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17世紀西班牙畫家蘇巴朗的油畫畫風及藝術成就?

影影圈圈


蘇巴朗以農民生活的體材為主題,以寫實靜物,及宗教信仰人物,深受大眾喜歡。


魯力成


在油畫藝術史上,西班牙也湧現出了一批優秀的藝術家,比如,17世紀巴洛克時期的蘇巴朗,18世紀晚期的浪漫主義繪畫的先驅戈雅,20世紀初立體主義繪畫大師畢加索,那麼,如何評價17世紀西班牙畫家蘇巴朗的油畫畫風及藝術成就?


17世紀西班牙畫家蘇巴朗的油畫畫風及藝術成就

蘇巴朗(1598~1664年)幾乎一生都在西班牙的文藝重鎮塞爾利亞度過,蘇巴朗的創作題材以宗教畫為主,甚至他的靜物畫也具有濃重的宗教意味,被稱為“西班牙的卡拉瓦喬”的蘇巴朗,繼承了卡拉瓦喬的現實主義傾向和明暗對比創作手法來進行繪畫的創作,


所以,蘇巴朗的油畫畫風是呈現“現實主義”,他善於透過繪畫,將宗教題材的人間和天上結合在一起,他長期隱居在修道院中,創作宗教題材的繪畫,其中,《聖瑪格麗塔》畫像,是蘇巴朗眾多聖像畫中最出色的一幅,充分表現了他特有的繪畫風格,整幅作品充滿協調的暗色調,

蘇巴朗對於聖者的形象描繪,常選擇以十分淳樸的手法,及非常精於藉著光線來突顯人物的永久性,以光線來突顯畫中人物的臉郎特徵,在《耶穌與母親在家中》這幅畫中,蘇巴朗完全拋開過去畫家們對聖母與耶穌的神格化描繪方式,將兩人安排在一個普通的百姓家庭中,聖母眼中流露出的擔憂與關愛的眼神,令人十分動容。

蘇巴朗作品《聖烏爾蘇拉聖女像》


詩夜城主


蘇巴朗雖然生活在巴洛克藝術流行的時代,但是他的創作中看不到巴洛克藝術的那種宗教狂熱,在藝術形式上也沒有巴洛克式的豪華及運動。他也不是神秘主義的宗教畫家,儘管他畫了不少表現幻覺、殉教的作品,但這些作品中少有神秘怪異的東西。他是用人來表現神的,看到這一點,才能更好的理解蘇巴朗藝術的真正價值。

弗朗西斯科·德·蘇巴朗,1598年出生於艾斯特雷馬杜拉的豐特德坎託斯,他是一個雜貨商的兒子。1614年,他父親送他去塞維利亞給一個名氣甚微的畫家做了三年的學徒。1617年,在他學徒期滿之後,他在勒里納開始自立門戶,在那裡他可以接受來自當地的客戶以及宗教機構的任務。然而不幸的是這些早期的作品都已經遺失。

