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最大的謎案,劉備與諸葛亮真的非殺關羽不可嗎?


這種陰謀論,非常幼稚可笑。簡直是把軍國大事當做兒戲!

第一,關羽絕不會造反。

關羽與劉備誓同生死。劉備即是關羽,關羽即是劉備。這在當時是公認的。關羽從少年時代就追隨劉備,歷盡艱險,他們的命運和利益早就捆綁在了一起。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劉備的基業是關羽輔佐打下來的。關羽的榮華富貴和崇高地位是劉備給予的。

追隨劉備,關羽從一個流落江湖的亡命徒,成為威震一方的諸侯。眼看著劉備當漢中王,如日中天,勢頭正旺,很快就能成就帝業。關羽自己肯定也跟著水漲船高。他為什麼要反叛,是瘋了嗎?

背叛劉備,對關羽沒有任何好處。


他在荊州的人馬撐死不超過5萬,不可能自立為王。投靠曹操或者孫權也毫無意義。因為他在劉備集團早就是二號人物。曹操、孫權能給他這麼高的權勢和地位嗎?顯然不可能。

這一點,關羽很清楚。

所以,關羽不可能反叛。劉備也應該心知肚明。

第二,劉備不需要殺關羽。

很多瓜皮,認為劉備必殺關羽。理由是關羽鎮守荊州多年,已經尾大不掉。

是這樣嗎?完全不是。


關羽很聽話,一直很聽話。劉備說一,關羽不說二。劉備讓往東,關羽不往西。可以說關羽是劉備最可靠、最忠誠的一杆槍,指哪打哪,從不含糊。

這樣的部下,為什麼要殺?如果連這樣的人都懷疑,劉備身邊還有誰是可靠的呢?

第三,劉備絕不會為了殺關羽而放棄荊州。


就算劉備得了失心瘋,忽然腦殘要殺關羽。辦法多得很,完全沒有必要賠上偌大的荊州!

荊州三郡之地,數十萬人口,五萬精兵,說不不要就不要了,鬧呢?玩呢?打遊戲呢?

是什麼樣的腦殘才能想出這麼不著調的餿主意!


上將噯福斯


不是劉備、諸葛亮非殺關羽不可,而是劉備非殺關羽不可,諸葛亮在其中並沒有起到決定作用。要知道,諸葛亮也在劉備的防範範圍之內。

一、劉備:借刀殺人除關羽

這一點,章太炎曾有評論:“羽,世之虎臣,……功多而無罪狀,除之則不足以厭人心,不除則易世所不能御,……故不惜以荊州之全土假手於吳人,以殞關羽之命。他認為劉備為了鞏固皇權,為劉禪上位掃除障礙,不惜以荊州之土地、關羽之性命作為代價。

劉備、關羽二人在事業開創初期情誼相投,感情很好,這也跟當時劉備集團勢力較小有關,在劉備漢中稱王、建立蜀漢之前相當長一段時期,劉備、關羽都一直處於流離顛沛、寄人籬下的局面,形勢非常困難,基本上都在為生存四處奔波,此時,二人的矛盾並沒有顯現。

然而,隨著劉備勢力擴大,特別是佔據蜀地成王之後,二人在以下幾個方面矛盾漸漸激化:

(1)關羽執行劉備親自制定的“北拒曹操,東聯孫權”國策不力,導致“孫劉聯盟”岌岌可危,使蜀漢陷入曹魏、孫吳兩大軍事集團的合力威脅之下。

(2)關羽一向看不起氏族出身的官僚,常常製造矛盾,結果就是這些官僚、部屬對劉備、對蜀漢的忠誠度不高,搖擺不定,動搖了劉備集團統治的基礎。

(3)關羽功高震主。這是任何帝王都會防備的問題,劉備也不例外,即使關羽是結拜兄弟,即使關羽沒有二心,但作為劉備,時時刻刻都在防備著關羽,因為歷史上這樣的例子實在是太多。

