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蕪湖被稱作“小上海”?

懶仁家的故事


蕪湖是被稱為安徽的小上海

第一,蕪湖在安徽省內的資質還是非常不錯的,在解放初期,蕪湖屬於長江三角洲的位置,靠近兩邊,碼頭港口業務還是非常發達的,還有之前安徽省內唯一的一個軍用機場,有天主教堂,中山路步行街,都是非常有名的。

第二,蕪湖房價,蕪湖在零幾年的時候,房價不比省會合肥低,包括基礎設施,道路橋樑啥的。

第三,蕪湖的繁華,蕪湖在安徽省內,除省會外是最繁華的。到了晚上江邊那裡也是燈火透明的。

第四,蕪湖的消費水平,蕪湖吃飯,消費等在安徽省內也算是除了合肥外最高的了。

如果不是安徽省內政策偏向問題,可能現在的蕪湖會發展的更好,畢竟再解放初期,是有底子和它獨特的地理位置在這的


綠色麥兜


首先並不喜歡蕪湖這個“小上海”的說話,顯得蕪湖抱大腿,蕪湖不同於馬鞍山抱南京大腿,我們很自信,我們也有建大城市的願景與規劃。蕪湖之所以被外界稱為小上海源於以下幾點。

1:特殊時期大量的上海知青來到蕪湖,有的從此留在蕪湖成家,有官方數據,蕪湖從滬、浙來的外地移民多達30萬+,直接改變了蕪湖很多飲食習慣,方言,風俗習慣。蕪湖人或許家家都有幾個上海親戚。

2:90年代皖江開發期間,安徽重點打造皖江城市,尤其蕪湖打出了呼應浦東的口號,一切都在模仿追隨上海。

3:蕪湖特殊的地理位置,及歷史原因使得蕪湖濱江與外灘極為相似,蕪湖沿江地區曾因1876年《中英煙臺條約》簽訂使蕪湖沿江地區割讓出租給各國成為租界,洋人在蕪湖留下眾多古建築,比如太古碼頭,老一院,宋美齡夫人住過的美國人建的弋磯山醫院,瑞典籍美國人建的聖雅閣,西班牙人建的華東第二大教堂僅次於上海徐家彙的天主教堂,英駐蕪湖領事館等等,使蕪湖沿江一片建築群中西集合搭配特色沿江風光組成可以媲美外灘的蕪湖一景。

我也是蕪湖人,我在南京擁有兩家公司,每次帶公司江蘇的員工回蕪湖出差,她們都會說蕪湖很像上海,兩地的確聯動很多,有相似之處,甚至上海申花足球俱樂部一度要遷入蕪湖,曾經看到有個上海申花的球迷說過蕪湖是白完最後一塊淨土,雖然對上海人的排外對我們安徽人的歧視深惡痛絕,但是想想蕪湖也許的確有著和安徽其他城市不一樣的魅力才能吸引浙滬人來蕪湖定居吧,就當這是一種勉勵吧,努力工作,早日回蕪湖報答家鄉的養育之恩。建設一個更美好的蕪湖,讓蕪湖可以和上海肩並肩,去掉“小上海”這一名號


