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仁貴的地位如何?

_玖玖喵咪


薛仁貴,絳州龍門(在今山西)人,家境貧寒,靠種田為生。由於身份低賤,他參軍後一心想立功揚名。在高句麗,他果然一戰成名,唐太宗提拔他為遊擊將軍,並說:“我高興的不是收復了遼東,而是得到了白袍將軍。”

唐太宗死後,唐高宗接替皇位。一天夜裡突發洪水,直衝玄武門,守門的將士四散逃走。薛仁貴說:“天子有危險,我們怎能逃跑?”於是登上城樓,厲聲呼叫,給宮中報警。唐高宗從夢中驚醒,躲到高處。兇猛的洪水迅速淹沒了皇帝的寢宮,唐高宗心有餘悸地對薛仁貴說:“多虧了你,我才沒被淹死,你真是忠臣!”唐高宗賞給薛仁貴一匹御馬,從此對薛仁貴格外信任。

薛仁貴多次參加平定高句麗的征戰。在石城,高句麗有個神箭手,射殺唐兵十餘人。薛仁貴一怒之下,單騎出擊,直衝過去。對方在慌亂中還來不及舉起弓箭,就被薛仁貴活捉了。

唐軍將領龐同善進軍到達金山,遭到高句麗大軍的伏擊。高句麗軍乘勝追擊時,薛仁貴率領本部人馬攔腰殺出,取得勝利。接著,薛仁貴率領兩千騎兵,乘勝進軍扶余(今遼河以東及朝鮮半島)。他們裹著白衣,穿過冰天雪地,突襲敵軍,斬殺和俘虜敵軍一萬餘人。高句麗軍聞風喪膽,紛紛歸降。薛仁貴接連攻佔四十多座城池,與李等諸路大軍會師平壤。唐高宗命薛仁貴率兵留守平壤。

他發展生產,整頓民生,施行仁政,撫養孤兒,贍養老人,治理盜賊,提拔任用本地人才,表彰獎勵忠孝節義之人。高句麗人非常高興。

薛仁貴在戰場上的威望使敵軍聞風喪膽。晚年,他受命率兵進攻突厥。突厥將領問:“唐軍帶兵的將領是誰?”回答說:“薛仁貴。”突厥將領又問:“我聽說薛將軍流放象州已經死了,人死怎麼能夠復生?”薛仁貴脫下頭盔,突厥將士大為吃驚,面容失色,都跳下馬來跪拜,一會兒都退後溜走了。薛仁貴揮兵進攻,大破敵軍。

白袍將軍薛仁貴徵戰一生,英勇善戰,為抵抗外族入侵,維護邊境安寧立下不朽功勳。



歷史茶館兒


“榮耀歷史”用心為你解答歷史


初唐盛產名將,群星閃耀,薛仁貴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薛仁貴的戰績

薛仁貴一生戰功赫赫,他的戰績滿足了我們對於英雄主義的所有幻想!

初出茅廬第一戰就是跟隨李世民征討高句麗,士兵薛仁貴單槍匹馬於萬軍叢中取敵將首級,震驚天下,以至於李世民都感慨“最高興的不是獲得了遼東,而是發現了薛仁貴”。

高宗時期,薛仁貴以大軍副統帥的身份再度出征高句麗,戰無不勝,因功被封為左武衛將軍。

兩年後,九姓鐵勒叛亂,薛仁貴作為副將再度出征,兩軍對陣薛仁貴連發三箭射死三名敵將,整個戰場瞬間安靜了,鐵勒十幾萬叛軍紛紛下馬投降,這就是著名的“三箭定天山”。

剛從天山回來的薛仁貴再度披掛上陣,第三次出征高句麗,一路摧古拉朽,與李勣會師於平壤城下,

一舉攻入平壤,高句麗滅亡。李勣班師回朝,薛仁貴留守平壤,負責戰後恢復。

薛仁貴一生四十餘戰,只敗一次。薛仁貴率5萬大軍護送吐谷渾王回青海,想要光復被吐蕃侵佔的吐谷渾。初期作戰順利,後期吐蕃先後派出20萬、40萬大軍,薛仁貴不敵退兵,此次戰敗後薛仁貴被免職為民。

幾年後薛仁貴被起用,突厥人進攻雲州,薛仁貴出征,陣前突厥人大聲問道:“來將何人?”薛仁貴脫下頭盔,突厥人一看是薛仁貴,驚恐無比,下馬作揖道歉後逃走,薛仁貴揮兵掩殺,大獲全勝,這就是著名的“脫帽退萬騎”。

薛仁貴的地位

同時期,唐朝還有一位猛將——蘇定方,兩人具有可比性,將從爵位、官位以及後世榮寵來比較雙方的地位。

爵位:

薛仁貴被封為平陽郡公,在異姓爵位裡僅次於國公(異姓不得封王爵),屬於相當高的爵位,如果在開國時期,憑藉薛仁貴的戰功封一個國公綽綽有餘。

不過蘇定方的爵位可是邢國公,在高宗一朝,國公可沒有幾個,足見蘇定方的戰功還在薛仁貴之上,所以高宗一朝武官蘇定方第一,薛仁貴第二。

官位:

唐初主要武官都會任職十六衛大將軍,十六衛從尊到卑依次為左右衛、左右驍衛、左右武衛、左右威衛、左右領軍衛、左右金吾衛、左右千牛衛、左右監門衛。

薛仁貴最高軍職為右威衛大將軍,去世後被冊贈左驍衛大將軍

,蘇定方最高軍職為左驍衛大將軍,單純從軍職來看,蘇定方也領先薛仁貴一級。

但是有一點薛仁貴比蘇定方強很多——施政。唐朝平定高句麗後設安東都護府,薛平貴被任命為檢校安東都護,掌管高句麗舊地的軍政大權,主導戰後恢復。後來薛仁貴還做過瓜州長史、檢校代州都督等職務。

