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中,为什么有时候你越听话,越得不到领导赏识?

时光潋滟滴墨盛放1


【“职抒己见”观点】什么样的人最容易得到领导的赏识?兼具能力、态度和独立性的员工。

太听话的员工,至少在“独立性”方面存在不足,而背后的原因就是能力不足,效率不高,主动性不够。

美国政治领导学研究的先驱詹姆斯·麦格雷戈·伯恩斯曾提出一个“伯恩斯定律”:下属在工作中愈感到自己有能力和有效率,则在完成工作时就愈不想要命令和指挥。

下面,我们就通过“伯恩斯定律”来分析“为什么越听话,越得不到领导赏识”这个问题。

一、听话的员工,差在哪里?

职场中,下属应该服从上级的管理和指导,但并不等于处处都要上级手把手教你,实际上领导也不可能事无巨细、事必躬亲地指挥你。

那些过于听话的员工,是在用“听话”来掩饰自己的某些欠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 能力不足

“伯恩斯定律”较好地揭示了一个企业人的独立性与工作能力之间的反比关系:需要上级指挥越多的下属,能力越差;而需要上级管得越少的员工,则能力越强。

“自己不够强大”,肯定是过于听领导话的原因之一。能力不足,不仅让自己无法脱离对领导的依附,同时也会让领导不让放心让你单飞,而当你凡事都要听从领导的安排时,你的能力更得不到应有的提升,进入了一个死循环。

2、 缺乏责任心

听领导的话,是一个逃避责任的常用方法。有些事做错了,那是领导说的,我只是执行者,跟我没关系。

责任心,是驱使自己进步的动力之一。一旦你有遇事躲避,遇事推责的心态,身边人很快就能感受到这是一个没有责任心,不愿意承担责任的员工,很难被同事和领导认可。

3、 不自信

逃避责任的背后,很可能是自己不自信。自己不敢拿主意,不敢做决定,前怕狼后怕虎,对自己的决策可能产生的后果缺乏预判和足够的承受能力,只能依靠领导的庇护。

一个不自信的员工,会显得缩头缩尾,过于小心谨慎,不仅得不到赏识,还会被人看轻。

4、 不主动

优秀的员工永远自己眼里有活、手中有事。而过于听领导话的员工,有着严重的依赖心理,他们不会主动去思考、去尝试,永远只能跟在领导的后面。没有一个领导喜欢那种推一推,动一动,不推就不动的员工。

小结:过于听话的员工,存在以上4点不足,有这些不足,很难得到领导的赏识。

优秀的员工,必须能够独立自主地完成岗位责任,不用人别再教你怎么做,除了一些特殊的情况需要请示上级,需要由更大的团队来应对外,遇到一般的困难都要能够自己克服处理,这是一名合格职场人的起码素质,也是“伯恩斯定律”的标准。

二、员工缺乏独立性,领导也有责任。

出现过于听领导话的员工,不仅是员工自身的欠缺,也可能是领导的方式有问题:

1、 掌控欲过强

有些领导指挥的瘾头比较大,掌控的欲望比较强,喜欢对下属说三道四、指手画脚,好为人师。他们喜欢那些惟命是从的下属,而对那些有个性、有想法,特立独行的员工特别反感。

在这种管理风格下,员工自然采取听话、顺从的方式来应对领导,而那些独立性强的员工就会渐行渐远。

2、 自视过高

有些领导觉得自己高人一头,永远是对的,而认为那些持有不同意见的人永远是错。这种领导很常见,他们虚荣心强,很要面子,觉得被员工提不同意见,或者自己想得没有员工周全,是一件很丢人的事情,而且绝不允许有这样的事情发生。

遇到这种领导,员工就会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你是领导你说了算,也就放弃了自己去主动思考,主动承担工作的念头,你说什么我就听什么,看着领导一个人跳舞。

3、 对员工不放心

一些新上任的,管理经验不足的领导经常犯这样的错误。你肯定是因为比一般员工做得快、做得好,才被提拔上来的。但走上领导岗位后,如果你觉得员工不如你,处处对员工不放心,把事情都揽到自己身上,员工的惰性和无能就会日益滋生,最终让自己疲惫不堪,而整个组织将不断疲软乃至瘫痪。

小结:当一名管理者,如果出现一些百依百顺、低眉顺眼的下属,千万不要以为培养了一个忠臣,以为自己的领导水平有多高,很可能是你的领导方式出现了问题。

三、最佳的上下级关系是怎样的?

