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中,為什麼有時候你越聽話,越得不到領導賞識?

時光瀲灩滴墨盛放1


【“職抒己見”觀點】什麼樣的人最容易得到領導的賞識?兼具能力、態度和獨立性的員工。

太聽話的員工,至少在“獨立性”方面存在不足,而背後的原因就是能力不足,效率不高,主動性不夠。

美國政治領導學研究的先驅詹姆斯·麥格雷戈·伯恩斯曾提出一個“伯恩斯定律”:下屬在工作中愈感到自己有能力和有效率,則在完成工作時就愈不想要命令和指揮。

下面,我們就通過“伯恩斯定律”來分析“為什麼越聽話,越得不到領導賞識”這個問題。

一、聽話的員工,差在哪裡?

職場中,下屬應該服從上級的管理和指導,但並不等於處處都要上級手把手教你,實際上領導也不可能事無鉅細、事必躬親地指揮你。

那些過於聽話的員工,是在用“聽話”來掩飾自己的某些欠缺,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 能力不足

“伯恩斯定律”較好地揭示了一個企業人的獨立性與工作能力之間的反比關係:需要上級指揮越多的下屬,能力越差;而需要上級管得越少的員工,則能力越強。

“自己不夠強大”,肯定是過於聽領導話的原因之一。能力不足,不僅讓自己無法脫離對領導的依附,同時也會讓領導不讓放心讓你單飛,而當你凡事都要聽從領導的安排時,你的能力更得不到應有的提升,進入了一個死循環。

2、 缺乏責任心

聽領導的話,是一個逃避責任的常用方法。有些事做錯了,那是領導說的,我只是執行者,跟我沒關係。

責任心,是驅使自己進步的動力之一。一旦你有遇事躲避,遇事推責的心態,身邊人很快就能感受到這是一個沒有責任心,不願意承擔責任的員工,很難被同事和領導認可。

3、 不自信

逃避責任的背後,很可能是自己不自信。自己不敢拿主意,不敢做決定,前怕狼後怕虎,對自己的決策可能產生的後果缺乏預判和足夠的承受能力,只能依靠領導的庇護。

一個不自信的員工,會顯得縮頭縮尾,過於小心謹慎,不僅得不到賞識,還會被人看輕。

4、 不主動

優秀的員工永遠自己眼裡有活、手中有事。而過於聽領導話的員工,有著嚴重的依賴心理,他們不會主動去思考、去嘗試,永遠只能跟在領導的後面。沒有一個領導喜歡那種推一推,動一動,不推就不動的員工。

小結:過於聽話的員工,存在以上4點不足,有這些不足,很難得到領導的賞識。

優秀的員工,必須能夠獨立自主地完成崗位責任,不用人別再教你怎麼做,除了一些特殊的情況需要請示上級,需要由更大的團隊來應對外,遇到一般的困難都要能夠自己克服處理,這是一名合格職場人的起碼素質,也是“伯恩斯定律”的標準。

二、員工缺乏獨立性,領導也有責任。

出現過於聽領導話的員工,不僅是員工自身的欠缺,也可能是領導的方式有問題:

1、 掌控欲過強

有些領導指揮的癮頭比較大,掌控的慾望比較強,喜歡對下屬說三道四、指手畫腳,好為人師。他們喜歡那些惟命是從的下屬,而對那些有個性、有想法,特立獨行的員工特別反感。

在這種管理風格下,員工自然採取聽話、順從的方式來應對領導,而那些獨立性強的員工就會漸行漸遠。

2、 自視過高

有些領導覺得自己高人一頭,永遠是對的,而認為那些持有不同意見的人永遠是錯。這種領導很常見,他們虛榮心強,很要面子,覺得被員工提不同意見,或者自己想得沒有員工周全,是一件很丟人的事情,而且絕不允許有這樣的事情發生。

遇到這種領導,員工就會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你是領導你說了算,也就放棄了自己去主動思考,主動承擔工作的念頭,你說什麼我就聽什麼,看著領導一個人跳舞。

3、 對員工不放心

一些新上任的,管理經驗不足的領導經常犯這樣的錯誤。你肯定是因為比一般員工做得快、做得好,才被提拔上來的。但走上領導崗位後,如果你覺得員工不如你,處處對員工不放心,把事情都攬到自己身上,員工的惰性和無能就會日益滋生,最終讓自己疲憊不堪,而整個組織將不斷疲軟乃至癱瘓。

小結:當一名管理者,如果出現一些百依百順、低眉順眼的下屬,千萬不要以為培養了一個忠臣,以為自己的領導水平有多高,很可能是你的領導方式出現了問題。

三、最佳的上下級關係是怎樣的?

