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代,各国都称王了。那么周王又是一个怎么样的存在呢?

历史小知


导语:

最近英国脱欧的事情,比较惹人眼球,其实从当年英联邦的状态,就可以看得到周天子在春秋战国时期的状态。

英国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以后,工业技术领先世界,他凭借自己强大的航海和军事优势,开始了自己争霸世界的旅途。于是乎一系列的国家成为了英国的殖民地,比如说印度、澳大利亚以及加拿大等等。

当时的英联邦帝国几乎占据了全球四分之一的领土。而英国女王更是成为了这些诸多殖民地国家的国家领袖。可是伴随着这些殖民国家开始相继独立,英国失去了对它们的控制权。所以英国女王现在虽然还是英联邦的领袖,却只有了象征性意义了。

周天子也是一样,西周时期的周天子,那是一言九鼎的。烽火戏诸侯的时候,我们就能看得出周天子在天下诸侯心目中的地位。可是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周天子的权威一天不如一天,直到彻底消失在了历史当中。

01周天子的权威,毁灭于周幽王烽火戏诸侯。

周幽王是西周王朝最后一位天子,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大家一定听说过。周幽王比较宠爱妃子褒姒,所以就废掉了自己的王后以及太子姬宜臼。

  1. 褒姒虽然是一位美女,可是有一个怪毛病,不怎么爱笑。为了逗褒姒笑,周幽王不惜点燃了烽火,意思很明确,烽火升起以后,天下诸侯看到了都要前来搭救周幽王。因为周幽王是天子,是天下共主。
  2. 但是这件事却是假的,所以当时各国的诸侯非常生气,认为天子是在耍他们。等到下次犬戎人打过来的时候,周幽王再次点燃烽火,这一回哪个诸侯都不愿意前来搭救周幽王了,因为他们认为这是周幽王在耍他们,没有放在心上。
  3. 于是周幽王就被犬戎人给杀了。这故事虽然非常经典,但是我觉得这里面是有深层次原因的。周幽王废掉的王后和太子,其实并不简单。

他的王后申后有一个脾气暴躁的父亲申侯,申侯得知自己的女儿和外孙被废了以后,于是就联合了犬戎,杀掉了周幽王。事后,申侯和诸侯们将周幽王的儿子姬宜臼立为周平王,历史进入东周时代。

而周平王开始,周天子就失去了原有的权威,诸侯王们再也不听从周天子的调遣,各自为政。我认为这件事背后,极有可能是申侯联合诸侯王们发动政变,夺取了周天子的权威。

又废申后,去太子也。申侯怒,与缯、西夷犬戎攻幽王。幽王举烽火徵兵,兵莫至。遂杀幽王骊山下,虏襃姒,尽取周赂而去。---《史记》

至于周幽王的荒谬问题,其实并不是西周消亡的主要原因。历经数百年时间,诸侯王们已经有了独立的想法,这个时候只是找到了推翻周天子权威的借口而已。

02战国时期的周天子,实力非常弱小。

伴随着周天子权威的削弱,各地的诸侯们都开始发展自己的力量。不仅扩大地盘,兼并周王室的百姓,而且不再向周王室进贡。

五十九年,秦取韩阳城负黍,西周恐,倍秦,与诸侯约从,将天下锐师出伊阙攻秦,令秦无得通阳城。秦昭王怒,使将军摎攻西周。西周君奔秦,顿首受罪,尽献其邑三十六,口三万。秦受其献,归其君於周。---《史记》

一直到战国时期,周天子的实力范围已经缩小到比战国七雄任何一个诸侯国都要小的地步。周天子再也没有过去的威仪,几乎形同虚设。

  • 尤其是在周赧王时期,周王室所占据的领地只有王畿一带,也就是洛阳附近的地区。这里是周朝的都城,周王室集体居住在这里。
  • 王畿之地虽然小,却依旧被划分为三个部分,分别由周赧王、东周公以及西周公三人分别管理。周赧王本人是管理着象征天下的九鼎,所以秦昭襄王一定会找他麻烦。
  • 当时每个诸侯国都不把周赧王放在眼里,可是没有哪个愿意做消灭周天子的事情。毕竟舆论导向的问题,周天子毕竟是天下共主,不是你想要消灭就能消灭的。没有足够的实力,一定会成为其他诸侯国讨伐的对象。

所以就算韩国距离周王室最近,他们却丝毫没有想过对周王室动手,甚至与他们结盟,共同对付秦国。

而秦国当时已经强大了起来,秦昭襄王才不会在乎那些流言蜚语,他认为这个时候正是灭亡周王室的好时候,因为他要称帝了!于是乎周赧王就被秦昭襄王给灭了,周朝彻底消失在了历史上。

03分封制必然会对中央集权不利。

夏商周时代,基本都是沿用了分封制度。天子将自己的开国功臣和亲属子嗣分封到地方成为诸侯王,这一块地盘上的所有百姓就归这位诸侯王管理了。

关键是,分封制度之下的诸侯国,权力实在是太大了,他们拥有完全独立的军事权、经济权以及治理权。所以在地方上,诸侯王的权威性,几乎跟天子相当。

这就会造成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地方上拥有了军队,是非常不好控制的。刚开始各地诸侯王跟天子关系很好,那还好说。

条侯使备西北,果从西北。不得入,吴大败,士卒多饥死叛散。于是吴王乃与其戏下壮士千人夜亡去,度淮走丹徒,保东越。东越兵可万余人,使人收聚亡卒。汉使人以利啖东越,东越即绐吴王,吴王出劳军,使人鏦杀吴王,盛其头,驰传以闻。吴王太子驹亡走闽越。吴王之弃军亡也,军遂溃,往往稍降太尉条侯及梁军。楚王戊军败,自杀。---《汉书》

可是传个几代人下去以后,谁还认识谁呢?要是遇上一两个野心家的话,那岂不就会天下大乱了吗?