中壹影視傳媒


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首先並不喜歡蕪湖這個“小上海”的說話,顯得蕪湖抱大腿,蕪湖不同於馬鞍山抱南京大腿,我們很自信,我們也有建大城市的願景與規劃。蕪湖之所以被外界稱為小上海源於以下幾點。 1:特殊時期大量的上海知青來到蕪湖,有的從此留在蕪湖成家,有官方數據,蕪湖從滬、浙來的外地移民多達30萬+,直接改變了蕪湖很多飲食習慣,方言,風俗習慣。蕪湖人或許家家都有幾個上海親戚。 2:90年代皖江開發期間,安徽重點打造皖江城市,尤其蕪湖打出了呼應浦東的口號,一切都在模仿追隨上海。 3:蕪湖特殊的地理位置,及歷史原因使得蕪湖濱江與外灘極為相似,蕪湖沿江地區曾因1876年《中英煙臺條約》簽訂使蕪湖沿江地區割讓出租給各國成為租界,洋人在蕪湖留下眾多古建築,比如太古碼頭,老一院,宋美齡夫人住過的美國人建的弋磯山醫院,瑞典籍美國人建的聖雅閣,西班牙人建的華東第二大教堂僅次於上海徐家彙的天主教堂,英駐蕪湖領事館等等,使蕪湖沿江一片建築群中西集合搭配特色沿江風光組成可以媲美外灘的蕪湖一景。 我也是蕪湖人,我在南京擁有兩家公司,每次帶公司江蘇的員工回蕪湖出差,她們都會說蕪湖很像上海,兩地的確聯動很多,有相似之處,甚至上海申花足球俱樂部一度要遷入蕪湖,曾經看到有個上海申花的球迷說過蕪湖是白完最後一塊淨土,雖然對上海人的排外對我們安徽人的歧視深惡痛絕,但是想想蕪湖也許的確有著和安徽其他城市不一樣的魅力才能吸引浙滬人來蕪湖定居吧,就當這是一種勉勵吧,努力工作,早日回蕪湖報答家鄉的養育之恩。建設一個更美好的蕪湖,讓蕪湖可以和上海肩並肩,去掉“小上海”這一名號


用戶9791551809590


蕪湖,在華東被稱作“小上海”。這絕非沽名釣譽。蕪湖是一個水邊的,徽派的,中西合璧的江南古城,有著2500多年的歷史和輝煌的商埠歷史。


蕪湖自古享有“江東名邑”、“吳楚名區”之美譽。蕪湖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明代中後期是著名的漿染業中心,近代為“江南四大米市”之首。

1876年中英《煙臺條約》把蕪湖闢為通商口岸,成為近代安徽開放的先鋒,因“長江巨埠、皖之中堅”(孫中山語)名譽華夏,有“雲開看樹色,江靜聽潮聲”之美譽。“百物翔集,市聲若潮,至夜不休”,作為全國四大米市之首和最早的通商口岸之一,蕪湖近代商業曾經達到一個繁榮期。

這裡有始建於19世紀的老海關,

有規模僅次於上海徐家彙的天主教堂和基督教堂,

有建於19世紀末的教會中學聖雅各中學,

毀於20世紀80年代的修道院,

還有一個有著外國教會背景的醫院——現在蕪湖市第一人民醫院,

清末外國領事館等等……

這些在安徽省乃至華東其他地區都是首屈一指的。


蕪湖的中山路步行街與上海的南京路步行街有一比,連上海人看了都驚歎不已!不僅是中山路步行街,蕪湖的濱江大道和上海的外灘也很相像。前段時間,上海迪士尼樂園將於2016年6月正式開門迎客,中國又多了一處世界級別的主題樂園。但說到主題樂園,蕪湖人的底氣還是很足的,因為我們的蕪湖早就有“蕪湖方特”了,比上海先行一步。

說起蕪湖,很多人會第一時間想到咱們蕪湖飛出的“小燕子”趙薇。

辣麼,從蕪湖走出去的女星可不止趙薇一人哦,還有甘婷婷、蔣夢婕等人。

其實,蕪湖人傑地靈出美女,而且蕪湖的女生不僅人美,穿著打扮甚至比合肥、南京的女孩子還要前衛。一看下來,蕪湖市還真不愧“小上海”之稱。蕪湖不論從“顏值”、“內涵”、“精神”上都與上海有許多相似之處。而上海也有許多先進的發展經驗是值得蕪湖人去借鑑和學習的。


百花亭雜談


  • 蕪湖歷來商賈雲集,被很多人譽為安徽的“小上海”,憑藉其濃厚的商業氛圍和良好的投資環境,成為眾多省內外企業家投資發展的沃土。“小上海”這一稱呼由來已久,卻很少有人知道,蕪湖為何被稱為小上海。

    蕪湖到底哪裡像上海

    蕪湖被稱作“小上海”由來已久,其實這一點絕非沽名釣譽。蕪湖是一個水邊的,徽派的,中西合璧的江南古城,有著2500多年的文明和盛極一時的商埠歷史。你若要問蕪湖到底哪一點像上海,大部分人會回答你,蕪湖人處事精明,這一點很像上海人。其實,一所城市的人文風貌和性格形成,最根本的原因還是與所城市的發展歷史息息相關。