1626年1月,已經有了一個大工作室的蘇巴朗與塞維利亞的多米尼克修道院的神父迭戈·博爾達斯簽訂了合約,要求八個月內繪製21幅作品。其中14幅描繪的是聖多明我的生活,其餘的代表了聖博納文圖拉、聖托馬斯·阿奎那、聖多明我,以及四位教會博士,修道院將付給蘇巴朗380達克特(舊時在歐洲發行的貨幣)。在當時1626年,這個價格是相當低的,但是重要的是多米尼加修道院是最有權勢的修會之一,這個任務使蘇巴朗確立了畫家的地位。而現如今只有幾張作品留存了下來。其中就有《聖安布羅斯》和《聖母瑪利亞對修士索尼亞諾顯靈》,這兩張作品顯示出藝術家總的繪畫風格:人物造型強調立體感、具有莊嚴靜穆的特色;善於表現空間;明暗對比強烈;他關注細節輪廓,色調莊重和諧,有著豐富細微的變化、並且他繪製的人物帶有強烈的氣質。
《聖母瑪利亞對修士索尼亞諾顯靈 》190×230cm 1626
《聖安布羅斯》 207×101.5 1626-1627
1628年8月29號,為了紀念聖彼得·諾拉斯科,蘇巴朗與塞維利亞的默塞德·卡爾薩達修道院的神父胡安·德·埃雷拉簽訂了合約,繪製22幅作品,這其中就包括著名的《聖塞拉皮翁》。據記載,這位聖徒參加過第三次十字軍東征,當他向穆斯林傳講福音時遭受殉難。蘇巴朗給這殉道者採用了一個類似特寫的鏡頭,把故事中其他的參與者都去掉了。光線用一種幾乎幻覺的方式打在大量的白色衣紋上給了蘇巴朗去再現真實的機會,矇頭斗篷的深深褶皺直直地下垂到圖像的下邊緣。這位主人翁的頭就好像那十字架上的基督一樣,垂到一邊的肩膀上,從那披頭散髮、閉著眼、微張著嘴和前額腫脹的臉就能看出他曾被殘酷的虐待。然而並沒有血漬汙染這白色的和諧,只在眼瞼和嘴唇上有兩點胭脂紅。這幅畫的中心位置,人物別在胸前的一個紅色、金色邊角的是默塞德修道會的盾牌。這張代表作傳達出了蘇巴朗特殊的繪畫品質:對主題和人物的簡單渲染,巧妙運用光線定義簡潔的形式,富有表現力的背光,出色的繪圖技術,莊嚴、穩重的作品中充滿剋制的靈性。尤其令人欽佩的是他對織物的處理,我們從聖塞拉皮翁的衣物中就能看出來。
《聖塞拉皮翁》120×103cm 1628
無論是從作品的質量和數量來看,整個17世紀40年代都被認為是蘇巴朗職業生涯最輝煌的十年。1629年,因為蘇巴朗在繪畫藝術上的獲得的顯著的聲譽,地方議會邀請蘇巴朗永久遷居塞維利亞,這樣他就能為塞維利亞也帶來更多榮譽。1630年蘇巴朗沒有經過行會的執業考試就獲得了“塞維利亞繪畫大師”的頭銜。1633到1635年,蘇巴朗為了裝飾塞維利亞凱爾斯特修會的聖阿爾貝託學院禮拜堂創作了四幅小型油畫,其中就包括著名的《聖弗朗西斯觀照頭骨》。這一動人的形象在之後他的職業生涯中出現多次。同樣標註為1635年的作品還有《聖維諾妮卡的面紗》,這個迷人的主題在畫家的生涯中被反覆描繪,作為一種虔誠的形象象徵著基督拯救信徒所要承受的痛苦。
《聖弗朗西斯觀照頭骨》 91.4×30.5cm 1635
《聖維諾妮卡的面紗》 70×51.5cm 1635
《基督聖容》 83.5×105cm 1658
17世紀40年代末期的兩件著名作品《沉思中的聖弗朗西斯》和《神聖羔羊》。藝術家創造的這個羔羊的主題,非常原始,這一表現獻祭和犧牲的虔誠圖像,在後期也出現很多複製品。羔羊皮毛的質感在光線下表現得淋漓盡致,十分生動。當時阿方索·e·佩雷斯·桑切斯說得很好:當委拉斯凱茲一心要與皇家收藏保持聯繫而迅速的改變他早期暗色調的風格(tenebrist style)時,蘇巴朗則終其一生都堅持一個嚴肅的原則,通過強烈的光束增強作品雕刻般的紀念碑性,他還保留著中世紀的傳統對日常生活細節的刻畫。
《沉思中的聖弗朗西斯》 162×137cm 1639
《神聖羔羊》 1639
蘇巴朗還創作了不少婦女肖像,均大獲成功,在當時,除了王室之外,市民婦女肖像比較少見,這與當時的宗教禁慾主義有關。蘇巴朗的婦女肖像雖然常以宗教中的女聖徒命名,但是這些形象其實都來自於現實生活,具有世俗的風貌。這其中著名的作品有《聖卡希爾達》、《聖瑪麗娜》等。《聖卡希爾達》一畫中的女聖徒和常人一樣,身著優雅的綢緞衣裙,手捧花籃,正窸窣地從人們面前走過,這樣的肖像令人聯想起塞維利亞豪華的商業生活。他的婦女肖像和男子肖像一樣都具有莊重典雅的特點,唯一不同的是:在婦女肖像中,他更重視對服飾和首飾的描繪。《聖瑪麗娜》也是一幅富有生活氣息的肖像畫,畫面上的人物正在回眸一望,脈脈含情,她亭亭玉立楚楚動人。黑色的上衣映襯著雪白嬌嫩的肌膚,顯得十分晶瑩雅緻。這些作品毫無疑問由於其精緻和迷人成了藝術家最嫻熟的主題之一。
《聖卡希爾達》 171×107cm 1630-1635
《聖瑪麗娜》 111×88cm 1640-1650
