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17世纪西班牙画家苏巴朗的油画画风及艺术成就?

影影圈圈


苏巴朗以农民生活的体材为主题,以写实静物,及宗教信仰人物,深受大众喜欢。


鲁力成


在油画艺术史上,西班牙也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艺术家,比如,17世纪巴洛克时期的苏巴朗,18世纪晚期的浪漫主义绘画的先驱戈雅,20世纪初立体主义绘画大师毕加索,那么,如何评价17世纪西班牙画家苏巴朗的油画画风及艺术成就?


17世纪西班牙画家苏巴朗的油画画风及艺术成就

苏巴朗(1598~1664年)几乎一生都在西班牙的文艺重镇塞尔利亚度过,苏巴朗的创作题材以宗教画为主,甚至他的静物画也具有浓重的宗教意味,被称为“西班牙的卡拉瓦乔”的苏巴朗,继承了卡拉瓦乔的现实主义倾向和明暗对比创作手法来进行绘画的创作,


所以,苏巴朗的油画画风是呈现“现实主义”,他善于透过绘画,将宗教题材的人间和天上结合在一起,他长期隐居在修道院中,创作宗教题材的绘画,其中,《圣玛格丽塔》画像,是苏巴朗众多圣像画中最出色的一幅,充分表现了他特有的绘画风格,整幅作品充满协调的暗色调,

苏巴朗对于圣者的形象描绘,常选择以十分淳朴的手法,及非常精于借着光线来突显人物的永久性,以光线来突显画中人物的脸郎特征,在《耶稣与母亲在家中》这幅画中,苏巴朗完全抛开过去画家们对圣母与耶稣的神格化描绘方式,将两人安排在一个普通的百姓家庭中,圣母眼中流露出的担忧与关爱的眼神,令人十分动容。

苏巴朗作品《圣乌尔苏拉圣女像》


诗夜城主


苏巴朗虽然生活在巴洛克艺术流行的时代,但是他的创作中看不到巴洛克艺术的那种宗教狂热,在艺术形式上也没有巴洛克式的豪华及运动。他也不是神秘主义的宗教画家,尽管他画了不少表现幻觉、殉教的作品,但这些作品中少有神秘怪异的东西。他是用人来表现神的,看到这一点,才能更好的理解苏巴朗艺术的真正价值。

弗朗西斯科·德·苏巴朗,1598年出生于艾斯特雷马杜拉的丰特德坎托斯,他是一个杂货商的儿子。1614年,他父亲送他去塞维利亚给一个名气甚微的画家做了三年的学徒。1617年,在他学徒期满之后,他在勒里纳开始自立门户,在那里他可以接受来自当地的客户以及宗教机构的任务。然而不幸的是这些早期的作品都已经遗失。

