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中的鬥草,真是在鬥草嗎?

黃泰然


“鬥草”亦稱“鬥百草”,是以各種花草相鬥決勝負的一種遊戲,“鬥草”和鬥雞、鬥狗、鬥牛一樣,是古代一種娛樂活動,不過現代逐漸湮沒無聞,下面筆者將介紹一下“鬥草”的歷史和玩法。

鬥草的歷史

由於年代的久遠,鬥草起源於何時,已無法考證,現在普遍認為與中醫藥學的產生有關,遠古時代先民生存艱難,生活單調,為打發枯燥的生活,空閒的時候便以鬥蟲、鬥草、鬥獸等為戲,於是逐漸產生了各種遊戲,鬥草就是其中的一種。

有關鬥草的記載,最早是在南北朝時期,那時它的名稱為“蹋百草”,是端午民俗。南朝梁宗懍《荊楚歲時記》有這樣的記載:“五月五日謂之浴蘭節,四民並蹋百草之戲。”南朝梁王筠《五日望採拾詩》:“採艾異詩人”,“折花競鮮彩”。

唐代韓愕的《歲華紀麗》曾描述當時“端午,結廬蓄藥,鬥百草”的活動。而唐代詩人對鬥草之遊藝也多有吟詠,如司空圖《燈花詩》有“明朝鬥草應多喜,剪得燈花自掃眉”之句;白居易《觀兒戲詩》也有:“弄塵或鬥草,盡日樂嬉嬉”的名言。此外還有鄭谷《採桑》“曉陌攜籠去,桑林路隔淮。如何鬥百草,賭取鳳凰釵”;李白《清平樂》中道:“禁庭春晝,鶯羽披新繡,百草巧求花下鬥,只賭珠璣滿鬥”。

唐代的鬥草遊戲不僅盛行於兒童之中,就是上自皇室貴戚、王公大臣,下至市民百姓,也都樂此不疲。據唐代韋絢《劉賓客嘉話錄》記載,唐中宗時,安樂公主在端午節玩鬥草遊戲,想以特有的品種取勝,便命令人騎快馬到南海袛洹寺,取東晉謝靈運施給該寺的鬍鬚,安樂公主怕剩下的鬍鬚為別人所得,“因剪棄其餘,今遂無”。

五代時,南漢主劉鉞在皇宮後苑遍植奇花異草,每值春深花繁時節,他就會組織一班宮女鬥花取樂。早晨打開後苑大門,他一聲令下,宮女們蜂擁而入隨意採摘,到規定的時間鎖上門,宮女們被集中起來,在大殿中比勝負,以誰採的種類多為勝,負者就要獻出金銀了,最後這些錢被集中起來,作為宴會的費用。

到了宋朝,鬥草遊戲之風更盛,描寫鬥草遊戲的詩詞數不勝數,“社下燒錢鼓似雷,日斜扶得醉翁歸。青枝滿地花狼藉,知是兒孫鬥草來”,這是南宋詩人范成大《春日雜興》中描述的兒童鬥草情形,由此可見,鬥草之風的盛行。

宋朝時,鬥草的時間也不只限於端午節了,如柳永《木蘭花慢·清明》詞中就有“盈盈鬥草踏青人,豔冶遞逢迎”句,描寫了清明節的鬥草遊戲,北宋詞人晏殊《破陣子》“燕子來時新社,梨花落後清明。池上碧苔三四點,葉底黃鸝一兩聲,日長飛絮輕。巧笑東鄰女伴,採桑徑裡相迎。疑怪昨宵春夢好,元是今朝鬥草贏,笑從雙臉生”,則我們展示了一幅春日鬥草的美景。