藝術家除了要創作系列作品,他還接受來自宗教團體和個別顧客定製的獨立作品,這也佔到了他全部作品的一大部分。這些虔誠的作品描繪了基督受難的方方面面,比如《十字架上的基督》。反宗教改革的闡釋者曾經長時間討論過基督受難的細節,並且他們頒佈教令:繪畫或雕塑十字架上的耶穌必須尊重史實。帕切科(Francisco Pacheco)在他偉大的專著《繪畫藝術》(Arte de Ia pintura)一書中,討論了受難基督這一場景中四顆釘子的合理性;另一方面文森特·卡杜喬(Vicente Carducho)則認為三顆四顆都可以。由於這一問題沒有達成和解,很多理論家認為藝術家個人應該有自由自己拿主意。總的來說,四顆釘子相較於三顆釘子來說,會使耶穌的腿平行並置而不是交叉的,這種形式在西班牙更加普遍,毫無疑問這是受到帕切科的影響。然而對於蘇巴朗來說,這要最終取決於給他任務的人。在1626年的這幅作品中,基督的臉,垂下來低過肩膀表達了內心的痛苦和崇高的順從感,他的軀體和手臂沉重的置於十字架上。這種效果深深的打動人。與意大利傳統的十字刑罰不同,並且根據帕切科推薦的規範,這裡耶穌的腿仍然繃得很直,而且每一隻足都穩固的釘住了,他張開雙臂承受住了已經失去生命的軀幹的所有重量。可以說,這裡表達了一種超現實主義,表現的是一個理想化的十字架上的耶穌,絕沒有展示一個恐怖的受折磨的軀體。強烈的光線產生明顯的三維視覺效果,提升了超現實的感覺。
《十字架上的基督》 290.3×165.5cm 1627
其他有關基督受難但是題材較為平和的繪畫,包括將孩提時期的耶穌或者聖母瑪利亞置於家庭氛圍之中的場景。這其中著名的作品有《聖母和耶穌在拿撒勒的家》,這是一個由蘇巴朗發明的新的繪畫題材,畫面中運用各種事物加強了對故事的闡釋,由此刺激觀眾對基督受難的沉思。從這幅畫中可以看出一個已然成熟的天才對如下藝術技巧的熟練掌握:三角形、和諧的色彩、宗教含義的掌控、日常生活的展現以及人與物那種高貴性的表達。
《聖母和耶穌在拿撒勒的家》165×220.2cm 1640
蘇巴朗也是一個極為出色的靜物畫家,他的靜物畫直接繼承了胡·桑切斯·柯丹(1561-1672)的傳統。柯丹是16-17世紀之交的西班牙靜物畫的先驅,擅長描繪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實物,如水果、蔥頭、陶製器皿等,畫風寧靜柔和,強調了物體的幾何圖形的美。構圖簡潔明快。而蘇巴朗正是繼承了柯丹的畫風,並且把這種反映現實生活的靜物畫又提高到了一個新的水平。《有陶器及杯子的靜物》是他對對象屬性描繪最精闢的作品之一。他那種有序、對稱的構圖使得作品散發出一種立體感和質感,讓空氣中充滿強烈的靈性。蘇巴朗的靜物畫不同於同時代的荷蘭靜物畫。荷蘭小畫派的作品多是宣揚商人們的富裕生活,有一種豪華氣息。而蘇巴朗的靜物畫反映的是清雅簡樸的僧侶世界。
《有陶器及杯子的靜物》46×84cm 1635-1640
1640年到1650年之間正是委拉斯凱茲大展宏圖的時候,此時蘇巴朗在創作上已經渡過了頂峰時期,其工作室的主要作品都銷往了拉丁美洲市場,主要是傳教士系列,以及大批女性聖徒和僧侶的形象。晚期他的一些作品的藝術風格變得有些抒情化和理想化。據說這種傾向是受到了穆裡略(1617-1682)的影響。比如《童年聖母》一畫中可以看到,蘇巴朗後期一反過去的宏大莊嚴的畫風而改為較為抒情的風格。這幅畫很有生活情趣,幼年的聖母作祈禱如同做遊戲一般,坐在小椅子上,雙手相抱,眼望上蒼,無限虔誠,她的模樣十分稚氣可愛,天真無邪。她穿著一件繡著花邊的紅色緞袍,映襯著膝上的白巾,整幅畫面色調柔和而明快,流露出溫馨的情感。《聖母子》也是一幅十分抒情的作品。年輕的聖母一邊為嬰兒哺乳,一邊深情地注視著懷裡的孩子,表現了人間母愛。這類作品雖然與穆裡略的畫十分相近,人物有些美化,但仍十分具有生活氣息。在17世紀下半期,宗教勢力猖獗的日子裡,這種富有人情味的作品能給人們帶來心靈上的慰藉,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
《童年聖母》 73.5×53.5cm 1658-1660
《聖母子》 101×78cm 1658
總的來說,蘇巴朗在17世紀歐洲藝術史上佔有比較重要的位置,尤其在肖像畫及靜物畫方面更是引人注目。他是塞維利亞畫派的主將之一,為促進塞維利亞畫派的繁榮起到了不小的作用。他的一生不像委拉斯凱茲那樣深沉廣博,也不如裡貝拉那樣熱情奔放。但是,他用他靜穆莊嚴的風格真誠樸素的描繪了一個僧侶世界。這個“世界”是社會的一個重要側面,與整個西班牙社會有著密切聯繫。

