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企對一個年輕人來講是不是一個好地方?

喝汽水hehehe


首先,國企也是有區別的,看你要去什麼層次的國企,像一些央企總部,進去以後還是挺有發展空間的,因為央企下屬有很多單位,選擇比較多,地方的一些國企發展空間就會差一些,裙帶關係也會錯綜複雜。

其次,國企的行業類型有區別,比如一些壟斷類型的國企,國家電網,兩桶油,菸草這一類的國企很難進,進去以後沒有關係基本上沒有發展空間,不過待遇還可以。一些地方的小破國企比較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最後,國企容易消磨人的意志,慢慢的就混日子了,如果想幹一番事業,並且相信自己的能力,還是別去國企了。

本人系某二線城市壟斷國企職員。


酒文化愛好者


看了大家的回答我說說自己的想法,公正的來說,國企的門檻很高,很難進入,大部分國企都只收985以上的優秀的人才,而國企的要求雖然高,招進了人才,卻留不住,為什麼呢?我覺得有三點,第一,風氣不好,不是你優秀你就可以出頭,從分崗時候的機制就能看出來,國企一般招人的時候很少會說你以後是什麼部門,具體幹些什麼,就是本著把你先招來的原則先讓你進企業,然後實習,而這實習的半年,就是讓你無所事事,磨磨你的激情和銳氣。等到正式分崗,有給你分崗的部門根據你所學的專業,你得學校,你得性格,再考慮公司的各種情況,給你分崗,這時候你沒有選擇權,像案板上的魚肉任人宰割,說你去哪你就得去哪,要麼留要麼走,走可以,面對的是高額的賠償金。。。而這時候,有關係的人就開始了他們的長項,可以分到自己心儀的部門,而這些無權無勢的好學校的大學生就只能灰溜溜的撿他們不要的崗位。幹了不久之後,覺得志不在此,工作不順心,最後離職。

第二,掙得太少,這個是相對而言的,因為同比一起畢業的去私企外企的同學,掙得確實很少,再加上上一條我所說的分崗,部門不同,崗位不同,工資也就不同,所以有些時候,好大學的學生因為崗位工資低,再加上沒有各種補助,還掙不過那些因為找人而去好崗位的人,跟同學比差距大也就罷了,跟各方面都沒有自己優秀的關係戶比,還比不過,這哪能覺得滿足呢,長久的不滿足驅使,最後離職。

第三,發展前景渺茫,這個發展是多方面的,從大的宏觀角度來說,國企發展速度慢,改革困難,導致順應不了時代的步伐,再加上領導幹部年齡普遍偏大,接受新事物的速度偏慢,導致目光上的淺薄,在整個社會的發展情況來看,國企的固步自封的情況還是比較嚴重的。這種現狀年輕人待久了會被同化,失去激情,沒有幹勁。再加上國企人員流動幅度太小,從來都只是一個蘿蔔一個坑,沒有坑,這些對事業上有憧憬的年輕人就只有失望對待,朋友都說你如果想知道你10年後什麼樣,看看你身邊工作10年的人什麼樣就知道了,對於國企這麼難飛黃騰達的地方,大部分人都是10年前跟10年後只是年齡增長的這種境況。能清醒過來不甘墮落的年輕人當然要一走為快,但能留下的也不是不清醒,自甘墮落,而是已經被生活磨平了稜角,房貸,孩子,家人,都致使他們不敢辭職,所以差距越來越大。。

以上只是我自己觀點,歡迎批評指正。


喝汽水hehehe


我是一名具有18年經驗的HR總監,請關注我,為你解答職場困惑。

1、許多人認為國企是一個好地方,工作非選國企不可,認為為國企安穩,收入還不錯,是神仙似的工作。但在國企工作,幹了一年後就知道你這一輩子是什麼樣的工作及生活了。你的青春年華大好時光,都將在碌碌無為中度過,請問這樣的工作和生活是你想要的嗎?隨著國家對國企的深化改革,你可能在今後面臨著下崗再就業,重新開始新的挑戰,請問還有時間和能力重新開始嗎?國企是一個好地方,也是埋葬青春的好地方。