明清時期,這一遊藝活動更為盛行,除《紅樓夢》,在其它文學作品中也曾出現過鬥草的遊戲,如李汝珍的《鏡花緣》,清代宮廷畫家金廷標的《群嬰鬥草圖》等等。

金廷標的《群嬰鬥草圖》形象地刻畫了古代兒童用此法鬥百草的場面,該畫中共有十個小男孩,左下方三個小男孩中,一個正蹲著拔草、兩個相對而立正在用力拉斗車前草花莖;中部五個小男孩圍成一圈兒,兩人在鬥拉草莖、其他人在觀看助興、地面上散落著一片殘花敗葉;另有兩個小男孩、一個正在彎腰找草、另一個則用衣襟兜著滿懷的花草興沖沖地趕來。整個畫面細緻地描繪了找草、拔草、運草、鬥草的情景、真實地展現了兒童們鬥百草的歡娛。

到了現代,由於社會的發展,人與自然關係的漸漸疏遠,再加上游戲種類的增多,已很少有人玩鬥草的遊戲,許多人甚至都不知道,鬥草已慢慢湮沒在歷史的長河中。

鬥草的玩法

“鬥草”用草作比賽對象,或對花草名,或比試草莖的韌性等,具體說來主要有四種玩法:

1.文鬥

參加鬥草者將自己採集到的花草攜來鬥賽,一人報出自己的草名,其他各人以手中的草來對答,其鬥法很像對對子,如用“狗尾草”對“雞冠花”,當一個人報出草名別人無可對答時,這個人就勝了,這種鬥法較適合於閨中女性和有一定文化素養的人。

2.武鬥

常取一些韌性強、耐拉扯植物的莖柄,如車前草的花莖、狗尾草莖、白楊樹葉柄等,兩人各持這些植物的草莖柄相勾搭,然後都用力去拉,誰的莖柄被拉斷,誰就為輸家,反之則為贏家。

3.比技巧的鬥法

冬天時,折取湖邊蘆葦叢中的藜蒿乾草杆,將其在一個平面上折成多角的之字形,然後在之字向下的銳角處,勾掛另外一根之字形草杆,這樣一根接一根勾掛下去,看誰掛得多,誰就為贏家,這種遊戲具有很強的技巧性。

4.比運氣的鬥法

取三稜草長莖一根,相鬥的兩兒童各持一端,破為兩半,一齊朝草莖的中間部位劈去,至中心部位時,交換其中的一股,再向兩邊拉開去,最後若是劈拉成正方形者稱為“小廝”,運氣最好,為全勝,若是劈拉成“H”形者稱為“閨女”,運氣次之;若是穿拉不能成此兩種形狀,則運氣不佳,視為全敗。

總的說來,在我國古代,鬥草遊戲就是趣味性、知識性較強的娛樂活動,一直深受人們的喜愛。


王孫阿狸


巜紅樓夢》中的鬥草真是鬥草嗎?最近我也成了紅迷,每天都在研究,每天都在寫寫。我也想搞清楚巜紅樓夢》每個情節每個人物的來來去去,為什麼,為什麼?那麼書中鬥草是不是真的鬥草,帶著這個問題,我們一起來研究研究:



一、鬥草到底是什麼借用度娘來科普一下:鬥草,又稱鬥百草,是中國民間流行的一種遊戲,屬於端午民俗。其最初的源起已無處可尋,漢以前不見鬥草之戲記載(《歷代社會通俗事物考·尚秉和》),或許漢代之前此俗尚未流傳入北方中原。最早見於文獻是在魏晉南北朝時期,每年端午節群出郊外採藥,插艾門上,以解溽暑毒疫,衍成定俗;收穫之餘,往往舉行比賽,用草作比賽對象;唐朝後鬥百草愈漸成為婦女和孩童的玩意兒。《年華記麗》:“端午結廬蓄藥,鬥百草,纏五絲。”梁代宗懍的《荊楚歲時記》載:“五月五日,謂之浴蘭節。荊楚人並踏百草.又有鬥百草之戲。”鬥百草後來發展成為插花等裝飾藝術。如今,鬥百草之俗仍在南方某些地區流傳。



二、鬥草又分“武鬥”與“文鬥”兩種:

“武鬥”玩法大抵如下:比賽雙方先各自採摘具有一定韌性的草,然後相互交叉成"十"字狀並各自用勁拉扯,以不斷者為勝。這種以人的拉力和草的受拉力的強弱來決定輸贏的鬥草,被稱為"武鬥"。



