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沈王家族第六代是“胤”字輩,為何《明史》統一做“允”字?

眞愛壹丗


這裡是南嶺說史,以下是我的答案:

明朝第一代沈王是明太祖朱元璋第二十一個兒子朱模,到第六代沈王朱胤榿。

在《明史》中,我們的沈王朱胤榿被改成了朱允榿。

其實,因名字中有胤字而改名的不止他。

還有清朝雍正皇帝的兄弟們。

雍正皇帝,他的名字是胤禛,他在九龍奪嫡的競賽之中獲勝後登上帝位。

皇帝的名字自然是要避諱的,於是康熙帝之中除了個別不是胤字輩的,都需要避諱,於是他的兄弟們通通改成允X,比如康熙嫡子胤礽改成了允礽。

清朝的王都要改名,更別說你已經成為過去的大明朝了。

說到避諱,是中國古代一種特有的文化。

據說避諱始源於周朝。

1、避諱有避本朝各個皇帝的名字,包括追封的皇帝,比如為了避諱漢文帝劉恆的恆,姮娥改成了嫦娥;商朝微子啟避諱漢景帝劉啟為微子開;宋太宗趙匡義避諱宋太祖趙匡胤改名為趙光義等等;

2、避諱家族長輩。最出名的莫過於唐代大詩人,號稱“詩鬼”的李賀。為了避諱父親李晉肅的晉不得應進士舉;

3、避諱聖人孔子。因孔子叫孔丘,丘姓改為邱姓。

4、避諱除了改名還有空字的方法。這一點最出名的是唐朝著名將領李世勣為避諱李世民改成李勣。

5、還有缺筆避諱方法,比如避諱康熙帝玄燁,玄字下一點不點。

6、拆字避諱方法。比如宋真宗名叫趙恆,為避諱恆字,恆字寫作從心從亙。

以上是我的答案,希望有所幫助。

這裡是南嶺說史。謝謝


南嶺說史


因為古代十分注重“避諱”。

《公羊傳·閔公元年》說:“春秋為尊者諱,為親者諱,為賢者諱。”這是古代避諱的一條總原則。避諱的對象有四種:帝王、聖賢、長輩、長官。避諱簡單來說就是,在書寫過程中如果遇到與這四種人的名字中的字一樣的話,就省略不寫,直接打個空格,或者用其他的字代替。

《明史》成書於清乾隆時期,而他的父輩雍正皇帝胤禛正好是“胤”字輩。所以沈王家族第六代被記錄在《明史》當中時只能“改名”了,把“胤”改作“允”。

希望對你有幫助。


一讀歷史


因為明史是清朝人修的,大家都應該知道雍正皇帝的名字是胤禛,他登基以後為了避諱,其它兄弟都把胤字改成了允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