1626年1月,已经有了一个大工作室的苏巴朗与塞维利亚的多米尼克修道院的神父迭戈·博尔达斯签订了合约,要求八个月内绘制21幅作品。其中14幅描绘的是圣多明我的生活,其余的代表了圣博纳文图拉、圣托马斯·阿奎那、圣多明我,以及四位教会博士,修道院将付给苏巴朗380达克特(旧时在欧洲发行的货币)。在当时1626年,这个价格是相当低的,但是重要的是多米尼加修道院是最有权势的修会之一,这个任务使苏巴朗确立了画家的地位。而现如今只有几张作品留存了下来。其中就有《圣安布罗斯》和《圣母玛利亚对修士索尼亚诺显灵》,这两张作品显示出艺术家总的绘画风格:人物造型强调立体感、具有庄严静穆的特色;善于表现空间;明暗对比强烈;他关注细节轮廓,色调庄重和谐,有着丰富细微的变化、并且他绘制的人物带有强烈的气质。
《圣母玛利亚对修士索尼亚诺显灵 》190×230cm 1626
《圣安布罗斯》 207×101.5 1626-1627
1628年8月29号,为了纪念圣彼得·诺拉斯科,苏巴朗与塞维利亚的默塞德·卡尔萨达修道院的神父胡安·德·埃雷拉签订了合约,绘制22幅作品,这其中就包括著名的《圣塞拉皮翁》。据记载,这位圣徒参加过第三次十字军东征,当他向穆斯林传讲福音时遭受殉难。苏巴朗给这殉道者采用了一个类似特写的镜头,把故事中其他的参与者都去掉了。光线用一种几乎幻觉的方式打在大量的白色衣纹上给了苏巴朗去再现真实的机会,蒙头斗篷的深深褶皱直直地下垂到图像的下边缘。这位主人翁的头就好像那十字架上的基督一样,垂到一边的肩膀上,从那披头散发、闭着眼、微张着嘴和前额肿胀的脸就能看出他曾被残酷的虐待。然而并没有血渍污染这白色的和谐,只在眼睑和嘴唇上有两点胭脂红。这幅画的中心位置,人物别在胸前的一个红色、金色边角的是默塞德修道会的盾牌。这张代表作传达出了苏巴朗特殊的绘画品质:对主题和人物的简单渲染,巧妙运用光线定义简洁的形式,富有表现力的背光,出色的绘图技术,庄严、稳重的作品中充满克制的灵性。尤其令人钦佩的是他对织物的处理,我们从圣塞拉皮翁的衣物中就能看出来。
《圣塞拉皮翁》120×103cm 1628
无论是从作品的质量和数量来看,整个17世纪40年代都被认为是苏巴朗职业生涯最辉煌的十年。1629年,因为苏巴朗在绘画艺术上的获得的显著的声誉,地方议会邀请苏巴朗永久迁居塞维利亚,这样他就能为塞维利亚也带来更多荣誉。1630年苏巴朗没有经过行会的执业考试就获得了“塞维利亚绘画大师”的头衔。1633到1635年,苏巴朗为了装饰塞维利亚凯尔斯特修会的圣阿尔贝托学院礼拜堂创作了四幅小型油画,其中就包括著名的《圣弗朗西斯观照头骨》。这一动人的形象在之后他的职业生涯中出现多次。同样标注为1635年的作品还有《圣维诺妮卡的面纱》,这个迷人的主题在画家的生涯中被反复描绘,作为一种虔诚的形象象征着基督拯救信徒所要承受的痛苦。
《圣弗朗西斯观照头骨》 91.4×30.5cm 1635
《圣维诺妮卡的面纱》 70×51.5cm 1635
《基督圣容》 83.5×105cm 1658
17世纪40年代末期的两件著名作品《沉思中的圣弗朗西斯》和《神圣羔羊》。艺术家创造的这个羔羊的主题,非常原始,这一表现献祭和牺牲的虔诚图像,在后期也出现很多复制品。羔羊皮毛的质感在光线下表现得淋漓尽致,十分生动。当时阿方索·e·佩雷斯·桑切斯说得很好:当委拉斯凯兹一心要与皇家收藏保持联系而迅速的改变他早期暗色调的风格(tenebrist style)时,苏巴朗则终其一生都坚持一个严肃的原则,通过强烈的光束增强作品雕刻般的纪念碑性,他还保留着中世纪的传统对日常生活细节的刻画。
《沉思中的圣弗朗西斯》 162×137cm 1639
《神圣羔羊》 1639
苏巴朗还创作了不少妇女肖像,均大获成功,在当时,除了王室之外,市民妇女肖像比较少见,这与当时的宗教禁欲主义有关。苏巴朗的妇女肖像虽然常以宗教中的女圣徒命名,但是这些形象其实都来自于现实生活,具有世俗的风貌。这其中著名的作品有《圣卡希尔达》、《圣玛丽娜》等。《圣卡希尔达》一画中的女圣徒和常人一样,身着优雅的绸缎衣裙,手捧花篮,正窸窣地从人们面前走过,这样的肖像令人联想起塞维利亚豪华的商业生活。他的妇女肖像和男子肖像一样都具有庄重典雅的特点,唯一不同的是:在妇女肖像中,他更重视对服饰和首饰的描绘。《圣玛丽娜》也是一幅富有生活气息的肖像画,画面上的人物正在回眸一望,脉脉含情,她亭亭玉立楚楚动人。黑色的上衣映衬着雪白娇嫩的肌肤,显得十分晶莹雅致。这些作品毫无疑问由于其精致和迷人成了艺术家最娴熟的主题之一。
《圣卡希尔达》 171×107cm 1630-1635
《圣玛丽娜》 111×88cm 1640-1650