“伯恩斯定律”认为:最成功的领导,不用多对下属指手画脚;最出色的下属,正是那些不想要命令和指挥的下属,这是现代企业一种最佳的上下级之间的关系。

这种职场关系有这么几个特点:

1、相对独立

上级与下属之间充分信任,彼此相互尊重,按照职责分工各司其职。上级充分授权,给下属足够的施展才能和权力的空间。下属既能及时领会上级意图,按照要求完成工作任务,也能独挡一面,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因地制宜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2、互有默契

上下级的目标一致、方向一致,对工作的理解也基本相同,同时还要保持相同的工作节奏,能产生心照不宣的合作效果,来共同完成工作目标。这需要长期的磨合,不断的交互、试错、包容、再交互,才能达到应有的默契。相信很多长期合作的上下级,都能找到这种默契点,比如郭德纲于谦在表演相声时,据说不需要一人一句这样排练,只要有一个作品的大概结构,说清楚关键的配合点,半个小时后就能上场表演。这种表演每次都不一样,次次都有神来之笔,这是数十年打磨、配合的效果。

3、高度自觉

双方都能朝着共同的目标,不需要鞭策,独立地让自己的车轮滚滚向前。这基于领导和下属都有一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都能自我驱动。特别是下属,当你不需要领导的使唤时,就应该马不扬鞭自奋蹄,自觉保持与领导的合适距离。

小结:符合“伯恩斯定律”的这种没有过多使唤的上下级关系中,很多工作和事情都是靠信任、默契、自觉和主动来完成的。

四、员工应该如何提升自己的独立性。

不听话,领导不喜欢;过于听话,领导也不欣赏,那员工应该怎么办?

基本原则就是:跟在领导的身边。

在昨天罗振宇的跨年演讲中(本文写于2020年1月1日),引用了加缪的一句话:

不要走在我前面,因为我可能不会跟随;不要走在我后面,因为我可能不会引路;请走在我身边,做我的朋友。

对,就是这句话给了我启发,发挥“伯恩斯定律”的最佳状态,就是要求下属走在领导身边。这里有两个注意事项:

一是不要走到领导前面。如果你已经起到前面去了,说明你的进步已经超过了领导,那就离开他,不然当他限制了你的成长,你们两者之间迟早会产生矛盾。

二是不要跟在领导后面。正如前面分析的那样,你若想亦步亦趋,邯郸学步,不是踩到领导脚后跟,就是自己摔倒。

跟着领导走,有这么几个动作要领:

1、能力是基础

提升能力,既能提升自己的实力,又能提升自己的信心。没有能力,你跟不上领导的脚步,也不可能得到领导信任,他也不会让你跟。

能力不够,你永远只能听他的话,永远不可能提升自己的独立性,也很难获得领导的尊重,只能一直做个小喽啰,打杂的。

2、始终保持互动

不与领导互动,你就不能清晰地掌握领导的要求,就不能领会他的工作意图,一旦出现方向性错误,就会让你越努力,错得越离谱。

单方面的接受任务指派不是互动。保持互动,需要你持续发声,把自己的想法、疑惑和思路与领导进行充分沟通,不仅你要领会领导的心思,也要让领导清楚你的想法。

3、强化主动性

主动去想、主动去干,眼里始终有活,心中始终有事。只知道临渴挖井、临阵磨刀很难做好事情,也很难得到认可。

特别是当自己能力还不强,与领导的默契度还不够时,更要提升主动性,多付出些努力,哪怕是多做些冗余工作,也是值得的。比如:领导让你拿一个方案,你可能要准备好三个;领导让你做一件事情,你可能要连带着把相关的另几件事情也做掉。

管理学上有一个很知名的买土豆的故事,就是很好的例子:

小A和小B同时进到一家蔬菜公司。没过多久,小B就开始升职加薪,而小A始终原地踏步。


小A去找老板问为什么?大老板没说啥,给小A派了一个活,“你去集市看看有没有卖土豆的?”不一会,小A回来了,说“只有一个农民拉着土豆在卖”。老板接着说,“那有多少土豆?”小A,“我不知道啊,我再去看看”。接着小A又气喘吁吁地跑去了集市,向老板汇报,“有40袋。”


“价格多少钱一斤?”老板接着问。小A又傻眼了,“你没让我问价格啊,那我再去跑一遍吧。”老板叫住了小A,让他站在旁边。同时把小B叫过来,把同样的话对小B说了一句,“你去看看今天集市上有没有卖土豆的?”


