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股票其中百分之70是機構持股,那這個股票好還是不好?

黃益坦


不能以機構持股比例來判斷股票好不好,因為機構也有錯誤判斷的時候,基金經理也會跟風,在沒有研究明白的情況下跟風買入,導致機構持股比例高,比如,樂視網在暴露問題之前,機構持股很多,長生生物同樣的情況。

比如現在的匯頂科技,算上大股東在內,前十大股東持股82%,不能說明這是一個好股票,看起來漲的非常好,但是有可能是一個被錯誤嚴重高估的股票。

機構集中持股並且預判價值的公司,一旦被爆公司並不值錢,機構會不計成本拋售,出現連續的跌停,股價腰斬是正常的。以前暴雷的那些偽白馬股,都有基金重倉。

集體看好的未必好,以前炒藏獒,不乏名流人士參與,一隻狗,賣幾百萬上千萬,與一個垃圾股賣出天價是一個道理。

所以,不能以機構持股比例來判斷股票好不好。獨立思考獨立判斷才是最重要的。


西格瑪的化學


我實話告訴你,一隻股票好還是不好?不能憑一隻股票籌碼70%被機構持股來判斷的,並非是機構持股高就好,機構持股低就不好,其實一隻股票真正能給股民投資者賺到錢才是真的好。所以說股份70%被機構持股並非絕對好,要根據不同個股不同分析。

解釋一下股票70%被機構持股的情況!

其實一隻股票機構持股70%的就是指持有流通盤,並非是指持有股票總股本的70%,機構是不可能持有股票總股本70%的。只有當股份在二級市場已經流通,可以交易買賣的股份才有可能被機構持有比例高達70%。

比如說一隻股票總股本是1億股,其中9億股是限售股,而只有1億股是流通股份,而此時這隻股票被某機構或者很多機構看好這隻股票,有7000萬股的股份已經被機構掌握了,這就是一隻股票70%被機構持股了。

再來分析為什麼說一隻股票70%被機構持股對於這隻股票並非絕對性好呢?

上面也進行分析過,一隻股票被機構持有股份70%只是流通盤,並非是總股本,所以對於這個問題,我們要考慮兩個因素真正股票的股份掌握在大股東手中,大股東一旦解禁之後就難免會減持,從而造成對二級市場拋壓加重。其次還有一點就是這個70%股份是被一家機構,還是幾家機構,或者幾十家機構呢?這些都是問題的關鍵點。

關鍵一:大股東解禁與減持因素

假如大股東解禁的比例是流通股份的幾倍,流通盤是1億,而大股東解禁就是4個億,這個時候一旦等大盤股解禁逢高減持之時,機構也是無能無力的,照樣被大股東收割,機構所掌握的70%股份已經無法達到控盤狀態的,所以這種股票對於機構,對於散戶,對於股份都是不好的,大股東一旦減持必然會造成股價拋壓太大,導致股價下跌,就連機構都撐不住股價,所以這種情況的股票不碰為好。

關鍵二:是一家機構還是多家,或者幾十家

一隻股票70%股份被機構持有,但是假如這些股份存在多家機構,或者幾十家機構的話,機構與機構之間進去博弈。假如機構不齊心,目的不一致,盤面肯定造成波動加大,對於股票不是好事。造成你拉我賣,你賣我拉,大家都很難賺錢;除非各大機構齊心協力的情況之下,共同做多拉昇股價,對於這隻股票自然就是好事,大家有錢一起賺,對於你我他都是好的。

綜合以上分析,一隻股票的股份被70%機構持股,而這隻股票是好事還是壞事,不能一概而論的,應該要根據每隻個股情況來決定的。大家要知道機構太多,機構與機構之間的博弈是波動很大的,散戶作為被動參與者面臨損失將會更加嚴重。所以我覺得70%股份被機構持有的股票,是好股還是不好的股,不要輕易下定論,只有能給大家賺到錢的都是好股票。


老金財經


是好事,但是要懂得看!