2、選擇私企工作,你充分發揮你的激情和能力,面對無限的可能,展示自己的才華和技能,創造更多的財富,為社會貢獻自己的價值。一份辛勞,一份收穫。隨著你的年齡、經驗和技能的提升,個人收入會越來越多。自由創業,成為百萬富翁、億萬富翁。在國企你則無法這樣的財富夢想。

3、年輕人應當做一隻大鵬,翱翔於九天,而不是做一隻籠中鳥,等待餵食。

若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請關注我及點贊、轉發。你的認可是我最大的動力和支持!謝謝!若對我的回答有其他意見或建議,請在評論區留言,歡迎溝通交流!再次感謝!


願你好2018


國企是不是好地方,關鍵在於“個體特質”。

有的年輕人進入國企,深諳國企發展規律,小几年就可以混的風生水起,有的年輕人受不了一成不變的工作節奏,苦不堪言,鬱鬱寡歡,與個體特質有很大關聯。

曾經小學同學在班級裡成績很一般,在老師眼裡非常普通,但是組織號召能力很強,情商極高,大學畢業後進國企,沒幾年升為副主任,有的進國企,十幾年過去了,依舊默默無聞,但是空餘時間學畫畫插花等等,也自覺得安逸快活,所以關鍵在於自己內在的感受。

從多年的職業諮詢來看,一般來說,SC型指數偏高的個體,不願冒險,追求安逸穩定的生活,國企對於這種性格來說是溫床,符合自己的發展期待,但是DI型指數偏高的個體,他們生來追求刺激,敢衝敢闖,具備領導特質,國企對於這種性格的,不太適合,他們期待去更廣闊,更有發展前景的外企,民企,私企等等。


最後,只要內心不覺得委屈,不管在國企還是其他企業,可以發揮自己的專長,展示自己的特質,在哪裡都是一塊寶玉。

歡迎私信給我留言你的職業困惑,或點擊【關注我】查閱更多的原創乾貨回答和文章!


職業瓶頸導師趙默


要看是什麼類型的國企。

有明確的績效考核制度並且有執行機制的,每年的利潤都有增加的國企,有競爭力的國企,才是值得去的地方。其他的國企,特別是一直在虧損,靠著國家補貼的,普通員工的生活都不會太好。很容易消磨人的意志。大家可以想一想,如果一個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遇到虧損,管理層仍舊不考慮如何減虧為盈,聽之任之,而且其實去面試的時候也可以看到,如果人力資源部的人也是懶懶散散的,那這些企業除了穩定兩個字,也沒有優勢,第二看員工走路的狀態,如果大家都拖拉著腳步,還有精神狀態都不好,也可以不考慮了。

