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不到口罩?跟着“伍氏口罩”设计者学习在家制作口罩

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之下,口罩成为了当前最为紧俏的货物。


面对肆虐的病毒,人人自危,出门必戴口罩,每天至少更换一个新口罩,这些都是防护病毒的基本措施。


然而,当前口罩难买也成为了困扰大家的难题,不管是药店,还是电商平台;不管是N95,还是普通医用外科口罩,基本都处于断货状态。


口罩买不到,但又不能不用,怎么办?


别着急,我们还可以在家里自制口罩。


买不到口罩?跟着“伍氏口罩”设计者学习在家制作口罩

(图源:摄图网)


提到自制口罩,就不得不说起中国第一位口罩设计者——伍连德。


他是北京协和医院及医学院的主要筹办人之一,更是193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候选人。


而真正让伍连德青史留名的原因来自1910年在中国东北肆虐的那场肺鼠疫。


肺鼠疫是一种烈性传染疾病,主要依靠飞沫传播,潜伏期短,感染后若不及时有效治疗,病人多在2~3天内死亡,其严重程度与今天的新冠肺炎病毒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14世纪的欧洲,就有约2500万人死于鼠疫,其带来的死亡和恐惧,超过了人类史上任何一场战争。


1910年,由俄国贝加尔湖地区沿中东铁路传入中国的肺鼠疫在哈尔滨爆发,短短4个月内死亡达6万多人。时任天津陆军军医学堂副监督的伍连德被紧急派往哈尔滨调查处理鼠疫疫情。


由于鼠疫主要是通过飞沫传播,为了杜绝传染,他发明了一种双层纱布口罩,来对病毒进行隔离。


制作方法

1.用药店出售的普通外科纱布,剪出约9寸宽,3尺长的尺寸;


2.将纱布顺长折成双层,中间放置一块长4寸、宽6寸、厚半寸的棉花;


3.再将纱布的每端剪成两条,每条长15寸,使之成为两层状的纱布绷带,用时以中间有棉花处掩遮口鼻,两端的上尾,须经耳朵上方缚结于脑后,两端的下尾也如此,只是须经过耳朵下方。


接下来,伍连德通过制口罩、控交通、设置隔离区、全面消毒、尸体迅速火化等一系列措施,将这场瘟疫在四个月内终结。


伍氏口罩制作方法简单,成本低廉,对于普通人的日常防护也十分实用。


曾有学者用间隙远大于棉花纤维的棉质纱布做过实验,发现20层棉质纱布对病毒(或细菌)的过滤效率(27.6%)约为8层纱布(16.4%)的两倍,这说明增加过滤层的厚度可以提高病毒(或细菌)的吸收效率。


而“伍氏口罩”无论是厚度,还是空隙的曲折层度都远大于普通的棉质纱布口罩,因此其吸收病毒的效率也应远大于普通的棉质纱布口罩。


买不到口罩的小伙伴们完全可以学着做起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