如果是在一個明顯的底部區域,或者是在一個所謂的低估值的區域,那麼當70%的籌碼被機構持有了,說明已經絕對控盤。

未來上漲的時候其實他們只需要應付外面30%籌碼的壓力,就行了。這相當容易,因為70%的籌碼掌握在機構手裡,再加上一個低估的狀態,他們可以想怎麼拉昇,就怎麼拉昇。

但是如果個股處於的是一個主升浪的末期,前期漲幅也有好幾倍,並且估值出現了高位,在歷史新高附近。那麼就算70%的持倉是機構,也是一個風險大於機會的週期。

因為機構來市場也是為了賺錢,他們不會漫無目的的拉昇,拉昇的最終目的就是找人接盤。有70%的持倉是機構,而前期漲幅又巨大,也就意味著未來這個70%裡有大部分都是為接盤散戶準備的。所以不可追高。

就好比茅臺,茅臺已經是目前少部分資金掌控股價漲跌的階段了,可以說大部分的持倉都捏在了基金,機構手裡。但是對於現在的茅臺,就是一個風險大於機會,估值過高的階段。

所以,衡量一隻個股好還是不好,還是要從估值下手。

說白了,估值低的,就算機構持股佔比很小,也不用怕,因為未來一定會有大批的機構入駐,搶籌這些低估,優質的個股。

這就是投資!用簡單的一句話概括就是:別人還沒有意識到這個東西值錢,而以後會有很多人會覺得它值錢!



琅琊榜首張大仙


一隻股票70%是機構持股,就是大家經常說的機構報團。例如大族激光,美的集團,格力電器等等。

首先我們要理解為什麼機構會抱團。分為兩個方面去解讀。

1.機構都十分看好這隻票,作為一個長期的投資來持股的,因為一隻股票有機構抱團的特點,必然在所在領域具有十分強大的護城河和十分強大的能力。

2.這家公司的基本面無可挑剔,分紅,股價,盈利增長都是穩定且持續的。那麼這樣好的個股,自然誰也不會放過的。

機構抱團的票絕對是好的個股。未來的幾年內一定沒有什麼問題。當然也有例外。像康美藥業,像樂視網等等。

當然這畢竟是少數。因為這些公司的創始人和高管出現了人心不足蛇吞象的操作和為一己私利的想法。

解決這個問題有兩種方法。

1.三大報表和公司的發展要尋找蛛絲馬跡然後去甄別成長過程中的風險。首先按照康美藥業來講,他們原來那麼高的增長率,是不是合理的。有了錢幹嘛不去做研發呢?這些都可作為分析這家公司有沒有作假的可能性。

另外這家公司在開拓別的業務的時候是否具有合理的能力去做。例如,青島啤酒去研發乙肝疫苗。

賈躍亭用高槓杆去做新能源汽車等等。

2.用短線去保護長線,當你認為一隻個股十分好的時候,那麼最好要抽出一定的時間去做短線,來達到攤低成本的目的。這樣久而久之你也就不怕暴雷了。

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一位散戶的自我修養


在投資當中我們經常會遇到一些個股,機構持股者的比例特別高。在談這個個股好壞之前我們先看一下。造成機構持股多的原因,原因主要有兩個大的方面。

第一,這個個股屬於一個大的白馬股,其中機構持股當中有很多事,如信託,公募,私募等大型資金。由於信託,公募,私募等大型資金的體量非常大,而A股當中可供投資的大型標的又特別少,所以就造成了很多大型的白馬股個股,承載了很多這樣的大型資金。

第二,這個個股有兩種情況,第一個是上市不久,很多限售股。第二個原因就是在購買資產的時候,增發了很多股票,這也會導致限售股的增加。而大部分限售股都是機構所持有的,所以個股的機構持股顯示很多。

我們看完了這兩個原因之後,我們依次分析一下。在遇到這兩種情況下,對個股的好壞形成什麼樣的影響?