茉莉曾經的那個,有部分員工上班時間都穿著拖鞋,感覺真是怪怪的。

另外如果一直虧損,那麼這個企業就只能等了,員工估計不會有什麼鬥志。

還有那種不是真的面試和筆試的公司,也不要去了,原因大家自己可以考慮。

還有那種估計鍛鍊幾年,每個月兩三千的日子,特別是需要作為家裡經濟支柱的年輕人,這樣只能消耗你的體力,消磨人的意志。

一個讓人能發展的的企業,應該是會促進個人有意識的去提升個人工作技能,自覺增強自覺的核心力的公司,最起碼是對員工的辦公軟件提升有要求的公司,其他都可以忽略了。

總而言之,如果家裡需要你賺錢,就沒有必要去那些虧損的國企。


Molly小秘書


公正的來說,國企的門檻很高,很難進入,大部分國企都只收985以上的優秀的人才,而國企的要求雖然高,招進了人才,卻留不住,為什麼呢?我覺得有三點,

第一,風氣不好,不是你優秀你就可以出頭,從分崗時候的機制就能看出來,國企一般招人的時候很少會說你以後是什麼部門,具體幹些什麼,就是本著把你先招來的原則先讓你進企業,然後實習,而這實習的半年,就是讓你無所事事,磨磨你的激情和銳氣。等到正式分崗,有給你分崗的部門根據你所學的專業,你得學校,你得性格,再考慮公司的各種情況,給你分崗,這時候你沒有選擇權,像案板上的魚肉任人宰割,說你去哪你就得去哪,要麼留要麼走,走可以,面對的是高額的賠償金。而這時候,有關係的人就開始了他們的長項,可以分到自己心儀的部門,而這些無權無勢的好學校的大學生就只能灰溜溜的撿他們不要的崗位。幹了不久之後,覺得志不在此,工作不順心,最後離職。

第二,掙得太少,這個是相對而言的,因為同比一起畢業的去私企外企的同學,掙得確實很少,再加上上一條我所說的分崗,部門不同,崗位不同,工資也就不同,所以有些時候,好大學的學生因為崗位工資低,再加上沒有各種補助,還掙不過那些因為找人而去好崗位的人,跟同學比差距大也就罷了,跟各方面都沒有自己優秀的關係戶比,還比不過,這哪能覺得滿足呢,長久的不滿足驅使,最後離職。

第三,發展前景渺茫,這個發展是多方面的,從大的宏觀角度來說,國企發展速度慢,改革困難,導致順應不了時代的步伐,再加上領導幹部年齡普遍偏大,接受新事物的速度偏慢,導致目光上的淺薄,在整個社會的發展情況來看,國企的固步自封的情況還是比較嚴重的。這種現狀年輕人待久了會被同化,失去激情,沒有幹勁。再加上國企人員流動幅度太小,從來都只是一個蘿蔔一個坑,沒有坑,這些對事業上有憧憬的年輕人就只有失望對待,朋友都說你如果想知道你10年後什麼樣,看看你身邊工作10年的人什麼樣就知道了,對於國企這麼難飛黃騰達的地方,大部分人都是10年前跟10年後只是年齡增長的這種境況。能清醒過來不甘墮落的年輕人當然要一走為快,但能留下的也不是不清醒,自甘墮落,而是已經被生活磨平了稜角,房貸,孩子,家人,都致使他們不敢辭職,所以差距越來越大。


蘿蔔加說


謝謝您的提問,小編專注於給各位分享各種職場經驗,每日更新,跪求大家關注和點贊,下面說一下我的觀點吧。

國企對一個年輕人來講是不是一個好地方?小編一直以為,國企是一個適合“養老”的地方,國企同樣是一個非常不適合應屆生待的地方。下面分享一下小編的觀點:

小編在外企和國企都工作過,因此認識不少在外企長大和在國企長大的朋友,在國企長大的朋友,可能是受到工作氛圍的薰陶,工作相對外企來說也不忙,個人技能提升速度也很低,整個氛圍很慵懶,因此在國企工作了幾年的朋友,整個人的朝氣以及拼搏的精神,都很明顯感覺到被磨平了,對於27~28歲的他們來說,來活了,就想方設法的推出去,來事兒了,就想方設法的推鍋,來獎了,就想方設法的沾邊,這些人我再工作中是真實見到過,而且不少。

因此發展了幾年,確實如您所說,國企長大的朋友,工作能力、工作習慣、甚至工資水平,多會和外面的企業差天共地。對於一個年紀輕輕的人,我能明顯察覺到我能一眼就把他後面的好幾年看清了,都是拿個那幾千塊錢,每天無所事事,這對年輕人來說,真的健康嗎?真的適合嗎?見仁見智,反正我是不贊成的。

因此國企確實是一個很適合養老的地方,但很殘酷的現實是,過了一定的年紀,您想要加入國企基本是不太可能了,但小編覺得,如果要我為了退休前的幾年可以過得舒服,要我犧牲退休前的幾十年時間和金錢,那還是算了吧,當做我的一個願望罷了。

以上就是小編的觀點,如果各位看官有不一樣的意見或者建議,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補充,謝謝大家!


