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拼命工作,為何依舊碌碌無為?

張愛玲說,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上面爬滿了蚤子。《不會忙等於白忙》便是將人們的視線引領到那華美袍子上的跳蚤上。忙碌的生活、工作中充滿了當代社會最尖銳與辛酸的問題,同時也充滿了沉淪和憂鬱,而歐陽茜茜便是幫你跳出泥沼,尋求成功的新捷徑。

“生活的美學,旨在抵抗一個字——忙。”可是現在的我們,究竟每天都在忙些什麼,是沉迷在加班的快感中,還是頻頻出現在各種酒場餐會,又或是在微信群裡發紅包,拋段子……用各種各樣的方式去加固我們的人脈,自以為是地管理自己的生活和時間。卻突然在某天發覺,自己拼命工作,卻依舊碌碌無為。

也許,我們根本不需要這麼忙,因為,不會忙等於白忙。所以說,當你忙忙碌碌,卻碌碌無為的時候,不如放下手頭的工作,停下來思考自己是否陷入了“白忙”的怪圈。

你拼命工作,為何依舊碌碌無為?

不會忙的人生,從來都只是白忙一場。而那些看起來毫不費力的人,不是他們在背後犧牲睡眠和健康去努力,而是他們找到了成功的“捷徑”。利用有限的時間,高效處理問題,找到事情背後隱藏的規律和方法,脫離“白忙”的漩渦,讓自己有更多的時間去看看遠方,你會發現這個世界還有很多種生活方式。

學回忙碌的方法的成功的關鍵,那找到一份潛力十足的工作則是成長道路上的必備。何為成長?成長就是走出舒適區,放棄重複昨天的自己,每天面對新的挑戰和學習。而一份好的工作就是一定是能夠讓我們保持學習和成長的狀態,在完成任務,獲得酬勞的同時,實現自我的價值和夢想。

你拼命工作,為何依舊碌碌無為?

生活中的你是不是也是這樣,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卻感覺像被一隻無形的皮鞭追趕。其實成長,真的沒有你想象中那樣迫切。慢一點,也許不會那麼快到達目的地,但我們可以用心規劃未來的方向,慢慢感受途中的風景。畢竟,生活除了忙碌的工作,還有詩與遠方。我們每天都有3個8小時。8小時是工作,8小時是休息,剩下8小時是我們的詩與遠方。雖然工作內的8小時為了我們的生活提供了物質基礎,但真正提高我們生活質量的,卻是空閒的那8小時時光。我們的健康、人際關係、愛情、愛好、旅行等等,都要在這8小時內去實現。在工作上多花一秒,在更有意義的事情上就少花了一秒。我們需要工作,也要享受生活,奮鬥不是生活的目的,而是為了更好的生活。

你拼命工作,為何依舊碌碌無為?

如何忙碌,如何生活,如何獲得更好的工作,有如何贏得更好的生活,《不會忙等於白忙》告訴我所有的答案。“自老視少,可以消奔馳角逐之心,自瘁視榮,可以絕紛華靡麗之念。”用這樣透視的眼光去看生活,人才不至於輕得像一顆纖塵,隨世風飛揚,而是始終保持一顆冷靜的心。而這一切,都是這本書告訴我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