艺术家除了要创作系列作品,他还接受来自宗教团体和个别顾客定制的独立作品,这也占到了他全部作品的一大部分。这些虔诚的作品描绘了基督受难的方方面面,比如《十字架上的基督》。反宗教改革的阐释者曾经长时间讨论过基督受难的细节,并且他们颁布教令:绘画或雕塑十字架上的耶稣必须尊重史实。帕切科(Francisco Pacheco)在他伟大的专著《绘画艺术》(Arte de Ia pintura)一书中,讨论了受难基督这一场景中四颗钉子的合理性;另一方面文森特·卡杜乔(Vicente Carducho)则认为三颗四颗都可以。由于这一问题没有达成和解,很多理论家认为艺术家个人应该有自由自己拿主意。总的来说,四颗钉子相较于三颗钉子来说,会使耶稣的腿平行并置而不是交叉的,这种形式在西班牙更加普遍,毫无疑问这是受到帕切科的影响。然而对于苏巴朗来说,这要最终取决于给他任务的人。在1626年的这幅作品中,基督的脸,垂下来低过肩膀表达了内心的痛苦和崇高的顺从感,他的躯体和手臂沉重的置于十字架上。这种效果深深的打动人。与意大利传统的十字刑罚不同,并且根据帕切科推荐的规范,这里耶稣的腿仍然绷得很直,而且每一只足都稳固的钉住了,他张开双臂承受住了已经失去生命的躯干的所有重量。可以说,这里表达了一种超现实主义,表现的是一个理想化的十字架上的耶稣,绝没有展示一个恐怖的受折磨的躯体。强烈的光线产生明显的三维视觉效果,提升了超现实的感觉。
《十字架上的基督》 290.3×165.5cm 1627
其他有关基督受难但是题材较为平和的绘画,包括将孩提时期的耶稣或者圣母玛利亚置于家庭氛围之中的场景。这其中著名的作品有《圣母和耶稣在拿撒勒的家》,这是一个由苏巴朗发明的新的绘画题材,画面中运用各种事物加强了对故事的阐释,由此刺激观众对基督受难的沉思。从这幅画中可以看出一个已然成熟的天才对如下艺术技巧的熟练掌握:三角形、和谐的色彩、宗教含义的掌控、日常生活的展现以及人与物那种高贵性的表达。
《圣母和耶稣在拿撒勒的家》165×220.2cm 1640
苏巴朗也是一个极为出色的静物画家,他的静物画直接继承了胡·桑切斯·柯丹(1561-1672)的传统。柯丹是16-17世纪之交的西班牙静物画的先驱,擅长描绘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实物,如水果、葱头、陶制器皿等,画风宁静柔和,强调了物体的几何图形的美。构图简洁明快。而苏巴朗正是继承了柯丹的画风,并且把这种反映现实生活的静物画又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有陶器及杯子的静物》是他对对象属性描绘最精辟的作品之一。他那种有序、对称的构图使得作品散发出一种立体感和质感,让空气中充满强烈的灵性。苏巴朗的静物画不同于同时代的荷兰静物画。荷兰小画派的作品多是宣扬商人们的富裕生活,有一种豪华气息。而苏巴朗的静物画反映的是清雅简朴的僧侣世界。
《有陶器及杯子的静物》46×84cm 1635-1640
1640年到1650年之间正是委拉斯凯兹大展宏图的时候,此时苏巴朗在创作上已经渡过了顶峰时期,其工作室的主要作品都销往了拉丁美洲市场,主要是传教士系列,以及大批女性圣徒和僧侣的形象。晚期他的一些作品的艺术风格变得有些抒情化和理想化。据说这种倾向是受到了穆里略(1617-1682)的影响。比如《童年圣母》一画中可以看到,苏巴朗后期一反过去的宏大庄严的画风而改为较为抒情的风格。这幅画很有生活情趣,幼年的圣母作祈祷如同做游戏一般,坐在小椅子上,双手相抱,眼望上苍,无限虔诚,她的模样十分稚气可爱,天真无邪。她穿着一件绣着花边的红色缎袍,映衬着膝上的白巾,整幅画面色调柔和而明快,流露出温馨的情感。《圣母子》也是一幅十分抒情的作品。年轻的圣母一边为婴儿哺乳,一边深情地注视着怀里的孩子,表现了人间母爱。这类作品虽然与穆里略的画十分相近,人物有些美化,但仍十分具有生活气息。在17世纪下半期,宗教势力猖獗的日子里,这种富有人情味的作品能给人们带来心灵上的慰藉,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童年圣母》 73.5×53.5cm 1658-1660
《圣母子》 101×78cm 1658
总的来说,苏巴朗在17世纪欧洲艺术史上占有比较重要的位置,尤其在肖像画及静物画方面更是引人注目。他是塞维利亚画派的主将之一,为促进塞维利亚画派的繁荣起到了不小的作用。他的一生不像委拉斯凯兹那样深沉广博,也不如里贝拉那样热情奔放。但是,他用他静穆庄严的风格真诚朴素的描绘了一个僧侣世界。这个“世界”是社会的一个重要侧面,与整个西班牙社会有着密切联系。