第一,大型機構扎堆進行投資的話,首先說明這個個股在行業當中的地位比較高,體量比較大。其次說明這個個股的經營穩定,現金流也很穩定。這從側面反映了這個個股具有一定的投資價值,是一個長期成長的,適合長線投資。

第二,假如一個個股的限售股特別多的話,特別是上市不久的以及增發的股票。這樣的機構雖然也是長線持股,但是這樣的機構的持股成本一般都是比較低的,特別是增發的股票和原始股。所以當這些股票的限售股臨近解禁前,個股的股價都很難形成一個上漲。

綜合來說:假如一隻股票其中70%是機構持股,並且呈現一個信託,公募私募等大型資金扎堆的情況,那麼我們就認為這支股票是一隻白馬股,適合長線持有。假如股票當中70%的機構持股,多數的原因是因為原始股和增發股,並且離解禁時間較長的話,我們可以認為這一部分機構持股不影響股價。但是如果離解禁時間較短的話,則會對股價形成壓力。


盤手梁勇


要辯證的看,機構持股比例要看是合力還是一家吃獨食,如果獨食就變成莊股了,我個人建議最好不要去碰這樣的莊股。因為這樣的股票走勢通常都是“喜怒無常”的,如果是各家機構合力持倉就要看研究一下為什麼機構扎堆。

機構通常都是價值投資為主:因此當一隻股票機構的比例佔比很高的時候通常是能夠提振股價上漲信心的。但是,我們投資不能因為機構扎堆就跟風買入。自己的錢自己要負責,所以一定要深入研究這隻股票基本面的質量到底這麼樣。還有特別要注意,如果是一家機構吃獨食很有可能是在資本運作,後面套現的概率比較大。

股價的位置也是重點:還需要看股票的位置,如果是在低位你發現了它,機構非常青睞就可以重點關注了。通常,機構資金是做中長線波段的,如果股票位置在底部就說明當下機構資金的意願在建倉,後面有上漲預期。

注意的是,只是有上漲預期不是一定會漲,機構之間也存在博弈。如果A機構籌碼比例達不到要求就會想辦法到其他機構吸籌碼,這樣就會出現博弈的現象。在走勢上通常會體現為震盪,也就是說的建倉後的第二階段洗盤。

位置過高的避而遠之:對於已經有很明顯的上漲空間,股價在高位的這種就算機構在多,市場再看好,研報再多也不要輕易去碰了。如果你是機構,估計漲到高位首先想的應該是出貨而不是買入。比如現在市場裡的一些白馬股,已經積累了很多利潤對於這種就要保持謹慎態度。別人吹的再好就要避而遠之,只要高位被套解套沒有幾年是下不來的。

最後,不要過分的相信機構,投資炒股看的還是自己。自己分析研究的買入才心安理得,機構和個人的操作風格完全不一樣。跟蹤資金只是投資中的其中一個維度,還需要綜合分析和考量。

以上僅代表個人觀點,不構成投資建議,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豬爸爸看股市,歡迎各位轉發、評論、點贊。

豬爸爸看股市


任何事情都有兩面性,一隻股票有70%流通股票是機構持股的,總的來說是好的方面比不好的方面多,因為在一些發達國家的股票市場,比如說歐美國家,他們的投資市場比較成熟,所有股票幾乎都是機構所持的份額會比散戶多。但中國股票市場的歷史比較短,所以現在還是散戶偏多。

好的方面

  1. 若股票業績良好,那麼股票的波動性會比較小:因為機構一般都是長期投資者,如果所持股票業績沒多大問題,會保持原本倉位或者加倉。

  2. 莊家操控的空間小:機構持倉集中,所以剩餘的流通股會相對較少,散戶莊家是敵不過機構的。

  3. 一般機構投資的話,都會選擇優質的公司進行長期投資,比如說各種銀行投資基金,各種投資機構,他們要的是持續盈利的穩定性,所以他們選公司會很謹慎。

  4. 有這麼多機構盯著,上市公司想搞點小動作估計很難,一旦有什麼財務方面造假的可能性,機構立馬會進行拋售,這對於公司大股東來說得不償失。

不好的方面

  1. 若業績差,機構承受的壓力就會大,然後就會考慮拋售,一旦大規模拋售,散戶會是受損最嚴重的一些人。

  2. 波動幅度不大,公司經營穩定,這就不利於短線投資者進行短期套利行為,對於技術投資派來說,股票波動幅度越大,他們操作的空間就越大。

投資一隻股票的正確邏輯

一隻股票是否值得投資,其實並不取決於機構持股佔比的多少,而是這隻股票是否優質?這是你需要研究調查的,就算你是技術派,你是不是也起碼應該清楚知道它經營的主要業務是什麼吧。然後要持續關注,耐心等待好機會,一擊必中!