小B不一会也回来了,他向老板汇报,“今天只有一个农民在卖土豆,总共有40袋,每斤两毛五,土豆质量不错,我带回来一个,你看看”。说着就把土豆给了老板,他又接着说道,“根据以往的经验,我觉得现在收购这批土豆很优惠,我们可以在一个星期就能卖完,具体价格还可以再和卖土豆的谈,我把那个农民也带来了,他就在外面等着你。”

小A很听话,但他没理解老板的真实意图,也没有根据自己的理解主动去多做一点,哪怕是一点点,这就是差距。

小结:要提升自己的独立性,目标就是要“跟着领导走”,而要做到这一步,既要有能力基础,又要与领导保持互动,更要在工作保持主动、热情和敏感。

总结:要得到领导的欣赏,听话只是其中非常小的一个点,而且,过于听话反而会影响领导对你的看法。

在职场上,就要不断提升能力,善于与他人互动,始终保持自觉性和独立性。这是自我成长的需要,而不仅仅是因为能得到领导的欣赏。

希望以上回答能给您一点点启发。


职抒己见


我刚参加工作那会,总觉得自己深谙职场之道,因为我从一开始工作就非常听领导的话。


但是过了一段时间我发现,我的听话貌似没有换来更多的认可,换句话说,我的听话没有给我带来任何帮助,直到后来我当了领导,我才知道为什么领导不赏识听话的员工了,我来说说几点原因。


1、听话的员工会让领导很累

为什么说员工听话了领导还会感到很累呢,原因就是他的每一天的工作内容几乎都需要你来安排,比如,你需要告诉他,你今天要做什么,明天要做什么,这样他们才会按部就班的去工作,这种听话让你不得不每天都把给他安排工作当成自己要完成的任务,因为一旦你有一样工作没有安排,在工作汇报时他们便会说”这项工作您没告诉我做啊


2、听话的员工不懂得主动思考

前同事小李是公司的设计师,刚毕业的她还带着学生思维做事,她也是一个非常听领导话的员工,在设计一张海报的时候,你把海报的风格、尺寸、脚本这些给到她都还不够,你还必须跟着她一起修改,在做到半成品的时候,他会根据你的要求进行调整,从不会自主思考,后来有一次他的老大终于忍无可忍,对她说了这样一段话:

你是公司的设计师,海报设计的是否美观、内容是否协调是你应该考虑的事,你的职责不是仅仅根据别人的需求把内容堆放在一起,你应该主动思考这个问题。

从这以后,小李才开始主动思考,在做设计工作的时候加入了自己的思路。


3、听话的员工通常都是玻璃心

听话类型的员工通常都是玻璃心,比如我刚毕业那会就非常听老板的话,但是有时候我不知为何老板还是会因为某些问题责怪我,当时的我感到非常委屈,心里想”我都这么听话了,为啥还要责怪我“,在我看来,听话的人就应该被照顾,而事实却并非如此。


公司判断一员工的价值不在于是否听话,而在于能有多大产出,一个听话的员工只能确保能够执行领导的安排,除此之外再无优势,这就是在职场为什么你越听话就越得不到领导赏识的三个重要原因。


胖帅plus


朋友前一段时间就跟我讲了一个,发生在他们公司的事情。他们公司新招聘了一名员工大刘,黑黑的看着挺憨厚老实的。


平时朋友给他安排什么活就干什么活,简直就是朋友的小帮手。但是朋友却说:本来找他进来是想让他帮我出谋划策的,没想到这几次招的人都这么听话。


我问他:听话不好吗?你是没见过不听话的员工有多难管,要不然给你介绍个不听话的员工?

他居然直接就答应了,于是我就问他为什么这么做。原来他不是不喜欢听话的员工,而是不喜欢没自己的想法,凡是都听他的安排的员工。

一、为什么这样说呢?

01没主见

很多职场人都会抱怨,我已经很听领导的话了,为什么他还是老批评我,说我做的仅仅能打及格的分数。


其实是因为你没有自己的想法,领导的安排只是完成工作的最低标准。如果你想把工作做到最好,那就要在这个基础上加上其他的想法,把领导没想到的给考虑到,这样才能。

02没有创造力

职场上太听领导的话很容易失去创造力,一个人一旦失去创造力,那么,就很容易被职场所淘汰。


作为一个职场人,要先想清楚公司需要的是什么样的员工。如果你不知道,那就从那些能力强升值又快的员工身上找。看一看他们出了能力以外,身上还有什么特质。


有自己的想法?能为领导出谋划策?能给工作创造出新意?能给公司创造最大的收益?


如果这几种特质都集中到同一个人身上,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呢?是不是会很快就得到领导重用和升职加薪呢?

二、如何做才能得到领导赏识呢?