刘明亮


你好亲,很开心回答你的问题

在西方美术史上,17世纪的西班牙,最著名的画家莫过于格列柯,委拉斯贵支

格列柯非写实主义,夸张变形的画风,强烈个性化的画风,委拉斯贵支典雅沉着,严谨扎实的写实油画风格,为西方美术史留下了许多经典油画作品

但是,今天我们一起来聊一下与格列柯,委拉斯贵支同时期的西班牙画家-------苏巴朗

在西方美术史上,19世纪诞生了印象派,西方的油画写实造型风格得到了突破,莫奈,高更,梵高,高更得画家开始突破了写实传统的绘画表现风格

但是19世纪之前,西方油画的总体油画创作风格都是写实,再现,理性,科学的严谨写实风格

所以17世纪的画家苏巴朗,其绘画创作的表现风格同样是写实,再现的传统造型风格

苏巴朗同样是从事写实造型油画创作的画家

在西方美术史上,许多画家,都喜欢创作宗教,神话故事人物题材,如鲁本斯,米开朗基罗,格列柯,拉斐尔,扬凡爱克,包西,卡拉瓦乔等画家

那么,画家苏巴朗,同样喜欢创作圣经,宗教的题材,为修道院和教堂创作油画

个人粗浅的理解,聊苏巴朗的油画艺术之前,有必要提一下意大利画家卡拉瓦乔的油画艺术

画家卡拉瓦乔,虽然也创作宗教油画,但是卡拉瓦乔大胆地把意大利底层的平民老百姓画进神圣的宗教油画中

那么,苏巴朗,却是西班牙的卡拉瓦乔,为什么?

因为苏巴朗的油画艺术,同样如同卡拉瓦乔,呈现世俗的风格

如果说,洛可可画家华多,布歇的油画作品,呈现洛可可时期,路易十六时期华贵,奢华的上流社会阶层的世界

那么,苏巴朗的油画作品,则呈现安静,朴素,寂静的僧侣世界

苏巴朗的油画作品,即是浓厚的世俗意义,又不失古典文化静穆,庄重的艺术气息

苏巴朗的油画作品,虽然不及巴洛克画家鲁本斯豪华,动荡,宏大的绘画风格

但是,如同荷兰小画派画家维米尔,作品呈现宁静,朴素,静穆单纯的绘画风格。

苏巴朗的绘画成就是辉煌的,得到了宫廷的赏识,并且邀请为菲利普四世创作画像,受到大家的认可



回答完毕

我是艺术狂人,从事少儿美术教育,如有美术,美术教育的疑问,欢迎私信


艺术狂人2


弗朗西斯柯·德·苏巴朗,出生于农民家庭,一生都保持着农民的气质。幼年时代家境贫苦,放过羊。由于他喜爱画画,父亲便把他送到塞维林深造。初时是随一位木雕老师学艺,后来从事于著名美术老师教育家巴切科,此时与委拉斯开兹同窗,他俩后来都成为西班牙画坛的巨匠,但他们走着各自的艺术道路。

