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時代,各國都稱王了。那麼周王又是一個怎麼樣的存在呢?

歷史小知


導語:

最近英國脫歐的事情,比較惹人眼球,其實從當年英聯邦的狀態,就可以看得到周天子在春秋戰國時期的狀態。

英國在第一次工業革命以後,工業技術領先世界,他憑藉自己強大的航海和軍事優勢,開始了自己爭霸世界的旅途。於是乎一系列的國家成為了英國的殖民地,比如說印度、澳大利亞以及加拿大等等。

當時的英聯邦帝國幾乎佔據了全球四分之一的領土。而英國女王更是成為了這些諸多殖民地國家的國家領袖。可是伴隨著這些殖民國家開始相繼獨立,英國失去了對它們的控制權。所以英國女王現在雖然還是英聯邦的領袖,卻只有了象徵性意義了。

周天子也是一樣,西周時期的周天子,那是一言九鼎的。烽火戲諸侯的時候,我們就能看得出周天子在天下諸侯心目中的地位。可是到了春秋戰國時期,周天子的權威一天不如一天,直到徹底消失在了歷史當中。

01周天子的權威,毀滅於周幽王烽火戲諸侯。

周幽王是西周王朝最後一位天子,烽火戲諸侯的故事大家一定聽說過。周幽王比較寵愛妃子褒姒,所以就廢掉了自己的王后以及太子姬宜臼。

  1. 褒姒雖然是一位美女,可是有一個怪毛病,不怎麼愛笑。為了逗褒姒笑,周幽王不惜點燃了烽火,意思很明確,烽火升起以後,天下諸侯看到了都要前來搭救周幽王。因為周幽王是天子,是天下共主。
  2. 但是這件事卻是假的,所以當時各國的諸侯非常生氣,認為天子是在耍他們。等到下次犬戎人打過來的時候,周幽王再次點燃烽火,這一回哪個諸侯都不願意前來搭救周幽王了,因為他們認為這是周幽王在耍他們,沒有放在心上。
  3. 於是周幽王就被犬戎人給殺了。這故事雖然非常經典,但是我覺得這裡面是有深層次原因的。周幽王廢掉的王后和太子,其實並不簡單。

他的王后申後有一個脾氣暴躁的父親申侯,申侯得知自己的女兒和外孫被廢了以後,於是就聯合了犬戎,殺掉了周幽王。事後,申侯和諸侯們將周幽王的兒子姬宜臼立為周平王,歷史進入東周時代。

而周平王開始,周天子就失去了原有的權威,諸侯王們再也不聽從周天子的調遣,各自為政。我認為這件事背後,極有可能是申侯聯合諸侯王們發動政變,奪取了周天子的權威。

又廢申後,去太子也。申侯怒,與繒、西夷犬戎攻幽王。幽王舉烽火徵兵,兵莫至。遂殺幽王驪山下,虜襃姒,盡取周賂而去。---《史記》

至於周幽王的荒謬問題,其實並不是西周消亡的主要原因。歷經數百年時間,諸侯王們已經有了獨立的想法,這個時候只是找到了推翻周天子權威的藉口而已。

02戰國時期的周天子,實力非常弱小。

伴隨著周天子權威的削弱,各地的諸侯們都開始發展自己的力量。不僅擴大地盤,兼併周王室的百姓,而且不再向周王室進貢。

五十九年,秦取韓陽城負黍,西周恐,倍秦,與諸侯約從,將天下銳師出伊闕攻秦,令秦無得通陽城。秦昭王怒,使將軍摎攻西周。西周君奔秦,頓首受罪,盡獻其邑三十六,口三萬。秦受其獻,歸其君於周。---《史記》