後世榮寵:

圈內流傳著這樣的說法,是不是名將就看有沒有成為唐肅宗時期武成王廟配享64將。

蘇定方光榮入選,而薛仁貴則沒有此等殊榮。

宋朝建立,對武廟配享名單做了大幅度改動,像關羽、張飛等22人被調出武廟,秦叔寶、李愬等23人被迎入武廟。調整之後蘇定方依然在列,薛仁貴則繼續沉默。

到了宋徽宗時期,對武廟配享名單做了擴充,由64將增加到72將,可惜依舊沒有找到薛仁貴的身影。

由此可見,薛仁貴雖然戰功赫赫,但是並沒有像我們想象中的那樣受後代統治者認可


總結來看,薛仁貴是唐朝後太宗時期最閃亮的將星之一,“三箭定天山”、“脫帽退萬騎”也不是小說演義,一生三次出征高句麗,最終滅亡高句麗,鐵勒、突厥、吐蕃都曾是他的手下敗將!

但是薛仁貴在當時以及後世的地位並不像《薛仁貴徵東》等小說裡面描寫的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甚至是一字平肩王,要和皇帝平起平坐,他實際的地位只能算是中上,同時期的蘇定方領先他一整個身位。另外他也沒有一個叫薛丁山的兒子,但是他兒子薛訥和薛丁山一樣牛叉,是武則天時期左衛大將軍。


榮耀歷史


薛禮字仁貴(614-683年3月24日),山西絳州龍門修村人(今山西河津市修村人),唐朝名將,著名軍事家,政治家。創造了“良策息干戈”、“三箭定天山”、“神勇收遼東”、“仁政高麗國”、“愛民象州城”、“脫帽退萬敵”等諸方面在軍事,政治上的赫赫功勳。 戎馬輝煌的一生,成績傲人的名將 現在來總結一下薛仁貴一生的主要功績。   先來統帥指揮能力。   三箭定天山,利用擒王之略,僅3支箭就幾乎擺平13萬人。   新城救援戰,天降神兵,防止了敗局的發生。   金山之戰,僅以本部兵馬擊潰乘勝而來的10多萬敵軍,斬首5萬,擊潰無數。   扶余川阻擊遭遇戰,僅2000人對數萬人,斬殺萬餘,敗退數萬餘高句麗40多座城市聞薛禮之名直接投降。   69歲帶兵出征的雁門之戰,大勝突厥10萬大軍,完成人生最後一擊。   個人武藝高強表現   安地解被群圍唐將劉君邛之圍.   安市單騎衝進25萬人的陣勢,擾亂敵軍,使敵軍亂而無法戰。   石城活捉已經連射殺本方10餘的神箭手。   三箭定天山。   與溫沙門大戰於橫山,匹馬當先,無人能當。   曾經射殺外族3品將軍7人,三軍統帥2人突厥小可闡,吐蕃未氏那木,影響巨大。   四位皇帝對薛仁貴的評價   唐太宗:朕舊將並老,不堪受閫外之寄,每欲抽擢驍雄,莫如卿者。朕不喜得遼東,喜得卿也   唐高宗:古之勇猛者,無一人可敵卿。卿左突右殺,所向無敵.   唐玄宗:卿父勇猛罕見,古之未有。(對兒子說的)   趙匡胤:猛悍一矣   開耀元年,唐高宗對薛仁貴說的一句話更是極力的肯定這位大將軍的功績:“漢北遼東鹹遵聲教者,並卿之力也。”細細的感受一下這句話的意思,中國北方和東北的少數民族可以聽從朝廷的指揮這都是你的努力啊,多麼偉大的貢獻。   《唐書》評價   仁貴驍悍壯勇,為一時之傑,至忠大略,勃然有立。噫,待封不協,以敗全略。孔子曰:“可與立,未可與權。”上加明命,竟致立功,知臣者君,信哉!   《明史記事本末》   軍若驚飈,彼同敗葉,遙傳仁貴,咋舌稱神   縱覽薛帥一生功過 看薛仁貴一生的經歷,早年是憑藉自己的勇猛而成名,後來的指揮作戰也是非常厲害的,可以說明是個軍事家.在朝鮮做為地方父母官,大力發展生產,整頓民生,能使亡國者感恩,在象州的作為,說明薛仁貴的政治才能也是很突出的.即便那次大敗也是本自己人出賣了。薛仁貴一生作戰40年,僅敗一次,其餘全部勝利,一生沒有犯過一次軍事指揮上的戰略錯誤,而且纂寫的《周易新本古意》為世界上第一部辨證法理論的軍事著作,可見其軍事才能的出色。薛仁貴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能讓敵人在未開戰之時就下馬跪拜的將軍,他打敗過鐵勒等諸多外族侵略,是我國的對外的民族英雄,是中華民族不該忘記的戰神。


A歇斯底里421


薛仁貴是唐朝時候的將軍,唐朝的時候是三省六部制,分為尚書省,門下省,中書省)三者互相制衡,沒有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官職。唐朝重武輕文,武官地位略比文官高,但絕對是僅次於皇上。


胡說古今


你這個問題有些不明白,薛仁貴的地位是在當時的地位,還是在整個中國歷史上的地位。其次,如果是在當時朝代的地位,是在君王心裡的地位,或朝廷地位還是在百姓心中的地位,都不一樣。有關薛仁貴的情況是,書中有很多,網上也有很多,具體怎樣評價,就像莎士比亞說的1000個人眼裡有1000個哈姆雷特。還請你細細品讀,認真思考評價。








谷底陋室


唐朝著名將領,多次征服高句麗,滅契丹。戰功彪炳史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