(4)為劉禪掃除繼承障礙。劉備生前憑藉威望、感情可以穩住關羽,但劉禪就沒有這個能力了,劉禪既年輕有沒有政治鬥爭經驗,劉備是萬萬不放心的。

綜上,在劉備後期,關羽成了心頭刺,必須除之而後快。而荊州之戰就給了劉備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他當然不會錯過,於是借曹操、孫權的刀除掉了關羽。

二、劉備:白帝託孤壓孔明

劉備對關羽不放心,同樣對諸葛亮也不放心,在白帝城託孤的時候,演了一場好戲,看似託孤諸葛亮,實際上是把諸葛亮逼入了絕境,不得不當眾表態要全力支持劉禪。諸葛亮一向以儒家學士形象示人,言必稱孔孟,在外界塑造了一個聰明絕頂、道德無暇的形象,劉備正是利用了這一點,抓住了諸葛亮的要害。試想曹操只是“挾天子以令諸侯”就被世人罵作“國賊”,一旦諸葛亮真的取劉禪而代之,世人的口水都會把諸葛亮淹死;除此之外,劉備還處心積慮的安排了李炎與諸葛亮一起作為託孤大臣,名為協助實則制衡。

梟雄劉備

劉備是亂世之英雄,更是梟雄,為了個人、家族利益,可以置兄弟情義、謀臣支持於不顧,隨時犧牲別人來換取自己的利益。


曉東筆談


這的確是三國時最大的謎案,不管劉粉、諸葛粉是否高興,但豹眼依然說:對於關羽,雖然還沒有到了非殺不可的地步,但關羽之死,劉備、諸葛亮逃脫不了干係。

首先,劉備、諸葛亮並不想殺關羽,因為劉備可以不要關羽,但他不想不要荊州。荊州就是他的命根子、眼珠子,沒有荊州他心痛啊。

所以,劉備、諸葛亮不會真心要殺關羽。

其次,關羽在劉備自立漢中王后,已經與之分道揚鑣,劉備作為漢賊已經成為事實。關羽與劉備、諸葛亮已經尿不到一個壺裡去了。因而,關羽發動襄樊之戰,劉備、諸葛亮坐視不管,讓其自生自滅。

如果關羽僥倖戰勝曹操,對劉備沒有壞處;如果失敗,那也沒有辦法。

這就是政治的殘酷之處,沒有證據說明劉備、諸葛亮要對關羽咋樣,但事實上已經說明了問題。

其三,漢中之戰後,劉備、諸葛亮已經在剷除異己,為下一步進位做準備了。

劉備自立漢中王就引起了關羽如此大的反感,如果想稱帝,關羽絕對會劈了他。

諸葛亮建議劉備殺掉劉封,為的就是保劉禪的位置。因為劉封剛強勇猛、不好節制,為此把他殺掉,那麼關羽剛愎自用,就更沒法節制。

不管演義說得如何熱鬧,三把火讓關羽、張飛心服口服,華容道讓關羽徹底蔫了,但史實是關羽從來就沒服氣過諸葛亮。

劉備一旦駕崩,諸葛亮控制不了關羽。

由於關羽的威望所在,諸葛亮不可能像建議劉備殺掉劉封那樣,殺掉關羽,但在不救關羽這件事上,二人保持了高度的默契。

站在劉備、諸葛亮的立場上,殺掉關羽是可以理解的,畢竟都是為了自己的利益嘛!

豹眼完全理解劉備、諸葛亮,為了政治利益,啥手段不可用呢!這點事算得了啥呢!