比如说在西汉初期,刘邦就分封了大量的诸侯王。分封制和郡县制并行之下,诸侯王的权力依旧非常大。他们占据着重要的财政资源,逐渐成为地方上强大的力量。

到了汉景帝时期,爆发了七国之乱就是血淋淋的例子。吴王刘濞的实力太强大,不仅拥有收税、征兵的权力,甚至掌握了铸钱的权力,相当于是第二个汉朝朝廷了。

所以说分封制对中央集权的伤害是非常严重的,只有郡县制的大力推行,才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发展。

总结:周王室到了战国时期,只能保证自己的温饱问题。

周天子的地位是一天不如一天,很显然他们已经失去了领导天下诸侯的能力。战国时期的周天子更是无能至极。

因为周围的诸侯国都相继变法图强,逐渐壮大了实力。相比较而言,周天子的势力范围就在不断缩小了。

他手里没有足够的军队捍卫自己的权力,只能够默默地接受天下诸侯们的欺凌。伴随着地盘的缩小,周天子还要考虑一件事,那就是自己的温饱问题。

因为地盘小了,百姓就少了,为你种地的人少了,那到手的税收自然就少了。在这种情况下,周天子必须要极力维持家里的正常用度,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史记》

《汉书》


江湖小晓生


战国时代,周天子进一步式微,七大战国每一个国家的实力都远远超过周王室。在这样的前提下,各国先后称王,称王就意味着本国有统一天下的实力与志向。诸侯国之所以叫诸侯国,那是因为他们的爵位一般是侯爵,只有天子之国才能称王爵。韩、赵、魏三家立国之时,周天子给的爵位是侯爵,楚国给的是子爵,齐国是侯爵,燕国、秦国是伯爵。

称王就意味着本国不再臣服于周天子,春秋时期楚国就率先称王,尽管没有人承认楚国的王爵。同样在春秋时期,各国先后强盛,胁迫周王室给他们升爵,各个大的诸侯国都获得了公爵,因此称为诸公国较为合适。战国时代,公爵国家要再升一级,就只有王爵了,周天子不可能给大家王爵,于是大家相互称王,彼此承认对方王国的地位。

战国后期,天下有九王,分别是七雄、宋王国、周王国。虽然大家都称王了,但是名义上还是对周天子十分尊敬,开会的时候周天子还是座首座,战国七王对周王还是称臣。但周天子存在的意义只是发布王书,褒扬诸王,周天子成为了各国的傀儡,让他说什么他就说什么,让他做什么他就做什么。周天子存在的意义就是天下还有一个共主,尽管大家都不听天下共主的话,但是大家还是把他高高供着。


大秦铁鹰剑士


春秋战国,也是历史上一个比较混乱的时期,这一时期各路诸侯称霸崛起,原本统治诸侯的周天子已经衰微,影响力也越来越小,尽管那时候周天子还存在, 但诸侯之间争霸,相互结盟相互打仗,也基本没有人去顾忌周天子的意愿。

但诸侯的领土最初都是周天子分封的,诸侯只是自己家地盘上的主人,但周天子仍旧是天下共主,虽然只不过是名义上的共主,有的时候周天子甚至连自己的日常生活都不能保证,还得靠诸侯的救济才能过日子,着实让人憋屈得慌。

虽然如此,但是大家都不敢明目张胆的把周天子赶下台取而代之,这种情况其实就和三国时候汉献帝有点类似。 当时曹操以汉献帝的名义做事,大家也还是不得不遵从,可袁术自己拿了一块玉玺想要称帝,最终结果呢?他没有把皇帝放在眼里,同样的,他的对手们就有足够的理由去把他趁机灭掉,竞争对手总是少一个更好。这种情况放在东周也是一样的,如果有一个诸侯国敢去把周天子赶下台,那他就会成为众矢之的,不管其他国家之间有什么私人恩怨,这个时候一定会联合起来对付

他,所以,大家都还要在明面上保持对周天子的地位认可。





淡烟流水16


西周时期,周天子是真正的天下共主,可以号令天下诸侯,不过这种号召力仅仅靠礼乐制度和宗法制得以维系。到东周时期,无论春秋还是战国,周天子的号召力都很微弱,诸侯几乎无视他的存在。事实上,在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犬戎入侵使得周王室的威信在总体上大幅下降,而当时不久郑国就与周王室开战,并击败王室军队,使得各诸侯更加蠢蠢欲动。诸侯对天子先是共尊,到周天子国越发势微。诸侯越发强大后。诸侯利用天子名义来吞并其他诸侯,壮大自己,到了后期更是直接吞并了周天子国。简单的说就是各个小王国有实力之后,有了“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思想。分封制的弊端显现出来。



杰克耶


表面上还是保持了天子的地位,各诸侯国还是假惺惺地保持着“周礼”,即使是要称霸天下,还是要请周天子封侯的,譬如分晋的韩赵魏,譬如代齐的田氏。


五月早晨


战国时期各国都独霸一方自立为王,周天子早己名存实亡空有虚名,临覆灭己为时不远。


小龙女5505


名义中的王中之王,其实就一孤家寡人


小刀够快


这事儿就是周朝的制度问题了,春秋和战国时期,周天子基本被架空了。不过司马光认为周朝真正的衰弱是从三家分晋开始的


dongzengtao


周逐渐被削弱被蚕食被吞并,最后剩下一小块中央所在地,称为“成周”,后来被吕不韦所灭。


颜回1999


一个尴尬的存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