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下高原,便上前線,杭州援藏幹部的防疫故事

一個人,如果總是被需要,是一種怎麼樣的感受?一個人,總是被需要,又總是恰好可以幫的上,又是一種什麼樣的感受?杭州援藏幹部汪日紅說:“給永遠比拿快樂,他人有需求,自己又正好能助一臂之力,這種發自內心的愉悅,勝過一切。”他就是這樣,總會被需要,又總是能幫上。

刚下高原,便上前线,杭州援藏干部的防疫故事

2020年1月,他看到了肺炎疫情的需要,於是他說:讓我上

2020年新年,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席捲全國,醫務工作者向戰士一樣衝鋒陷陣。處於援藏期間的汪日紅在家休假,得知自己的老師和同事去往武漢,他向醫院申請:疫情有需要,而我正好在休假,可以幫的上,安排我去醫院發熱門診吧!醫院考慮他處於待命狀態,隨時要返回西藏,沒有同意他提出的申請。

刚下高原,便上前线,杭州援藏干部的防疫故事

2019年7月,他看到了西藏人民的需要,於是他出現在那裡

問起當初為什麼選擇去援藏。他說:杭州醫療資源相對豐富,不缺我這麼一個醫生;但西藏是祖國的邊疆,那裡很需要醫生。那裡有需要,而自己正好能夠助一臂之力,這是責任,也是一份榮耀。

在淳安的農村長大的汪日紅,小時候家鄉經濟條件比較落後,當年考上了大學,依靠的是國家助學貸款圓了大學夢。對於國家和社會給予的幫助,他一直有一顆反哺社會的心。成為一名醫生,以醫者仁心懸壺濟世是一種感恩。支援西藏,在空氣的氧含量僅為杭州的一半的那曲,在高原地區進行援助服務也是一種感恩。

刚下高原,便上前线,杭州援藏干部的防疫故事

在西藏,他說,培養一個醫生比醫治一個病人更有意義,而改變醫生的理念、提高醫院管理水平才可以起到更長遠的意義。

於是他們著手製定了一系列的培訓計劃,開展各類培訓和考核。規範抗生素的使用,組織學習各類疾病的診療常規,規範疾病的診療方案。於是被當地藏族醫生稱為“好老師”,當地藏族群眾稱之為“好醫生”。

儘管有高原缺氧的各種困難,工作時間一長常常會頭暈目眩、雙腿發軟,需要吸氧才能緩解,但他們依舊樂此不彼。

刚下高原,便上前线,杭州援藏干部的防疫故事

2019年12月,他看到了流感的需要,於是他穿上了“紅馬甲”

12月底汪日紅剛回杭州休假,原本是身心修養,養精蓄銳的時間,但他依舊沒有停下忙碌的腳步。冬季流感高發,醫院裡急診科人滿為患,汪日紅主動參與志願服務,穿上“紅馬甲”,站到了志願者的隊伍裡,維持急診就診的秩序,協助患者分流,提高患者就醫舒適性。他說:一看到醫院這麼忙,醫院有需要,而我正好幫的上,挺好的。

刚下高原,便上前线,杭州援藏干部的防疫故事

2020年2月,他看到了科室的需要,於是他說我來上班

汪日紅所在內分泌科不但要完成臨床診療工作,還承擔大量的學校教學、對口支援、下鄉等任務。春節期間得知科室人手緊張,主動提出:最近我休假在家,正好有時間,可以安排下鄉任務。就這樣,淳安分院出現了汪日紅忙碌的身影。

汪日紅還主動要求,放棄休假,回科室參與正常的工作,於是2月份開始他又和科室同事並肩走在了一起。

昨天,2020年2月2日,正月初九,汪日紅夜班,聯繫他時想讓他提供一張工作時的照片,他說,不要宣傳我,科室有需要,而我正好又幫的上,只是普通的事,不是什麼豐功偉績。

這些普通的故事還會繼續,因為他總會被需要,然後他也總會正好幫得上,因為作為一名共產黨員,他已經準備好了,哪裡有需要,就去哪裡。被人需要與幸福一樣,都是生命盛開的花朵。汪日紅是幸福的,他總能發現自己正被這個世界需要著,並且還正好可以幫的上。他也更願意人們需要他,而不是感謝和稱頌。付出和回報,他更在意付出,在他看來付出才是他實現自己職業價值的途徑,所以他說西藏值得一去,援藏是一段別樣的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