“伯恩斯定律”認為:最成功的領導,不用多對下屬指手畫腳;最出色的下屬,正是那些不想要命令和指揮的下屬,這是現代企業一種最佳的上下級之間的關係。

這種職場關係有這麼幾個特點:

1、相對獨立

上級與下屬之間充分信任,彼此相互尊重,按照職責分工各司其職。上級充分授權,給下屬足夠的施展才能和權力的空間。下屬既能及時領會上級意圖,按照要求完成工作任務,也能獨擋一面,在自己的職權範圍內,因地制宜創造性地開展工作。

2、互有默契

上下級的目標一致、方向一致,對工作的理解也基本相同,同時還要保持相同的工作節奏,能產生心照不宣的合作效果,來共同完成工作目標。這需要長期的磨合,不斷的交互、試錯、包容、再交互,才能達到應有的默契。相信很多長期合作的上下級,都能找到這種默契點,比如郭德綱于謙在表演相聲時,據說不需要一人一句這樣排練,只要有一個作品的大概結構,說清楚關鍵的配合點,半個小時後就能上場表演。這種表演每次都不一樣,次次都有神來之筆,這是數十年打磨、配合的效果。

3、高度自覺

雙方都能朝著共同的目標,不需要鞭策,獨立地讓自己的車輪滾滾向前。這基於領導和下屬都有一定的責任感和使命感,都能自我驅動。特別是下屬,當你不需要領導的使喚時,就應該馬不揚鞭自奮蹄,自覺保持與領導的合適距離。

小結:符合“伯恩斯定律”的這種沒有過多使喚的上下級關係中,很多工作和事情都是靠信任、默契、自覺和主動來完成的。

四、員工應該如何提升自己的獨立性。

不聽話,領導不喜歡;過於聽話,領導也不欣賞,那員工應該怎麼辦?

基本原則就是:跟在領導的身邊。

在昨天羅振宇的跨年演講中(本文寫於2020年1月1日),引用了加繆的一句話:

不要走在我前面,因為我可能不會跟隨;不要走在我後面,因為我可能不會引路;請走在我身邊,做我的朋友。

對,就是這句話給了我啟發,發揮“伯恩斯定律”的最佳狀態,就是要求下屬走在領導身邊。這裡有兩個注意事項:

一是不要走到領導前面。如果你已經起到前面去了,說明你的進步已經超過了領導,那就離開他,不然當他限制了你的成長,你們兩者之間遲早會產生矛盾。

二是不要跟在領導後面。正如前面分析的那樣,你若想亦步亦趨,邯鄲學步,不是踩到領導腳後跟,就是自己摔倒。

跟著領導走,有這麼幾個動作要領:

1、能力是基礎

提升能力,既能提升自己的實力,又能提升自己的信心。沒有能力,你跟不上領導的腳步,也不可能得到領導信任,他也不會讓你跟。

能力不夠,你永遠只能聽他的話,永遠不可能提升自己的獨立性,也很難獲得領導的尊重,只能一直做個小嘍囉,打雜的。

2、始終保持互動

不與領導互動,你就不能清晰地掌握領導的要求,就不能領會他的工作意圖,一旦出現方向性錯誤,就會讓你越努力,錯得越離譜。

單方面的接受任務指派不是互動。保持互動,需要你持續發聲,把自己的想法、疑惑和思路與領導進行充分溝通,不僅你要領會領導的心思,也要讓領導清楚你的想法。

3、強化主動性

主動去想、主動去幹,眼裡始終有活,心中始終有事。只知道臨渴挖井、臨陣磨刀很難做好事情,也很難得到認可。

特別是當自己能力還不強,與領導的默契度還不夠時,更要提升主動性,多付出些努力,哪怕是多做些冗餘工作,也是值得的。比如:領導讓你拿一個方案,你可能要準備好三個;領導讓你做一件事情,你可能要連帶著把相關的另幾件事情也做掉。

管理學上有一個很知名的買土豆的故事,就是很好的例子:

小A和小B同時進到一家蔬菜公司。沒過多久,小B就開始升職加薪,而小A始終原地踏步。


小A去找老闆問為什麼?大老闆沒說啥,給小A派了一個活,“你去集市看看有沒有賣土豆的?”不一會,小A回來了,說“只有一個農民拉著土豆在賣”。老闆接著說,“那有多少土豆?”小A,“我不知道啊,我再去看看”。接著小A又氣喘吁吁地跑去了集市,向老闆彙報,“有40袋。”


“價格多少錢一斤?”老闆接著問。小A又傻眼了,“你沒讓我問價格啊,那我再去跑一遍吧。”老闆叫住了小A,讓他站在旁邊。同時把小B叫過來,把同樣的話對小B說了一句,“你去看看今天集市上有沒有賣土豆的?”


