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仁貴的方天畫戟從何而來?

雨緣竹讀書


戟是中國古代的一種兵器,在戟杆一端裝有金屬槍尖,一側有月牙形利刃通過兩枚小枝與槍尖相連,可刺可砍,分為單耳和雙耳,單耳一般叫做青龍戟,雙耳叫做方天畫戟。方天畫戟能劈能砍、能剌能鉤,功能強大,所向無敵。但是,它也有致命的弱點:因為太重,用起來很累;因為太長,很難施展開;又因為有鉤,容易卡住抽不出來。多少英雄豪傑,望而生畏,愛之惜之卻不敢用之。

在古代使戟的高手有《三國》呂布、唐朝的薛仁貴、還有《水滸傳》中的呂方 和郭盛。

但是使方天畫戟的只有薛仁貴。

但是也有傳聞,呂布使得也是方天畫戟,在呂布死後,曹操為了世人不再出呂布這等武將,所以就將此兵器沉入江中,自唐朝時期才將此兵器找到。由於這方天畫戟太重,沒有天生神力的猛將很難使得動。而薛仁貴自小天生神力,勇猛過人,所以冥冥中,這等神兵利器輾轉來到了薛仁貴手上。

薛仁貴使用的方天畫戟,還有一種說法,很可能是他的家傳兵器。他的六世祖是南北朝時期的著名將領薛安都,"安都勤王之略,義闕於籓屏,以地外奔,罪同於三叛",因為宮廷鬥爭中站錯了隊伍,在南朝無法容身,被迫投靠了北魏,傳到薛仁貴這一代,已然完全沒落,但遠祖的榮光和勇悍,使薛仁貴文武雙修、體魄強健,在戰鬥中很快脫穎而出,進入大唐天子的法眼。


8090看看


唐朝大將軍薛仁貴武藝高強,胯下白龍馬,掌中一條方天畫戟,神勇無敵。而薛仁貴的方天畫戟可不是普通的兵器,它原本乃是三國時期號稱武力蓋世的猛將呂布呂奉先所有。那麼,薛仁貴是怎麼得到這把蓋世神兵的呢?


薛仁貴是唐朝人,家住山西省絳州龍門鎮大王莊。他打小就異於常人,力大無窮,身體壯碩,關鍵是能吃,據說他一頓能吃十多人的飯菜。

原本薛家也是富戶,可不幸的是,突發一場天火,燒得薛家一無所有,從富家公子轉眼變成窮光蛋,薛仁貴只好去大戶家做長工混口飯吃。

後來有一天,他和同事們一起翻修一座廟,其中有一根支撐房屋的柱子腐朽不堪,必須得更換。薛仁貴自恃力氣大,就來了個“託梁換柱”,左手抽出腐朽的柱子,右手迅速換上新的,自己就把這活兒給搞定了。

幹完活兒,薛仁貴發現這根換下來的柱子特別重,劈開木頭一看,原來柱子裡面裹了一杆方天畫戟。這條黑黝黝的鐵傢伙足有一百多斤重,並且在戟的小枝上,薛仁貴還發現了“溫侯奉先”四個小字。此時他才明白,原來這杆方天畫戟乃是三國時期的“人中呂布”呂奉先所使用的蓋世神兵!


再仔細看他們修葺的這個廟,薛仁貴發現這是呂布的義父丁原的廟宇。因為丁原曾做過幷州刺史,而幷州就是古代的山西,這也是丁原廟存在的原因。

原來當初呂布白門樓兵敗後被曹操斬殺,赤兔馬被關羽騎走,呂布的親兵只好偷偷把將軍的方天畫戟帶走,然後藏在了丁原廟的木柱之中。方天畫戟被薛仁貴得到,也是機緣巧合,傳說中神兵有靈,它再次選擇了一位蓋世英雄!

