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袁術家族四世三公,聲名遠播,久踞淮南,兵精糧足,為什麼最終一手好牌卻打得稀爛?

尤尼烏斯seven


在亂世期間,有人從平民百姓起家,通過自己的努力,在一片血雨腥風中殺出一條血路最終勝利。但是也有人從小出生就含著金鑰匙,應有盡有,擁有最好的資源,但是卻沒有應有的頭腦和魄力,最終一手好牌打得稀爛,這正是歷史迷人的地方,而我們今天要說的主角就是,號稱最笨諸侯的袁術,實力碾壓曹操,為何將一手好牌打得稀爛呢?

袁術的家族是漢朝著名的四世三公之家,家中祖祖輩輩都在朝廷任職,並且非常富貴權勢。袁術作為家中嫡長子受到的資源和待遇都是十分優秀的,而且由於袁家是名門望族,袁術也受到了很多勢力的拉攏,袁術選擇了何進勢力,並且不斷升職。

隨著董卓進京,天子被挾持,袁術也越來越想離開京城這是非之地。董卓的胡作非為,也讓袁術擔心自己的安危,而董卓想讓袁術當官,袁術拒絕之後連夜逃走,並且和孫堅合作殺害南陽太守,自己坐上了太守的位置。

南陽在當時的東漢是最富饒的地方之一,擁有發達的農業和水利,人口眾多,是一片絕佳的地域。並且當人們聽說袁術出逃到南陽的時候,很多人都遠遠投靠他,首先因為他是名門望族袁家的嫡長子。

然而袁術在坐擁一片地盤之後卻不思進取,在各地諸侯紛紛招兵買馬,增加自己名望的時候,袁術居然荒淫無度,不管理南陽的法制,反而還從百信身上搜刮民脂民膏,追求奢侈的生活,當地的百姓都很痛恨他,當時對他的評論是“公路驕豪,非治亂之主。從這之後,袁術失去了民心。

孫堅是最初支持袁術的大將之一,也是亂世時期比較強大的諸侯之一,在亂世討伐董卓的時期,袁術在後方為各位諸侯供糧,當時他的實力碾壓曹操,然而這個時候袁術手下有人告訴袁術,孫堅是一個梟雄,他如果佔據了洛陽,那麼他會成立自己的勢力,以後非但難以治住他,還要成為一個禍患。

袁術就中斷了軍糧的補給,孫堅大怒,立刻從前線回來斥責了袁術。隨後袁術又因為立場問題和袁紹鬧掰,由於當時的袁紹也是大諸侯之一,很多的將士都跟隨他,兄弟兩的戰爭就爆發了。雖然在戰中有來有往,互有得失,但是在一件事之後袁術徹底垮臺。

那就是袁術稱帝,袁術看當時的漢朝已經勢微,便想自立為王,在袁術稱王后,奢淫無度,當地百姓民不聊生,袁術的手下將領也多半拋棄袁術投奔別人。並且這樣做還會吸引仇恨,天下的諸侯都有理由來攻打這個逆臣賊子了。

就這樣龐大的袁術集團土崩瓦解,袁術也在建安四年去世,臨死前問到,為何我袁術會混到現在這個地步。袁術的愚蠢讓他最後走到了現在的地步,真是讓人嘆息啊。


歷史雲頂


袁術的失敗,有五點原因:

1、目光短淺,缺乏遠智,看待問題太過於表面,做事情沒有長遠規劃;

2、久踞淮南不假,可他在淮南奢侈荒淫,橫徵暴斂,鬧得民怨沸騰也不假,人心向背,佔踞越久越讓人討厭了;

3、以家族為傲,自視過高,氣量短小,他對自己的兄弟袁紹的評價尚且是家僕二字,對於其它人可想而知;

4、野心太大,不懂得收斂,認為自己是天命所歸,天下未定,貿然稱帝成為眾矢之的;

5、對手下、盟友喜歡口頭承諾,卻言而無信,久了,肯定會失去人心。

1、目光短淺

孫堅殺死張諮後,自願歸附袁術。聯軍討伐董卓的時候,袁術作為領導與眾不同,外敵未滅,先考慮起孫權日益強大,之後會對自己構成威脅。在孫堅人困馬乏,孤軍深入,剛剛打過勝仗的情況下,斷了孫堅的糧草供應。