小B不一會也回來了,他向老闆彙報,“今天只有一個農民在賣土豆,總共有40袋,每斤兩毛五,土豆質量不錯,我帶回來一個,你看看”。說著就把土豆給了老闆,他又接著說道,“根據以往的經驗,我覺得現在收購這批土豆很優惠,我們可以在一個星期就能賣完,具體價格還可以再和賣土豆的談,我把那個農民也帶來了,他就在外面等著你。”

小A很聽話,但他沒理解老闆的真實意圖,也沒有根據自己的理解主動去多做一點,哪怕是一點點,這就是差距。

小結:要提升自己的獨立性,目標就是要“跟著領導走”,而要做到這一步,既要有能力基礎,又要與領導保持互動,更要在工作保持主動、熱情和敏感。

總結:要得到領導的欣賞,聽話只是其中非常小的一個點,而且,過於聽話反而會影響領導對你的看法。

在職場上,就要不斷提升能力,善於與他人互動,始終保持自覺性和獨立性。這是自我成長的需要,而不僅僅是因為能得到領導的欣賞。

希望以上回答能給您一點點啟發。


職抒己見


我剛參加工作那會,總覺得自己深諳職場之道,因為我從一開始工作就非常聽領導的話。


但是過了一段時間我發現,我的聽話貌似沒有換來更多的認可,換句話說,我的聽話沒有給我帶來任何幫助,直到後來我當了領導,我才知道為什麼領導不賞識聽話的員工了,我來說說幾點原因。


1、聽話的員工會讓領導很累

為什麼說員工聽話了領導還會感到很累呢,原因就是他的每一天的工作內容幾乎都需要你來安排,比如,你需要告訴他,你今天要做什麼,明天要做什麼,這樣他們才會按部就班的去工作,這種聽話讓你不得不每天都把給他安排工作當成自己要完成的任務,因為一旦你有一樣工作沒有安排,在工作彙報時他們便會說”這項工作您沒告訴我做啊


2、聽話的員工不懂得主動思考

前同事小李是公司的設計師,剛畢業的她還帶著學生思維做事,她也是一個非常聽領導話的員工,在設計一張海報的時候,你把海報的風格、尺寸、腳本這些給到她都還不夠,你還必須跟著她一起修改,在做到半成品的時候,他會根據你的要求進行調整,從不會自主思考,後來有一次他的老大終於忍無可忍,對她說了這樣一段話:

你是公司的設計師,海報設計的是否美觀、內容是否協調是你應該考慮的事,你的職責不是僅僅根據別人的需求把內容堆放在一起,你應該主動思考這個問題。

從這以後,小李才開始主動思考,在做設計工作的時候加入了自己的思路。


3、聽話的員工通常都是玻璃心

聽話類型的員工通常都是玻璃心,比如我剛畢業那會就非常聽老闆的話,但是有時候我不知為何老闆還是會因為某些問題責怪我,當時的我感到非常委屈,心裡想”我都這麼聽話了,為啥還要責怪我“,在我看來,聽話的人就應該被照顧,而事實卻並非如此。


公司判斷一員工的價值不在於是否聽話,而在於能有多大產出,一個聽話的員工只能確保能夠執行領導的安排,除此之外再無優勢,這就是在職場為什麼你越聽話就越得不到領導賞識的三個重要原因。


胖帥plus


朋友前一段時間就跟我講了一個,發生在他們公司的事情。他們公司新招聘了一名員工大劉,黑黑的看著挺憨厚老實的。


平時朋友給他安排什麼活就幹什麼活,簡直就是朋友的小幫手。但是朋友卻說:本來找他進來是想讓他幫我出謀劃策的,沒想到這幾次招的人都這麼聽話。


我問他:聽話不好嗎?你是沒見過不聽話的員工有多難管,要不然給你介紹個不聽話的員工?

他居然直接就答應了,於是我就問他為什麼這麼做。原來他不是不喜歡聽話的員工,而是不喜歡沒自己的想法,凡是都聽他的安排的員工。

一、為什麼這樣說呢?

01沒主見

很多職場人都會抱怨,我已經很聽領導的話了,為什麼他還是老批評我,說我做的僅僅能打及格的分數。


其實是因為你沒有自己的想法,領導的安排只是完成工作的最低標準。如果你想把工作做到最好,那就要在這個基礎上加上其他的想法,把領導沒想到的給考慮到,這樣才能。

02沒有創造力

職場上太聽領導的話很容易失去創造力,一個人一旦失去創造力,那麼,就很容易被職場所淘汰。


作為一個職場人,要先想清楚公司需要的是什麼樣的員工。如果你不知道,那就從那些能力強升值又快的員工身上找。看一看他們出了能力以外,身上還有什麼特質。


有自己的想法?能為領導出謀劃策?能給工作創造出新意?能給公司創造最大的收益?


如果這幾種特質都集中到同一個人身上,會有什麼樣的結果呢?是不是會很快就得到領導重用和升職加薪呢?

二、如何做才能得到領導賞識呢?