此後,薛仁貴應徵入伍,他胯下白馬,掌中方天畫戟,浴血徵東疆場,為大唐盛世立下了不世功勳。這就是薛仁貴方天畫戟的來歷。


墨雪問心


古代演義小說中往往神化一些英雄人物,傑出軍事將領往往被稱作“白虎星君”下凡,幫助君王建功立業,比較著名的白虎星君下凡的有這麼幾位:

1、漢初三傑之一的韓信;2、平定安史之亂的郭子儀;3、《楊家將》中的楊六郎(楊延昭);4、降服高句麗的薛仁貴;《隋唐演義》中的羅成等。

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有四大神獸:青龍、白虎、玄武、朱雀;其中白虎象徵著威嚴、軍隊,古代中調動軍隊一般都配置“虎符”,白虎星君下凡就是天上主管軍隊的神仙到凡間來歷練歷練。(神獸白虎玉雕,象徵著威嚴、肅殺、軍隊、軍權、將領等)

應夢賢臣——薛仁貴。

話說,李世民平定了北部的戰亂,回到了京師。徐茂公夢到東海有一道紅光,然後一道黑光,自己解夢認為,大唐東部又有不安定的國家出現了。

潛在此時,李世民也做了一個噩夢,他夢到自己獨自出了營寨,騎馬獨行,突然有一個騎著綠馬,紅盔鐵甲,青面獠牙的將領要殺了自己。正在危難之際,突然出現了一個白袍白馬的小將,手執方天畫戟,四五招就把追殺的將領刺死了,然後,扶著李世民起來。李世民待要問他姓名時,這個白袍小將卻跑了,留下了四句詩:

家住遙遙一點紅,

飄飄四下影無蹤。

三歲孩童千兩價,

保主跨海去徵東。

徐茂公不愧是徐茂公,馬上將這四句詩解開了謎底,“家住遙遙一點紅”解夢為“日落西山”,這個人家住在山西了,從“龍口”走的,就是“龍門”,意思是指這個人家住在山西龍門縣;“飄飄四下影無蹤”則被解釋為“雪”,對應的“薛”姓;“三歲孩童千兩價”意思是指這個孩子這麼一點點就值這麼多錢,意思“人貴”了,於是乎,李世民和徐茂公對夢中的將領完成了勾畫,形象如下:

白馬白袍小將(這對應著白虎星君下凡的顏色一致),手持方天畫戟,姓名薛仁貴,山西龍門縣人士!(白虎星君形象圖)薛仁貴是怎麼得到方天畫戟的?

薛仁貴在沒有配齊所有道具裝備之前,他的命運是改變不了的,必須完整配備了李世民、徐茂公所描述的形象、身份相符才能出任將領。

薛仁貴第一次投軍到了張士貴軍中,張士貴一看姓名、打扮、籍貫都和李世民的“應夢賢臣”相符,唯獨沒有方天畫戟,就想趁機滅了薛仁貴,用自己的人代替,多虧同去的周青幫助,被趕出了軍營。(方天畫戟形象圖,項羽、呂布、楊戩等英雄蓋世人物大都使用這個兵器)

投軍不成的薛仁貴於是四處遊蕩,正好來到一個樊家莊,樊家莊中的樊員外有一個女兒生的非常漂亮,琴棋書畫樣樣精通,本指望尋找一個好婆家,樊員外下半生也有人照顧了。沒想到附近有三個萬夫不當之勇的山賊,要強娶了樊員外的女兒。薛仁貴聽說之後,立馬來了興致,要為這一方百姓除害,不過薛仁貴沒有武器!

樊員外這一村莊原來是西漢劉邦手下將領樊噲的後人,樊噲曾經在淮陰侯韓信手下擔任將領,有一杆方天畫戟(神器)保留了下來,沒有人拿得動,一直拿來做頂樑柱,重達200多斤。薛仁貴拿來之後,揮舞了幾下,剛好趁手。(薛仁貴劇照,白袍小將,手持方天畫戟)

樊噲大概拿到了淮陰侯韓信的兵器,這是神器,一直保存下來,就是靜靜的等待白虎星君的再次下凡了!薛仁貴就是白虎星君下凡,自己的武器重新回到了自己手中,開始征戰四方了。



穿越再現彼岸


要想知道薛仁貴的方天畫戟從何而來,就要說說薛仁貴的幾次奇遇!


薛仁貴出生于山西絳州龍門鎮大王莊,他的父母老來得子生下了薛仁貴,然而薛仁貴卻跟其他孩童不一樣,到了七八歲時還不會講話,這可把老倆口給急壞了。但是突然有一天薛仁貴卻開口說話了,喊了一聲“爹”,薛仁貴父親死了,叫了一聲“娘”,薛仁貴的娘也去世了,這下薛仁貴成為了孤兒!