所謂"文鬥",就是對花草名,女孩們採來百草,以對仗的形式互報草名,誰採的草種多,對仗的水平高,堅持到最後,誰便贏。因此玩這種遊戲沒點植物知識和文學修養是不行的。



三、巜紅樓夢》中寶玉生日那天,眾姐妹們忙忙碌碌安席飲酒做詩。各屋的丫頭也隨主子取樂,薛蟠的妾香菱和幾個丫頭各採了些花草,鬥草取樂。這個說,我有觀音柳;那個說我有羅漢松。突然豆官說,我有姐妹花,這下把大家難住了,香菱說,我有夫妻穗。豆官見香菱答上了不服氣地說:"從來沒有什麼夫妻穗!"香菱爭辯道:"一枝一個花叫'蘭',一枝幾個花叫'穗'。上下結花為'兄弟穗',並頭結花叫'夫妻穗',這時難為了眾姐妹,因為各種寓意的花兒也會迎來不同的人生現狀。在香菱鬥出“夫妻蕙”後,寶玉湊趣,找來一株菱花,並鬥出“並蒂菱”,有人據此推斷寶玉和香菱可能也有某種關係。寶寶認為《紅樓夢》不愧為四大名典,不是一般人所為。



從以上的總總中我們知道了什麼叫鬥草,及鬥草的類別和怎麼斗的方法。《紅樓夢》中的鬥草其實是人們當時娛樂的一種遊戲,可這不是一般的遊戲,鬥草鬥出人生智慧,鬥出一系列驚天動地的人生格局。現在的我們,每個人都在自己的鬥草世界裡鬥,不知寶寶們是否像紅樓裡一樣精彩?


翡翠妞兒信玉堂堂主


鬥百草是端午民俗,一種遊戲。玩法分為兩種,一種是武鬥:兩邊各自採擷有韌性的草比如車前草等,相互交叉成十字的形狀然後各自用力拉扯,扯不斷的為獲勝方。一種是文鬥:是婦女的專屬遊戲,女孩子們各自採擷來許多的花草,以對仗的形式來報花草名,採的多且對仗的水平高,堅持到最後為勝者,文鬥需要有一定的文學修養並對植物有所瞭解。

《紅樓夢》中的鬥草出自第62回,大觀園裡眾女兒私下群集湊份子為賈寶玉過生日,還引出了與賈寶玉同一天生日的薛寶琴、邢岫煙、平兒一起熱鬧玩耍同慶生日。她們安席飲酒作詩人人盡興把大觀園鬧的是地覆天翻。第二天眾人覺的還沒有玩夠於是大家又群聚在一起玩,賈寶玉問襲人怎麼半日不見芳官,襲人道芳官與幾人在外鬥草取樂呢……大觀園裡香菱和小螺、芳官、蕊官、藕官、豆官等四五個人滿園玩了一圈,大家便採了些花草,兜坐在花草堆裡鬥草。這時,賈寶玉也採了些花草來湊熱鬧。香菱與豆官玩到地上,香菱弄髒了石榴紅裙,這裙子是薛寶琴所贈;襲人把自己的石榴紅裙給香菱換上,香菱臨走時囑咐不要把這裙子的事說給薛蟠知道。

作者表面上寫的是鬥草,實際上是在寫人,在隱喻每個鬥草之人的結局,她們有自己尋覓的對象但在那個特定的歷史社會環境中被無情的碾壓得支離破碎,從而走向一個悲慘的結局。性格不一樣的人採擷了不一樣的花草,採擷了不一樣花草的人也走向了不一樣的結局:採擷了姊妹花的豆官,並沒有和她的十二官姐妹們天長地久的在一起,王夫人抄檢大觀園時眾女伶被逐出大觀園,姐妹們各奔東西,芳官被逐後隨水月庵的智通老尼出家去了;藕官和蕊官被逐後隨地藏庵老尼圓心也出家了;而豆官跟了薛寶琴與姐妹們分道揚鑣後事不詳。採擷了夫妻蕙和並蒂菱的香菱與賈寶玉,他們一個是薛蟠的小妾她嚮往夫妻之間的愛情,可最後卻被悍婦夏金桂折磨致死,本是鄉紳甄士隱的掌上明珠,小家碧玉式的人物卻有著這般可憐的結局,著實的真應憐。而另一個最終並沒有和他心心愛的表妹林黛玉在一起,木石前盟最終在無情的現實中被摧毀。鬥草之人他們所採擷的花草都一一寓意著他們的結局,作者用這種草蛇灰線的手法暗指人生變幻無常,在那個食人般的社會中,往日的快樂是短暫的,美夢終究一場空,韶華散盡落得個白茫茫大地真乾淨!