01多讀書

職場上,很多人在遇到事情時會變成熱火上的螞蟻,這時他們唯一的解決辦法就是聽領導的話,做的和別人一樣。


遇事時最重要的就是保持頭腦的清醒,但很多人都做不到。其實,讀書就是一個不錯的方法。通過讀書可以增加自己的涵養,減輕壓力,還能讓你在短時間內掌握大量的知識,開闊視野。


內心的涵養和素質提高了,會讓你在看待這些事情時變得更坦然,腦子更清醒。

02多反思自己

在職場上,很多人都都是牢騷和抱怨的製造機,總覺得這是領導或同事的原因,從來沒在自己的身上反思過。


其實工作上出現問題時,很多原因是自己造成的,但人們都不在自己身上找原因。平時日常工作中,每做完一項工作都要反思。列出自己工作中的好處和失誤,讓自己下次在工作中,把好處做的更好,失誤給避免掉。

最後

作為職場人,在日常工作中要有自己的主見,要時刻保持學習的態度,讓自己充滿創造力。這樣才能為公司創造更多的價值,讓領導更器重你。


你是個聽領導話的員工嗎?

歡迎評論區與我交流哦!


職場能量島


職場上,我知道有很多人喜歡用討好、跪舔、百依百順等方式來與領導接觸,可謂是對領導言聽計從,其實這些人知道,很多時候,這樣做會適得其反,如何養成好的職業化思維,把握好與領導相處的原則,是你在職場站穩腳步,越混越好的前提。


01 朋友對領導言聽計從,不僅不被賞識,還被開除了


我前公司有個同事,小李,35歲,已經在公司幹了7年了,她是公司中最尊重領導的人,她對領導非常的恭恭敬敬,甚至可以說是“言聽計從”。

只要每次開會,她絕對是第一個拿著本子坐好位置,然後等著做筆記的人;領導提要求,他只會說是,從來不反駁;領導讓她做A工作,她絕對不敢去做B工作,有時候跟領導說話聲音都在打抖;而且不管領導做得對或錯,她也從來不敢在背後議論領導……

這7年來她不僅承受了領導所有的壞脾氣,卑躬屈膝。還給領導送過禮,幫領導買過菜,連領導家裡的衛生也沒少打掃。

但是,小李即使是做到了這樣的尊重,這樣的伺候,也並沒有換來升職加薪,反而還被領導認為“不靠譜、性格軟”。有時候領導心情不好,還會對著小李發一通脾氣,別人不想幹的活,領導分配任務有壓力的時候,也總是分給小李。

最想不通的是,有一次小李和其它同事內部競爭管理崗位,領導居然把位置給了其它同事,並沒有因為小李聽話就獲得優先考慮,更氣人的是,沒過幾天領導就說由於部門重組,需要小李回家等待安排……結果這一等,等來的卻是勸退通知書,這不明擺著是把小李裁員開除了嘛。





02 為什麼聽話還得不到領導賞識,甚至被開除?


第一,容易被認為軟弱、沒能力、扛不起責任

在職場中,千萬不要把你的領導或老闆想象的太完美,認為只要努力、只要尊重、只要聽話,就也會被領導尊重,就會有不錯的回報,一味的忍讓,就會像上文中的小李那樣,成為領導的的排斥的對象,不僅升職加薪不被首先考慮,而且自己上班的心情也會受到影響。


對領導一再遷就,一再突破底線,把他們的話當聖旨,當做行為準則,領導會覺得你沒有決策力,沒有判斷能力,沒有核心競爭力,所以才事事低聲下氣,一味服從,以後在工作中遇到大事,你也只能聽從別人的意見,沒有一點自己的想法和創新,說簡單點,你擔不了什麼大的責任。

不管是什麼級別的領導,都會有不開心的時候,你如果給了他性格軟弱的印象,他就會在不高興的時候、工作遇到難題的時候專門挑你來解決這些事,讓自己心情好一點。


第二,選人用人的程序上有所限制


不要用自己的眼光去看待領導者,也不要用大眾思維去揣測領導者的用人策略。領導者用一個人,往往需要做三點:一是自己的用人哲學(佔主流),二是要聽取利益相關方的意見,三是要平衡各方面各群體的心態,不是拍腦袋,有時候是一個複雜的決策系統。


1,領導者用自己的哲學識人用人。比如,強勢的老闆、有威望的企業創始人,完全說了算,同時也為選錯人的後果負總責。

2,用規定的選人用人機制產生人選。比如,國企央企,通過提名、推薦、測評、考察、集體研究等嚴格的選人用人程序。當然了,正職的用人意見權重,還是比較大的。

3,別人推薦人選,老闆、企業家、領導者或集體研究決定。比如,公開招聘職業經理人、選拔中層、招聘主管等等,由招聘小組進行面試初選,提供人選,再由領導者決策。


03 聽話不是最重要的,以3個原則才重要


第一,能打天下,能幹事,能幹成事


創業階段的領導者,往往重要打天下的干將,可以不要求你脾氣好、不要求你聽話、甚至不要求你忠誠,只要能攻城略地。這個階段的領導者的核心利益,是搶佔資源。什麼聽話、溫順、勤快、服從等因素,都是要服從於核心利益,搶奪資源。