(PS:薛仁貴之所以一直不會講話,是因為白虎星還沒有歸位,當時的白虎星落在了羅成身上,而羅成被萬箭穿心死後,白虎星歸位到了薛仁貴身上,薛仁貴會說話了。而薛仁貴的父母畢竟是凡人,受不起白虎星的“爹孃”稱呼,所以雙雙斃命!)



薛仁貴成為孤兒後,四處流浪到了柳家莊,機緣巧合之下認識了柳家小姐柳銀環,兩人私奔到了寒窯艱苦度日。後來薛仁貴隨周青投軍,來到唐營成為了伙伕,然而薛仁貴在機緣巧合之下來到了一個大洞,吃了位人蒸的九個面牛和兩個面老虎,自此薛仁貴擁有了九牛二虎之力,還得到了一本無字天書,此時的薛仁貴已經非常厲害了,但是他還缺少一件稱手的兵刃!


後來,薛仁貴路過樊家莊,正遇樊家莊遭受土匪攻打,薛仁貴欲幫忙趕走土匪,但苦於沒有趁手的兵刃,於是樊老員外把薛仁貴帶到了一個亭子邊,並對他說這個亭子的柱子是一杆兵刃,就看薛仁貴有沒有能耐拿出來,薛仁貴看了看就叫樊老員外拿了一個大木柱子來,自己運用神力“託梁換柱”拿出了這杆兵刃,原來是一杆方天畫戟!

之後樊老員外對薛仁貴說,這杆方天畫戟是他先人漢朝大將樊噲所留之物,重200餘斤,樊噲曾用它為大漢立下了漢馬功勞,後來樊噲死後,樊家後人就將這件兵刃收了起來,由於戟太重沒人能使動,所以就將它做了柱子!


薛仁貴得到方天畫戟後如虎添翼,幫樊家莊打走了土匪,樊老員外見薛仁貴如此勇猛,就將方天畫戟贈送給了薛仁貴。而薛仁貴也用這杆方天畫戟殺敵立功,最終為大唐平定了遼東之患!


唐古看今


在小說之中,是如此描述的,話說薛仁貴在絳州路上偶然遇見一位老嫗啼哭,他就問她為什麼哭啊,那老嫗告訴薛仁貴說離此五里不遠地高山上有一條大如斗的毒蛇,經常出來行惡,她的唯一一兒子也被它所害了。薛仁貴心想這蛇如此歹毒,害人不淺,於是打算為民除害,他就請老嫗帶他前去誅殺此蛇,老嫗連忙制止說,這蛇可厲害了,不能去啊,免得丟了性命。薛仁貴心意已決,老嫗無奈只好帶薛仁貴前去尋找此毒蛇。

薛仁貴同老嫗走了一段路程後,那老嫗就不敢往前了,指著前面高山對薛仁貴說:“前面高山的荒僻處便是蛇所在之處,我就在這田間祭祀我的兒子吧”。薛仁貴謝過老嫗便隻身攜帶寶劍前往山中尋找毒蛇了。

薛仁貴一人在山中尋找了半天,始終沒有找到毒蛇,正在分神之際,突然大風而起,吹得樹動山搖,草木分開,遠處山洞紅光乍現,一條身長數丈、獠牙暴露的毒蛇橫空衝到薛仁貴面前。薛仁貴沒有被眼前突來的情景嚇到,他拔出寶劍對那毒蛇大吼:“妖精,看我薛仁貴如何斬殺汝”。那蛇似乎有靈性,一聽此話,低著頭一溜煙就逃回山中去了。薛仁貴並沒有急著去追,他想:當年漢高祖斬殺了白蛇,後成了帝業,如今此蛇出現怪異,難不成自己也有佳運,於是打算殺掉此蛇表以決心,彰顯志向。於是薛仁貴提起寶劍尋去,他看見那毒蛇躲進了一處山洞,薛仁貴趕緊追上,追到深處出現了一個石室,室內亮堂,室內一處壁寫著“此石為仁貴所破!”

