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許多人的行為都是唯我獨尊,這是什麼心態,為什麼會這樣?

皇城根閒人閒話


人在社會中本身處處吃虧,如果自己再不對自己好點,你是不想讓自己好活。對別人兇一點了就成唯我獨尊了!🤣🤣🤗🤗🙏


五好先生陳誓美


從心理學上講,唯我獨尊是一種不成熟的表現,也是一種全能自戀。

嬰兒出生後,藉助啼哭與周圍的人交流,啼哭成為嬰兒與人交流的一種手段或者說工具。

嬰兒熱了、冷了、渴了、餓了等都通過啼哭也就是情緒表達得到滿足,也即得到問題解決。

當嬰兒所有的需要都被及時滿足後,嬰兒會認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自己是無所不能的,一切的願望和要求都是可以實現的,這就是全能自戀。

人在幼兒時期,當一些願望沒有被滿足時,就會出現哭鬧,以達到被滿足的目的,其實,也是全能自戀在其身上的體現。

隨著年齡的增長,人由嬰幼兒時期的自然人過渡到社會人,社會人與自然人最大的不同在於社會人不僅僅關注到自己的內心感受,同時還會兼顧到身邊的人、周圍的人的感受;在處理事情、待人接物時還會受到社會上其它人以及社會輿論導向的影響,而不是隻遵從自己的主觀意願,這種現象叫社會化。

每一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同時每一個人又不是獨立的生活在個體空間,個體總要以各種方式和形式與社會上的其它人進行交往,在這個過程中,個體受到他人與環境的共同作用,形成自己為人處事的風格,這就是平常我們常說的人格。

人的性格會發生變化,人格有保持相對穩定的特性。

心理學家弗洛伊德把人格分為三部分,分別是:本我、自我、超我。

本我崇尚追求快樂,也是人性中最原始的部分,每個人的本我都一樣,都是追求快樂,逃避痛苦的。

超我從他人、團體利益、道德、社會規則、社會規範、法律、制度等層面出發,約束自己。

當本我與自我相互作用,發生衝突時,這就是平常大家經常體驗到的:我很矛盾、我很糾結、我很迷茫的狀態。

自我是根據現實出發,調和本我與超我之間矛盾的,當自我不能調和本我與超我之間的矛盾時,人就陷入選擇的痛苦。

所以,許多人的行為之所以唯我獨尊,其實是嬰幼兒時期全能自戀的一種再現,是自然人過渡到社會人的過程中,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人格中本我部分的真實呈現,也是不成熟的表現。

作為一個有能力為自己負責的社會人,能夠做到人人為我,我為人人,互利互惠,合作共贏已經很不容易了,一個唯我獨尊的人,在滿足自己私慾的時候,難免會傷害到周圍人的感情,甚至影響到他人利益。

因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唯我獨尊的人往往都會傷的片體鱗傷,因為,在這個社會上,沒有人有義務無條件的服從你、滿足你!即便你的父母,也沒有這個義務。

與人為善,與己方便。愛來愛返,福來福回!

願每個人都能善待他人,願我們也都能被他人溫柔以待!



蘇蘇心理


我認為唯我獨尊主要就是一種自卑心態的逆反體現,這是因為:

首先唯我獨尊是一種極其自卑的心態反應。

  • 從心理學上講,唯我獨尊的背後就是極端的自卑心理在作怪,俗話說缺啥顯擺啥!有這種心態的人,就怕別人瞧不起他,所以處處顯得獨尊霸道,而他不知道恰恰相反,這樣做更容易讓人瞧不起

  • 因為從社會行為學上看,人格的力量加上本人的才華素質才是受到尊祟的根本,靠這種唯我獨尊自我抬高的辦法,永遠是不能獲得人們的尊敬,要想服眾,必須讓人從心裡佩服你,前提是你要有這個能力和水平。

其次,唯我獨尊是一種人格上的缺陷。

  • 從生物學的角度上講,人是具有社會屬性的靈長類動物。社會屬性決定著人有群居共贏的生活習慣,也只有這樣才能保證人類的繁衍生息。而唯我獨尊,是一種不合群,不配合,不合作,把個人意志強加於人的一種的極端的為,從根本上說也是一種人格上的缺陷。

  • 這種人格的形成有其性格,成長環境與經歷等特點。比如獨生子女,相對個人意識比較強,容易產生以自我為中心的唯我獨尊思想觀念,這必須引起重視,不然很難適應社會大生產中的協作配合職業要求。

總之唯我獨尊是一種自卑心理的逆反表現,是極端的個人主義,這種人格缺陷如不加以阻止,勢必造成孤家寡人狀態,不但影響其職業發展,還將對自己的生活造成影響。

因此,小編建議:無論你從事什麼職業?在什麼領導崗位?都不能唯我獨尊,而必須有大局觀念,群眾觀念,樹立配合共贏的協作精神,也只有這樣,你才能適應社會化大生產的要求,成就自己的人生!

謝謝關注燎原,與您雜談人生!