一直到戰國時期,周天子的實力範圍已經縮小到比戰國七雄任何一個諸侯國都要小的地步。周天子再也沒有過去的威儀,幾乎形同虛設。

  • 尤其是在周赧王時期,周王室所佔據的領地只有王畿一帶,也就是洛陽附近的地區。這裡是周朝的都城,周王室集體居住在這裡。
  • 王畿之地雖然小,卻依舊被劃分為三個部分,分別由周赧王、東周公以及西周公三人分別管理。周赧王本人是管理著象徵天下的九鼎,所以秦昭襄王一定會找他麻煩。
  • 當時每個諸侯國都不把周赧王放在眼裡,可是沒有哪個願意做消滅周天子的事情。畢竟輿論導向的問題,周天子畢竟是天下共主,不是你想要消滅就能消滅的。沒有足夠的實力,一定會成為其他諸侯國討伐的對象。

所以就算韓國距離周王室最近,他們卻絲毫沒有想過對周王室動手,甚至與他們結盟,共同對付秦國。

而秦國當時已經強大了起來,秦昭襄王才不會在乎那些流言蜚語,他認為這個時候正是滅亡周王室的好時候,因為他要稱帝了!於是乎周赧王就被秦昭襄王給滅了,周朝徹底消失在了歷史上。

03分封制必然會對中央集權不利。

夏商周時代,基本都是沿用了分封制度。天子將自己的開國功臣和親屬子嗣分封到地方成為諸侯王,這一塊地盤上的所有百姓就歸這位諸侯王管理了。

關鍵是,分封制度之下的諸侯國,權力實在是太大了,他們擁有完全獨立的軍事權、經濟權以及治理權。所以在地方上,諸侯王的權威性,幾乎跟天子相當。

這就會造成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地方上擁有了軍隊,是非常不好控制的。剛開始各地諸侯王跟天子關係很好,那還好說。

條侯使備西北,果從西北。不得入,吳大敗,士卒多飢死叛散。於是吳王乃與其戲下壯士千人夜亡去,度淮走丹徒,保東越。東越兵可萬餘人,使人收聚亡卒。漢使人以利啖東越,東越即紿吳王,吳王出勞軍,使人鏦殺吳王,盛其頭,馳傳以聞。吳王太子駒亡走閩越。吳王之棄軍亡也,軍遂潰,往往稍降太尉條侯及梁軍。楚王戊軍敗,自殺。---《漢書》

可是傳個幾代人下去以後,誰還認識誰呢?要是遇上一兩個野心家的話,那豈不就會天下大亂了嗎?

比如說在西漢初期,劉邦就分封了大量的諸侯王。分封制和郡縣制並行之下,諸侯王的權力依舊非常大。他們佔據著重要的財政資源,逐漸成為地方上強大的力量。

到了漢景帝時期,爆發了七國之亂就是血淋淋的例子。吳王劉濞的實力太強大,不僅擁有收稅、徵兵的權力,甚至掌握了鑄錢的權力,相當於是第二個漢朝朝廷了。

所以說分封制對中央集權的傷害是非常嚴重的,只有郡縣制的大力推行,才有利於中央集權的發展。

總結:周王室到了戰國時期,只能保證自己的溫飽問題。

周天子的地位是一天不如一天,很顯然他們已經失去了領導天下諸侯的能力。戰國時期的周天子更是無能至極。

因為周圍的諸侯國都相繼變法圖強,逐漸壯大了實力。相比較而言,周天子的勢力範圍就在不斷縮小了。

他手裡沒有足夠的軍隊捍衛自己的權力,只能夠默默地接受天下諸侯們的欺凌。伴隨著地盤的縮小,周天子還要考慮一件事,那就是自己的溫飽問題。

因為地盤小了,百姓就少了,為你種地的人少了,那到手的稅收自然就少了。在這種情況下,周天子必須要極力維持家裡的正常用度,日子過得緊巴巴的。

《史記》

《漢書》


江湖小曉生


戰國時代,周天子進一步式微,七大戰國每一個國家的實力都遠遠超過周王室。在這樣的前提下,各國先後稱王,稱王就意味著本國有統一天下的實力與志向。諸侯國之所以叫諸侯國,那是因為他們的爵位一般是侯爵,只有天子之國才能稱王爵。韓、趙、魏三家立國之時,周天子給的爵位是侯爵,楚國給的是子爵,齊國是侯爵,燕國、秦國是伯爵。