在廣州奮鬥的普通人


看了一下答題區的其他回答,大家對國企的觀點和角度都是從國企的缺點來講的,所以我們不直接點名缺點了,換個角度去看看。而且我們討論的前提得是國企和私企、外企同種類工作,畢竟這是一個能力相近的選擇題,並非是迫不得已的被動選擇題。

國企能給你帶來什麼

  • 1.看事情不能僅僅看眼前,更要看長遠。


當前,很多年輕人不喜歡國企的工作,認為保守、桎梏、束縛,憑藉自己的實力和能力完全能夠在外面賺的更多,享受的更好。但是國企是一個實實在在存在的地方,而且不可能在幾年十幾年以後就全面消失。所以,我認為應該從一個長遠的角度去看問題,國企的普通工人薪酬的確相對普通,但是國企中的中層幹部薪酬卻是不低。當前各個國企遇到的最大問題就是人員斷檔、斷層問題,很多企業甚至都出現了青黃不接的現象,國企用人不會像私企、外企一樣大膽,而是要逐步逐級晉升使用,從崗位的變動,到職務的提升是一個緩慢的過程,然而薪酬待遇卻是直線上升。而且大型國企的中層管理崗都是中堅力量、四梁八柱,崗位更是多如牛毛。所以,如果你是一個能力不錯,肯吃苦、肯努力的人,未來走上中層崗位還是很有希望的。

  • 2.穩定的薪酬相當於穩定的生活。

國企的薪酬相比於同種類工作的外企要少一些,但比部分私企還要多一些,這就是一個成不了富翁也餓不著、凍不著的收入,比上不足、比下有餘。而這種薪酬下的生活則相對穩定,各種人生大事都有條不紊的進行著,速率可能相對緩慢但一切都在前進,這就意味著不會有大起大落,雖然上限不高,但是下線也不低。對於涉事未深的年輕人來說這未必不是一種好事,每天朝九晚五,空閒時間也不足以遊戲人生,工作時間規律、生活時間規律、生活軌跡規律,這些都能從另一個方面去約束一個社會經驗不豐富的人不至於走偏、走歪。

  • 3.在國企一樣也能夠展現自身能力與價值。

很多人在詬病國企的晉升通道桎梏,但現實中我作為一個國企人聽到更多的是“為什麼他才來了兩年工資都和我30年工齡的一樣了呢?”“為什麼他才來了兩年就能被選上,我就30年工齡就不行呢?”前面我說過了,當前國企人員結構老齡化的趨勢日益嚴重,重視年輕人的培養與發展是一個規律性的事情,不僅僅是我們企業,現在有許多80後甚至90後的國企人都走上了中層崗位,因為這批人有高等教育底子、瞭解信息攝入媒介、還具備一定的分析與學習能力,這樣的人是國企最為缺少的新鮮血液。

國企的門檻基本上都定在了應屆生,目的就是從白紙開始培養,隨著機械化、智能化設備的介入,勞動力不再是國企的主要力量,而科技型人才,有能力的人才,才是國企的發展必需品。這意味著想展現能力在國企一樣可以。

對國企的幾個思維誤區

  • 1.你看到的成功僅僅是冰山一角。

很多人看到了身邊朋友的成功,這與他們的努力是成正比的。把同樣的努力放在國企的工作上雖不見得能夠立竿見影,但是也能夠讓自己的成長速度變快,離自己的目標更近。當你有一個觀念和觀點在腦中紮根之後,看到的所有東西都是間接或直接證明你觀點的正確性。這意味著你看到了別人在私企、外企的成功就認為只要去了那些地方就一定會成功,這是一個錯誤的思維觀念。每個人都想在別人面前表現的更幸福,展現自己的成功是最好的方法,但事實上很多在私企和外企工作的人並不怎麼樣,薪酬雖然比國企多一些,但付出的時間、精力和辛苦與收入遠遠不成正比。

所以你看到了站在冰山上的成功者,卻沒注意冰山下面被隱藏的80%。

  • 2.是溫水煮了青蛙,還是青蛙喜歡泡溫水澡?