一家之言,僅供參考,如果你有不同看法可以留言討論,認同的可以點贊加關注,帶你走進不一樣的財經世界。


複利奇蹟捕手


你好:

首先這個問題如果要正面回答,就必須要了解證券法以及證券政策!

機構基金不會持倉垃圾股的,基本面破壞的股票他們是不碰的。

目前股市資金分三大類,1公募基金、2私募基金、3遊資、散戶、外資。

也就是說市場內絕大多數都是以公募基金、私募基金為主流,單憑公募基金機構就佔據整個大盤大部分的資金量。

例如:A股裡一瞬間所有資金全部撤出,那麼此刻股市點位你認為應該是跌倒多少?

答案是:1800點左右,因為裡面沉澱下來都是基金機構的資金!

因為基金機構持倉比例不得低於總體量的80%,也就是說國家的法律規定不允許他們空倉,因此他們的資金起到了定海神針的作用!

其次的邏輯就是,目前我們的法律法規逐漸完善,對待所謂的惡意操控股價的行為堅決予以打擊,故所以向以前的那種“莊股”“溫州幫”“浙江幫”“山東幫”之類的資金早就大幅收斂,日後這種行為會逐步消失!

那麼從這種現象來看,主流資金就是公募基金、正規私募基金為主導地位,以前的“莊家”資金必定是配角!

希望我的回答你能喜歡!





股市大視野


百分之七十是機構持股,這是一家公司股權的結構,所以沒有什麼好或者是不好之說,在二級市場中,如果出現這種股權結構,至少說明了以下幾種情況,或者說這個公司具備以下幾種特徵:


1.分清楚這個股有沒有全流通;如果沒有全流通,那麼情況就複雜點,因為涉及到後面限售股解禁;限售股解禁肯定不是什麼好事,對二級市場構成拋壓,所以如果沒有全流通,看起來70%是機構持股,其實並不算是真正的機構持股,因為一旦解禁,可能這些機構持股的數量就不算多了;


2.百分之其實都是機構持股,這家公司的基本面大概率是比較優良;大家都知道,機構買股肯定是大藍籌,大白馬,績優股首選;大家見過社保養老金這些機構買垃圾股的嗎?機構敢於大量買,且很多機構一致看好,那麼這家公司基本面優良的概率基本是非常大非常大;所以這種股一般情況下,踩雷的概率極低;


3.百分之其實是機構持股和股價漲跌沒有必然的聯繫;大家不要認為這種機構持股較多的就一定漲,任何一個股都是在大趨勢中,所以牛市基本上都漲,而熊市基本上都跌;至於震盪市,還是看這個公司所處的週期以及位置;機構都去買,說明都看好,那麼機構都看好和在機構看好的時間內上漲,其實是兩碼事;


綜上,機構持股較多,說明這個公司的基本面還是比較不錯的;但是二級市場的漲跌還要看股市所處的位置。因此,機構持股較多可以作為選股的依據之一,但是不能作為當下買入的依據。



螞蟻聊股市


題主的問題不夠嚴謹,一個股票百分之七十是機構持股,是說的流通盤的百分之七十吧,假如這麼去理解我覺得對這個股票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

好的一面是這個股票被機構完全控盤了,股價的走勢很獨立,一般不會跟隨市場的波動而波動,多數時候在走自己獨立的行情,持股者也不用擔驚受怕,畢竟有那麼多機構在裡面支撐著,你如果拿了這樣的股票,似乎只需要坐享其成便可。

比較弊端的一面是,一般大量機構駐紮的股票流動性不是很好,因為大部分籌碼被機構拿走了,在市場上流通的很少,這樣無論你是買賣有時候在委託的位置看不到單子,甚至下方看不到接盤者,這對賣出和買進是加大的障礙,其實在一般情況下還倒好說一些,你無非等點時間,等下面的籌碼堆積後了再賣也行,而當市場出現非常情況的時候,就是資金大撤離的時候,眾多機構搶先出局,這個時候這類籌碼集中的品種很容易出現集中踩踏的現象,導致的結果是最終誰都跑不掉,這也是這類高控盤股票的最大弊端和風險。

所以,對於機構高度持股的這些公司,還是要警惕為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