01多读书

职场上,很多人在遇到事情时会变成热火上的蚂蚁,这时他们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听领导的话,做的和别人一样。


遇事时最重要的就是保持头脑的清醒,但很多人都做不到。其实,读书就是一个不错的方法。通过读书可以增加自己的涵养,减轻压力,还能让你在短时间内掌握大量的知识,开阔视野。


内心的涵养和素质提高了,会让你在看待这些事情时变得更坦然,脑子更清醒。

02多反思自己

在职场上,很多人都都是牢骚和抱怨的制造机,总觉得这是领导或同事的原因,从来没在自己的身上反思过。


其实工作上出现问题时,很多原因是自己造成的,但人们都不在自己身上找原因。平时日常工作中,每做完一项工作都要反思。列出自己工作中的好处和失误,让自己下次在工作中,把好处做的更好,失误给避免掉。

最后

作为职场人,在日常工作中要有自己的主见,要时刻保持学习的态度,让自己充满创造力。这样才能为公司创造更多的价值,让领导更器重你。


你是个听领导话的员工吗?

欢迎评论区与我交流哦!


职场能量岛


职场上,我知道有很多人喜欢用讨好、跪舔、百依百顺等方式来与领导接触,可谓是对领导言听计从,其实这些人知道,很多时候,这样做会适得其反,如何养成好的职业化思维,把握好与领导相处的原则,是你在职场站稳脚步,越混越好的前提。


01 朋友对领导言听计从,不仅不被赏识,还被开除了


我前公司有个同事,小李,35岁,已经在公司干了7年了,她是公司中最尊重领导的人,她对领导非常的恭恭敬敬,甚至可以说是“言听计从”。

只要每次开会,她绝对是第一个拿着本子坐好位置,然后等着做笔记的人;领导提要求,他只会说是,从来不反驳;领导让她做A工作,她绝对不敢去做B工作,有时候跟领导说话声音都在打抖;而且不管领导做得对或错,她也从来不敢在背后议论领导……

这7年来她不仅承受了领导所有的坏脾气,卑躬屈膝。还给领导送过礼,帮领导买过菜,连领导家里的卫生也没少打扫。

但是,小李即使是做到了这样的尊重,这样的伺候,也并没有换来升职加薪,反而还被领导认为“不靠谱、性格软”。有时候领导心情不好,还会对着小李发一通脾气,别人不想干的活,领导分配任务有压力的时候,也总是分给小李。

最想不通的是,有一次小李和其它同事内部竞争管理岗位,领导居然把位置给了其它同事,并没有因为小李听话就获得优先考虑,更气人的是,没过几天领导就说由于部门重组,需要小李回家等待安排……结果这一等,等来的却是劝退通知书,这不明摆着是把小李裁员开除了嘛。





02 为什么听话还得不到领导赏识,甚至被开除?


第一,容易被认为软弱、没能力、扛不起责任

在职场中,千万不要把你的领导或老板想象的太完美,认为只要努力、只要尊重、只要听话,就也会被领导尊重,就会有不错的回报,一味的忍让,就会像上文中的小李那样,成为领导的的排斥的对象,不仅升职加薪不被首先考虑,而且自己上班的心情也会受到影响。


对领导一再迁就,一再突破底线,把他们的话当圣旨,当做行为准则,领导会觉得你没有决策力,没有判断能力,没有核心竞争力,所以才事事低声下气,一味服从,以后在工作中遇到大事,你也只能听从别人的意见,没有一点自己的想法和创新,说简单点,你担不了什么大的责任。

不管是什么级别的领导,都会有不开心的时候,你如果给了他性格软弱的印象,他就会在不高兴的时候、工作遇到难题的时候专门挑你来解决这些事,让自己心情好一点。


第二,选人用人的程序上有所限制


不要用自己的眼光去看待领导者,也不要用大众思维去揣测领导者的用人策略。领导者用一个人,往往需要做三点:一是自己的用人哲学(占主流),二是要听取利益相关方的意见,三是要平衡各方面各群体的心态,不是拍脑袋,有时候是一个复杂的决策系统。


1,领导者用自己的哲学识人用人。比如,强势的老板、有威望的企业创始人,完全说了算,同时也为选错人的后果负总责。

2,用规定的选人用人机制产生人选。比如,国企央企,通过提名、推荐、测评、考察、集体研究等严格的选人用人程序。当然了,正职的用人意见权重,还是比较大的。

3,别人推荐人选,老板、企业家、领导者或集体研究决定。比如,公开招聘职业经理人、选拔中层、招聘主管等等,由招聘小组进行面试初选,提供人选,再由领导者决策。


03 听话不是最重要的,以3个原则才重要


第一,能打天下,能干事,能干成事


创业阶段的领导者,往往重要打天下的干将,可以不要求你脾气好、不要求你听话、甚至不要求你忠诚,只要能攻城略地。这个阶段的领导者的核心利益,是抢占资源。什么听话、温顺、勤快、服从等因素,都是要服从于核心利益,抢夺资源。