豹眼看歷史


其實,只要弄清了劉備與諸葛亮為何沒救敗走麥城的關羽,這個所謂的“三國最大的謎案”也就不攻自破了。

威震華夏的關羽,還用劉備與諸葛亮救嗎

建安二十三年(218年),從劉備佔領陽平關,與夏侯淵、張郃相拒之時,到次年奪取漢中,再到劉備稱帝,關羽先後送給劉備四重喜報,並且無一憂報。

  • 喜報一:建安二十三年(218年),江夏太守文聘與右將軍樂進進攻關羽鎮守的荊州尋口。關羽率軍迎戰,不但擊退了文聘與樂進,而且乘機派遣偏將率軍北征,殺敵極多,使曹操非常憂慮。

  • 喜報二: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在漢中爭奪爭中,曹操敗於劉備,心中不甘,派徵南將軍曹仁與偏將龐德進攻關羽鎮守的荊州。結果,關羽以攻代守,反將曹仁圍困樊城。隨後,關羽被龐德一箭射中額頭,曹仁以為有機可趁,當即率軍進攻關羽。結果,關羽在沔水大破曹仁,而且還將曹仁的水軍全部殲滅。

  • 喜報三:曹操接到曹仁大敗的軍報後,遣于禁率領七路大軍前去救援曹仁。結果,當年8月,天降大雨十餘天,造成漢水暴漲,而於禁的營寨又紮在較為低窪之處。因此,關羽掘開堤壩,引江水淹沒了于禁的七路大軍,並擒斬龐德,降服於禁。接著,關羽藉助水勢,再次圍攻樊城的曹仁。當時,城中即將斷糧,將士們心中驚恐,曹仁打算棄城而去。若非曹仁被滿寵勸住,樊城將為關羽所得,敗走麥城的悲劇可能就不會上演了。


  • 喜報四:關羽兵圍曹仁期間,曹魏任命的荊州刺史胡修、南鄉(今河南淅川東南)太守傅方,先後投降關羽。同時,由於陸渾(今河南嵩縣東北)地區的徭役頗重,百姓孫狼等人不堪忍受,帶領百姓殺官反叛後,遙受關羽的官印,並依附關羽。因此,聲勢一度“威震華夏”,驚得曹操欲遷都避其鋒。

當時,以關羽在戰場上的驕人戰績來看,劉備與諸葛亮怕連半點出兵增援關羽的想法都沒有吧。

敗走麥城的關羽,劉備還有機會救嗎

當曹操想要遷都欲避關羽鋒芒之時,司馬懿和蔣濟進行了勸說。因此,曹操採納二人建議,派徐晃領軍救援曹仁的同時,又派使者與孫權結盟,意欲共同對付關羽。而這一切,關羽、劉備和諸葛亮並不清楚。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閏十月,孫權任命呂蒙為大督都,令其率軍襲取江陵,孫皎為後應。同時,又派右護軍蔣欽督水軍進入沔水(漢水),意圖阻斷關羽水上去路。

同年十一月,呂蒙採納陸遜白衣渡江之計,率前軍夜行晝歇抵達尋陽(今湖北廣濟東北),讓士卒身著白衣,化裝成商人,埋伏在偽裝的商船中。然後,又僱請百姓划船,晝夜不停向江陵進發,順利將駐江蜀軍全部俘虜。隨後,誘降公安蜀將傅士仁和蜀南郡太守糜芳,進而佔據江陵,並撫慰百姓。