    蕪湖的沿江一線被稱作“外灘”,這一點絕非吹噓,這裡有始建於19世紀的老海關,有規模僅次於上海徐家彙的天主教堂和基督教堂。有建於19世紀末的教會中學聖雅各中學,19世紀洋人賠款修建的弋磯山醫院,毀於20世紀80年代的修道院,還有一個有著外國教會背景的醫院——今第一人民醫院,清末外國領事館等等,這些在安徽省乃至華東其他地區都是首屈一指的。

    在蕪湖的沿青弋江一線有一條”十里長街“,毛澤東時代曾有西方經濟學家把它稱作中國唯一的”自由貿易市場“。說它十里,絕不誇張,長街至今有很多房屋還是建於元末明初。徽商正是從蕪湖走向世界的,安徽最早的發電廠等近代工業都發端於蕪湖,可以說是商業造就了今天的蕪湖。

    翻開蕪湖的歷史,有很多名人在蕪湖留下足跡然後輾轉上海。如京劇界的蓋叫天。演員王瑩,作家阿英,著名女畫家潘玉良等等。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早期中國電影在上海蓬勃發展,其中還有不少演員是蕪湖人。

    在蕪湖的上海移民

    蕪湖被稱為小上海,除了與上海的發展歷史相似,還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建國初期的上海移民湧入,據相關數據統計,到目前為止,上海籍來蕪移民共有20萬人之多。

    蕪湖和上海均屬水陸交通碼頭,且都為移民城市,流動人口多,經濟交往比較頻繁。建國初期,蕪湖軍管會就曾經提出:歡迎有利於國民經濟並有發展前途的上海企業來蕪湖。

    據統計,1960年上海來蕪湖的總人數在五萬人以上。大體由三個方面的人員構成:一是上海內遷企業,先是上海永德棉織廠有近百名職工併入蕪湖紡織廠,後又有上海大中國火柴廠支援內地建設,併入蕪湖火柴廠,上海航空牙刷廠併入蕪湖市合眾牙刷廠,上海茂森篷帆廠併入蕪湖市強力帆布廠,上海蓓蓓餅乾廠、大成糖果廠、工利麵包廠來蕪組建蕪湖市食品廠(後為永康食品廠)。這批工廠的員工約600人,隨之而來的家屬則是一個無法統計的數字,據蕪湖火柴廠統計,職工與家屬的比例大約為1:2.5。二是支援內地建設的上海知識青年,其中尤以1958年和1959年居多,約有6000多人。三是上海各大中專院校畢業生分配、技術工人支援來蕪湖參加建設的,也是一個無法統計的數目。這樣10萬人的遷徙,再加上來蕪湖探親、旅遊、洽談業務的上海人,以及周邊江蘇、浙江兩省,口音大體比較相似或近似,所以當時蕪湖較為繁華的中山路上,吳儂軟語,摩肩接踵,儼然一幅“小上海”的圖畫。

    上海移民來蕪有相互促進作用

    上世紀六十年代以後,又陸續有成批的上海人來到蕪湖,尤其是以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大批上海知識青年上山下鄉來到安徽,全省有14.2萬人,蕪湖是一個重要的安置地點。這批人中,很大一部分通過招工招生來到蕪湖就業,安家落戶。八十年代,蕪湖又從上海引進一批工程技術人員,他們在蕪湖的經濟建設中貢獻自己的聰明才智,為蕪湖的現代化建設立下了汗馬功勞。

    由於移居蕪湖的上海人比較多,兩地的交流也多了起來,上海灘流行什麼,蕪湖也會流行什麼。一度曾有傳言:上午上海南京路上出現一種流行款式,下午在蕪湖中山路上,肯定就能看到這一款式。