劉明亮


你好親,很開心回答你的問題

在西方美術史上,17世紀的西班牙,最著名的畫家莫過於格列柯,委拉斯貴支

格列柯非寫實主義,誇張變形的畫風,強烈個性化的畫風,委拉斯貴支典雅沉著,嚴謹紮實的寫實油畫風格,為西方美術史留下了許多經典油畫作品

但是,今天我們一起來聊一下與格列柯,委拉斯貴支同時期的西班牙畫家-------蘇巴朗

在西方美術史上,19世紀誕生了印象派,西方的油畫寫實造型風格得到了突破,莫奈,高更,梵高,高更得畫家開始突破了寫實傳統的繪畫表現風格

但是19世紀之前,西方油畫的總體油畫創作風格都是寫實,再現,理性,科學的嚴謹寫實風格

所以17世紀的畫家蘇巴朗,其繪畫創作的表現風格同樣是寫實,再現的傳統造型風格

蘇巴朗同樣是從事寫實造型油畫創作的畫家

在西方美術史上,許多畫家,都喜歡創作宗教,神話故事人物題材,如魯本斯,米開朗基羅,格列柯,拉斐爾,揚凡愛克,包西,卡拉瓦喬等畫家

那麼,畫家蘇巴朗,同樣喜歡創作聖經,宗教的題材,為修道院和教堂創作油畫

個人粗淺的理解,聊蘇巴朗的油畫藝術之前,有必要提一下意大利畫家卡拉瓦喬的油畫藝術

畫家卡拉瓦喬,雖然也創作宗教油畫,但是卡拉瓦喬大膽地把意大利底層的平民老百姓畫進神聖的宗教油畫中

那麼,蘇巴朗,卻是西班牙的卡拉瓦喬,為什麼?

因為蘇巴朗的油畫藝術,同樣如同卡拉瓦喬,呈現世俗的風格

如果說,洛可可畫家華多,布歇的油畫作品,呈現洛可可時期,路易十六時期華貴,奢華的上流社會階層的世界

那麼,蘇巴朗的油畫作品,則呈現安靜,樸素,寂靜的僧侶世界

蘇巴朗的油畫作品,即是濃厚的世俗意義,又不失古典文化靜穆,莊重的藝術氣息

蘇巴朗的油畫作品,雖然不及巴洛克畫家魯本斯豪華,動盪,宏大的繪畫風格

但是,如同荷蘭小畫派畫家維米爾,作品呈現寧靜,樸素,靜穆單純的繪畫風格。

蘇巴朗的繪畫成就是輝煌的,得到了宮廷的賞識,並且邀請為菲利普四世創作畫像,受到大家的認可



回答完畢

我是藝術狂人,從事少兒美術教育,如有美術,美術教育的疑問,歡迎私信


藝術狂人2


弗朗西斯柯·德·蘇巴朗,出生於農民家庭,一生都保持著農民的氣質。幼年時代家境貧苦,放過羊。由於他喜愛畫畫,父親便把他送到塞維林深造。初時是隨一位木雕老師學藝,後來從事於著名美術老師教育家巴切科,此時與委拉斯開茲同窗,他倆後來都成為西班牙畫壇的巨匠,但他們走著各自的藝術道路。