第二,忠诚


这个忠诚,是忠诚于领导者个人的忠诚。忠诚,可能是服从型的,也可能是纳谏型的,比如,和珅和纪晓岚。纪晓岚、魏征,敢说真话,让皇帝听了不舒服,但皇帝依然认为他们忠诚,因为他们出发点是为皇帝好。他们纳谏,体现出思考水平,而不仅仅是敢说话。


第三,带来现实和阶段利益


干成事和忠诚,都是核心利益。还有一些其他利益。比如:


精神上的愉悦,满足老板的个人私欲,让他享受拍马溜须、阿谀奉承的美好体验,就像烟瘾,他明知道不好,但戒不了。满足个人私利,请客送礼、为领导办私事,直接给领导者带来利益。

平衡群体心态,进行权力制衡,必须提拔一些人。不一定是领导者喜欢的人,但必须作为“棋子”要用起来。利益输送,比如提拔上面打招呼的人、重用各种关系人员,等等。


欢迎关注@彪悍猫先生,资深媒体人、设计师,从思维到技能,只写最接地气的逆袭干货,让你一路逆袭!


彪悍猫先生


职场中,为什么越听话越得不到领导赏识,有时候就是这个样子的。

就拿我们亲身经历来说,我们就亲身经历过这种情况。但是我们成功的扳回这个对我们不利的局面,所以有时候我也佩服我自己,就是一个人狠话不多的一个角色。

那年在永康达干并车,开始发工资感觉工资就是比那几个不太听话的人工资低,我和大飞就看到底是怎么回事,是产量低了?干活我们也服从领导的安排,就是平时不太爱说话,干活不比别人差。

大飞和我就把干的产量给对比一下,结果产量不低,工资却低,那个月又发工资了,还低!我和大飞那天晚上是夜班,咋俩买了参考消息,扬子晚报,躺在地上的纸板上看,就是不干活,听说这个活急等着要,那你就等着吧!

报纸看完了,睡觉!

一直睡到两三点钟,同事过来说还是干点吧,大飞说,干多干少工资都低还干啥干?最后继续睡,睡到五点半,等到六点下班了。

再来上班的时候,是白班了,车间主任一句话都没说。我俩管她呢,该聊天聊天,不叫不干,坐在那里,反正不请假就是不干活。

最后车间主任她可能把事情向厂长反应了,说是工资加一点,我们这才去干活。

等到下月发工资,基本上跟他们几个差不多了,听话的有时候真的是吃亏,既然如此何必听话当傻子?


乙丙丁6


刚入行做策划的时候,我的直接上司是大BOSS才从员工提升上来的领导,他做事有个习惯,就是几乎从来都不做决定直接拍板,事事都会提交给大BOSS等到他下决定。


直到有一天老板在外面出差接到他的消息,给他打了一个电话说:阿贵啊,你要自己敢于做决定,不要怕担责,我升你起来是为了给我分担事物的,不是让你给我找事的啊。

我在一旁听到了以后就有了一个警示:有些事情自己能上就不要后退,即便在老板看来有些冲动,因为这是承担,也可能是主动的责任心。


事实上在职场听不听话真的不是很重要,领导赏识与否你取决于你1对他有没有威胁,2对他有没有利益,3你有没有能力。如果你有没有威胁,有对他有利,还有能力的话,说实话越听话,可能他会越喜欢你不要不要的。


你不听话反而他才不会赏识你呢,毕竟不听话代表着有可能会反抗他的权威和地位和理性,要是赏识你不久助长了这种挑战他的风气?比如我毕业刚入职的公司,前面一个同岗员工就是因为挑战了领导的权威性被开除走人的。


当然所有的事情我们都不能一概而论,到底该不该听领导话,听领导话到什么层度,哔哩认为还是要根据公司的环境,领导的个人喜好来,别一不小心拍到了马腿上面,也别让太过于没有主见让领导看不起。


MiChen影评


有的人是听话,能力不行,工作做得稀烂,领导心里有数。能力不行的人,领导自然不会把重要的事情交给他们做,更没有被重用的机会,自然也不会得到领导赏识了。

我跟你讲讲我之前一个同事的经历,你就明白为什么了。

曾经有一个同事,就是那种领导说什么就是什么的人。经常我们做软件的概要设计,明明领导给的方案很有问题,我们都很反对,只有他很明确地站出来支持领导。

后来,真的按照领导的方案实施了,结果做出来有很大的缺陷。客户那里不通过验收并且拒绝付款,只能花三个月大改,改到用户满意,才验收付款。

经过那件事后,领导明白他是什么样的人了,对他这个人就不是很相信。一般有什么事情也不征求他的意见,因为领导说什么他都说好。

不过因为他比较听话,领导试着让他做一些管理的工作,分担一下领导的工作量。不过说是管理,其实就是一些没有技术含量的事情。比如,说服大家长驻边远地区,安排大家长时间加班啊。这样以后,这位同事在团队里的人缘更差了。