苏巴朗从未离开过西班牙,艺术之邦意大利对他没有吸引力。他不喜欢城市的喧闹,是个安守家园的农民式画家。他回到寂静的农村小镇,沉浸在自己的艺术乐园里,并在那里度过自己的一生。 苏巴朗最早受到卡拉瓦乔现实主义的影响,醉心于描绘世俗生活,后来他过着隐士般的生活,艺术走向寂静的僧侣世界。主要画教堂的祭坛画和修道院的装饰画。但在宗教画的创作中始终保持着心灵与艺术的自由,坚持世俗化。他的作品就像他本人的生活一样庄严、平静和抑制,回避激情和悲剧气氛。人们评价他的艺术具有女性般的温柔和纤细。他既不喜欢里贝拉的雄强阔大气质,也不喜欢格列柯的疯狂与不安。他始终坚持画面的宁静和有条不紊,人物造型健康和庄重。作为农民出生的艺术家,他更爱民间美术。由于他的地位和生活环境的影响,他的宗教题材作品富有朴素亲切的现实主义倾向,物象塑造具有朴实的质感。人物和环境都充满了质朴的乡土气息。另外,他对丰富和谐的色彩、厚重的形体和强烈的明暗对比关系,都作了深入研究,人们称他为“西班牙的卡拉瓦乔”。

作品赏析

苏巴朗擅长静物画,他对静物表现出的热情绝不亚于祈祷默思的修道士。他和荷兰的静物画家一样,对豪华的装饰品不感兴趣,而用一种淳朴的精神对待日常生活中的一般物品。

静物的摆设和构图对画家来说是十分讲究的,必须使其符合一定的美学法则。而苏巴朗对此并不在意。他摆的静物是很特殊的,随心所欲就像是一个古董商,或者更像是小商贩。所画的物体一个个互补遮挡地排列在画面上,它们各自独立互不相干。他所塑造的景物特别注重形体的质量感,往往是运用深暗的背影来突出物体,使每个形象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面貌:或热烈或冷漠,或粗犷奔放,或玲珑细腻。画家画物犹如画人,鲜明的个性刻画,使画富有人情味,人们称他的静物画为“静物肖像画”。

《圣乌戈访卡尔特会餐会》

这幅画有人译作《圣雨果的奇迹》,描绘的是修道士违反教规去吃肉,因而使变成灰烬的宗教故事。画面构图单纯,一群身着统一白色道袍的修道士坐在餐桌旁,每人面前摆一份有食物的餐具,每个人都处在独立的静态,面部表情冷漠而专注。人和物都像静物那样沉重稳定,简直像一尊尊雕像。唯有餐桌前两个相对的表情动势的人物引起我们的注意,像是长者在训斥侍役,画面因此产生一定的动感和活力。单纯的背景上挂着一幅画,像是圣母子逃亡埃及途中歇息的场面,这一画中画,使画面增加了空间的深度和丰富热情的色彩。全画以大块的灰色与白色组成和谐、素静、淡雅的色调,其间少量的深重色背景,使画面明暗对比强烈,也加强了物体的质量感。