薛仁貴又驚又喜,薛仁貴找來一大石頭,往石壁一砸,壁破現出一封書函,裡面藏有兵書四卷,鐵甲一幅,鐵盔一頂,當然還有本文提到的一柄方天畫戟。

此便是薛仁貴方天畫戟之由來,當然在不同的小說裡,略有差別,但僅大同小異而已。






西瓜籽視頻


薛仁貴是唐代的名將,他的兵器就是方天畫戟,他的戟其實是有來歷的,因為他無比神勇,所以他的這把兵器也帶有了傳奇色彩。

在中國的冷兵器時代,能使用方天畫戟的人,必定身材極其高大,力大夫窮,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戟這種兵器的特點是第一非常重,屬於重兵器,第二尺寸比較大,第三操作比較複雜。

所以呂布就是使方天畫戟的三國第一名將,項羽也是使戟,天降戰神,典韋,善使80斤的雙鐵戟,力大無窮,在受重傷的時候,能單手輪得動對方一名士兵當兵器,這簡直就是舉世無雙,項羽再生。薛仁貴也是使的方天畫戟,事實上薛仁貴隨李世民徵遼東時,一出場就力壓群雄,勇冠三軍。

正因此,薛仁貴的方天畫戟也被賦予為神器。

據流傳的某些書籍上記載,在薛仁貴年青時,有一次在山間行走,遇到一位老婦人,一邊走一邊哭,就問那位婆婆為什麼如此悲傷,那位婆婆哭著說她兒子,昨天經過前面山口時,被一條巨蟒拖走,至今生死不明。薛仁貴非常氣憤,立馬讓這位婆婆帶她去找那隻怪獸,心想一定要為人除害,這位婆婆就引他往前,然後指著說那怪獸太兇惡她就不敢過去。

薛仁貴拔出隨身的寶劍挺身前往,果然一會那隻巨蟒從樹林中鑽出,薛仁貴大怒罵到“大膽妖獸竟敢擋路行兇,看我來殺你”。那隻巨蟒蛇一看薛仁貴,巨蟒就嚇得轉頭就跑進了前面一個山洞,薛仁貴隨即進入,發現山洞的石壁上寫著“薛仁貴破石得寶”,他就抱起身邊一塊大石向石壁砸去,石壁破碎後在石壁後面出現放著兵書一本,鎧甲一副,還有一把用鑌鐵通體打造的方天畫戟。

這就是薛仁貴的180斤方天畫戟的來歷,有人說怎麼可能這麼重,但是確實以前的戰爭要求人們以體力為主,有個別的武將身材極其高大,力量也驚人,是可以使這種重達180斤的玩意。象項羽當前能單手輕鬆舉起200公斤大鼎,放在現代,世界上恐怕沒一個男人有這本事,但這事肯定是真實的,項羽一人在湖州能輕易殺死二百武士,就是一個佐證,雖然薛仁貴可能沒項羽這種有力,但做為當時唐代第一武將,三箭定天山就能知道他當時的能力有多強。


漁經獵史小仙女


下面我說的都是根據民間傳說和評書演義而來,不要當史實啊。薛仁貴傳說是上天白虎星下界輔助唐朝。自幼跟李靖學藝,習得一身好功夫,後投軍不得志。有一次入深山在神仙府第吃了9只面牛2只面老虎(其實這些都是丹藥)於是有了九牛二虎之力,出山後路過樊家莊,恰逢山大王要強娶樊員外的女兒範金定做壓寨夫人,薛仁貴打抱不平但苦無兵器,於是樊員外說家有祖傳神兵,是漢初大將樊噲用的方天畫戟,樊噲曾用此戟和霸王項羽在戰場上廝殺,其中一個耳朵被霸王用槍別斷。當時這戟給用作柱子撐著一座柴房,薛仁貴託梁換柱,讓人用木頭把戟換下。從此薛仁貴就有了趁手的兵器。