同時,呂蒙又令陸遜進軍夷陵(今宜昌境內),防止劉備出兵救援。然而,這時的關羽還在與徐晃對戰。

當關羽得到消息撤軍返回時,孫權已佔據江陵,並且派陸遜先後攻佔夷陵、秭歸(今湖北秭歸),意圖切斷關羽入川的退路。

關羽復奪江陵失敗後,匆忙向麥城(今湖北當陽市東南)方向撤退,而陸遜則乘勝西進,順勢奪取了宜都。

途中,關羽派人向駐所上庸的劉封、孟達求援,二人卻以上庸新定為由,拒絕支援。自此,關羽已陷入進退失據的困境。

同年十二月,關羽被孫權大軍圍困麥城,並派使者勸降關羽,關羽假裝同意,提出吳軍退兵十里的要求,然後從南門出降。呂蒙聞報,隨退兵十里,等待關羽投降。

但是,關羽卻帶著義子關平及數十騎兵,乘機悄悄出北門向西打算逃回益州。而當時的麥城東、西、南三面皆是孫權的大軍。

結果,關羽突出重圍,來到臨沮時,卻被埋伏的潘璋部將馬忠設絆馬索擒獲,並與子關平一同被孫權所殺。

從時間上來看,關羽向劉封求援 時,至少是十一底或十二月初。假如,他同時也派人入蜀向劉備求援,就算能夠突破東吳的封鎖,怕也難在關羽遇害前見到劉備和諸葛亮,則更談不上出兵救援了。因為,從麥城到成都有1800多里的路程。

至於廖化突圍救援的事蹟,只不過是《三國演義》中的情節。據《三國志·鄧張宗楊傳》記載,關羽被殺後,廖化也歸入了東吳。但是,廖化卻以詐死之計,帶著母親晝夜趕路,這才回到成都,並見到劉備。

因此,無論是從時間上來看,還是從孫權的佈局上來看,劉備和諸葛亮都沒有相救關羽的機會。

東吳襲取荊州,劉備和諸葛亮究竟有沒有料到呢

對於魏吳結盟對付關羽,應該出乎了劉備和諸葛亮的意料。因為,建安二十年(215年),劉備曾將關羽鎮守荊州的江夏郡、長沙郡、桂陽郡劃歸孫權。

按理來說,劉備很有結盟的“誠意”了,而且孫劉聯盟也是大勢所趨,無論是劉備,還是孫權都能看到這一點。就算關羽曾經拒絕過孫權的求婚,也不應該影響孫劉聯盟的大局。

只是,剛剛奪取漢中的劉備,可能將主要精力用在了稱王、稱帝以及立國的各項事務上,而忽視了自身的擴張,會對同盟者的心理造成多大的壓力。更何況,荊州的地理位置,猶如懸在孫權頭上的一把利劍。當劉備勢弱之時,或許孫權還感覺不到有多大威脅,當劉備勢力迅速壯大時,卻可能會令孫權夜難安枕,又豈有不想奪回之理。

同時,由於關羽從“威震華夏”到敗走麥城,時間跨度太過急促,幾乎沒有給劉備和諸葛亮反應的機會。這應該是劉備和諸葛亮沒有料到關羽會敗的主要因素吧。

劉備和諸葛亮初定的發展戰略,也不容許荊州有失,又怎麼可能讓鎮守荊州的關羽死呢

再說,劉備初見諸葛亮時,二人基本確定了今後奪取天下的發展戰略:“若跨有荊益,保其巖阻,西和諸戎,南撫彝越,外結孫權,內修政理。待天下有變,則命一早將將荊州之兵以向宛洛。將軍(劉備)身率益州之眾以出秦川,百姓有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