智慧菌


是鬥草,鬥草分文鬥,武鬥。文鬥就是比誰的種類多。武鬥,就是比誰的堅韌,一人拉一頭,斷了為輸。

紅樓夢中是文鬥,比誰的種類多,種類奇特。

這個說,我有觀音柳;那個說我有羅漢松。突然豆官說,我有姐妹花,這下把大家難住了,香菱說,我有夫妻穗。豆官見香菱答上了不服氣地說:"從來沒有什麼夫妻穗!"

香菱爭辯道:"一枝一個花叫'蘭',一枝幾個花叫'穗'。上下結花為'兄弟穗',並頭結花叫'夫妻穗',我這個是並頭結花,怎麼不叫'夫妻穗'呢?"

豆官一時被問住,便笑著說:"依你說,一大一小叫:'老子兒子穗',若兩朵花揹著開可叫'仇人穗'了。薛蟠剛外出半年,你心裡想他,把花兒草兒拉扯成夫妻穗了,真不害臊!"

說得香菱滿面通紅,笑著跑過來擰豆官的嘴,於是兩個人扭滾在地上。眾丫鬟嬉戲打鬧,非常開心。後來寶玉也採了些草來湊熱鬧。


雲詩雷情


不是,分文鬥和武鬥。


秋思笛韻


憨湘雲醉眠芍藥 呆香菱情解石榴裙

大觀園中女孩子們,為了給賈王玉過生日,私下時湊份子搞了個聚會。鬧個天翻地覆。人人盡興,還引出了同一天生日的寶琴、平兒、岫煙也一齊熱鬧一番。第二天,餘興未盡,大家又湊在一起玩,這時“寶玉因問:‘這半日不見芳官,他在那裡呢?’襲人回顧一瞧,說:‘才在這裡的,幾個人鬥草玩,這會子不見了。’……外面小螺和香菱、芳官、蕊官、藕官、豆官等四五個人滿園玩了一回,大家採了些花草來,兜著坐在花草堆裡鬥草。”

香菱、芳官等鬥草,香菱與豆官玩到地上,香菱裙子弄髒了水溼,其裙為寶琴所贈;寶玉教襲人給她換一件,香菱臨走不叫把裙子事說與薛蟠。


以夢為馬的馬


《紅樓夢》中這次鬥草,表面上是在鬥草,其實也是在寫人。不同的人採不同的花草,而採下不同花草的人,最終也走向了不同的結局。

採下松竹蕉的芳官、蕊官和藕官,最後在抄檢大觀園時被趕出了賈府,後來三人又被老尼姑忽悠著出了家。一個跟了水月庵的智通,兩個跟了地藏庵的圓心。

香菱採下夫妻蕙,最終她卻成為了薛蟠的侍妾,受到了薛家的折磨,她心心念唸的愛情,心心念唸的夫妻,到死也沒能到達她的身邊。

賈寶玉採下並蒂菱,最終卻沒能並蒂,她喜愛的林妹妹最終煙消雲散,他也在與薛寶釵成婚之後,出家當了和尚。

每個人走向的結局都與他們所採的花草寓意相反。

這彷彿在暗示世事無常,沒有人可以左右自己的命運,而所有人追求的東西都會被這無情的社會秩序碾壓得體無完膚,最終隨書走向一個荒誕的大結局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