第二,忠誠


這個忠誠,是忠誠於領導者個人的忠誠。忠誠,可能是服從型的,也可能是納諫型的,比如,和珅和紀曉嵐。紀曉嵐、魏徵,敢說真話,讓皇帝聽了不舒服,但皇帝依然認為他們忠誠,因為他們出發點是為皇帝好。他們納諫,體現出思考水平,而不僅僅是敢說話。


第三,帶來現實和階段利益


幹成事和忠誠,都是核心利益。還有一些其他利益。比如:


精神上的愉悅,滿足老闆的個人私慾,讓他享受拍馬溜鬚、阿諛奉承的美好體驗,就像煙癮,他明知道不好,但戒不了。滿足個人私利,請客送禮、為領導辦私事,直接給領導者帶來利益。

平衡群體心態,進行權力制衡,必須提拔一些人。不一定是領導者喜歡的人,但必須作為“棋子”要用起來。利益輸送,比如提拔上面打招呼的人、重用各種關係人員,等等。


歡迎關注@彪悍貓先生,資深媒體人、設計師,從思維到技能,只寫最接地氣的逆襲乾貨,讓你一路逆襲!


彪悍貓先生


職場中,為什麼越聽話越得不到領導賞識,有時候就是這個樣子的。

就拿我們親身經歷來說,我們就親身經歷過這種情況。但是我們成功的扳回這個對我們不利的局面,所以有時候我也佩服我自己,就是一個人狠話不多的一個角色。

那年在永康達幹並車,開始發工資感覺工資就是比那幾個不太聽話的人工資低,我和大飛就看到底是怎麼回事,是產量低了?幹活我們也服從領導的安排,就是平時不太愛說話,幹活不比別人差。

大飛和我就把乾的產量給對比一下,結果產量不低,工資卻低,那個月又發工資了,還低!我和大飛那天晚上是夜班,咋倆買了參考消息,揚子晚報,躺在地上的紙板上看,就是不幹活,聽說這個活急等著要,那你就等著吧!

報紙看完了,睡覺!

一直睡到兩三點鐘,同事過來說還是乾點吧,大飛說,幹多幹少工資都低還幹啥幹?最後繼續睡,睡到五點半,等到六點下班了。

再來上班的時候,是白班了,車間主任一句話都沒說。我倆管她呢,該聊天聊天,不叫不幹,坐在那裡,反正不請假就是不幹活。

最後車間主任她可能把事情向廠長反應了,說是工資加一點,我們這才去幹活。

等到下月發工資,基本上跟他們幾個差不多了,聽話的有時候真的是吃虧,既然如此何必聽話當傻子?


乙丙丁6


剛入行做策劃的時候,我的直接上司是大BOSS才從員工提升上來的領導,他做事有個習慣,就是幾乎從來都不做決定直接拍板,事事都會提交給大BOSS等到他下決定。


直到有一天老闆在外面出差接到他的消息,給他打了一個電話說:阿貴啊,你要自己敢於做決定,不要怕擔責,我升你起來是為了給我分擔事物的,不是讓你給我找事的啊。

我在一旁聽到了以後就有了一個警示:有些事情自己能上就不要後退,即便在老闆看來有些衝動,因為這是承擔,也可能是主動的責任心。


事實上在職場聽不聽話真的不是很重要,領導賞識與否你取決於你1對他有沒有威脅,2對他有沒有利益,3你有沒有能力。如果你有沒有威脅,有對他有利,還有能力的話,說實話越聽話,可能他會越喜歡你不要不要的。


你不聽話反而他才不會賞識你呢,畢竟不聽話代表著有可能會反抗他的權威和地位和理性,要是賞識你不久助長了這種挑戰他的風氣?比如我畢業剛入職的公司,前面一個同崗員工就是因為挑戰了領導的權威性被開除走人的。


當然所有的事情我們都不能一概而論,到底該不該聽領導話,聽領導話到什麼層度,嗶哩認為還是要根據公司的環境,領導的個人喜好來,別一不小心拍到了馬腿上面,也別讓太過於沒有主見讓領導看不起。