    眾多的上海企業和人員來到蕪湖,帶來了先進的企業管理思想和技術,改善了蕪湖的工業結構,增加了產品的花色品種,促進了蕪湖工業尤其是輕紡工業的發展,同時也解決了上海市當時的就業壓力。而這麼多人願意來蕪湖,除了當時經濟形勢發展的需要,主要還是由於上海與蕪湖兩地生活習慣差不多有關,生活上基本比較適應。再加上蕪湖號稱“魚米之鄉”,副食品、水產品供應情況比較好,有大米(粳米)吃,也是吸引那麼多上海人來到蕪湖的一個重要因素。


小眾旅行



安徽地區解放前有小上海之稱的是蕪湖,合肥當時還是縣城,人口五萬。解放後是因地理位置居中被設為省會,而非經濟因素。

蕪湖與上海均屬水陸交通碼頭,且都為移民城市,流動人口多,經濟交往比較頻繁。建國初期,蕪湖軍管會就曾經提出:歡迎有利於國民經濟並有發展前途的上海企業來蕪湖。據1960年統計,當時上海來蕪湖的總人數在五萬人以上。

上世紀六十年代以後,又陸續有成批的上海人來到蕪湖,尤其是以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大批上海知識青年上山下鄉來到安徽,全省有14.2萬人,蕪湖是一個重要的安置地點。這批人中,很大一部分通過招工招生來到蕪湖就業,安家落戶。八十年代,蕪湖又從上海引進一批工程技術人員,他們在蕪湖的經濟建設中貢獻自己的聰明才智,為蕪湖的現代化建設立下了汗馬功勞。


由於移居蕪湖的上海人比較多,兩地的交流也多了起來,上海灘流行什麼,蕪湖也會流行什麼。一度曾有傳言:上午上海南京路上出現一種流行款式,下午在蕪湖中山路上,肯定就能看到這一款式。

眾多的上海企業和人員來到蕪湖,帶來了先進的企業管理思想和技術,改善了蕪湖的工業結構,增加了產品的花色品種,促進了蕪湖工業尤其是輕紡工業的發展,同時也解決了上海市當時的就業壓力。而這麼多人願意來蕪湖,除了當時經濟形勢發展的需要,主要還是由於上海與蕪湖兩地生活習慣差不多有關,生活上基本比較適應。再加上蕪湖號稱“魚米之鄉”,副食品、水產品供應情況比較好,有大米(粳米)吃,也是吸引那麼多上海人來到蕪湖的一個重要因素。



故蕪湖被稱為“小上海”!


蕪湖小恆


因為依傍長江,灣裡飛機場就在市郊,街道乾淨整潔,步行街遊人如織,鏡湖公園水淨如鏡,倒影著藍天白雲,各種小吃名揚全國,尤其蕪湖的女市民天生靚麗,扮妝入時,更憑添了城市的亮麗,只要你來蕪湖就會被這個城市的慢節奏生活所感染,說她是小上海還真是那麼回事。

下圖是蕪湖市部分部景點











楊祖剛


蕪湖,一個值得推薦和放大視角的地方 (半城山半城水 ,卻用鋼鐵作筆為鐵畫)一個外來文化交融會際的地方 (天主教教堂弋磯山醫院聖雅閣中學)一個與眾不同又古典又現代的地方(寶塔根一魚形撟)一個被國家總理大臣李鴻章欽定過地方(米市之首)一個被趙傳歌唱卻不知道的地方(鳩茲小鳥 想要飛卻飛不高)一個充滿吃貨的地方(傻子瓜子,小籠湯包,)一個煙雨江南的地方(菱藕 荸薺江魚湖蟹盛產)一個連接徽文化物流的地方(沒有青弋江通達,就沒有蕪湖了的筋骨)一個曾為上海加色的地方(織造尚松江,漿染尚蕪湖 。為布染色)一個只有開始沒有劇終的城市 。歷史尚稱小上海。今天的蕪湖應該稱為(小江南)更為合適。






夢非夢花菲花


蕪湖“小上海”是解放前的舊稱,蕪湖水陸繁榮,鄰近國民政府首都南京。蕪湖乃全國四大米市之首,也是安徽省城鎮化、工業化最早的城市。當時的無錫、蘇州和蕪湖經濟發展基本差別不大,規模相近。解放後,雖省會定合肥,但人口、基礎設施均不如蕪湖,蕪湖1954年通公交車,全省僅蕪湖一城。改革開放後,政策、投資方向傾斜,蕪湖現在發展緩慢。


Weisir114192116


從吃喝玩樂以及歷史文化上來說吧

在中國近現代歷史上,上海是一個非常繁華的城市,同時這個國際化大都市也成為眾多城市學習的榜樣。其中,相對於大上海的稱呼,安徽蕪湖因為種種原因,獲得了“小上海”的讚譽!

