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都在做一件事情,就是為死亡做準備,你認同嗎?

山野老人381


人來到世上是偶然,死是必然。既然人活著早晚都會死,那麼人的一生都在做一件事,就是為死亡做準備。我不太認同這樣的話。

人生每個年齡段都有不同的階段:童年有遊戲的歡樂,青年有漂泊的經歷,老年有難忘的回憶。童年和青年是一個人的成長時期,充滿了對未來的美好憧憬,死亡是一件遙遠的事情。到了中年身邊有了親人和朋友的離世,感受到死亡的存在。活到60歲以後,身體各項機能退化,或多或少都有一兩個老年慢性病,吃藥成了每天必不可少的事情,感覺離死亡越來越近了,這個時候會為死亡做準備。

我有個長輩今年87歲了,這個年齡她周圍的同齡人已經死了好多年了。她有兩個兒子在國外,生活條件還不錯,可是哪個兒子都不願把她接過去一起生活,他們做的就是平時跟老媽媽視頻一下電話,過年節的時候到老媽媽家住兩天,剩下的時間就是老人一個人度過,難免會孤獨寂寞和恐懼死亡。老人為了讓兒子放心和死了之後兒子回家給她辦理後事,早幾年就把名下的房產和存款分給了兩個兒子。現在是活一天是一天,哪天死了,也沒有後顧之憂。

人活著不是為了死,人活著是為了有意義。朋友、家人因為你的存在而感到幸福。

人生自古誰無死,死亡是人類共同的歸宿,瓊瑤說得好,“老得要慢,病得要晚,死得要快。”死亡遲早會到來,該死就死,用平常心對待。





相處不累


哪有這樣的認同法,做為人的一生,死,只是作為一個過程的存在而已。要說做為萬事大吉的死亡,我是不贊成的。社會如此認定,一個親人死了,大辦10天喪事,弄得天哀地悲。我是要改變這一作法的,人死了,並沒有特大的了不起。只是人生轉折了一下,現象變化了一番。還有什麼值得雷世大辦的呢,在不遠的將來,我以我身試輕生,交代兒孫不在意,人死只是轉移骨灰一合,散下大地可了。我為身亡,小事一張,先做哀悼一事。




偉134682046


生命是一個不斷變化發展向更高級形態進化的過程。

生,死只是一個環節。

正是有了生,死才有生命之不斷變化發展與進化。

生物進化到人,既人可以去認識外部世界自然規律,與人類社會的發展變化規律。

也可從生命內部去認識生命發展變化的規律,從而能合於生命本質規律,並獲得可能的生命進階之機遇!

中華民族的先輩們,早就認識了生命運行規律與本質規律!

並留下了寶貴的《黃帝內經》,《道德經》《莊子》,,,《悟真篇》,,《太乙金華宗旨》《張三丰全集》等等,,等等著述,給中華民族留下如何認識生命併合於生命規律的學說與方法論!

願意尋找生命之規律者,不妨用點心去讀讀。

個人偏見,不足以批駁。

切望有識之士賜教!


齊物行者


不認同。人這一生,最後要做的一件事,就是死亡,但是之前的所有問題,都是怎麼活的問題。

應該說,死亡是一個人的最終歸宿,無論這個人是偉大還是渺小,是善良還是邪惡,是富有還是貧困,是受人尊敬還是千夫所指……我們無法選擇的會面臨死亡。我們能夠選擇的,只是怎樣去活著。

人一生的事情,就是怎樣活著。我們每個人在年少時候都想活出自己的特色,但隨著年齡的增長,社會上大的環境趨勢,周圍人的錯誤的三觀影響,最後我們大多數人都活向平庸。我們為了金錢與地位耗盡精力。我們到頭來還是要走向生活本身,去體驗生活的美好,體會人生的樂趣,而不是為了活成他人眼中的模樣。

所以說,不要因為人的最終歸宿是死亡,就放棄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也不要認為人的一生是為死亡做準備就在慾望裡沉淪。生活,就是努力去過自己想要的生活。這才是人一生所做的唯一一件事情。


曉風向陽而吹


說起“死亡”這兩個字不得不讓人覺的毛骨悚然,人類經歷了幾萬年的演變至今,萬物都得順應這個自然規律,也是人無法改變的事實,在這個世界上不知有多少人隨著時間的推移包括我們的親人相繼離去,世界不管你多麼富有,還是貧窮死神永遠伴隨著我們,但凡活著的人更要珍惜今天的每時每刻,不要存在恐懼和壓抑心裡,真真切切地活在當下,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也許天上宇宙間的星星是我們的先輩的眼睛每天一閃一閃地再著我們,看著我們勞動,工作和生活,生兒育女。也許某年某月我們也象他們一樣再天堂看著我們的後人一樣,所以什麼都不要去想,放眼世界,瞻望未來,多和家人們團聚,和睦相處才算我們來到這個世上是莫大的幸福。祝天下有福之人,健康長壽!


趙天生


人終須一死道理是沒錯,但人生絕不可能是在為死亡做準備的。看看那個老師:世界那麼下,我想去看看。還有那個詩和遠方,人生多姿彩,生活多美好,且行且珍惜[祈禱][祈禱][祈禱][玫瑰][玫瑰][玫瑰]





緣林清風


不認同。

雖說人生不帶來死不帶去,最後都會和世界拜拜,但每個人的想法和態度都不一樣。

而且“準備”兩字是個人主觀意識上自願的為某件事籌謀,而且有心理準備的。

所以對於想輕生的人可能做的事是在為死亡做著準備。

樂觀主義的人,是為更好的生活做準備

無所謂的人,可能只是為生存做準備

悲觀主義的人,不用一生準備,若是悲觀到一定程度,可能下一秒就想和世界說拜拜。


web麗麗醬


死亡,最先讓人聯想到的就是生老病死。生,是我們每個人的起點,死,是我們每個人的終點。從生到死的過程叫做人生。我們在做的這件事是為了死亡做準備麼?不是的。我們是為了更好的享受這個世界,你來人間一趟,你要看看太陽,和你的心上人一起走在街上。


譚譚譚啊905


人的一輩子,其實只為兩個字而存在,就是生活。事實上,我們大多數人,最終奮鬥的只是這兩個字,年輕的時候可能有一些異想天開的想法,但真正到了養家餬口的時候,尤其人過了中年之後,最現實現實,而最現實的一面就是生活兩個字。不管你職位多高,也不管你多有錢,都在生活的圈子中轉悠,退休後更是迴歸生活,迴歸柴米油鹽。


我本江湖


我們人生下來當然是為了生活而時刻做準備的,人人都害怕死亡,人人都希望更幸福更快樂的活著,我們為什麼要為死亡做準備呢?我對死亡是想都不敢想的,假如我有一天死掉了,一定會有人因此哭泣吧。我不想讓愛我的人傷心,我要活著,我要和他們一起追求幸福和快樂。追求幸福與快樂,我想這才是我們一生都在做的事。珍視你所珍視的,追求你想追求的。好好活著,如果我們活著的意義是為了死亡,那我們又何必生下來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