燎原雜談


偏執性人格 主要表現為固執,敏感,多疑,情感不穩定,易躁易怒,心胸狹隘好嫉妒,易鑽牛角尖,自我評價過高,對他人大多是貶低。

分裂性人格 主要表現為喜歡獨處,退縮,孤僻,膽怯,沉默和怪癖,不愛社交,缺少朋友。

情感性人格 可以表現為持續性情緒抑鬱低落,和持續性的情緒高漲交替出現。

爆發性人格 主要表現為情緒衝動,容易無節制的發生憤怒、仇恨和暴力行為,常因微小的精神刺激而突然爆發出非常強烈的憤怒和衝動,甚至會出現十分暴烈的攻擊性行為,自控力極差。

強迫性人格 主要表現為在平時有個人不安全感和不完善感,因而焦慮,過分的自我剋制,過分的自我關注。

病性人格 主要表現為人格發展不成熟,情緒不穩定,喜歡錶現自己,常故意用過分做作、誇張和戲劇性的行為引起別人的注意。

衰弱性人格 主要表現為能力低下,性格懦弱,缺乏主動精神,被動的服從別人的願望佔優勢。他們常感精力不足,易疲勞,情緒易波動,缺乏生活樂趣,常為小事傷感。

無情性人格 主要表現為對人虛偽,不坦率,不可信賴,不肯盡社會義務,是極端的利己主義者。


啊泉同學


做人唯我獨尊有點過頭,但是人要尊重自己,你自己都不尊重自己誰還能看得起你,說話,做事都要給自己留餘地,才有尊重,有些人吧在家庭裡做很多家務,然後又抱怨,就是不知道珍惜自己不尊重自己,為什麼不很好很合理的自己按排自己的時間,是自己不會打理,回頭還抱怨。



學友紫氣東來


一個源於他的自卑,一個源於他的自私,這兩點造就了一個唯我獨尊的人!

(一)自卑。是因為他總是怕自己被別人看不起,怕自己引起不了別人的重視,所以把自己的姿態擺得高高在上,總是覺得自己就是最牛逼的人。

(二)自私。是因為他的骨子裡缺少教養,環境導致了他把自己的利益看得重於一切,希望別人都以他為中心,到處顯示出自己的利益不能受侵犯。

所以,他很唯我獨尊。


松鼠小哥哥


自戀的表現。自戀的症狀主要有以下幾種:一,對批評的反應是憤怒、羞愧或感到恥辱。二,喜歡指使他人,要他人為自己服務。三,過分自高自大,對自己的才能誇大其詞,希望受人特別關注。四,堅信他關注的問題,是世上獨有的,不能被某些特殊的人物瞭解。五,對無限的成功、權利、榮譽,美麗或理想愛情有非份的幻想。六,認為自己應享有他人沒有的特權。七,渴望持久的關注與讚美。八,有很強的嫉妒心。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144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2ef4e0003460b7a9fee77\

路易baby


我們都說:一個人的內心世界,是會流露在外、映於臉上的,是為相由心生。

因此,一個人唯我獨尊的行為,也是內心世界的一種表露,這種表露可能是下意識的,也可能是無意識的;一個人唯我獨尊的行為,可能是無意識的性格決定,可能是下意識的裝腔作勢。比如有些人天性強勢,自帶領導範兒,善於組織策劃,帶動氛圍,這類性格的人,有時候在不自知的情況下會給人唯我獨尊的感覺,時不時會遭到“木秀於林風必摧之”的挖牆腳;有些人則相反,屬於色厲內荏、欺軟怕硬、見風使舵型的,這類性格的人,多數是在下意識的故意給人唯我獨尊的感覺,其實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掩蓋虛偽。

正所謂: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做自己的事、寫自己的書,就讓剩下的事情交給我們人生旅途中的讀者吧!


吧啦吧啦柚子仙兒


唯我獨尊的表現主要來自兩方面:一是過於自信,人生的道路順風順雨,幹出了超乎常人的成績,忽視了朋友和親人的作用,忽視了社會和組織的環境影響,形成自我,自大。二是性格和習慣的養成,現在獨生子女多,大多都是“四二一”的家庭模式,過於嬌慣和寵愛,從小養成“小皇帝”.“小公主”的心態,和唯我獨尊的性格,只顧自已感受,從不考慮別人想法。


崤函之聲


每個人都有慾望,做事都有自己的任務和目的,有目標一般就會有計劃,想達到目的,就要一切按計劃進行。世事難料,人心可測,每個人都是一個個體,不能保證每個人都會按照你心裡的計劃進行,所以控制慾就出來了,有計劃有目的的人就會開始以自我為中心,希望每個人都按照自己心裡想的去做,以使得自己的計劃一切順利,最終達到自己想要的目的。這種人一般都比較自私自利,不愛思考,眼光比較短淺,因為他們眼裡只有自己,沒有別人,目中無人啊。如果是位高權重的人,則很難改善,若是普通人一名,則社會會慢慢教育他 ,日後會有所改善。

雖說私心、慾望誰都有,不過有些人,他們會正面認識“每個人都是一個個體”的事實,懂得換位思考,知道不止自己有任務,有目的,有目標,有計劃,別人也有。懂得自己沒有權利限制他人的自由,所以他們不會忘記這個世界只有自己,還有別人,所以不會總是自我為中心地看待每件事,時時會考慮別人的感受,別人的難處,別人的欲求,總會從比較客觀的角度去分析情況,然後另做安排,以方便自己同時也方便他人。這種人想事情總是想得比較多,也想得比較周到周密的,一般都是心胸比較寬廣的人。從小熱愛思考的人,長大後一般都會有這種覺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