《圣塞拉庇昂》

西班牙从16世纪上半叶起,国内的君主专制制度已形成,不久,又实行了对外殖民扩张与侵略的政策。1519年,哈布斯堡王朝的西班牙国王查理一世,以查理五世之名继承了德国、尼德兰、意大利的一部分和美洲殖民地的一个大帝国。但西班牙国内的矛盾也随之加剧,城市自治起义与宗教运动不断地打击着这个极其专横的封建帝制。整个16世纪,西班牙的文化是继承意大利影响的,也出现了许多地方画派。至16世纪下半叶,西班牙王朝也与意大利各公国一样,要求艺术家为宫廷服务。提倡古典艺术。与此同时,西班牙的宗教控制仍极严,艺术服务于教会的势头并未减弱。直至17世纪,西班牙的政治、经济开始走向衰落。国内阶级矛盾越演越烈,人民民主运动彼此起伏。苏巴朗、里贝拉、委拉士开兹等画家就诞生于这个时期。这一幅《圣塞拉庇昂》是苏巴朗的僧侣生活题材的代表作。弗朗西斯柯·德·苏巴朗与委拉士开兹是同学。他们自小一起向巴契柯和老埃连拉学画,并受意大利卡拉瓦乔的影响。但苏巴朗甘于终生寂寞,过一种恬静的生活。他一生未离开过祖国和家乡。一个出生于农家的牧羊少年,由于天赋酷爱绘画,才走上了画家的道路。苏巴朗的绘画大致离不开圣徒、殉道者或修道院的生活,形象都充满着宗教气息。只是他善于严格的写实,所作的油画在群众中反响强烈,受到人民的欢迎。《圣塞拉庇昂》描绘了一个基督徒殉道的悲剧形象。圣塞拉庇昂原名“彼得·塞拉庇昂”,是一位年轻的英国僧侣。为去北非传道,要与那儿的摩尔人打交道(摩尔人是非洲西北部柏柏尔人的后裔,以信仰伊斯兰教为主)。摩尔人常常以酷刑迫害基督徒。塞拉庇昂闻讯那里有大批基督徒被囚,受到非人的待遇。一次,他甘作人质,向摩尔人保证,以赎金赎出被囚的兄弟。当他等待修道院赎金时,试图向摩尔人传播基督教义,因而本人也遭囚禁并被杀害。此事发生于1240年。据当时的实际情况,说他被吊起来剖了肚子,内脏被挑出腹外,活活痛死。这使画家为之震动。这幅画是应塞维利亚修道院的委托而绘的。原来用途是挂放在该修道院内的一间殡仪馆上。修道院请他画一幅耶稣受难像,他想起了中世纪这一事例,改画成这个基督徒殉道的痛苦形象,但没有按事实去表现,而是把塞拉庇昂作为殉教的象征,描绘成被双手吊起,在临死前的精神面貌。全画采用卡拉瓦乔的“黑暗法”,即光线直射在殉道者的白色透亮的僧衣上。那件宽大的僧服褶裥,使画面更添一种深重的气氛。殉道者无力地将头垂向右肩。一双被缚手腕画得很仔细,因绳子勒得很紧,十指已经出现紫绀,它们无力地收缩着。画家不作死亡的痛苦的刻画,而以垂危者的无声抵抗的表现,披露了画家内心强烈的人道主义精神。

苏巴朗的油画技巧虽好,但题材比较狭窄。除了《圣阿塔》(约1630年作)、《圣彼得·诺拉斯柯梦见耶路撒冷》(1629年作)、《跪着的圣弗朗西斯》(1639年作)等殉道者形象之外,还有一由《颂赞阿克纳的多马》(1631年作)的多人物场面的祭坛画。纵观他一生的画作,只有这一幅《圣塞拉庇昂》是最富有他的艺术性格特色的,此画作于1628年,现藏美国康涅狄格州哈特福德市的华兹瓦斯图书馆。




总把新桃换旧符i


十七世纪西班牙画家苏巴朗,出生于农民家庭,一生都保持着农民的气质。他不喜欢城市的喧闹,长久居住在寂静的小镇沉浸于自己的艺术乐园里,并在那里度过余生。他最初受到卡拉瓦乔(意大利画家)现实主义的影响,醉心于描绘世俗生活,后来过上了隐士般生活,艺术走向寂静的僧侣世界,在宗教画的创作中始终保持着心灵与艺术的自由,作品就像他本人的生活一样庄严、平静和抑制,回避激情和悲剧气氛,具有女性般的温柔和纤细,并始终坚持画面的宁静和有条不紊,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健康而庄重。重要的是他作为农民出生的艺术家,更钟爱民间美术,再由于他的阶层地位和生活环境的影响,其宗教题材作品富有朴素亲切的现实主义倾向,物象塑造具有朴实的质感,画中的人物和环境均充满了质朴的乡土气息,另外他对丰富和谐的色彩、厚重的形体和强烈、明暗对比关系都作了深入地研究,所以人们都称之为“西班牙的卡拉瓦乔”。