也就是說,劉備奪取天下的兩條路線是荊州至宛洛,漢中至關中,而荊州就是其中之一。可見,荊州在劉備和諸葛亮心目中的戰略地位何其重要,而荊州的安危又在關羽的身上。

因此,無論怎麼說,劉備和諸葛亮都沒有謀害關羽之心。


祥子談歷史


真相也許很殘酷。對,就是劉備殺的關羽。或者說是劉備集團殺的關羽,也許劉備本人念舊不想殺關羽,但政治家不只是代表自己,還代表了一個階層的利益。從三國志分析,關羽確實初心不改,一心想匡扶漢室。當初他入夥劉備的時候就是這麼想的,到麥城那一刻也是這麼想的。但劉備只是把匡扶漢室當作幌子,目的是自己做皇帝。漢獻帝劉協禪位之後被曹丕封為山陽公,不僅沒有死,而且劉備死後,甚至諸葛亮死後漢獻帝還活著呢。明知道漢獻帝沒死,當時劉備為啥不把漢獻帝接回成都來。不僅沒有接回漢獻帝,在曹丕代漢之後,劉備方面還宣稱漢獻帝已死,在成都舉行了隆重的國葬。但關二爺從心底是想迎回天子,關二爺歷次北伐的目標是漢獻帝所在的許都,不是曹操所在的鄴城,甚至有一次都迫近了許都。這是劉備集團不能容忍的,漢獻帝接回來,劉備最多當個王爺兼丞相。關羽拿著劉備集團的兵去給自己找麻煩。劉備能忍,諸葛亮他們也不能忍。關羽和曹操集團的荀彧很像,都是真正的匡扶漢室,但曹操劉備都是把匡扶漢室當作幌子,所以關羽的下場只能和荀彧一樣。不同的是劉備是借刀殺人,做的比曹操高明。


江南市場調研


單從劉備陣營來看,關羽是劉備最親近的將領,軍中地位最高,且軍中威信遠高於諸葛亮。關羽為人高傲,普天之下能讓關羽稱臣的只有劉備。且關羽瞧不起其他不如自己的人,特別是對於那些出身優越的文臣武將,因為關羽出身平凡,還曾是個殺人犯。內心有些自卑,因此即使馬超的西涼軍天下聞名,還能和張飛大戰一百多回合不分勝負,完全有資格封為五虎上將,關羽卻表達出極為不滿的態度,立刻寫信要求和馬超單挑。這樣的性情極不利於內部團結穩定。再者,關羽居功自傲,常不遵守軍令。呂布進攻小沛,想誘劉備出城應戰,同時也寫信給關羽,騙關羽出城,關羽並沒向劉備請示就擅自出城,險些被呂布包圍殲滅。曹操擊敗劉備後,關羽獨守下邳,因為擔心劉備安危,再次不遵軍令,出城應戰曹操,結果被困土山,下邳失守,如果不是曹操愛才,關羽和劉備家眷都死了。後來在華容道,關羽出於義氣,不遵軍令放了曹操。最後則是,不向劉備請示,擅自率領荊州軍北上攻打曹操,最終荊州丟失,自己也敗走麥城。因此,如果劉備將來把皇位傳給劉禪,關羽雖不會反叛蜀漢,但關羽居功自傲,容易與諸葛亮等文臣和士族產生矛盾,加上雖為臣子,劉禪和孔明卻都無法讓關羽臣服。加上關羽經常自己擅自做主,不服從主公軍令,且關羽地位極高,最終容易將蜀漢帶入失敗境地。所以,劉備為了以後的考慮,又不能殺關羽也不能貶斥關羽,只有把關羽放在荊州這個牢籠之中,讓他眼看著其他將領不斷立下軍功自己卻毫無作為,最終按耐不住,自己走向滅亡。劉備此計不可謂不毒。


黑天鵝之怒


你是想說關羽對劉備不滿,劉備封馬超為左將軍,關羽不服,劉備封黃忠為後將軍,關羽還是不服,所以劉備要殺關羽?

你是想說諸葛亮為了獨攬大權,覺得關羽這個蜀漢二號人物存在,會影響自已攬權,所以諸葛亮密謀害死關羽?



你是想說整個襄樊之戰,關羽沒有劉備的命令,擅自發兵攻打襄樊,劉備、諸葛亮非常生氣,認為關羽破壞了蜀漢的總體戰略,所以劉備與諸葛亮要合謀害死關羽?

還是你想說關羽發動襄樊之戰的目的就是為了奪取許昌,迎回漢獻帝,因為關羽忠心的是漢朝,他不滿意劉備稱王稱帝,所以關羽要自立山頭,迎為漢獻帝,興復漢室,關羽才是大漢朝最忠心的人,所以劉備認為關羽會壞了他的五事,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在襄樊之戰中,坐壁上觀,眼看著關羽被殺?