MiChen影評


有的人是聽話,能力不行,工作做得稀爛,領導心裡有數。能力不行的人,領導自然不會把重要的事情交給他們做,更沒有被重用的機會,自然也不會得到領導賞識了。

我跟你講講我之前一個同事的經歷,你就明白為什麼了。

曾經有一個同事,就是那種領導說什麼就是什麼的人。經常我們做軟件的概要設計,明明領導給的方案很有問題,我們都很反對,只有他很明確地站出來支持領導。

後來,真的按照領導的方案實施了,結果做出來有很大的缺陷。客戶那裡不通過驗收並且拒絕付款,只能花三個月大改,改到用戶滿意,才驗收付款。

經過那件事後,領導明白他是什麼樣的人了,對他這個人就不是很相信。一般有什麼事情也不徵求他的意見,因為領導說什麼他都說好。

不過因為他比較聽話,領導試著讓他做一些管理的工作,分擔一下領導的工作量。不過說是管理,其實就是一些沒有技術含量的事情。比如,說服大家長駐邊遠地區,安排大家長時間加班啊。這樣以後,這位同事在團隊裡的人緣更差了。

這位大哥心裡其實很清楚,領導這樣做並不是器重他。

在職場上要獲得領導的器重,最主要的是有你的核心競爭力,別人做不了的事情,你能做好。別人能做的事情,你比別人做得更快更完善。單單聽話,對領導來說,這並不沒有什麼價值。a

就拿我們親身經歷來說,我們就親身經歷過這種情況。但是我們成功的扳回這個對我們不利的局面,所以有時候我也佩服我自己,就是一個人狠話不多的一個角色。

那年在永康達幹並車,開始發工資感覺工資就是比那幾個不太聽話的人工資低,我和大飛就看到底是怎麼回事,是產量低了?幹活我們也服從領導的安排,就是平時不太愛說話,幹活不比別人差。

大飛和我就把乾的產量給對比一下,結果產量不低,工資卻低,那個月又發工資了,還低!我和大飛那天晚上是夜班,咋倆買了參考消息,揚子晚報,躺在地上的紙板上看,就是不幹活,聽說這個活急等著要,那你就等著吧!

報紙看完了,睡覺!

一直睡到兩三點鐘,同事過來說還是乾點吧,大飛說,幹多幹少工資都低還幹啥幹?最後繼續睡,睡到五點半,等到六點下班了。

再來上班的時候,是白班了,車間主任一句話都沒說。我倆管她呢,該聊天聊天,不叫不幹,坐在那裡,反正不請假就是不幹活。

最後車間主任她可能把事情向廠長反應了,說是工資加一點,我們這才去幹活。

等到下月發工資,基本上跟他們幾個差不多了,聽話的有時候真的是吃虧,既然如此何必聽話當傻子?

有這麼一個故事,講的是張三和李四兩個員工,同一時間入職、拿著同樣的薪水。但是一段時間以後,張三就青雲直上,而李四卻原地踏步。

李四想不通,就去找老闆。老闆說:你現在去集市看下今天早上有沒有賣土豆的。李四回來以後說:“只有一個農民拉了一車土豆在賣”。老闆又問:“有多少?”李四又跑去問,回來告訴老闆:“一共40袋”。老闆又問:“價格呢?”李四委屈地說:“您沒有讓我打聽價格。”

老闆把張三叫來:“張三,你現在去集市上,看看今天早上有沒有賣土豆的。”張三也很快就從集市回來了,他向老闆彙報:“今天集市上只有一家賣土豆的,一共40袋,價格是兩毛五分錢一斤。我看了一下,這些土豆質量還不錯,順便帶一個回來給您看看。”

張三和李四同時間進入公司,卻有不同的成就,這些都源自於兩個人的認知差異有所不同。張三在完成領導的任務時,做了全方位思考。而李四,卻只盯著老闆下達的指令,在他看來,這就是老闆想要的。

所以你看,李四很聽話吧?老闆說什麼是什麼,讓幹啥就幹啥,絲毫沒有自己的一點想法。

但同樣是聽話,張三又是怎麼做的呢?

他不僅聽老闆的話,還能有自己的想法和思考,最後給出了老闆滿意的答案。

所以不是因為你聽話,得不到領導賞識。而是因為你的聽話,沒有產生任何價值。

身為下屬,聽話是基本的。但是你在聽話以外的範圍上,所產生的其他價值,才是領導賞識你的根本。


疏可時代創業聯盟


聽話和被領導賞識之間不是矛盾的,聽話的優勢很明顯,另外被領導賞識是件複雜的事,而且題主可能對聽話有誤解。

我的領導就是那種非常聽領導話的人。只要大領導吩咐一件什麼事,他肯定會漂亮的把它做好,做到讓領導滿意為止。

有次大領導第二天要去參加一個緊急會議,他被臨時安排要一同前往,而且會議材料由他來準備,他沒辦法只好當天晚上熬通宵準備材料。

結果第二天送去給大領導的時候,又說那些地方不對還需要再改,於是坐飛機的時候兩人一邊商量一邊改,改完之後大領導直接說到時候你來講,儘管32小時他沒合過眼他也直接就答應了。

我的領導就是那種很聽領導話的人,但同樣也很被領導看重呀,所以我覺得被領導看重和聽話之間是不矛盾的。

傳遞忠誠,表示忠心

我們先來說說聽話在職場的意義有什麼?