江左老張


在小說裡面,是這樣寫的,說薛禮有一次在絳州路上遇到一位老婆婆坐在路邊哭泣,薛禮就上前問老婆婆為何在此哭啊,老婆婆就告訴薛禮,說離這裡不遠的大山裡有一條碗口粗的毒蛇,經常出來作惡,她的兒子就被毒蛇所害,丟了性命。薛禮心想如此毒蛇,驚擾鄉民,害人性命,非除不可,就讓老婆婆帶他前去毒蛇所在的地方,老婆婆聽到此話連忙制止薛禮,說此蛇可厲害了,不能莽撞丟了性命。奈何薛禮心意已決,老婆婆也只好帶他前去。

  薛禮跟著老婆婆走了一段路後,那老婆婆就不敢在往前了,指著前面的高山說:“前面的地方就是毒蛇所在的地方,我就不一同前往了”。薛禮謝過老婆婆便獨自帶著寶劍去山中尋找毒蛇了。

薛禮一個人在山中轉悠半天,卻始終沒有找到毒蛇,正當他分神思考的時候,突然狂風大作,樹動山搖,遠處一山洞紅光閃閃,一條身長數丈、獠牙暴露的毒蛇直衝薛禮門面而來,即便如此,薛禮也沒有被眼前景象嚇到,反而拔出寶劍就奔向毒蛇,還一邊大喊:“畜生,看我薛仁貴怎麼斬殺你”。說來奇怪,那蛇似乎能聽懂薛禮的話,轉頭一溜煙就逃回山中去了。薛禮看到此情景,也很奇怪,但並沒有著急去追,心裡想:想當年漢高祖劉邦斬白蛇起義,成就漢朝帝業,如今此蛇頗為怪異,難道我也有高祖一樣的運氣,於是就下定決心一定要斬殺此蛇,彰顯志向。薛禮提著寶劍就去尋找,遠遠的看到那毒蛇跑進一處山洞,就趕緊追過去,追至深處發現一處石室,四處望去,只見室內一處石壁上面寫著“此石為仁貴所破!”


看經典品百味人生


正史上的薛禮(薛仁貴)敗契丹、滅高句麗、破突厥,一生戰功卓越,在民間留下了“三箭定天山”、“神勇收遼東”、“仁政高麗國”、“脫帽退萬敵”等佳話。

歷史上的薛仁貴善用戟槍與弓箭,卻並沒有明確說明他的使用的戟槍是方天畫戟,倒是關於薛仁貴的小說裡,將方天畫戟作為了他的兵器,沒錯,這戟也是《三國演義》裡呂布的兵器,所以方天畫戟不僅僅是一種武器,更是一種勇猛的象徵。

小說裡的薛仁貴獲得方天畫戟的過程是這樣的,在路過絳州的時候,看到一個老婆婆在路邊哭泣,薛禮心地善良,就上前問話,老婆婆就說,這裡不遠處的山裡,有一條大蛇,劇毒無比,經常為非作歹,自己的兒子前兩天去山中採藥,便被這大蛇咬傷而死,所以心裡難過又毫無辦法,所以在此哭泣。

薛禮一聽,竟然有這樣的孽畜禍害鄉里, 於是提起刀要老婆婆待他去那座山。

老婆婆當然不想讓這個小夥子也去送命,就趕緊勸他不要去,但是薛禮當然不答應,路見不平,就要拔刀相助,拗不過,老婆婆只好帶他去了。

到了山腳下,薛禮讓老婆婆回去,自己獨自上了山,轉悠了半天,忽然陰風大作,一股難聞的血煞之氣撲面而來,只見狂風中兩道紅光閃過,那是大蛇的眼睛,再定睛一看,一條身長數丈的毒蟒向他撲了過來。

薛禮穩住心神,果斷拔出寶劍,大喝一聲:“孽障!看我薛某如何斬殺你?”

這一句話說出口,大蛇居然停住了身形,然後慢慢退卻,似乎是怕了薛禮。

薛仁貴心說,這孽障是要跑啊!哪裡肯放,上前就追,大蛇退卻的很快,薛仁貴緊隨其後。大蛇忽然衝入一個山洞,薛仁貴也衝了進去,再也沒找到大蛇的蹤跡。

藉著微光,薛仁貴才發現這山洞另有蹊蹺,他只見山洞的深處別有洞天,就向山洞深處走去,湊近一看,乃是一座石室,室中央有一塊光滑的石壁,上面寫著“此石為仁貴所破!”

