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中華小當家”裡的陽泉酒家?

三晉門戶陽泉,古稱“漾泉”,地處太原、石家莊兩個省會城市的中間位置,是一座新興的工業城市。

這是“中華小當家”裡的陽泉酒家?

陽泉的民間文化多樣,“陽泉評說”是其中的代表之一,屬於朗誦類的民間曲藝形式,有近百年曆史。它起源於平定縣,發展在陽泉地區,起初由民間藝人郗富根吸收當地迓鼓、秧歌中的道白和其它韻誦曲種的可取部分,將當地的趣聞編串成“哈哈笑”在街頭說唱,後命名為“陽泉評說”。

陽泉地區歷史悠久,早在春秋末期,趙簡子為適應軍事爭雄的需要,在今陽泉市區修築“平坦城”,屯集糧草,駐兵把守,為重要的軍事要塞;唐高祖李淵也曾在此設州,管轄壽陽、盂縣、石艾、樂平等縣,這是古陽泉歷史上第一次升為州級建制。

這是“中華小當家”裡的陽泉酒家?

莜麵河撈

莜麵河撈是山西盂縣的特色美食,它是一種用莜麵做成的麵條,特點是麵條勁道十足,爽滑可口,吃法是將麵條加上當地特產的芥花,再加上山西特產的老陳醋,可根據自己的口味加入黃瓜絲或綠豆芽涼拌即可。

陽泉漂抿曲

飄抿曲,亦稱小河撈,大約從明朝開始風行於陽泉。它是以綠豆摻少量精白麵粉和麵,經特製“抿曲床”壓制而成。煮熟後撈入各種調料配製成的湯汁中即可飄起。它長如掛麵,細如毛粉,清香利口,鮮味撲鼻,還具有消火消暑之功效。明末清初,傅山先生還曾在《小河撈記》中讚美它的美味。

這是“中華小當家”裡的陽泉酒家?

俊兒肉

俊兒肉是以豬肉皮為原料製作而成的大眾涼菜,還是山西人過年餐桌上的必備涼菜(“俊”,就是冷卻上凍的意思)。由於肉片富含與人皮膚相同的膠原蛋白質,所以能延緩皮膚的老化。成品的“俊兒肉”質地清澈透明,爽口非常,深受人們的喜愛。

山西過油肉

過油肉據傳起源於明代,原是官府中的一道名菜,後來傳到太原一帶民間,再逐漸傳播至山西其他地區。歷史上該菜源自晉東名城平定,平定州(今山西省陽泉市平定縣)最是正宗。當地凡是經營山西飯菜的餐館、飯店都有過油肉這道菜。但是,可能出於經濟效益的考慮,有些餐館將過油肉改造得五花八門、面目全非,派生出什麼系列過油肉,如白菜過油肉、尖椒過油肉、麻辣過油肉等等,久而久之,原來傳統的過油肉已難覓蹤影了。

這是“中華小當家”裡的陽泉酒家?

棗介糕

棗介糕,是盂縣家喻戶曉的美食,每逢家裡的大事,每家每戶的飯桌上,都缺少不了這一道美食。棗介糕是用黃米麵做的,做的好可以軟精精的吃到底,而水少了就會一開始還湊和,越到底越硬,吃了對胃就不好了!所以說想要做好棗介糕也是一門很深的技術。其實,棗介糕和年糕相差並不大,而且都是粘粘的那種,只是主料不一樣而已。

莜麵烤栳栳

“莜麵烤栳栳”是盂縣極具地方特色的名菜(“莜麵”的原糧叫“悠麥”,又叫“燕麥”),該製法關鍵有三:一和麵,二搭卷,三火侯。和麵必須沸滾開水,稍涼揉成光滑麵糰,趁熱搓條、揪塊,放在光淨的石板上,用手推出又薄又勻的長片,再用手指往起一挑搭成園桶形,一個挨一個整齊地排列在蒸籠上,象蜂窩一樣蒸10分鐘即熟。

這是“中華小當家”裡的陽泉酒家?

糊嘟

在陽泉,有一種傳統麵食叫“糊嘟”。糊嘟其實是一種用玉米麵和新鮮蔬菜混合做出來的麵食,原本是山村苦寒人家的日常食物,但因其特色的蘸料和軟硬適中老少咸宜的口感,現在已成為當地喜聞樂見的美食。

史料載“糊嘟”起源於唐代,唐人段成式所撰筆記小說《酉陽雜俎》就有:韓約做櫻桃畢羅,其色不衰,能造冷糊嘟……索餅”的記載。現在陽泉地區的人們一到多雨寒冷的時節,除了想到涮火鍋還會想到調糊嘟,在家裡做一大鍋糊嘟,再炒制一鍋土豆絲辣椒,鍋裡的熱氣散到屋頂上,辣椒濃烈的香味兒彌散在空氣裡,一家人圍著一鍋熱乎乎的糊嘟團團而坐,沒有飯桌上的繁文縟節,頗類似吃火鍋的樣子,讓飯桌充滿了溫馨。

*本文圖片部分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