聽話最重要的一個優勢是,能讓領導感受到員工的忠誠。

職場中最讓人忌諱的就是背叛。

任正非最看重的手下李一男是個天才。15歲以“湖北神童”的身份進入華中理工大學少年班學習,智商超高的他1992年在研究生二年級時就被華為招入實習。

憑藉著出眾的工作能力與人際關係處理,李一男在華為風生水起。

2000年,李一男結算了華為的所有股權和分紅共計1000多萬元,離開華為,隻身前往北京創辦港灣網絡公司。任正非不僅給李一男專門開了歡送會,還讓他做了華為的代理商,支持他創業。

靠代理華為的產品,李一男賺到了第一桶金。公司成立第一年李一男的港灣網絡就營收2億元,往後短短三年之間公司盈利又翻了近3倍之多。

李一男少年得志,慾望之海愈加難填,一番思索之後他決定走一步險棋:先從華為內部挖來大量技術與銷售人員,再用自己的公司開發並出售華為的競品與服務。

當時本就危機重重的華為被李一男背後捅刀,差點沒挺過來,任正非後來回過氣的第一件事就是清理門戶,任正非親自拍板成立“華為打港辦”與李一男的港灣網絡一決雌雄,最後李一男慘敗。

這樣的例子在商場和官場上比比皆是,它們都告訴我們職場的忠誠很重要,尤其是不要背叛那些對你有恩,曾信任過你的人。

領導風格決定,被賞識的方式

說完好處,我們再來聊聊被領導賞識的複雜性。

有的領導在職場上是強勢的,他不喜歡別人說太多,只需要別人照著他說的做就可以了,還有種領導喜歡那種不說話只做事的人。


這兩種現象背後的原因,都是領導喜歡聽話順從的人在身邊,尤其是國企和事業單位,他們不喜歡太多想法的人。

這種在電視劇中比較常見,尤其是宮鬥電視劇裡面,那些混日子的領導就喜歡找這樣的人作為自己的下屬,沒啥特別原因,過得開心。

另外有些領導競爭意識很強,喜歡精明能幹的人作為自己的左膀右臂,他喜歡身邊的人都強大能幹,助他在職場上打過競爭對手。

古代帝王之家,皇上的兒子爭太子之位的時候,各皇子就力圖找能幹之人作為自己的幕僚,比如唐太宗李世民和他的哥哥爭太子之位的時候,兩人都在各自網羅可用之才。

他哥哥的擁躉者主要是李家老臣,他們地位尊重;李世民的擁躉者主要是秦叔寶等戰將,他們戰功赫赫。

雙方勢均力敵的時候,輔佐自己的人光聽話就不夠了,還必須要能幹,才能助領導成就高位,所以這個時候;兩人都很想要網絡人才。

你看,不同的領導喜歡的人才是不一樣的,有的領導就圖個開心,有的領導就要找得力助手。

聽話與否,在不同領導面前,其重要性就不一樣了。

聽領導話不是做一隻“癩蛤蟆”

那些覺得越聽話越不能得到領導賞識的人,可能誤解了聽話的意思。

聽話是指對領導絕對的忠誠,其中既包括了令行禁止,也包括了直言進諫,最重要的是絕對的執行力

但很多人都理解成了,聽話就是領導說一句,你做一下。有點像瘌蛤蟆別人戳一下,你跳一下。

其實這不叫聽話,這叫沒靈性。

這樣的人雖然也是忠誠,但是他不能為領導分憂,就像是領導去打獵,這樣的人只能做獵狗幫領導做小事,不能像領導的心腹一樣出謀劃策。

所以,聽不聽話與能不能被賞識的關鍵在於具體個人背後的主觀能動性。

換句話說,一個有能力又聽話的人一定能在職場上走得遠。

《人民的名義》裡祁同偉沒有喪心病狂之前,還是那個高育良最好的學生。他聰明、敢打敢拼,作為一名緝毒警察總是衝在第一線。他也聽話、忠誠,遇事總愛請教高老師該怎麼辦,對於老師交代的事情也做得很到位。

他因此晉升也很快,從一線警察升任至公安廳廳長。而這些跨越是他的個人能力和忠誠綜合的結果。

雖然最後結局很慘,但其上升軌跡說明了唯有個人能力與忠誠相結合的時候,前進才有可能。

總之,“越聽話”和“不被賞識”之間是不具有強關係的,因為聽話有它的天然優勢,被賞識具有其複雜性,更重要的是,聽話不是有一做一,而是在具體限制中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


文山


題主的這個問題,讓我想到農村經常用來貶損人的一句土話:指一堆cha(吃的意思)一堆

就是說,這個人不動腦子,不懂變通,通常是別人說一件他幹一件,說不到的自然也不會幹。

這種人,說好聽點是聽話,說難聽點就是盲目的順從。別說領導不會喜歡,恐怕就連自己的家人朋友也受不了。為什麼呢?因為跟這種人溝通交流真心累。

曾經聽過這樣一個故事:

A和B同時進入了一家蔬菜公司。半年後,張三生氣的找經理抱怨說:“我和B同時來公司,憑什麼他升職加薪?而我每天也盡職盡責地工作,為什麼我沒有?”