这位大哥心里其实很清楚,领导这样做并不是器重他。

在职场上要获得领导的器重,最主要的是有你的核心竞争力,别人做不了的事情,你能做好。别人能做的事情,你比别人做得更快更完善。单单听话,对领导来说,这并不没有什么价值。a

就拿我们亲身经历来说,我们就亲身经历过这种情况。但是我们成功的扳回这个对我们不利的局面,所以有时候我也佩服我自己,就是一个人狠话不多的一个角色。

那年在永康达干并车,开始发工资感觉工资就是比那几个不太听话的人工资低,我和大飞就看到底是怎么回事,是产量低了?干活我们也服从领导的安排,就是平时不太爱说话,干活不比别人差。

大飞和我就把干的产量给对比一下,结果产量不低,工资却低,那个月又发工资了,还低!我和大飞那天晚上是夜班,咋俩买了参考消息,扬子晚报,躺在地上的纸板上看,就是不干活,听说这个活急等着要,那你就等着吧!

报纸看完了,睡觉!

一直睡到两三点钟,同事过来说还是干点吧,大飞说,干多干少工资都低还干啥干?最后继续睡,睡到五点半,等到六点下班了。

再来上班的时候,是白班了,车间主任一句话都没说。我俩管她呢,该聊天聊天,不叫不干,坐在那里,反正不请假就是不干活。

最后车间主任她可能把事情向厂长反应了,说是工资加一点,我们这才去干活。

等到下月发工资,基本上跟他们几个差不多了,听话的有时候真的是吃亏,既然如此何必听话当傻子?

有这么一个故事,讲的是张三和李四两个员工,同一时间入职、拿着同样的薪水。但是一段时间以后,张三就青云直上,而李四却原地踏步。

李四想不通,就去找老板。老板说:你现在去集市看下今天早上有没有卖土豆的。李四回来以后说:“只有一个农民拉了一车土豆在卖”。老板又问:“有多少?”李四又跑去问,回来告诉老板:“一共40袋”。老板又问:“价格呢?”李四委屈地说:“您没有让我打听价格。”

老板把张三叫来:“张三,你现在去集市上,看看今天早上有没有卖土豆的。”张三也很快就从集市回来了,他向老板汇报:“今天集市上只有一家卖土豆的,一共40袋,价格是两毛五分钱一斤。我看了一下,这些土豆质量还不错,顺便带一个回来给您看看。”

张三和李四同时间进入公司,却有不同的成就,这些都源自于两个人的认知差异有所不同。张三在完成领导的任务时,做了全方位思考。而李四,却只盯着老板下达的指令,在他看来,这就是老板想要的。

所以你看,李四很听话吧?老板说什么是什么,让干啥就干啥,丝毫没有自己的一点想法。

但同样是听话,张三又是怎么做的呢?

他不仅听老板的话,还能有自己的想法和思考,最后给出了老板满意的答案。

所以不是因为你听话,得不到领导赏识。而是因为你的听话,没有产生任何价值。

身为下属,听话是基本的。但是你在听话以外的范围上,所产生的其他价值,才是领导赏识你的根本。


疏可时代创业联盟


听话和被领导赏识之间不是矛盾的,听话的优势很明显,另外被领导赏识是件复杂的事,而且题主可能对听话有误解。

我的领导就是那种非常听领导话的人。只要大领导吩咐一件什么事,他肯定会漂亮的把它做好,做到让领导满意为止。

有次大领导第二天要去参加一个紧急会议,他被临时安排要一同前往,而且会议材料由他来准备,他没办法只好当天晚上熬通宵准备材料。

结果第二天送去给大领导的时候,又说那些地方不对还需要再改,于是坐飞机的时候两人一边商量一边改,改完之后大领导直接说到时候你来讲,尽管32小时他没合过眼他也直接就答应了。

我的领导就是那种很听领导话的人,但同样也很被领导看重呀,所以我觉得被领导看重和听话之间是不矛盾的。

传递忠诚,表示忠心

我们先来说说听话在职场的意义有什么?