等等諸如此類的推測、臆想、編造以及腦洞大開,都指向了一件事:關羽是劉備與諸葛亮合謀害死的,但,我想說的是:這不是三國最大的謎案,這是三國最大的笑話,這甚至連陰謀論都談不上,這不是腦洞,這是腦殘

飛鳥死了,良弓就失去了作用,要藏起來了;狡猾的兔子死了,獵狗就失去了用途,要被烹殺了,可是這劉備三分天下有其一,只是有其一而已,就動了殺關羽的心思,那劉備還能是劉備嗎?還是那個禮賢下士、百折不饒、從不放棄的劉備嗎?



劉備、關羽、張飛三人不論是史書,還是三國演義,都堪稱結拜兄弟中的模範、好基友中的戰鬥基,無論世事如何變換,無論富貴如何腐蝕,三人始終同甘共苦,情比山高,哪怕戰鬥到最後一人,哪怕被敵人俘虜,都沒有背叛過彼此。

關羽被曹操俘虜,曹操許以高官厚䘵,金錢美女,關羽都不為所動,卻一心想要回到那個四處奔波、寄人籬下、屢吃敗仗的劉備麾下,這種真摯的感情,如同“君以國士待我,我必國士報之”並無二致。



說劉備、諸葛亮殺關羽,無非就是以整個襄樊之戰期間,身在蜀漢的劉備、諸葛亮沒發一兵一卒相救,而且連近在上庸的劉封、孟達都沒有發兵相救,就認為這是劉備與諸葛亮伺機想害死關羽的證據。

我只想說:這是巧合,不要斷章取義,看待一個歷史事件,要看待前因後果。下面來詳細說明一下襄樊之戰前後的情況。



襄樊之戰,關於是關羽主要動發兵還是劉備命令關羽發兵,歷來也是爭論的焦點,這裡只簡單的說幾點:

1、關羽雖為封疆大吏,有假節鉞的權力,但是對外發動戰爭這事,並不是關羽能決定的,而是由劉備決定,劉備才是蜀漢集團的一把手,在君權至上的年代,即使情同兄弟,但是敢逾越而上擅自發動戰爭,恐怕關羽還沒有這個膽子。



2、關羽北伐襄樊,並不是一天兩天的事,也不是一個月兩個月的事,而是一個長期過程,達數年之久,因為很明顯關羽是水陸並進的,沿著漢水一路打到襄樊的,這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很可能是漢中之戰時期,劉備就了命令,讓關羽伺機北伐,以減輕漢中之戰的軍事壓力。

3、關羽北伐的時間與劉備的戰略高度吻合,劉備剛剛在漢中擊退曹操,緊接著命令劉封、孟達奪取上庸三郡,接著關羽就開始北伐了,漢中在漢水的上游,上庸在漢水的中游,襄樊在漢水的下游,關羽的軍事行動與劉備佔據整個漢水的戰略高度吻合,這要說是巧合,我怎麼都不會相信,這就是劉備下的命令。



個人更傾向於襄樊之戰是劉備命令關羽發動的,再說整個襄樊之戰為什麼劉備不發兵相救?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想不到、來不及。

關羽七月發動襄樊之戰,八月就威震華夏,一直到十月初,關羽都是壓著襄樊打,捷報不斷的傳回成都,不過在交通基本靠走的年代,即使是關羽水淹七軍威震華夏,可是這消息傳到劉備耳中已經是一個月之後的事了,戰場形勢瞬間萬變。



到了閏十月,關羽才開始顯露敗相,誰知孫權在背後擺了關羽一刀,偷襲荊州,這個結果,不僅關羽沒有想到,劉備也沒有想到,連大戰略家諸葛亮也沒有想到,等到關羽在襄樊前線戰敗的消息開始向蜀漢流傳時,等到劉備收到關羽戰敗的消息後,已經是一個月之後的事了。

等關羽敗走麥城時,劉備剛剛收到了關羽的戰敗的消息,可這個時候,東吳軍隊已經兵臨長江三峽,陳兵巫山,劉備就算想救關羽,恐怕也力不從心,因為這個時候要救關羽,就得與東吳軍隊交戰,一路殺進荊州,不說劉備援軍搞不清楚關羽在哪裡,也不說當時的手段如何通訊與定位,劉備援軍能不能打進荊州都是個未知數,怎麼救關羽?