2、奢侈荒淫,橫徵暴斂

袁術久踞淮南,可他的統治下災難連連,不僅士兵吃不飽,百姓甚至出現了人吃人的現象,不思救助的袁術差點把勸他救災的大臣斬殺。他自己在當時做了三件事情:第一件修了個祭祀的地方彰顯帝王威儀;第二件他在民間選美,漂亮的就弄到後宮;第三件,他修建了華麗的宮殿,每天錦衣玉食,和妃嬪穿金戴銀,出行必是規模浩大。

他統治下的地區,是不考慮經營的,而是主要想怎麼從百姓手中撈取錢財,大肆劫掠,這樣的統治,自然是不得民心。

3、狂傲自大

袁術在和袁紹爭奪盟友的時候,對於那些沒選擇他的人,評價袁紹他們一方說:“這些豎子不跟隨我,反而跟隨我家的奴僕嗎?”

4、野心太大

袁術聽到傳國玉璽在孫堅手中,就把孫堅老婆抓住,逼迫他交出了玉璽。得到玉璽的袁術很高興,認為自己是舜的後代,應了讖書上說的“代漢朝者,當塗高。”袁術對自己大臣說的是:“現在全國形勢紛擾混亂,劉氏衰弱。我家四代擔任三公宰相,百姓歸順,我想上應蒼天,下順民心,你們大家看怎麼樣?”

何等狂傲。

5、袁術言而無信

袁紹出了名的言而無信,無論是對孫權、孫堅,還是在對待劉備、呂布、袁紹的問題上,經常表現出言而無信的情況。

何夔評價袁術:天之所助者順,人之所助者信。術無信順之實,而望天人之助,此不可以得志於天下。


腦洞趣味歷史


羅貫中的《三國演義》是依託史實編寫,笑點極少,不像現代一些比較嚴謹的的文學、影視劇,流行在某適用章節,合理的上加入多處笑點,已更為作品填色。但非要在《三國演義》中找出笑點,也有掛邊的兩處,一處是蔣幹盜書,一處就是下面要說的袁術稱帝。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群雄四起。為了爭權利、搶地盤,今兒這兩家動刀子,明兒那三家互毆了,各處是狼煙兵戈。袁術依仗家族在朝廷攢下多年的威望與勢力,在江淮一帶也有了一塊不小的地盤,跟隨他的大多是受過袁家提拔和恩惠庇廕過的官吏和門生,還有不少傍大樹的賓客。一時人氣很旺,聲名很響。

袁氏家族四代有人在朝中位居高官,都是可以直接與皇上一塊兒議政的位子。天下很多官員都走過袁家的門路,當時袁家勢力風頭無兩。含著金鑰匙出生的袁術,打小就不知道“苦”字怎麼寫,長大後,身邊更是恭維之人簇擁。這樣的環境成長起來,自然養成性格驕縱,除了服些老子,誰都不服的脾性。

天下一亂,袁術有了自己的地盤,手下一些阿諛之人,便用了一些讖語來奉承他,說他當代漢而立,恰好他又從部下孫堅那弄到了玉璽,便有點飄了。公元197年,昏了頭的袁術自稱天子,國號仲家。

當時漢朝未亡,漢獻帝還在呢,雖然是在曹操的“扶持”下,你小子袁術就野心昭然,改朝換代,這不是找打嗎?!

爭勢力,搶地盤,誰先出刀子,總得有個由頭。尤其古人講究師出有名,貿然尋釁出手,臉上還真有些掛不住。這下好,袁術給人家送上去出兵的理由。可能他想,我已稱帝,以老袁家的聲望,歸附的人會更多。也可能想,誰不服,就來打唄,我有錢有人任性。就沒想到,自己給自己使了個昏招。

有人問了,袁術手下就沒有個賢明的人勸諫過他嗎?人還真不多,有兩三個,主薄閻象、依附他的孫堅之子孫策,勸過他,可他正飄著,全聽不進去。孫策是明白人,一看不是事,直接斷交,自創事業去了。這也說明,袁術手下,賢明智略之人本就不多,多是感恩他袁家以前的恩惠之人,卻於人情。再就是才賢不夠、諂諛之人,且跟著大哥,混吃混喝再說。