蘇巴朗從未離開過西班牙,藝術之邦意大利對他沒有吸引力。他不喜歡城市的喧鬧,是個安守家園的農民式畫家。他回到寂靜的農村小鎮,沉浸在自己的藝術樂園裡,並在那裡度過自己的一生。 蘇巴朗最早受到卡拉瓦喬現實主義的影響,醉心於描繪世俗生活,後來他過著隱士般的生活,藝術走向寂靜的僧侶世界。主要畫教堂的祭壇畫和修道院的裝飾畫。但在宗教畫的創作中始終保持著心靈與藝術的自由,堅持世俗化。他的作品就像他本人的生活一樣莊嚴、平靜和抑制,迴避激情和悲劇氣氛。人們評價他的藝術具有女性般的溫柔和纖細。他既不喜歡裡貝拉的雄強闊大氣質,也不喜歡格列柯的瘋狂與不安。他始終堅持畫面的寧靜和有條不紊,人物造型健康和莊重。作為農民出生的藝術家,他更愛民間美術。由於他的地位和生活環境的影響,他的宗教題材作品富有樸素親切的現實主義傾向,物象塑造具有樸實的質感。人物和環境都充滿了質樸的鄉土氣息。另外,他對豐富和諧的色彩、厚重的形體和強烈的明暗對比關係,都作了深入研究,人們稱他為“西班牙的卡拉瓦喬”。

作品賞析

蘇巴朗擅長靜物畫,他對靜物表現出的熱情絕不亞於祈禱默思的修道士。他和荷蘭的靜物畫家一樣,對豪華的裝飾品不感興趣,而用一種淳樸的精神對待日常生活中的一般物品。

靜物的擺設和構圖對畫家來說是十分講究的,必須使其符合一定的美學法則。而蘇巴朗對此並不在意。他擺的靜物是很特殊的,隨心所欲就像是一個古董商,或者更像是小商販。所畫的物體一個個互補遮擋地排列在畫面上,它們各自獨立互不相干。他所塑造的景物特別注重形體的質量感,往往是運用深暗的背影來突出物體,使每個形象都有自己獨特的個性面貌:或熱烈或冷漠,或粗獷奔放,或玲瓏細膩。畫家畫物猶如畫人,鮮明的個性刻畫,使畫富有人情味,人們稱他的靜物畫為“靜物肖像畫”。

《聖烏戈訪卡爾特會餐會》

這幅畫有人譯作《聖雨果的奇蹟》,描繪的是修道士違反教規去吃肉,因而使變成灰燼的宗教故事。畫面構圖單純,一群身著統一白色道袍的修道士坐在餐桌旁,每人面前擺一份有食物的餐具,每個人都處在獨立的靜態,面部表情冷漠而專注。人和物都像靜物那樣沉重穩定,簡直像一尊尊雕像。唯有餐桌前兩個相對的表情動勢的人物引起我們的注意,像是長者在訓斥侍役,畫面因此產生一定的動感和活力。單純的背景上掛著一幅畫,像是聖母子逃亡埃及途中歇息的場面,這一畫中畫,使畫面增加了空間的深度和豐富熱情的色彩。全畫以大塊的灰色與白色組成和諧、素靜、淡雅的色調,其間少量的深重色背景,使畫面明暗對比強烈,也加強了物體的質量感。

