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民政阻擊疫情的戰時機制與非常措施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湖北省武漢市民政局高度重視,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積極落實省委省政府、民政部、省民政廳及武漢市委、市政府指示要求,迅速啟動戰時機制,採取非常措施,會同並指導各區民政局積極應對,上下聯動,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應對疫情。

領導靠前指揮,專班迅速行動

疫情發生後,武漢市政府黨組成員李強靠前指揮,先後調研督導市慈善總會的社會捐贈接收工作、疫情期間遺體火化工作、洪山區麗島花園社區、東西湖區額頭灣社區等多個社區疫情防控工作。1月27日晚,在督導各區落實全面排查發熱病人等工作時,要求各區選派處級幹部牽頭,街道、衛健、公安等部門參與,成立協調小組,壓實社區工作,幫助做好分級分類診療和巡邏宣傳、關愛幫扶工作,加強現場處置突發情況。

迅速成立市防控指揮部社區工作專班,在民政系統內抽調一名調研員到市指揮部協助工作,抽調5人參與社區專班工作,組織開展全市社區層面的疫情防控工作。1月21日,市民政局組建疫情防控指揮部,結合民政職能分別指導督促全市養老服務、殯葬服務、流浪救助、兒童福利等民政服務機構和局系統各單位的疫情防控工作。

城鄉社區聯動,加強基層防控

研究制定社區排查發熱病人工作機制,要求各區儘快落實人員排查全覆蓋、分類安排全覆蓋。為解決市民居家出行不便等問題,全市緊急徵集6000臺出租車,為每個社區配備3臺-5臺,從1月25日起,由社區居委會統一調度使用,主要為轄區居民出行提供免費服務,社區居委會為生活不便的居民上門免費提供送餐、送菜、送藥等居家服務。組建5個督導組,到中心城區社區就疫情宣傳、發熱排查工作啟動、分流分診機制運轉、環境整治等工作進行督導檢查。中心城區各社區落實密切接觸者“四包一”責任制,按要求發放“五個一” (一支體溫計、一瓶消毒液、一本宣傳冊、一個口罩、一張表格),切實做好居家觀察工作。

各社區利用廣播、微信公眾號等形式,開展防控知識宣傳、科普知識宣傳等。通過武漢微鄰里110議事廳,社區居民以門牌號為單位報送是否發熱等情況,並積極排查登記發熱病人,上報衛生防疫部門。東西湖、蔡甸、江夏、黃陂、新洲等區將上級撥付的口罩、電子測溫槍、84消毒水、一次性手套等物資全部分發到社區;江岸、江漢、礄口、武昌、洪山、青山等區出租車輛與社區對接上崗,為社區提供服務;志願者到街道報到,參與物資分發等志願服務。社區工作人員還為獨居老人和生活不便的居民上門送生活用品。

分類施援救助,保障基本生活

武漢市民政局印發了春節期間做好睏難群眾慰問工作的通知,全市困難群眾分別增發一個月低保金,向低收入家庭發放慰問金。同時,向低保對象、特困人員分別發放當月物價補貼。截至1月23日,所有慰問救助資金已全部及時足額髮放到戶。全市共投入春節慰問救助資金1.8億元。

按照市疫情防控指揮部1號通告要求,市民政局進一步強化困難群體的基本生活保障。按時足額髮放低保金、特困供養金、孤兒養育金、殘疾人兩項補貼。突出重點人群、重點對象,優先保障好受病毒感染的低保對象、特困人員、困境兒童、留守老年人等特殊困難群體的基本生活。加強臨時救助,按照急事急辦、特事特辦,整合臨時救助、慈善救助等各類救助政策,提高救助及時性、針對性、有效性。推動各區積極組織協調街道和社區,為低保對象、分散供養特困人員、分散供養孤兒等困難人員免費發放口罩、消毒劑、洗手用品等防護物品,確保困難群眾在家能消毒、出門有口罩。

在交通管制期,市救助管理站採取駐站、拼車等方式堅持值班,確保救助機構正常運轉。把好“入站”“出站”關口,分別在救助管理站門房、接待大廳開展入站體溫檢測,嚴防發熱、咳嗽等人員進入站內,停止一切護送、購票返鄉工作;及時做好滯站受助人員的心理疏導。託養機構做好疫情報告、每日消毒、疾病預防、測量體溫等工作,確保託養人員安全。在封城期間,緊急配送一批蔬菜,加購醫用口罩,及時安排受助人員飲食。

高效對接運轉,全天候接收捐贈

市疫情防控指揮部4號通告發布以來,愛心企業、社會組織、個人積極響應,紛紛捐贈。截至1月30日上午12時,武漢市慈善總會共收到捐款22.7億元。

捐贈工作啟動以來,市民政局協調專班各部門通力合作,快速響應。市公安局開通捐贈物資綠色通道,市交管運輸局建立轉運機制,市慈善總會安排7部專用電話、市紅十字會安排6部專用電話24小時值守,保持高效運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