雅轩主人


苏巴郎他和荷兰的静物画家一样,对豪华的装饰品不感兴趣,而用一种淳朴的精神对待日常生活中的一般物品。

静物的摆设和构图对画家来说是十分讲究的,必须使其符合一定的美学法则。而苏巴朗对此并不在意。他摆的静物是很特殊的,随心所欲就像是一个古董商,或者更像是小商贩。独特的风格,写实的审美,


彩绘艺术专家


弗朗西斯柯·德·苏巴朗,出生于农民家庭,一生都保持着农民的气质。由于他喜爱画画,父亲便把他送到塞维利亚深造。他不喜欢城市的喧闹,是个安守家园的农民式画家。他回到寂静的农村小镇,沉浸在自己的艺术乐园里,并在那里度过自己的一生。

苏巴朗擅长静物画,用一种淳朴的精神对待日常生活中的一般物品。所画的物体一个个互补遮挡地排列在画面上,它们各自独立互不相干。塑造的景物特别注重形体的质量感,往往是运用深暗的背影来突出物体,使每个形象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面貌。如同这幅《静物》。

这幅画有人译作《圣雨果的奇迹》,描绘的是修道士违反教规去吃肉,因而使变成灰烬的宗教故事。画面构图单纯,一群身着统一白色道袍的修道士坐在餐桌旁,每人面前摆一份有食物的餐具,每个人都处在独立的静态,面部表情冷漠而专注。人和物都像静物那样沉重稳定,简直像一尊尊雕像。

苏巴朗的油画技巧虽好,但题材比较狭窄。只有这一幅《圣塞拉庇昂》是最富有他的艺术性格特色的,此画作于1628年,现藏美国康涅狄格州哈特福德市的华兹瓦斯图书馆。





凌洛秋


弗朗西斯柯·德·苏巴朗,出生于农民家庭,一生都保持着农民的气质。由于他喜爱画画,父亲便把他送到塞维利亚深造。他不喜欢城市的喧闹,是个安守家园的农民式画家。他回到寂静的农村小镇,沉浸在自己的艺术乐园里,并在那里度过自己的一生。

苏巴朗擅长静物画,用一种淳朴的精神对待日常生活中的一般物品。所画的物体一个个互补遮挡地排列在画面上,它们各自独立互不相干。塑造的景物特别注重形体的质量感,往往是运用深暗的背影来突出物体,使每个形象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面貌。如同这幅《静物》。

这幅画有人译作《圣雨果的奇迹》,描绘的是修道士违反教规去吃肉,因而使变成灰烬的宗教故事。画面构图单纯,一群身着统一白色道袍的修道士坐在餐桌旁,每人面前摆一份有食物的餐具,每个人都处在独立的静态,面部表情冷漠而专注。人和物都像静物那样沉重稳定,简直像一尊尊雕像。

苏巴朗的油画技巧虽好,但题材比较狭窄。只有这一幅《圣塞拉庇昂》是最富有他的艺术性格特色的,此画作于1628年,现藏美国康涅狄格州哈特福德市的华兹瓦斯图书馆。


九绘艺术工作159


苏巴朗擅长静物画,他对静物表现出的热情绝不亚于祈祷默思的修道士。他和荷兰的静物画家一样,对豪华的装饰品不感兴趣,而用一种淳朴的精神对待日常生活中的一般物品。

静物的摆设和构图对画家来说是十分讲究的,必须使其符合一定的美学法则。而苏巴朗对此并不在意。他摆的静物是很特殊的,随心所欲就像是一个古董商,或者更像是小商贩。所画的物体一个个互补遮挡地排列在画面上,它们各自独立互不相干。他所塑造的景物特别注重形体的质量感,往往是运用深暗的背影来突出物体,使每个形象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面貌:或热烈或冷漠,或粗犷奔放,或玲珑细腻。画家画物犹如画人,鲜明的个性刻画,使画富有人情味,人们称他的静物画为“静物肖像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