《聖塞拉庇昂》

西班牙從16世紀上半葉起,國內的君主專制制度已形成,不久,又實行了對外殖民擴張與侵略的政策。1519年,哈布斯堡王朝的西班牙國王查理一世,以查理五世之名繼承了德國、尼德蘭、意大利的一部分和美洲殖民地的一個大帝國。但西班牙國內的矛盾也隨之加劇,城市自治起義與宗教運動不斷地打擊著這個極其專橫的封建帝制。整個16世紀,西班牙的文化是繼承意大利影響的,也出現了許多地方畫派。至16世紀下半葉,西班牙王朝也與意大利各公國一樣,要求藝術家為宮廷服務。提倡古典藝術。與此同時,西班牙的宗教控制仍極嚴,藝術服務於教會的勢頭並未減弱。直至17世紀,西班牙的政治、經濟開始走向衰落。國內階級矛盾越演越烈,人民民主運動彼此起伏。蘇巴朗、裡貝拉、委拉士開茲等畫家就誕生於這個時期。這一幅《聖塞拉庇昂》是蘇巴朗的僧侶生活題材的代表作。弗朗西斯柯·德·蘇巴朗與委拉士開茲是同學。他們自小一起向巴契柯和老埃連拉學畫,並受意大利卡拉瓦喬的影響。但蘇巴朗甘於終生寂寞,過一種恬靜的生活。他一生未離開過祖國和家鄉。一個出生於農家的牧羊少年,由於天賦酷愛繪畫,才走上了畫家的道路。蘇巴朗的繪畫大致離不開聖徒、殉道者或修道院的生活,形象都充滿著宗教氣息。只是他善於嚴格的寫實,所作的油畫在群眾中反響強烈,受到人民的歡迎。《聖塞拉庇昂》描繪了一個基督徒殉道的悲劇形象。聖塞拉庇昂原名“彼得·塞拉庇昂”,是一位年輕的英國僧侶。為去北非傳道,要與那兒的摩爾人打交道(摩爾人是非洲西北部柏柏爾人的後裔,以信仰伊斯蘭教為主)。摩爾人常常以酷刑迫害基督徒。塞拉庇昂聞訊那裡有大批基督徒被囚,受到非人的待遇。一次,他甘作人質,向摩爾人保證,以贖金贖出被囚的兄弟。當他等待修道院贖金時,試圖向摩爾人傳播基督教義,因而本人也遭囚禁並被殺害。此事發生於1240年。據當時的實際情況,說他被吊起來剖了肚子,內臟被挑出腹外,活活痛死。這使畫家為之震動。這幅畫是應塞維利亞修道院的委託而繪的。原來用途是掛放在該修道院內的一間殯儀館上。修道院請他畫一幅耶穌受難像,他想起了中世紀這一事例,改畫成這個基督徒殉道的痛苦形象,但沒有按事實去表現,而是把塞拉庇昂作為殉教的象徵,描繪成被雙手吊起,在臨死前的精神面貌。全畫採用卡拉瓦喬的“黑暗法”,即光線直射在殉道者的白色透亮的僧衣上。那件寬大的僧服褶襉,使畫面更添一種深重的氣氛。殉道者無力地將頭垂向右肩。一雙被縛手腕畫得很仔細,因繩子勒得很緊,十指已經出現紫紺,它們無力地收縮著。畫家不作死亡的痛苦的刻畫,而以垂危者的無聲抵抗的表現,披露了畫家內心強烈的人道主義精神。

蘇巴朗的油畫技巧雖好,但題材比較狹窄。除了《聖阿塔》(約1630年作)、《聖彼得·諾拉斯柯夢見耶路撒冷》(1629年作)、《跪著的聖弗朗西斯》(1639年作)等殉道者形象之外,還有一由《頌讚阿克納的多馬》(1631年作)的多人物場面的祭壇畫。縱觀他一生的畫作,只有這一幅《聖塞拉庇昂》是最富有他的藝術性格特色的,此畫作於1628年,現藏美國康涅狄格州哈特福德市的華茲瓦斯圖書館。




總把新桃換舊符i


十七世紀西班牙畫家蘇巴朗,出生於農民家庭,一生都保持著農民的氣質。他不喜歡城市的喧鬧,長久居住在寂靜的小鎮沉浸於自己的藝術樂園裡,並在那裡度過餘生。他最初受到卡拉瓦喬(意大利畫家)現實主義的影響,醉心於描繪世俗生活,後來過上了隱士般生活,藝術走向寂靜的僧侶世界,在宗教畫的創作中始終保持著心靈與藝術的自由,作品就像他本人的生活一樣莊嚴、平靜和抑制,迴避激情和悲劇氣氛,具有女性般的溫柔和纖細,並始終堅持畫面的寧靜和有條不紊,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健康而莊重。重要的是他作為農民出生的藝術家,更鐘愛民間美術,再由於他的階層地位和生活環境的影響,其宗教題材作品富有樸素親切的現實主義傾向,物象塑造具有樸實的質感,畫中的人物和環境均充滿了質樸的鄉土氣息,另外他對豐富和諧的色彩、厚重的形體和強烈、明暗對比關係都作了深入地研究,所以人們都稱之為“西班牙的卡拉瓦喬”。