听话最重要的一个优势是,能让领导感受到员工的忠诚。

职场中最让人忌讳的就是背叛。

任正非最看重的手下李一男是个天才。15岁以“湖北神童”的身份进入华中理工大学少年班学习,智商超高的他1992年在研究生二年级时就被华为招入实习。

凭借着出众的工作能力与人际关系处理,李一男在华为风生水起。

2000年,李一男结算了华为的所有股权和分红共计1000多万元,离开华为,只身前往北京创办港湾网络公司。任正非不仅给李一男专门开了欢送会,还让他做了华为的代理商,支持他创业。

靠代理华为的产品,李一男赚到了第一桶金。公司成立第一年李一男的港湾网络就营收2亿元,往后短短三年之间公司盈利又翻了近3倍之多。

李一男少年得志,欲望之海愈加难填,一番思索之后他决定走一步险棋:先从华为内部挖来大量技术与销售人员,再用自己的公司开发并出售华为的竞品与服务。

当时本就危机重重的华为被李一男背后捅刀,差点没挺过来,任正非后来回过气的第一件事就是清理门户,任正非亲自拍板成立“华为打港办”与李一男的港湾网络一决雌雄,最后李一男惨败。

这样的例子在商场和官场上比比皆是,它们都告诉我们职场的忠诚很重要,尤其是不要背叛那些对你有恩,曾信任过你的人。

领导风格决定,被赏识的方式

说完好处,我们再来聊聊被领导赏识的复杂性。

有的领导在职场上是强势的,他不喜欢别人说太多,只需要别人照着他说的做就可以了,还有种领导喜欢那种不说话只做事的人。


这两种现象背后的原因,都是领导喜欢听话顺从的人在身边,尤其是国企和事业单位,他们不喜欢太多想法的人。

这种在电视剧中比较常见,尤其是宫斗电视剧里面,那些混日子的领导就喜欢找这样的人作为自己的下属,没啥特别原因,过得开心。

另外有些领导竞争意识很强,喜欢精明能干的人作为自己的左膀右臂,他喜欢身边的人都强大能干,助他在职场上打过竞争对手。

古代帝王之家,皇上的儿子争太子之位的时候,各皇子就力图找能干之人作为自己的幕僚,比如唐太宗李世民和他的哥哥争太子之位的时候,两人都在各自网罗可用之才。

他哥哥的拥趸者主要是李家老臣,他们地位尊重;李世民的拥趸者主要是秦叔宝等战将,他们战功赫赫。

双方势均力敌的时候,辅佐自己的人光听话就不够了,还必须要能干,才能助领导成就高位,所以这个时候;两人都很想要网络人才。

你看,不同的领导喜欢的人才是不一样的,有的领导就图个开心,有的领导就要找得力助手。

听话与否,在不同领导面前,其重要性就不一样了。

听领导话不是做一只“癞蛤蟆”

那些觉得越听话越不能得到领导赏识的人,可能误解了听话的意思。

听话是指对领导绝对的忠诚,其中既包括了令行禁止,也包括了直言进谏,最重要的是绝对的执行力

但很多人都理解成了,听话就是领导说一句,你做一下。有点像瘌蛤蟆别人戳一下,你跳一下。

其实这不叫听话,这叫没灵性。

这样的人虽然也是忠诚,但是他不能为领导分忧,就像是领导去打猎,这样的人只能做猎狗帮领导做小事,不能像领导的心腹一样出谋划策。

所以,听不听话与能不能被赏识的关键在于具体个人背后的主观能动性。

换句话说,一个有能力又听话的人一定能在职场上走得远。

《人民的名义》里祁同伟没有丧心病狂之前,还是那个高育良最好的学生。他聪明、敢打敢拼,作为一名缉毒警察总是冲在第一线。他也听话、忠诚,遇事总爱请教高老师该怎么办,对于老师交代的事情也做得很到位。

他因此晋升也很快,从一线警察升任至公安厅厅长。而这些跨越是他的个人能力和忠诚综合的结果。

虽然最后结局很惨,但其上升轨迹说明了唯有个人能力与忠诚相结合的时候,前进才有可能。

总之,“越听话”和“不被赏识”之间是不具有强关系的,因为听话有它的天然优势,被赏识具有其复杂性,更重要的是,听话不是有一做一,而是在具体限制中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文山


题主的这个问题,让我想到农村经常用来贬损人的一句土话:指一堆cha(吃的意思)一堆

就是说,这个人不动脑子,不懂变通,通常是别人说一件他干一件,说不到的自然也不会干。

这种人,说好听点是听话,说难听点就是盲目的顺从。别说领导不会喜欢,恐怕就连自己的家人朋友也受不了。为什么呢?因为跟这种人沟通交流真心累。

曾经听过这样一个故事:

A和B同时进入了一家蔬菜公司。半年后,张三生气的找经理抱怨说:“我和B同时来公司,凭什么他升职加薪?而我每天也尽职尽责地工作,为什么我没有?”