科學問題我們就不談了,僅僅是個比喻而已。很多人認為國企的風氣和氛圍不好,很容易滋生懶倦之心,這件事情我不反駁甚至很認同,我自己也是這樣。但是風氣和氛圍滋生我們的安逸之心,還是我們本就是喜歡懶倦之人呢?小時候課本上講過,事務的主觀原因永遠是主要原因,那麼是否懶倦主要看我們自己是否本就帶著懶倦的心,總愛憑喜好辦事,總愛混工作。這種東西只是國企用氛圍和風氣將你的缺點放大了,並非是你到了國企才有了這種缺點。身邊有很多人在利用自己的刻苦、認真在國企的工作上,甚至工作外都有了很好的收穫。所以,逃避不是目的,解決根本問題才是對自己人生的交代,只要你是一個有能力、又有毅力的人,在外企能夠發揮的能量在國企的平臺上也一樣能夠發揮,千萬別認為是平臺桎梏了什麼。

  • 3.能力是多種多樣的,不僅僅是工作好就是能力強。

我一直認為什麼樣的優勢都能夠稱之為能力,經濟條件好就是能力強,能說會道也是能力,能喝能說依舊是能力,能獨立完成科研技術類工作更是能力。所以,才有了社交能力、理財能力、運營能力、工作能力等等種類之分,在國企工作發展,需要的不僅僅是工作能力強,更需要其他各種能力的有機融合。私企、外企可能更注重工作能力,而國企可能在溝通、協調、運營等等方面更加重視,然而事實上這方面能力比工作能力更難提升,更難學會。


每個人的想法不同,每個人的境遇也不同,甚至國企和國企之間也不同,我僅僅說說我在國企的一些感受,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發表你們的看法與見解!

辦公室錦囊


個人認為這個問題要辯證看待,不能一刀切。假設一個年輕人沒有背景,只是靠著自己的能力與學歷通過校招進入國企,畢竟如果在國企內有背景的話基本不用討論了,發展一定是很好的。

首先,要看行業。如果是傳統行業,那麼國企還是不錯的,畢竟傳統行業的工資普遍偏低,私企就算工資稍高,但在五險一金的保障及福利待遇上跟國企還是有一定差距,但兩者的工作量卻天差地別,同時傳統行業從個人發展來講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可能五年剛入門,十年才能獨當一面,在國企接觸的層次相比私企更高,從長遠的角度看對個人的成長是要優於私企的。如果你是互聯網等新興行業,那果斷不要去國企,國企體制的僵化與慢節奏會大大阻礙你的發展,即使是一個小私企,只要能讓人飛速成長,那也不要猶豫。

其次,要看個人情況。我們都是好工作的標準是事少錢多離家近。如果你去了一個離家較近便於照顧父母的國企,在家裡有一定家底的前提下,也不失為一個好的選擇,畢竟國企加班較少,同私企及外企比起來個人業餘時間較多,精力也更為充足,可以更好地照顧家庭或者發展副業,而把國企當做一個基本保障還是不錯的。

最後,一個人的發展固然跟環境有很大關係,但個人選擇一樣十分重要。國企有它不好的地方,但未嘗不可以把劣勢轉化為優勢。當然,如果真的到了接受不了的地步,那一定要趁著年輕的時候果斷選擇,畢竟年輕就是資本,不然到了上有老下有小,中間有老婆與房貸的時候再想轉身,就真的十分困難了。


Husky大叔


變革之際!可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