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青岛的建筑,有人赞道:“东方瑞士”,这是真的?

半坡,纯文字平台,草根情怀!《半坡文学微刊》,设五大版块。一、半坡微小说。二、半坡短散文。三、半坡古风(近体诗词)。四、半坡诗苑(现代诗歌)。五、半坡摆谈(微评论与小杂文)。欢迎来稿。


说起青岛的建筑,有人赞道:“东方瑞士”,这是真的?

建筑,往事(散文)

说起青岛的建筑,有人赞道:东方瑞士。


1981年我在老城区的莘县路住过一年,楼上邻居是青岛建筑设计院的设计师潘云龙,后来他担任市政协委员,设计院总工程师。他是上海同济大学建筑系毕业生。当年住房拥挤,晚上,潘工常到街边路灯下看书,我俩也就慢慢熟悉了起来。

当时他正在设计青岛市立医院新院,他告诉我医院的设计,增加顶层停放直升飞机功能,这对整个建筑有新的技术要求,国内的文献少,他正在研读国外资料。

后来医院盖起来了,记得那天直升飞机起降还上了电视,我从心里钦佩刻苦钻研的潘工。

他曾对我说过,青岛号称万国建筑之都,所谓“东方瑞士”,这对搞建筑设计的压力很大,设计得不象样真对不起这座城市。经他一提醒,我也开始格外留意起岛城的建筑来。

外地人来到青岛,看到沿海老城,一色的德式建筑,衬着绿树青山,仿佛置身欧州世界。康有为给青岛写了一条“广告词”:红瓦绿树,碧海蓝天。

一百多年前,德国人侵占了胶澳半岛。在这之前,青岛海边还只有一个汇前村,十分荒僻。德国人为青岛开埠规划了蓝图,青岛湾沿海一帶,依山傍海建造了大量的各种建筑物。欧陆风格设计多为红瓦尖顶,石头砌墙或红砖外墙,配以精美的雕饰和木制的栏榭,每一栋楼都如同艺术品一样。

从海上看青岛,远远地会眺望到红色双塔顶的天主教堂和天际中的十字架。我去过天主教堂,祈台上方的穹顶,绘满绚丽的西洋壁画;塔楼上五彩的玻璃窗,投下来温暖的阳光,令人感觉安详和圣洁。

说起青岛的建筑,有人赞道:“东方瑞士”,这是真的?

德国皇宫式的总督官邸,座落在信号山半坡之上,遥对大海。走近它就好象进入了古堡,花岗岩石料雕凿成各式造型,鑲嵌在整个建筑的点晴之处。天蓝色的阳台斜坡顶棚,造型别致的各种窗户,使这个森严的建筑增添了柔美的韵味。

我也曾进入里面参观过,用富丽堂皇来形容最恰当。大理石的螺旋楼梯,嵌金彩绘的高大的欧州壁炉,象牙钢琴和华丽璀璨的水晶吊灯,仿佛童话世界里的宫殿一般。

八大关是青岛疗养区,德占时期的海滨别墅群。花石楼、公主楼、蝴蝶公馆等等各种欧式、日式别墅洋楼有上百栋,这在全国也是稀有的。当年毛主席就居住过这里,并在海边主持中央会议。至今,沙滩上开会用过的木制方亭还在呢。

青岛传统的中式建筑也有,如栈桥伸向海里的迴澜阁、双层八角的古典亭阁,很有中国风韵,而提炼成青岛啤酒的商标图案就是迴澜阁。太平山东侧的湛山寺,山顶上的七层藏经塔,群峦叠翠中的寺庙殿阁,令人感叹传统宗教建筑的独特魅力。

在前海沿一溜的外国建筑中,唯一有一处古老的天后宫,灰墙红梁,飞翘的檐角,琉璃瓦,别有风致,展示着传统古典的美。我每次路过总要多望它一眼,至今我还没有进去过,有一种神秘感留个念想吧。

说起青岛的建筑,有人赞道:“东方瑞士”,这是真的?


如今的青岛,新城区高楼林立,楼越盖越高。近年设计了高楼灯光秀,五四广场和奥帆基地到了夜里,变成了光和影的大舞台,美仑美奂的五彩画面,展示着新城市璀璨的魅力。这是我们这一代人建设的美景,那种自豪漾溢在每个青岛人的脸上。

有时想起老城区的欧式建筑,我也会感叹,那是历史的遗存,虽然华美,但每一栋楼背后的故事,都记录着旧中国任人践踏的岁月。

夜幕降临,信号山下的基督教堂,德式的古老钟塔会准点响起来悠场的钟声,回荡在老城的红瓦绿树之间。而新城在钟声的悠扬之外,正孕育新一天的勃勃生机。



王爱国,笔名艾国,企业经理,青岛人,离退休越来越近,离文学也更近了。


说起青岛的建筑,有人赞道:“东方瑞士”,这是真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