经理意味深长地笑了笑说:“这样吧,公司打算预定一批土豆,你先去看看哪有卖的,回来咱们再说这个。”

于是,A火急火燎地走了。

半个小时后气喘吁吁的找经理汇报说:“20公里外的蔬菜批发中心有卖的。”经理问:“一共有几家?”他挠挠头,说:“我只看到有卖的,没注意有几家,你等会儿,我再去看看。”说完又急呼呼走了。

半个小时后,再一次找经理汇报:“一共有三家。”经理问:“价钱是多少?三家一样吗?”A愣了愣说:“这个没问,你再等会,我再去一趟。”说完又要走。这时,经理叫住他:“你不用去了,你去叫一下B吧。”

一会儿,A和B一起走了进来,经理先对A说:“你先坐下歇会儿吧。”然后对B说:“公司打算预定一批土豆,你先去看看哪有卖的?”

四十分钟后,B回来汇报:“在20公里外的蔬菜批发中心有三家卖的,其中两家是1.2元一斤,一家是1元一斤。我对比了下,发现1块的质量好又便宜。如果要的多,还可以再优惠。我留了他的电话,需要的话随时可以送货。”

经理说:“我知道了,你去忙吧”于是B出去了。

这时,经理才对着目瞪口呆的A问:“你都看到了吧?如果你是经理,你会给谁升职加薪呢?”A惭愧的低下了头。

这个故事恰到好处的说明:仅仅单纯的听话是完全不够的,领导真正赏识的是既听话又有能力的人。

就像故事中的A,虽说很听话,工作也很卖力,但是问题就在于:缺乏主观能动性,不会开动脑筋。对于领导安排的事,只是照本宣科的执行,看上去是“做了”,但是做没做好却是另一回事。

而故事中的B,就是充分发挥主管能动性的表现,做事情不仅能够发散性思维,还会举一反三,考虑问题周到而又全面。对于领导安排的工作,不仅是“做了”,而且是“做的完美又高效”。这种员工,才是领导真正需要和欣赏的。

现在,再回过头来看题主的问题:职场中,为什么你越听话,越得不到领导赏识?

答案是不是一目了然了?

因为你所谓的听话,就是盲目的顺从,这显然不是领导想要的。说白了领导想要的是一个既能服从他,又能有自己的想法,想他所能想的,以及他所不能想的,你统统都要想到做到。说白了,就是要你做领导肚子里的蛔虫。

以上是个人浅见,希望对你有所帮助!谢谢!


琬尔说职场


我来说说我遇到的情况。

之前在一家公司时,我先后合作过两个设计师,一个设计师很有自己的想法,做事很灵活,经常也会给我一些建议。另外一个设计师很乖,你让她做什么她就做什么,从来不发表自己的意见,遇到问题也是闷在心里,只能说真的是很听话了。

我和这两个设计师合作下来,那个很灵活的设计师让我省心不少,做出来的东西也很有想法,学东西也学得很快,我教她也教得开心。那个很乖的设计师,真的让我很心累,就像教小孩一样,一点一点的教她,一点一点的把我的想法说出来,她才能明白,然后做的时候,你说一点她就动一点,不会自己去想一下怎么做图片会更好看,更有创意。

所以作为领导的我,对于这两个设计师会更喜欢哪一个呢?答案显而易见。

领导会更喜欢那些给他提建议、对他有帮助的人

很多人都认为,在职场上要听话,听领导的话,执行领导的要求,在某些时候,这是没错的,是一般常规的、保守的做法,但大部分时候,领导会更喜欢那些可以给他提出一些建议,对他有帮助的人,而不是那些永远按部就班的人。职场上听话的人很多,但是要做到既让领导觉得你听话,又让领导觉得你是有价值的,可以给他提供帮助的,这样才会被赏识。

听话不是护身符,提高个人能力才是硬道理

职场上,一味的听话,对领导来说,并不是好事,领导也希望自己能在公司保持地位,不断上升,所以也希望他的下属能力强,下属能力强,对他的工作才是有帮助的,才能让他走得更远,所以,听话不是护身符,提高个人能力才是硬道理,能力强的下属,自然会发光发亮,被领导赏识。

职场上,既要听话,也要适时的展示自己

听话虽然不等于你有执行力,但至少态度是端正的。特别是职场小白,在听话的同时,也要适时的展现自己的才能,让自己被看见,被看见才能被赏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