稱王就意味著本國不再臣服於周天子,春秋時期楚國就率先稱王,儘管沒有人承認楚國的王爵。同樣在春秋時期,各國先後強盛,脅迫周王室給他們升爵,各個大的諸侯國都獲得了公爵,因此稱為諸公國較為合適。戰國時代,公爵國家要再升一級,就只有王爵了,周天子不可能給大家王爵,於是大家相互稱王,彼此承認對方王國的地位。

戰國後期,天下有九王,分別是七雄、宋王國、周王國。雖然大家都稱王了,但是名義上還是對周天子十分尊敬,開會的時候周天子還是座首座,戰國七王對周王還是稱臣。但周天子存在的意義只是發佈王書,褒揚諸王,周天子成為了各國的傀儡,讓他說什麼他就說什麼,讓他做什麼他就做什麼。周天子存在的意義就是天下還有一個共主,儘管大家都不聽天下共主的話,但是大家還是把他高高供著。


大秦鐵鷹劍士


春秋戰國,也是歷史上一個比較混亂的時期,這一時期各路諸侯稱霸崛起,原本統治諸侯的周天子已經衰微,影響力也越來越小,儘管那時候周天子還存在, 但諸侯之間爭霸,相互結盟相互打仗,也基本沒有人去顧忌周天子的意願。

但諸侯的領土最初都是周天子分封的,諸侯只是自己家地盤上的主人,但周天子仍舊是天下共主,雖然只不過是名義上的共主,有的時候周天子甚至連自己的日常生活都不能保證,還得靠諸侯的救濟才能過日子,著實讓人憋屈得慌。

雖然如此,但是大家都不敢明目張膽的把周天子趕下臺取而代之,這種情況其實就和三國時候漢獻帝有點類似。 當時曹操以漢獻帝的名義做事,大家也還是不得不遵從,可袁術自己拿了一塊玉璽想要稱帝,最終結果呢?他沒有把皇帝放在眼裡,同樣的,他的對手們就有足夠的理由去把他趁機滅掉,競爭對手總是少一個更好。這種情況放在東周也是一樣的,如果有一個諸侯國敢去把周天子趕下臺,那他就會成為眾矢之的,不管其他國家之間有什麼私人恩怨,這個時候一定會聯合起來對付

他,所以,大家都還要在明面上保持對周天子的地位認可。





淡煙流水16


西周時期,周天子是真正的天下共主,可以號令天下諸侯,不過這種號召力僅僅靠禮樂制度和宗法制得以維繫。到東周時期,無論春秋還是戰國,周天子的號召力都很微弱,諸侯幾乎無視他的存在。事實上,在周幽王烽火戲諸侯,犬戎入侵使得周王室的威信在總體上大幅下降,而當時不久鄭國就與周王室開戰,並擊敗王室軍隊,使得各諸侯更加蠢蠢欲動。諸侯對天子先是共尊,到周天子國越發勢微。諸侯越發強大後。諸侯利用天子名義來吞併其他諸侯,壯大自己,到了後期更是直接吞併了周天子國。簡單的說就是各個小王國有實力之後,有了“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思想。分封制的弊端顯現出來。



傑克耶


表面上還是保持了天子的地位,各諸侯國還是假惺惺地保持著“周禮”,即使是要稱霸天下,還是要請周天子封侯的,譬如分晉的韓趙魏,譬如代齊的田氏。


五月早晨


戰國時期各國都獨霸一方自立為王,周天子早己名存實亡空有虛名,臨覆滅己為時不遠。


小龍女5505


名義中的王中之王,其實就一孤家寡人


小刀夠快


這事兒就是周朝的制度問題了,春秋和戰國時期,周天子基本被架空了。不過司馬光認為周朝真正的衰弱是從三家分晉開始的


dongzengtao


周逐漸被削弱被蠶食被吞併,最後剩下一小塊中央所在地,稱為“成周”,後來被呂不韋所滅。


顏回1999


一個尷尬的存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