雅軒主人


蘇巴郎他和荷蘭的靜物畫家一樣,對豪華的裝飾品不感興趣,而用一種淳樸的精神對待日常生活中的一般物品。

靜物的擺設和構圖對畫家來說是十分講究的,必須使其符合一定的美學法則。而蘇巴朗對此並不在意。他擺的靜物是很特殊的,隨心所欲就像是一個古董商,或者更像是小商販。獨特的風格,寫實的審美,


彩繪藝術專家


弗朗西斯柯·德·蘇巴朗,出生於農民家庭,一生都保持著農民的氣質。由於他喜愛畫畫,父親便把他送到塞維利亞深造。他不喜歡城市的喧鬧,是個安守家園的農民式畫家。他回到寂靜的農村小鎮,沉浸在自己的藝術樂園裡,並在那裡度過自己的一生。

蘇巴朗擅長靜物畫,用一種淳樸的精神對待日常生活中的一般物品。所畫的物體一個個互補遮擋地排列在畫面上,它們各自獨立互不相干。塑造的景物特別注重形體的質量感,往往是運用深暗的背影來突出物體,使每個形象都有自己獨特的個性面貌。如同這幅《靜物》。

這幅畫有人譯作《聖雨果的奇蹟》,描繪的是修道士違反教規去吃肉,因而使變成灰燼的宗教故事。畫面構圖單純,一群身著統一白色道袍的修道士坐在餐桌旁,每人面前擺一份有食物的餐具,每個人都處在獨立的靜態,面部表情冷漠而專注。人和物都像靜物那樣沉重穩定,簡直像一尊尊雕像。

蘇巴朗的油畫技巧雖好,但題材比較狹窄。只有這一幅《聖塞拉庇昂》是最富有他的藝術性格特色的,此畫作於1628年,現藏美國康涅狄格州哈特福德市的華茲瓦斯圖書館。





凌洛秋


弗朗西斯柯·德·蘇巴朗,出生於農民家庭,一生都保持著農民的氣質。由於他喜愛畫畫,父親便把他送到塞維利亞深造。他不喜歡城市的喧鬧,是個安守家園的農民式畫家。他回到寂靜的農村小鎮,沉浸在自己的藝術樂園裡,並在那裡度過自己的一生。

蘇巴朗擅長靜物畫,用一種淳樸的精神對待日常生活中的一般物品。所畫的物體一個個互補遮擋地排列在畫面上,它們各自獨立互不相干。塑造的景物特別注重形體的質量感,往往是運用深暗的背影來突出物體,使每個形象都有自己獨特的個性面貌。如同這幅《靜物》。

這幅畫有人譯作《聖雨果的奇蹟》,描繪的是修道士違反教規去吃肉,因而使變成灰燼的宗教故事。畫面構圖單純,一群身著統一白色道袍的修道士坐在餐桌旁,每人面前擺一份有食物的餐具,每個人都處在獨立的靜態,面部表情冷漠而專注。人和物都像靜物那樣沉重穩定,簡直像一尊尊雕像。

蘇巴朗的油畫技巧雖好,但題材比較狹窄。只有這一幅《聖塞拉庇昂》是最富有他的藝術性格特色的,此畫作於1628年,現藏美國康涅狄格州哈特福德市的華茲瓦斯圖書館。


九繪藝術工作159


蘇巴朗擅長靜物畫,他對靜物表現出的熱情絕不亞於祈禱默思的修道士。他和荷蘭的靜物畫家一樣,對豪華的裝飾品不感興趣,而用一種淳樸的精神對待日常生活中的一般物品。

靜物的擺設和構圖對畫家來說是十分講究的,必須使其符合一定的美學法則。而蘇巴朗對此並不在意。他擺的靜物是很特殊的,隨心所欲就像是一個古董商,或者更像是小商販。所畫的物體一個個互補遮擋地排列在畫面上,它們各自獨立互不相干。他所塑造的景物特別注重形體的質量感,往往是運用深暗的背影來突出物體,使每個形象都有自己獨特的個性面貌:或熱烈或冷漠,或粗獷奔放,或玲瓏細膩。畫家畫物猶如畫人,鮮明的個性刻畫,使畫富有人情味,人們稱他的靜物畫為“靜物肖像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