根本救不了關羽,也不知道關羽哪裡?怎麼救?這個時候,除了GPS和直升飛機之外,沒有任何方法能救關羽,況且劉備在益州的軍隊大多都參於那場男子當戰、女子當運的漢中之戰,缺乏糧食和物資,士兵也很疲憊,根本救不了。

既然關羽救不了,就只能不救,不可能讓士兵白白去送死,就算要報仇也要找好時機才對。



劉備不會愚蠢到把整個荊州拱手讓人而一心想殺關羽,這樣的劉備不是劉備,是阿斗,是扶不起的阿斗,否則他根本不可能有今天。

荊州三郡和關羽一起消失,五萬精銳荊州軍全軍覆沒,近50萬荊州三郡百姓戶口將會失去,蜀漢統治集團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荊州籍官員將失去祖籍地,成為無根之水,這是劉備殺關羽的損失嗎?



除此之外,還有那場夷陵之戰怎麼解釋呢?殺關羽,失荊州,然後再發動一場關乎國運的戰爭搶回來?劉備這是吃飽了撐的,還是腦袋被驢踢了?

所以說劉備與諸葛亮殺關羽,這不是三國最大的謎案,而是三國最大的笑話。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真不知道什麼時候出現了這種陰謀論,先不論這個存不存在,就算存在在這時候殺關羽,只能說劉備諸葛亮太傻。

公元219年註定這一年不平凡,先是劉備在漢中擊敗曹操奪取漢中領漢中王。封關羽為前將軍,假節鉞。關羽緊接著相應劉備在漢中的勝利,率軍攻打襄樊,前期節節勝利。關羽圍困樊城曹仁,曹操派于禁和龐德救援。關羽依靠漢水和雨季直接掘漢水水淹樊城,于禁大敗被擒投降,龐德被斬殺。而南鄉太守也跟著相應關羽投降,許都附近的盜賊也多響應關羽。嚇得曹操想遷都避其鋒芒,這時候關羽劉備諸葛亮都不可能想到接下來的失敗。


然而關羽的戰敗來的太突然了,關羽圍困樊城就圍不下,先是曹操派徐晃與關羽交戰,關羽戰敗,但此時扔佔上風。結果曹操聯合孫權,孫權派呂蒙偷襲荊州,傅士仁和糜芳投降孫權,荊州失守。關羽接到消息後馬上南撤,最後在臨沮被害。關羽的失敗是始料不及的,可以說敗得太突然,讓劉備和諸葛亮來不及準備。襄樊離成都太過遙遠古代的通訊能力起碼都得近一個月。而且劉備剛剛得到漢中,漢中需要人手駐紮,新城上庸也是剛剛到手仍然需要兵力。

關羽的死一方面是因為他自己的性格,關羽對手下的士兵很好,但是對士族確實很不好。糜芳和傅士仁因為籌集錢糧不力,關羽就撂下話說等戰後就收拾他們,糜芳傅士仁聽到了很害怕,這也間接的導致了荊州的失守。在攻打樊城時關羽要求孟達和劉封援助,孟達卻以剛剛攻下上庸需要派人手為由拒絕關羽,後來關羽戰敗後直接投降了曹魏。

何況劉備和諸葛亮不可能以荊州為代價去殺關羽。荊州是劉備的根據地,劉備的主力大多數都是荊州的人,不論是士兵還是官員很多都是來自荊州,荊州可以說是劉備的人才來源地。而且荊州對劉備來說太重要了,在請諸葛亮出山時諸葛亮就說過要得到荊州和益州,而荊州作為北伐的出口遠比從漢中北伐要容易的多。荊州不可以威脅曹操還可以威脅東吳,這也是東吳為什麼一定要奪取荊州的原因。



