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法重啟的“被動”假期,和娃一起“主動”成長

最近的官宣,拉長了大人的春節假期和孩子的寒假。這個始料未及的假期讓人五味雜陳,一時找不到方法來面對。朋友圈裡有人戲言:這個時候,睡覺才是為國家做貢獻。


無法重啟的“被動”假期,和娃一起“主動”成長

宅在家中,難道真的只能餐桌床榻兩點一線,在恐懼和空虛中度過?除了密切關注疫情,做好自身防護,我們還能做些什麼呢?


無法重啟的“被動”假期,和娃一起“主動”成長

各位父母們,不知你們是否意識到:

這可能是你和孩子共同相處的一個最長的假期。儘管它帶有一絲倉皇悲涼的意味,但是你能做的,也許並不只是被動接受

1796年,36歲的貝多芬開始出現耳聾現象,卻在其後連續創作出《悲愴》《月光曲》《田園交響曲》《第九交響曲》等傳世經典;

1963年,21歲的霍金不幸患上了會使肌肉萎縮的盧伽雷氏症,但他苦心孤詣,筆耕不輟,歷經十年終於證明黑洞不黑;

1985年,喬布斯被趕出蘋果公司,遭受事業重創,卻沒有被打敗,成立了NeXT電腦公司、皮克斯動畫工作室,十餘年後重回蘋果公司,再創輝煌;

2003年,非典時期,阿里巴巴因為有員工感染而被全員隔離,公司遭遇了巨大危機,卻促使馬雲開闢了淘寶帝國的疆域;

......

每一次困頓,都是一次成長的轉機

每一個磨難,都是歲月給予的洗禮

無法重啟的“被動”假期,和娃一起“主動”成長

疫情面前,無論是大國還是小家,無論是整個民族還是單獨個體,人人都在經受看不見的考驗。作為有責任感的公民,哪怕無力雪中送炭、服務社會,至少,

要努力成為更好的人。

在這樣一個非常時期,和孩子一起行動起來,做好“小我”,經營好“小家”,在逆境中成長。

無法重啟的“被動”假期,和娃一起“主動”成長

災難,為孩子上的重要一課

不斷上升的確診數字、滿目鮮紅的各地疫情、負重前行的醫護人員……這是一個讓孩子不曾經歷過的、無比陌生的世界。然而,我們能做的不是蒙上他們的雙眼,繼續把他們留在無風無浪的溫室裡。當下社會的特殊“情境”,

正是適合對孩子進行機會教育、引領孩子精神成長的契機。

無法重啟的“被動”假期,和娃一起“主動”成長

這些天來,許多有愛心的媒體和作者朋友,都在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向孩子們解釋這次疫情,淺顯易懂的畫面和解說,不僅讓孩子瞭解了有關病毒防治的科普知識,也在他們小小的心靈裡播種下愛自己、愛他人的種子。

無法重啟的“被動”假期,和娃一起“主動”成長

作為家長,我們更要適時地引導孩子,耐心地解答孩子的困惑、安撫孩子的恐懼,讓孩子學會正確地對待疫情,對他人的病痛和苦難抱持同理心,心懷善良和慈悲,給身邊的人帶來溫暖。

無法重啟的“被動”假期,和娃一起“主動”成長

肆虐的疫情,是大自然給人類的教訓;鮮活的生命(包括動物、植物在內),是人世間最值得敬畏的珍寶。認識生命、感受生命繼而尊重生命,樹立珍視生命的價值觀,這種真實而深刻的生命教育,正是中國孩子在平素的學習環境中所嚴重缺乏的。而這一課,在這樣的特殊時期,是如此需要被重提。

無法重啟的“被動”假期,和娃一起“主動”成長

陪伴,給孩子的全效撫慰劑

在重大的社會事件發生之後,人的認知往往會發生顛覆性的轉變。人們開始重新審視自我,重新定義生活的意義。

現在,曾經每日忙於工作、應酬的父母們,突然多出了一段和孩子親密共處的時光,會由衷地體會到陪伴孩子的重要性。儘管宅在家中,也要有高質量的陪伴。

在這段不能外出撒歡的特殊時期,能夠給孩子帶來安慰的,也許是:

一場有趣好玩的親子活動,做手工、嘗美食、玩遊戲,在輕鬆的玩樂中,放鬆焦慮的心情;

無法重啟的“被動”假期,和娃一起“主動”成長

一次新鮮的角色互換的表演,你當孩子,讓孩子當家長,你們互相吐槽,更加靠近彼此;

無法重啟的“被動”假期,和娃一起“主動”成長

始終走心的傾聽,靜下心來聽一聽那些平時沒時間沒耐心去聆聽的,孩子的心聲;

無法重啟的“被動”假期,和娃一起“主動”成長

堅持不斷的精彩共讀,翻開生動的書頁,和孩子一起用心地讀一本好書,共同分享,各自回味,再用溫馨的語言和文字一一記錄……

無法重啟的“被動”假期,和娃一起“主動”成長

凡此種種,我想,你一定能做到。即使我們頭頂的天空暫時被陰霾籠罩,你用愛和深情浸潤的陪伴,一定會讓孩子感受到莫大的撫慰和鼓舞。

無法重啟的“被動”假期,和娃一起“主動”成長

自我教育,讓孩子逆襲飛揚

現在各路教育相關的APP都已宣佈了“免費”的好消息,在家對著電腦“雲”學習,停課不停學,孩子們有福利。不過,知識的獲取能夠用這種方式解決,那心靈的啟迪呢?思想的成長呢?脫離了書聲朗朗的校園,聽不到老師的諄諄教誨,我們的孩子,如何逆風飛揚?

“家校共育”,是學校常常提到、家長卻不以為然的一個詞。有些家長平時總認為,孩子到了學校,一切都應該由學校來負責,卻忽視了家庭也是教育的重要陣地。

教育家葉聖陶先生主張,教,是為了不教;蘇霍姆林斯基說,只有能夠激發學生去進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在瞬息萬變的當下,怎樣讓孩子保持對生命的熱情和覺醒,以強大的自我確認感來迎接不確定的未來?

唯有讓他們學會自我教育,從自身的經歷中汲取養分,才能創造屬於自己的人生。

逆境之下,我們呼喚像鍾南山院士這樣安定民眾心靈的“定海神針”;

紛擾之中,我們期盼多一些優秀的可以塑造孩子心靈的“定海神針”。

“關愛心靈,互動成長”

我們為各年齡段的孩子準備了海量的免費資源:

無法重啟的“被動”假期,和娃一起“主動”成長

無法重啟的“被動”假期,和娃一起“主動”成長

無法重啟的“被動”假期,和娃一起“主動”成長

你可以和熊爸爸一起上《科學課》:

無法重啟的“被動”假期,和娃一起“主動”成長

你可以跟著名著環遊世界:

無法重啟的“被動”假期,和娃一起“主動”成長

你可以用隨手可見的小道具完成一場神奇的科學實驗:

無法重啟的“被動”假期,和娃一起“主動”成長

......

關注安徽少兒社線上資源公號“萌伢童書”

隨時開啟孩子的自我教育時間

優秀的少兒作家和出版家堅信:什麼都可以等,唯獨我們的孩子不能等。絕不能讓缺乏營養的讀物佔據他們有限的閒暇時間,而是要讓他們在金子般的童年時光裡,讀上真正屬於他們的無價之書。

幫助一個孩子,就有了幫助家庭、幫助國家的希望。

造就一個孩子,就有了改善社會、改變世界的希望。

希望/迴歸

在這樣一個陽光甚好卻無法出門的日子,也許,我們都應該學習求知若渴的孩子,讀一卷好書,一日三省吾身。珍惜當下的一切,無論好的壞的:迴歸樸素,迴歸原點,迴歸心靈

今日立春,花開可期


無法重啟的“被動”假期,和娃一起“主動”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