薛仁貴大驚,於是照辦,舉起一塊巨石,向石壁砸去,“咔嚓”一聲石壁裂開了,內裡放著幾樣東西:兵書四卷,甲冑一副,當然,還要一柄方天畫戟。

薛仁貴拿著兵書,穿上甲冑,提著方天畫戟走下山,再去找那老婆婆,哪裡還找得到?

有人說,老婆婆和大蛇都是神仙,引導著薛仁貴拿到寶物,也有人說,方天畫戟就是那條大蛇所化,總之,英雄的兵器必須要有個神奇的來頭。


關注明離子,看更多歷史故事。


明離子


應夢賢臣四個字我想很多人都會知道是怎麼一回事,傳說唐太宗李世民一天做了一個噩夢,夢到自己獨自一人被敵軍將領所追趕,此時的太宗做皇帝多年已經沒有了當年矯健的身手,李世民逃跑的太過急促不慎連人帶馬跌入敵將事先挖好的陷井之中。

李世民眼看逃生無望只覺得天要亡自己於此地,李世民並沒有放棄最後生存的希望,請求敵將讓其大喊三聲,就在李世民剛喊出第三聲的時候突然一位白袍小將手持方天畫戟殺到,與敵將大戰在一起,最終敵將不敵而敗走。正當李世民要感謝這位白袍小將的時候,白袍小將卻消失在濃霧之中,一首詩也隨著飄蕩過來,正所謂家住遙遙一點紅,飄飄四下影無蹤。三歲孩童千兩價,保主跨海去徵東。

李世民正在感到萬幸並回味這首詩的時候,突然醒了過來,原來剛才的一切只是夢境,隨即李世民召集文武群臣訴說此事的,當時第一奇才徐茂公不一會的功夫就把此四句詩詞分析透徹。原來是這四句詩說的這位白袍小將乃是山西龍門縣人,喚作薛仁貴。當然以上只不過是民間的傳說,也有一些藝術作品引用此段來襯托薛仁貴的不俗之處。

藝術作品中也解釋了薛仁貴的方天畫戟是如何得來的,其中有兩種說法,第一種是薛仁貴跟隨大唐名將李靖學了一身本領,一次外出的時候看到一位老婦人在哭泣,問清緣由之後才知道老婦人的兒子被山上的一隻頭大如斗的毒蛇給咬死了,薛仁貴內心的狹義之氣迸然而出,決定為當地百姓除去這一禍害。在老婦人帶路之下找到了那隻大毒蛇,薛仁貴正要上前斬殺這位孽畜之時,突然一陣大風襲來,毒蛇看到薛仁貴之後離奇的選擇遁走,薛仁貴二話不說就要追趕毒蛇,可毒蛇到了一塊石頭那裡突然消失不見了,薛仁貴走上前去發現石頭上面赫然寫著方仁貴而破五個大字。薛仁貴為了斬殺孽畜還是打破了這塊大石頭,只見石頭之內一部兵法,一杆方天畫戟,白袍戰甲一副,至此薛仁貴擁有了應夢賢臣的一套裝備。

另一個說法是薛仁貴同樣為民除害要斬殺一方強盜之時,天色突變讓其擁有了方天畫戟白袍戰甲和兵書一部。當然以上仍然是一些藝術作品所杜撰而來的橋段,目的都是為了展現薛仁貴天生就是一位征戰沙場的戰將,命中註定要保天下安定。

正史中的薛仁貴得方天畫戟並沒有藝術作品中那樣神奇,首先方天畫戟只不過是一種儀仗所用的用具,很少用於實戰之中,薛仁貴採取方天畫戟為武器自然自身得武力也是不俗,畢竟方天畫戟用作實戰對使用者要求極高。

薛仁貴能在行伍之中用方天畫戟展露頭角,也間接的告訴我們薛仁貴當時應該正在使用方天畫戟,而方天畫戟在唐代只不過是被皇家的儀仗隊採用作為排場的工具,充作門面之用,所以說薛仁貴當時應該就是儀仗隊中一員。

雖然正史中薛仁貴得到方天畫戟的過程,並沒有我們熟知的那樣神奇,依然不影響我們對這位大唐名將的喜愛,不影響薛仁貴在我們心中的地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