劉備和諸葛亮沒有預料到關羽會直接被東吳殺害。在劉備和諸葛亮看來,本身東吳和劉備就是聯盟關係,這次東吳背棄盟友奪荊州,不可能把關羽殺害,可以抓起來作為籌碼換取劉備不攻打東吳,不料關羽被東吳殺害。

關羽的死對劉備集團來說損失太大,劉備和諸葛亮不可能看不到。對於人才短缺的蜀漢來說,關羽太重要了,關羽不僅戰鬥力高而且有軍師能力作為一方統帥,後期北伐關羽就是那一員上將。此時劉備才三分天下,想要北伐曹操就必須要更多的人才,而不可能殺關羽。有人拿劉封來做對比,可以看到劉封是因為欺凌孟達而導致被殺。當然還有一個原因是劉封是劉備名義上的長子,有可能威脅劉禪的皇位。但是關羽並不會至少在劉備沒有統一之前是不會的,怎麼愚蠢到這個時候殺關羽呢?

所以劉備和諸葛亮陰謀殺關羽這件事本身不存在的,此時不合適也不會,更不會以丟失荊州為來代價來殺關羽。


三國讀史


劉備和諸葛亮要殺關羽?這種想法,肯定是宋朝和明朝以後才出現的。


在天下未定的情況下,君王以莫須有的罪名妄殺武將,是南宋自岳飛被殺以後,民間社會被刺激出來的黑暗心理。進而影響到了現在,導致很多人都把古人當成趙構那種沒腦子的。



陶式防務評論


劉備、諸葛亮並不是一定要殺關羽,但關羽的死一定跟他倆脫不了干係!

關羽的死因:

關羽或許並不該死,但他的死一定是必然的!

劉備漢中慘勝後,整個蜀地都處於非常虛弱的狀態。這時候的蜀漢外強中乾,關羽誤判發起了“樊城之戰。”導致了三足鼎立狀態失衡。



關羽的死也離不開自己的性格原因。高傲自大的性格讓他兩面樹敵!不對,確切點說是三面樹敵。辱罵孫權,攻打曹操。自劉備漢中勝利後,關羽表現的越發高傲,對自己不看好部下冷眼相待。就連並列為“五虎”的馬超也不屑一顧。

兇手:關羽—孫權—曹操—劉備—諸葛亮!

諸葛亮對關羽說過駐守荊州需伺機而動,關羽按耐不住好勝之心,誤判了局勢!小瞧身後虎視眈眈的東吳。這才有後來的結果。

樊城大戰,關羽連戰連勝!許都的曹操坐不住了,採取了司馬懿的建議!用十萬石糧草作為好處,讓孫權襲擊關羽後方,以緩解樊城之圍。

而對荊州窺視已久的東吳,早就再等曹操這句話!就算這次曹操不求於他們,他們也不會任由蜀漢坐大。這才有後來的“白衣渡江,關羽身死麥城。”

然而曹操並非簡單的想要致關羽於死地,他的毒計是想讓劉備派兵來救,再乘蜀中空虛,一舉佔領兩川之地!



劉備、諸葛亮看破了此計,無奈之下只有捨棄荊州與關羽!

說劉備、諸葛亮借刀殺人這根本不成立!也許關羽的死諸葛亮會暗中竊喜,但劉備絕不想讓關羽現在死。漢中勝利,蜀漢空前鼎盛。開疆拓土需要大量人才,關羽的忠心和能力都是毋庸置疑的!對劉備而言,關羽的死實數無奈之舉。


對關羽自己來說,自己種的苦果自己嘗。

劉封、孟達以根基不穩,拒不出兵!以公而論“各盡其職”也能說的過去。以私而言“只有在困難的時候,才能看出一個人的,人緣好與不好。”糜芳、傅士人的不戰而降,雖是不忠之舉。但也和關羽有著直接的關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