《三國演義》中,不提曹劉孫手下賢能了,就是劉表、劉璋等,羅貫中還寫了蒯越、文聘、伊籍、黃權、張任,出來為自家主公跑跑龍套、站站腳。袁術那,就小筆墨了一個紀靈,還讓張飛一矛搠死。可見,袁術手下,能掛上擋的助手,還是真少。

找打的理由給了,再不動手,真不給面子了。曹操早就在那磨刀呢,當下先後聯絡攛掇呂布、劉備等,發兵進擊。呂布先前還想與袁術結為兒女親家,一看袁術不著調,改和親為動手。劉備更是氣憤,天下是劉家的,要論稱帝,也不該是異性啊。

幾輪重拳掄過去,袁術就吃不住勁了。按說他也有幾個盟友的,群毆起來,也能來助助拳的。可是他這一稱帝,盟友都不傻,幫你打,打勝了,是為你添磚加瓦,打敗了,自己損兵折將,划不來。都閃一邊了。就連他的本家哥哥袁紹,不但沒幫他,還暗中助了曹操不少力。

幾輪戰事下來,袁術節節失利,人散財竭。沒辦法,燒掉宮室,去投另地的部下陳簡、雷薄,還被拒之門外。

袁術氣鬱成疾,坐在竹床上長嘆:沒想到我袁術到了這一地步。最終吐血而亡。

論勢力,當初群亂中,他與從兄袁紹絕對拔尖。倘若他緩稱帝,與袁紹聯手對外,天下群雄還真沒有不怵頭的。性格決定命運,可惜他與袁紹都是打小受人恭維,當慣了大哥,性情自傲,不肯一時居人之下的角色。兩兄弟非但和睦不多,還常常明裡暗裡互相使絆子。一手好牌讓他打的稀爛。不過,袁術也算有權有錢任性了一把,只是這任性有點過度,付出的代價是一生在蜜罐子裡成長,臨終想喝口蜜水,卻連口溫水都喝不上。


跨越時空—散發弄舟


有兵無好將。唯有紀靈可堪大任,閻象,李豐之輩自守有餘,無甚大謀。孫堅舊部本歸於袁術,但其子孫策很快分出獨立。


雖佔有淮南好的地盤,壽春四戰之地,位於淮河一線,前可望中原,下可攻伐江南,但袁術在任,一眼盯著徐州,驟時不能下,不可敵呂布,曹操之流,江南不可作為長久的支撐點,在地理位置上並沒有強大優勢。後來又得了玉璽,竟然傻乎乎的去稱帝,遭到眾人討伐,真成了冢中枯骨。


林鹿蘋


袁術與袁紹是兄弟,都是依靠家族的餘蔭,才能在東漢末年的諸侯爭奪戰中留有一席之地,可惜的是袁術自身的綜合能力,是不足以讓他有長遠的發展。他失敗是註定的,可是他還是那麼一意孤行率先稱帝,曹操聽到此消息那是狂笑不止,說他是愚蠢至極,那麼袁術的兵力排行是比較靠前的,為什麼被說稱帝是愚蠢的行為?

首先,袁術缺少長遠的眼光。當時的諸侯割據已經形成,但是漢室天子還在,你袁術作為一介臣子,居然想做皇帝?且不說那些忠於漢室的臣子不願意,就是那些打著匡扶漢室的陰謀家也是不願意的,他袁術這麼做是給了其他諸侯共同討伐的藉口和理由,孫堅是因為一方傳國玉璽導致被殺的命運,可是袁術對這方玉璽那是夢寐以求,終於如願的他,在一些不靠譜的文臣武將的慫恿下,還真的做起了皇帝,結果成了眾矢之的,可見袁術確實是愚蠢到家了。

再有,袁術的人品有問題。諸侯會盟時,他的兄弟袁紹是盟主,他是軍糧總得調度師,可是其他諸侯紛紛努力一戰之時,他的口頭承諾是那麼的隨意,你跟他要,他答應的比誰的都要真誠,可是再次催要時,先和你訴訴苦,諸如糧草的籌集需要時間,糧草的運送要時間,總之一句話,我可以承諾,但是糧草什麼時間到,我袁術也不清楚!時間一久,諸侯見袁術是把自己當猴耍了,漸漸地都退出了原來的諸侯會盟,開始了各自為戰的局面,其他諸侯也都在心裡埋下了遲早要找袁術算賬的念頭。

