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相隔上千公里的人,方言口音卻非常像,比如雲南某縣跟湖南某縣,如何解釋這種現象?

用戶96347536692


我們雲南玉溪紅塔區(原玉溪縣)方言發音比較特別,跟雲南其它地方人不一樣,前兩天我看了電視連續劇《平凡的世界》,我發現陝北人說話跟我們有點像,玉溪縣方言跟山西陝西河南一些方言發音都有些像,有時我就在想我們的祖輩是不是從這三省交界地方來的,有同感的嗎?


疲憊的駱駝36623404


我今年在雲南隴川碰到一位出租車司機,交談後得知是上世紀六十年代支邊的湖南祁東人的後代,話音是一口正宗的湖南祁東口音。據他介紹,上世紀六十年代初期支邊雲南的湖南祁陽、祁東、醴陵等地人分佈在雲南西雙版納、臨滄、德宏、紅河等州的耿馬、勐定、瑞麗、隴川、河口等地農場。其中湖南祁東縣有16000多名青壯年先後支邊雲南瑞麗、隴川、勐定等地。這些湖南支邊鄉親到現在己經第四代人了,人口大約三十萬左右。因為農場集中,家鄉人在一起,用湖南話交流,口音自然改不了,一口濃濃的湖南鄉音,訴說著難捨的鄉音鄉情和鄉愁。這位司機說,早年他常與父母回湖南祁東探親,但近幾年回家鄉少了,湖南冷天太冷,熱天太熱,雲南是四季溫差不太、四季如春,適合生活居住。所以,相隔數千公里,雲南人有一口流利的湖南話就是這種原因!湖南人在新中國成立後既有八千湘女上天山的壯舉,更有數萬湖南鄉親支滇戍邊的情懷。為湖南人的奉獻點贊!為紮根雲南邊陲、維護邊境安全、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湖南老鄉點贊!






雲歌視線


不清楚題主說的雲南某縣是哪個縣,雲南除了少數民族語音外,絕大部分漢族說的是西南官話,屬於西南官話雲南片,分為滇中、滇西、滇南3小片;

湖南的語言比較複雜一點,分為新湘語(長株潭,洞庭湖區東部、南部),老湘語(婁底、邵陽、冷水江),贛方言(湘贛邊境),客家話(瀏陽),瓦鄉話(沅陵某些地區),湘南土話(郴州、永州某些地區),湖南也有西南官話,分別有屬於湖廣片的湘西小片(懷化、湘西自治州)和湘北小片(常德、張家界)和屬於桂柳片的湘南小片(郴州市區以及嘉禾、宜章,永州的江華、藍山等地)。

雲南

西南官話雲南片我只接觸滇西片(大理、麗江)和滇中片(昆明),滇南片我沒聽過,滇西片更接近過西南官話成渝片,滇中片比較有代表性,更像大眾典型意義上雲南口音,有些字發音方式跟老湘語還蠻神似的。

湖南

西南官話的桂柳片的口音從廣西到貴州一線分佈也蠻廣的,桂柳片在湖南只有湘南片,我的印象裡與雲南話並不高度相似。

西南官話的湖廣片主要是湘西北和鄂西南,沿長江沿岸一直到湖北的武漢,在湖南又分為湘北片、湘西片,外省口音裡,我發現離開湖南,從貴州銅仁,鎮遠開始,一路沿著貴州到雲南,有很多練成一條線小地方的口音與湖廣片神似。

幾千公里以外為什麼有相同口音,前面也有朋友說過,可能是古代軍話形成的方言島,而這些地方就是當年朱元璋證雲南的屯兵所在地。

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元朝勢力退回蒙古草原,元惠宗退至上都,隔年又至應昌。他繼續使用“大元”國號,史稱北元。當時北方除了元惠宗據有漠南漠北,關中還有元將擴廓帖木兒駐守甘肅定西,此外元廷還領有東北地區與雲南地區。鎮守雲南的元朝梁王把匝剌瓦爾密,在元廷退回草原後仍然繼續忠效元朝。洪武十四年(1381年)九月初一日,命潁川侯傅友德為徵南將軍,永昌侯藍玉為左副將軍,西平侯沐英為右副將軍,率師30萬人南征雲南。1384年,雲南已經平定,傅友德、藍玉奉詔班師回朝,而沐英則繼續鎮守雲貴。此後明朝又陸續派遣軍隊進入雲貴地區,形成了軍事屯堡。這便是歷史上著名的“調北征南”。此後,明朝又推行了“就寬鄉”的移民政策,鼓勵人口稠密的江南、江西一帶的人口遷徙到貴州、雲南,並給予土地,形成了“民屯”。以下是內地調軍隊到雲南的10次記錄,當時調往雲南的人數達到23萬。



