傳播,特別多見於一起共餐的人群,如果一人感染了幽門螺桿菌,而大家並沒有使用公筷或分餐具,就會導致幽門螺桿菌交叉感染,這也是造成幽門螺桿菌反覆感染,難以徹底根治的原因所在。

如果大家與感染了幽門螺桿菌的人一起吃飯,是有可能被傳染的。面對幽門螺桿菌感染,我們也不必過於擔心,正因為幽門螺桿菌通過消化道傳播,我們正可以做好預防措施,保持良好的飲食習慣,以預防感染髮生。

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個人飲食及清潔衛生,做到勤洗手。外出就餐時,推薦使用公筷;如果家中有人感染幽門螺桿菌,建議分餐或分餐具,必要時家人一起檢查,一起治療。同時,也要避免口對口餵食小朋友。當幽門螺桿菌感染一經確診,要積極正規就醫,進行規範化的根治治療,以穩定控制病情。





全科掃地僧


我是助健康之完美張醫生,是一名執業醫師,每天都會更新健康小知識,如果想了解更多,記得關注我喲!


和患有幽門螺桿菌的人,一起吃飯會不會被傳染?

答案是有這個可能性,但是可能性低。

首先我們瞭解一下幽門螺旋桿菌:幽門螺桿菌通常簡稱HP,在胃鏡報告中經常會看到它,一種革蘭氏陰性桿菌,能在胃中生存的唯一微生物,引發上腹部飽脹、反酸、食慾減退等症狀,導致胃炎、消化道潰瘍、甚至引發胃癌。我們將幽門螺桿菌感染定義為一種傳染病。


下面我們來了解一下幽門螺旋桿菌是怎麼傳染的?

它可以通過糞一口傳播、口一口傳播、胃-口傳播。


1、共餐易感染幽門螺桿菌:這是感染幽門螺旋桿菌的重要途徑之一。就像感冒一樣,一人生病全家吃藥的現象,對於感染幽門螺桿菌十分普遍,所以建議居家中最好搞好衛生,採用公筷制等。另外,經常在外就餐的人被感染的機率也會大大增加,頻繁出差的人須多加註意。

2、不可忽視接吻:接吻為什麼會感染幽門螺桿菌呢?研究表明,唾液中也可檢測到幽門螺桿菌,如果情侶深度接吻,幽門螺旋桿菌的傳播將自然暢通無阻,,所以接吻是感染幽門螺旋桿菌最直接的途徑,望情侶們慎重。

3、生吃易感染幽門螺桿菌:幽門螺旋桿菌是胃病的高發因素,而感染幽門]螺旋桿菌的頻繁途徑之一就是生吃膳食。現在西餐普遍,牛排七分熟甚至三分熟的習慣使然,或者打火鍋時肉都還沒燙熟,卻早已吃得不亦樂乎,這些都有可能存在感染幽i]螺旋桿菌的安全隱患。

4、刺激性食物易導致幽門螺桿菌的入侵:由於刺激性食物容易刺激胃粘膜,致使胃的體抗力低下,從而易導致幽門螺旋桿菌的入侵。雖然,刺激性食物對於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不是立竿見影的,但卻是潛移默化。




總結:避免幽門螺旋桿菌感染要做到:不要口對口餵食,要注意飯前便後洗手,家中有人感染的不交叉使用碗筷和水杯,同時全家都應該檢測有無感染,提高治癒率,切斷傳播途徑。餐具要勤消毒, 感染幽門螺桿菌的患者也不必驚慌,積極配合消化內科醫生進行殺菌治療即可。


助健康之完美張醫生


不一定會被感染,但有被感染的風險。幽門螺桿菌存在於唾液、牙菌斑、胃中,還有糞便裡,甚至不乾淨的食物中。因為幽門螺桿菌存在於唾液中,在理論上說,一塊兒吃飯、接吻、共用牙具等都有可能會感染上這種菌。但吃飯就感染細菌,也並非絕對,這跟細菌數量和多少有關係。其實共餐和吃不潔的食物,都有可能會感染上幽門螺桿菌,因此在外進餐最好使用公筷(就是公用筷子,防止私筷入菜盤,以防交叉感染),少吃或不吃不潔食物。另外,感染幽門螺桿菌,不一定會患胃病,很多人胃中帶菌,但不一定致病,幽門螺桿菌和人體也能和平共處。因此,凡是沒有症狀的帶菌者,一般不需要進行治療和滅菌。



檢查過胃鏡的人都知道,幽門螺旋桿菌就是我們要檢查的一種細菌。它可以生存在胃的無糖環境下,也是至今我們可以知道的一種需氧菌。大家不要小看它,它足以引起胃潰瘍等消化性潰瘍,甚至是胃癌的重要原因。

於是就有很多人關心,還經常被問到跟患有幽門螺旋桿菌的人一起吃飯,會不會被傳染?今天就幫大家解答。

據相關的調查上發現,全球將近一半的人都感染上了幽門螺旋桿菌,特別是在發展中國家,感染幽門螺旋桿菌的概率還要更大,這其中還包括兒童。

但大家也不用過於擔心,我們知道了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的途徑,就可以更好的幫助大家預防了。

1、口口傳染:這是幽門螺旋桿菌可以傳染的一個途徑,特別是經常在一起吃飯的人,如有直系親屬關係的人,當你的爸媽患有幽門螺旋桿菌。

通過唾液,或者是跟親密的人接吻等等,再比如說一個家庭都用到的筷子碗,其中的一個人攜帶幽門螺旋桿菌,剩下的成員總是用到這名成員的工具,就有可能發生感染。

除此之外,經常用嘴喂孩子的人也要注意,這種口口傳染的方式就是非常典型的了。希望家長還需正確喂孩子,用輔食的工具等等,準備孩子的專用工具,是幫助孩子避免幽門螺旋桿菌的好辦法。

2、糞口傳染:有的人去完廁所之後不喜歡洗手,過了一段時間後又去吃食物。或者是時不時的觸碰自己的嘴巴,就容易讓大便裡面的細菌,把手當媒介,再通過嘴巴吸收到胃裡面,這種方式也有可能傳染幽門螺旋桿菌。

因此,不管是哪個年齡階段的人,都要注意飯前飯後、去完廁所後要洗手,這樣手上的細菌就不會被人體再次吸收了。同時也是預防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的辦法。

3、親吻傳染:如果你有慢性胃炎,或者是消化道潰瘍等疾病的話,就最好不要亂親孩子了。很有可能會因為自己吃過的食物,通過親吻的方式傳播,讓食物成為媒介,把自己體內的幽門螺旋桿菌傳染給其他人。

所以,家人跟家人之間是非常重要的,在吃飯時以及吃飯所用的工具等等,都要保持乾淨,有必要的話在用之後或者是用之前都可以做下消毒的處理,會是更大的保障。

——本回答為西安鼎昂數字貨幣智能量化全自動炒幣機器人(歷時收益,數據核對,實況直播)公司整理。


用戶769288457696924


幽門螺桿菌傳染,具有很廣泛的傳播途徑,有比較容易實現的傳播方式,如果身邊或者家人有幽門螺桿菌感染的建議一起做對抗治療,如果全部使用四聯療法不太現實,因為很多人沒有症狀,沒有必要吃那麼多西藥,可以日常補充對抗菌,以達到增殖體內有益菌數量,來制衡幽門螺桿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