最後是袁術缺少能臣武將。袁術的兄弟袁紹這點要比袁術有很大優勢,有謀臣,有武將,但是這兄弟倆都犯了一個最大的錯誤就是自我膨脹,覺得自己的實力都是靠前的,只有自己打別人的份,那輪到別人打自己的道理。袁術呢,人品差,那你就得及時修補自己的不足,可是袁術依舊是驕奢淫逸,對下屬也是刻薄寡恩,就這樣的老闆,還希望下屬給你賣命?真是想多了。所以袁術雖然是四世三公之後,但是種種的不足,必然註定了他失敗的命運。


農夫說歷史


袁術的優勢:三國魏晉南北朝以及隋朝唐末,講的是門閥,中央集權握在門閥,漢有霍家,晉有謝家,王家,隋有關隴集團。袁術前期四世三公有了充足的政治資源,手下有紀靈等大將,有孫策,呂布也依託他,相比袁紹,袁術是正妻所生。試問有哪個軍閥打得過袁家?

袁術的劣勢:1有違人和。不得不說黃巾起義的原因是百姓已經苦不堪言,在剛經過黃巾起義和火燒洛陽等一系列的重大災難後,作為軍閥應該做的是休養生息,審視奪度,等待時機。

2缺乏謀士和人才,袁紹文有田豐,審配,許攸,郭圖武有河北四庭柱,大將多不勝數。曹操就更不用說,郭嘉不死臥龍不出也是不無道理。

3漢朝雖然衰弱不堪,可卻沒有一人跳出來稱王稱霸,他最早提出稱帝,呂布直接破口大罵,孫策帶著部下回了江東。眾叛親離卻還執迷不悟是失敗的最大原因。


左眼與左耳


我覺得袁術失敗主要有以下幾點。

1、袁術自視甚高、狂妄自大。由於出身名門,從小養尊處優,身邊不乏阿諛奉承之人,再加上自己是司空袁逢正妻所生,連自己異母兄弟袁紹都看不起,就算袁紹後邊實力比他強,他都經常和別人講袁紹只是父親的一個婢女所生,根本就不懂得低調,不懂得謙虛。

2、袁術貪圖虛名、格局過低。據《後漢書》記載:又聞孫堅得傳國璽,遂拘堅妻奪之。為了得到玉璽不惜以孫堅妻子為要挾,已然被玉璽迷失了心智,在玉璽面前毫無抵抗力,認為玉璽在手,天下我有。



3、袁術稱帝過早、能力不足。197年,雖然是群雄割據,但民心依然向漢,更有袁紹、曹操、呂布、劉備、公孫瓚、劉表等人,尤其是曹操,手裡握有天子,可以隨時以天子的名義發佈詔書,袁術竟然在如此環境環境下稱帝了,做了出頭鳥,終於捱了槍子了。袁術實則是外強中乾,看似強大而已,論軍事能力,他可能連呂布都不如,怎麼會是曹操的對手。

4、袁術荒淫無度、刻薄寡恩。袁術稱帝后,沉溺於酒色之中,不顧百姓與將士的死活,自己盡情揮霍,導致眾叛親離。199年,走投無路的袁術娶投奔他以前部曲雷薄、陳蘭,卻被雷薄等拒絕,說明袁術對部下刻薄寡恩,不是一個仁德之人。


讀史—正衣冠


歷史本身就有偶然性,沒有那麼多為什麼,我們今天的分析都有站在後來者的角度,失敗的人我們能給他找100種失敗的理由,同樣成功的人我們也能給他找100種成功的理由。

舉個例子,騰訊和阿里以後誰會更牛,我相信現在沒有人能夠分析得出結論,但是如果5年後騰訊比阿里厲害了,我敢肯定那時候我們就能找出很多理由來說明為什麼騰訊會變得很牛。


逐月君


奇瑞的牌一直不差好吧,但是就是打不好牌。


愛斯基摩魚魚


一世英明,不代表世世稱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