湖南在當時是大西南的邊疆,既所謂苗疆,為了打通大西南通道,明朝派遣了大量部隊從湘西往貴州雲南方面不斷駐軍,洪武二十年(1387年)九月,調湖廣軍25560人,徵雲南,同年九月,令靖州五開及辰(今懷化沅陵縣)沅(湖南芷江侗族自治縣)等衛新軍選4500人,往雲南聽證。同年十月,詔湖廣常德(今常德)辰州(今懷化沅陵縣)二府民三丁以上者出一丁,屯雲南。上述幾個地方都是西南官話湖廣片湘西小片,到了雲南的駐軍,因為當地都是少數民族,語言與外界交流少,可能更多保留了不少湖南土話和明朝官話的底子,比其他地區西南官話更存古,到現代仍與故地的口音很像。


我是科技斯基,歡迎大家關注我的文章。


科技斯基


這個疑問很有意思。

我二十多年以前就注意了,浙江省三門縣亭旁鎮與寧波市象山縣石浦鎮的一個地方口音完全一樣,雖然中間只相差不足百里,但就是中間地區完全是寧海桑洲口音,三門健跳口音二個方言區隔著,為了這個問題,我綜合研究了方言與地理二十年始終找不出來有說服力的原因。

一次偶然時候,一個地質專家交談時無意說起這個問題,地質專家從地質學中的水文地質科學深入探討這樣問題,結果從中已經找到真正的科學原因。

語言與地理有一定關係,但是與地質是絕對的關係。這裡面的學文太深奧無法三言兩語說清楚。

以前我在中國地質系統內部發佈一個語言與地質學的關係論文,因屬於太冷門的科學,對這個科學感興趣的人並不是很多,表面看沒有太多科學價值。

但是誰真正掌握其科學原理,有意在極好的地質核心區培養歌唱演員,播音員,那樣科學成果就非常好了。培訓一個優秀的歌唱家非常困難,如果以地質學方法培訓的歌唱家肯定效果出奇的好。

那樣的甜美歌聲先天加科學選擇的地理,地質環境有非常大的優勢。

人的體質與地理,地質直接關係。

人的智商與地理,地質直接關係。

人的前途與命運與地理地質也是直接的關係。

人的語言與地理與地質也是直接關係。美妙的方言多麼親切,方言的魅力無限,他鄉遇鄉音總是經不住上前聊幾句。

對語言與地理,地質學感興趣的專家學者有什麼問題可以在今日頭條中廣泛討論,歡迎!


大宗礦產資源


為什麼雲南某地和湖南某地方言聽起來差不多?這是因為,大家都說的
西南官話

西南官話,也稱為上江官話,屬於現代漢語南方方言,西南官話分為6個大片22個小片,主要分佈在四川、重慶、貴州、雲南、湖北、廣西、湖南、陝西、江西共九省市,544個縣市區和東南亞少部分地區。

西南官話的由來是從明代開始西南地區移民而逐漸形成的官話方言,最明顯的特徵就是不分平、翹舌音,目前使用人數多達2.7億,是官話方言中使用範圍最廣、使用人數最多的方言。

關於題主的問題,到了這裡就很清楚了,像雲南使用的西南官話,就分為:

1,滇中小片,共61個縣市。

雲南省:安寧市、呈貢縣、澄江縣、楚雄市、大理市、大姚縣、峨山彝族自治縣、富民縣、富源縣、華寧縣、華坪縣、會澤縣、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縣、江川縣、晉寧縣、景洪市 昆明市 瀘西縣 魯甸縣 陸良縣 祿豐縣 祿勸彝族苗族自治縣 羅平縣 馬龍縣 勐海縣 勐臘縣 彌渡縣 彌勒縣 墨江哈尼族自治縣 牟定縣 南華縣 南澗彝族自治縣 寧蒗彝族自治縣 普洱哈尼族彝族自治縣(今為寧洱哈尼族彝族自治縣) 巧家縣 曲靖市 師宗縣 石林彝族自治縣 雙柏縣 思茅市翠雲區(今為普洱市思茅區)、嵩明縣 通海縣 巍山彝族回族自治縣 武定縣 祥雲縣 新平彝族傣族自治縣 宣威市 尋甸回族彝族自治縣 漾濞彝族自治縣 姚安縣 宜良縣 易門縣 永平縣 永仁縣 永勝縣 玉溪市 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縣 元謀縣 沾益縣 昭通市。