蕪湖,簡稱為“蕪”,別稱江城,安徽省地級市、雙核城市。是國務院批准確定的長三角大城市、華東地區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安徽創客之城,南京都市圈成員城市,合肥都市圈核心城市。更是華東重要的工業基地、科教基地和全國綜合交通樞紐。

蕪湖,在華東被稱作“小上海”。這絕非沽名釣譽。蕪湖是一個水邊的,徽派的,中西合璧的江南古城,有著2500多年的歷史和輝煌的商埠歷史。

蕪湖與上海均屬水陸交通碼頭,且都為移民城市,流動人口多,經濟交往比較頻繁。建國初期,蕪湖軍管會就曾經提出:歡迎有利於國民經濟並有發展前途的上海企業來蕪湖。據統計,目前在蕪的上海籍移民近20萬人 。

再加上來蕪湖探親、旅遊、洽談業務的上海人,以及周邊江蘇、浙江兩省,口音大體比較相似或近似,所以整個蕪湖吳儂軟語,摩肩接踵,儼然一幅“小上海”的圖畫。

不過,說真的,蕪湖的繁華與上海一比,還真有不少相同、相通之處呢。

【蕪湖中山路步行街 VS 上海南京路步行街】

蕪湖的中山路步行街與上海的南京路步行街有一比,連上海人看了都驚歎不已。

步行街全長690米,寬30—40米,東西縱深160—180米,是集購物、旅遊、休閒、文化、餐飲等綜合功能為一體的具有現代商業精神和蕪湖特色的步行街,是蕪湖的一張精美的城市名片。

上海南京西路被稱為“中華商業第一街”。精華段都集中於靜安區,東起成都北路,西迄延安西路,全長2933米,穿越靜安寺鬧市地區,橫貫靜安全境。

【蕪湖濱江大道 VS 上海外灘】

濱江大道被稱作“外灘”,絕非吹噓!這裡有始建於19世紀的老海關,有規模僅次上海徐家彙的天主教堂和基督教堂;有建於19世紀末的教會中學聖雅各中學,19世紀洋人賠款修建的弋磯山醫院,毀於20世紀80年代的修道院,還有一個有著外國教會背景的醫院——今第一人民醫院,清末外國領事館等等,這些在安徽省乃至華東其他地區都是首屈一指的。

上海外灘一直以來被視為上海的標誌性建築和城市歷史的象徵。

【上海迪士尼 VS 蕪湖方特】

前段時間,上海迪士尼樂園開始發售門票,將於2016年6月16日正式開門迎客,中國又多了一處世界級別的主題樂園。但上海有迪士尼,蕪湖也有一個首屈一指的方特遊樂園!

【蕪湖雨耕山 VS 上海新天地】

產業園以西洋文化為底蘊,以酒文化為特色,除了打造出西洋文化長廊、白酒和葡萄酒文化體驗中心這樣的文化項目,更結合了葡萄酒國家館、地下酒窖群、內思劇場、官邸會所等一批體驗式商業項目來使文化走進生活。

上海新天地是一個具有上海歷史文化風貌,中西融合的都市旅遊景點,是集餐飲、購物、演藝等功能於一體的休閒文化娛樂中心。

【蕪湖小籠湯包 VS 上海生煎饅頭】

除了文化、景點相似外,兩者的特色小吃也頗為相似。上海有聞名中外的上海生煎,蕪湖也有好評不斷的小籠湯包。

一看下來,蕪湖還真不愧“小上海”之稱。蕪湖不論從“顏值”、“內涵”、“精神”上都與上海有許多相似之處。而上海也有許多先進的發展經驗是值得蕪湖去借鑑和學習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