經理意味深長地笑了笑說:“這樣吧,公司打算預定一批土豆,你先去看看哪有賣的,回來咱們再說這個。”

於是,A火急火燎地走了。

半個小時後氣喘吁吁的找經理彙報說:“20公里外的蔬菜批發中心有賣的。”經理問:“一共有幾家?”他撓撓頭,說:“我只看到有賣的,沒注意有幾家,你等會兒,我再去看看。”說完又急呼呼走了。

半個小時後,再一次找經理彙報:“一共有三家。”經理問:“價錢是多少?三家一樣嗎?”A愣了愣說:“這個沒問,你再等會,我再去一趟。”說完又要走。這時,經理叫住他:“你不用去了,你去叫一下B吧。”

一會兒,A和B一起走了進來,經理先對A說:“你先坐下歇會兒吧。”然後對B說:“公司打算預定一批土豆,你先去看看哪有賣的?”

四十分鐘後,B回來彙報:“在20公里外的蔬菜批發中心有三家賣的,其中兩家是1.2元一斤,一家是1元一斤。我對比了下,發現1塊的質量好又便宜。如果要的多,還可以再優惠。我留了他的電話,需要的話隨時可以送貨。”

經理說:“我知道了,你去忙吧”於是B出去了。

這時,經理才對著目瞪口呆的A問:“你都看到了吧?如果你是經理,你會給誰升職加薪呢?”A慚愧的低下了頭。

這個故事恰到好處的說明:僅僅單純的聽話是完全不夠的,領導真正賞識的是既聽話又有能力的人。

就像故事中的A,雖說很聽話,工作也很賣力,但是問題就在於:缺乏主觀能動性,不會開動腦筋。對於領導安排的事,只是照本宣科的執行,看上去是“做了”,但是做沒做好卻是另一回事。

而故事中的B,就是充分發揮主管能動性的表現,做事情不僅能夠發散性思維,還會舉一反三,考慮問題周到而又全面。對於領導安排的工作,不僅是“做了”,而且是“做的完美又高效”。這種員工,才是領導真正需要和欣賞的。

現在,再回過頭來看題主的問題:職場中,為什麼你越聽話,越得不到領導賞識?

答案是不是一目瞭然了?

因為你所謂的聽話,就是盲目的順從,這顯然不是領導想要的。說白了領導想要的是一個既能服從他,又能有自己的想法,想他所能想的,以及他所不能想的,你統統都要想到做到。說白了,就是要你做領導肚子裡的蛔蟲。

以上是個人淺見,希望對你有所幫助!謝謝!


琬爾說職場


我來說說我遇到的情況。

之前在一家公司時,我先後合作過兩個設計師,一個設計師很有自己的想法,做事很靈活,經常也會給我一些建議。另外一個設計師很乖,你讓她做什麼她就做什麼,從來不發表自己的意見,遇到問題也是悶在心裡,只能說真的是很聽話了。

我和這兩個設計師合作下來,那個很靈活的設計師讓我省心不少,做出來的東西也很有想法,學東西也學得很快,我教她也教得開心。那個很乖的設計師,真的讓我很心累,就像教小孩一樣,一點一點的教她,一點一點的把我的想法說出來,她才能明白,然後做的時候,你說一點她就動一點,不會自己去想一下怎麼做圖片會更好看,更有創意。

所以作為領導的我,對於這兩個設計師會更喜歡哪一個呢?答案顯而易見。

領導會更喜歡那些給他提建議、對他有幫助的人

很多人都認為,在職場上要聽話,聽領導的話,執行領導的要求,在某些時候,這是沒錯的,是一般常規的、保守的做法,但大部分時候,領導會更喜歡那些可以給他提出一些建議,對他有幫助的人,而不是那些永遠按部就班的人。職場上聽話的人很多,但是要做到既讓領導覺得你聽話,又讓領導覺得你是有價值的,可以給他提供幫助的,這樣才會被賞識。

聽話不是護身符,提高個人能力才是硬道理

職場上,一味的聽話,對領導來說,並不是好事,領導也希望自己能在公司保持地位,不斷上升,所以也希望他的下屬能力強,下屬能力強,對他的工作才是有幫助的,才能讓他走得更遠,所以,聽話不是護身符,提高個人能力才是硬道理,能力強的下屬,自然會發光發亮,被領導賞識。

職場上,既要聽話,也要適時的展示自己

聽話雖然不等於你有執行力,但至少態度是端正的。特別是職場小白,在聽話的同時,也要適時的展現自己的才能,讓自己被看見,被看見才能被賞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