貴州省: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

2,滇西小片,總計37個縣市。

雲南省:保山市 賓川縣 滄源佤族自治縣 昌寧縣 德欽縣 洱源縣 鳳慶縣 福貢縣 耿馬傣族佤族自治縣 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 鶴慶縣 劍川縣 景東彝族自治縣 景谷傣族彝族自治縣 蘭坪白族普米族自治縣 瀾滄拉祜族自治縣 麗江納西族自治縣(今為玉龍納西族自治縣) 梁河縣 臨滄縣 龍陵縣 隴川縣 瀘水縣 潞西市 孟連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縣 瑞麗市 施甸縣 雙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縣 騰衝縣 維西傈僳族自治縣 西盟佤族自治縣 香格里拉縣 盈江縣 永德縣 雲龍縣 雲縣 鎮康縣 鎮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縣

3,滇南小片,總計20個縣市。

雲南省:富寧縣 箇舊市 廣南縣 河口瑤族自治縣 紅河縣 建水縣 金平苗族瑤族傣族自治縣 開遠市 綠春縣 麻栗坡縣 馬關縣 蒙自縣 屏邊苗族自治縣 丘北縣 石屏縣 文山縣 西疇縣 硯山縣 元陽縣

廣西壯族自治區:西林縣

4,成渝小片

雲南省:大關縣 威信縣 彝良縣 永善縣 鎮雄縣

5,岷赤小片

雲南省:水富縣 綏江縣 鹽津縣

而湖南人說的的西南官話分為:

1,鄂中小片

湖南省:龍山縣 桑植縣 張家界市

2,湘北小片

湖南省:常德市 慈利縣 漢壽縣 津市市 澧縣 臨澧縣 石門縣 桃源縣

3,湘西小片 ,共8個縣市。

湖南省:保靖縣 鳳凰縣 古丈縣 花垣縣 吉首市 麻陽苗族自治縣 永順縣 沅陵縣; 大湘西:邵陽市區、邵東縣、新邵縣、邵陽縣和新寧縣話比較接近,接近西南官話

4,懷玉小片,共6個縣市。

湖南省:懷化市 新晃侗族自治縣 芷江侗族自治縣 中方縣 洪江市

貴州省:玉屏侗族自治縣

5,.黎靖小片,共3個縣。

湖南省:靖州苗族侗族自治縣 通道侗族自治縣 貴州省:黎平縣。

6,湘南小片,共14個縣市,1鎮。

湖南省:郴州市 道縣 東安縣 桂陽縣 嘉禾縣 江華瑤族自治縣 江永縣 藍山縣 臨武縣 寧遠縣 雙牌縣 新田縣 宜章縣 永州市

廣東省:韶關市樂昌市坪石鎮

以上都是湖南和雲南使用的西南官話彙總,有需要的朋友可以仔細看看是不是也說的西南官話哦,


sorin索林


洪武年間,安徽江西填湖南,對湖南當地的方言,和用詞影響是很大的。

但很多特定方言用詞,一直保留下來了,就能看出地域上的差別和聯繫。

本人祖上,是洪武年自安徽遷駐湖南的千戶,後生雙子,各立祠堂,在湖南繁衍生息至今。

光在當地就有隔嶺不同音的現象,當地雖然說話口音大致相同,但翻過一座山或者另一個村,就能聽出口音的差別。所以當地人光聽口音用詞,就能大致分辨對方哪條“衝”的。

如做飯吃,有的說“拿飯”,有的說“搞飯”。拿東西有的說“背東西”,有的說“楞東西”。

這也能說明早年間交通閉塞,導致的口音用詞上的細微差別。

但大體一個地方的人群,用詞遣字上,總能找到語音DNA上的細微聯繫,能回溯祖先的來處。

這些年本人常去皖南一縣城,居然發現,縣城裡雖然口音與湖南不同,但很多特定的方言用詞居然一樣。

如潛水叫“汶密子”,漱口叫“沽口”,不吉利的話叫“糟話”。。。彷彿有能感受到祖先自安徽來的,幾百年前的某種親切感。


古旗1


我們縣是雲南麗江下邊的一個縣城大部份人家的宗譜上都寫的是:原籍湖南省湘潭縣(或是湘鄉縣)某某村,有的是寫的:江西省吉安府某某村某,許多地名也是某某官,某某營。根據史料記錄,許多人的先祖都是明朝洪武調衛時從湖南、江西過來的。根據歷史考證,我縣程海鎮毛氏先祖和湖南毛主席先祖是同宗共祖,並已經獲得專家學者的認可,至今在我縣程海鎮修建有邊屯文化博物館,其所屬設施包括:邊屯文化博物館、毛澤東祖先紀念園、光明廣場、毛氏宗祠。總建築面積4700㎡,布展面積2800㎡,綠化面積6699㎡。其中:博物館設序廳、邊屯雲南、雲南明清歷史文化名人、永勝非遺記憶、翰墨丹青話邊屯、北勝州與瀾滄衛、滄陽春秋7個展廳,毛澤東祖先紀念園設毛太華館、雲南永勝毛氏源流館、湖南韶山毛氏源流館、毛澤東個人故事館4個展館,毛氏宗祠設3個展室,博物館和紀念園中間設有“光明廣場”,廣場中心矗立著與偉人毛澤東同等身高的站立銅像一尊。




福不懂


雲南省永勝縣的漢族,絕大多數是在明朝洪武年間從湖南遷來戍邊的。由於是成規模的從同一個地方搬來,搬來之後,自然抱團生活,從而形成非常穩固的文化習俗傳承圈子,其中自然包括語言傳承。由於是從富裕地方遷來的漢族,又有官軍身份,因此他們的民族自信心,文化意識,生產生活方式都高以附近的少數民族,這也使得雖然歷經了500多年,但受到外來文化影響和改變非常小,因此無論語言,還是生活習俗都保留非常完整,所以跟湖南某個地方的方言非常相近就很正常了。遺憾的是,永勝的漢族只知道是從湖南遷來,但具體從湖南那個地方遷來的,好像沒有一個特別權威的說法。


訶德325


湖南的藍山縣人講官話,與雲貴川桂很多地方的官話基本上一樣。

,在湖南同處南嶺地區的江華,江永與藍山,縣城相距兩三百里,但這三個縣的官話是最像的,而與其他縣差別較大。

這三個縣有兩個共同點,1;同屬於南嶺腹地(由西至東分別是江永,江華與藍山。2:這三個縣同時在明朝洪武時期,由京城(現南京),派遣部隊,分別在這三個縣設置千戶所城,設正千戶(五品)管轄各自區域。三個所城分別是現在的江永桃川所城村,江華碼市所城村,藍山所城鎮所城村。

這些官兵以及家屬他們都是來自下江地區的京城周邊,講的也是當朝官話,又因地處山區,所以六百多年來基本上保留了原官話的口音,而原京城的人因時局變動,人口流動大反而沒能保存原口音了。

可見你處雖然與湖南某縣相距幾千裡,因為是同時期由一個地方遷出,同時也因為地處偏遠地區,反而把原口音較完整的保留了下來,因而出現相距千里口音相同,上數二十幾代可能還是老表。


湘源25


這種現象大體上分為兩種情況∶

第一種情況:有的方言大系統所覆蓋的相連的地域極其遼闊,在該區域裡,各個方言不論地理距離有多遠,但是,全都處在同一個方言大區裡,彼此的語言親緣度很高,所以,聽起來依然大同小異。

西南官話區域就是一個典型的代表。

西南官話區域涵蓋了:陝南局部,大西南四個省市(雲貴川渝的幾乎全部的漢族聚居地),廣西的桂柳一帶,湖南的西部以及南部(局部)、湖北的大部,甘肅文縣局部。



上述區域,南北距離、東西距離都有好幾千裡(例如,湖北武漢距離貴州六盤水市直線距離1020多公里)。

但是,在這個如此廣闊區域裡的方言絕大多數都屬於西南官話。所以,在此範圍內的兩地之間,無論多遠,感覺方言似乎差不多。

題主提到的湖南某縣與雲南某縣方言很相似,我估計,主要指的是湘西的一些縣(例如龍山縣),那裡的方言是典型的西南官話方言,如果從那裡向西南的貴州、雲南方向行進,沿途的漢族居住地區全都是西南官話區域,所以,湖南龍山縣等地的方言與雲南方言相似,也就很容易理解了。

我是湖北荊州人,我有個同學是來自貴州凱里市,我倆用各自的方言聊天(不使用太土的方言詞語),竟然相互沒有語言陌生感,非常通暢。這就是西南官話的共性帶來的“千里方言一線牽”的奇效。

第二種情況:跨越不同方言地區的人口大遷徙,將某種方言帶到很遠的地方(該方言往往與新地方的周邊語言環境相差很大)。

例如,新疆境內的中原官話扎堆區域,就是當年華北移民成群結隊跨區遷徙進入新疆的產物。值得注意的是,新疆中原官話區域與其老家(華北以及關中平原)相距數千裡,兩者之間是被蘭銀官話區域隔開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