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些人在一線城市待久了回到家鄉反而不適應?

天涯浪子


之前一直是北漂,老家江蘇小縣城,現在在蘇州工作。

說一下自己的感覺吧。首先還是很慶幸來到了蘇州,這個城市還是很有活力,尤其是園區這片,都是些科技公司,整體氛圍跟北京沒差多少。所以我適應起來也還算可以。

但是回到老家的時候就不一樣了。我在北京,在蘇州,整天接觸最多的就是工作信息或者行業動態,想的最多的就是如何達成月度目標,如何憑自己的努力爭取今年更上一個臺階,如何能在年終獲得更好的考評,拿到更高的年終等等。

到了老家之後就不一樣了,一天到晚聽到的都是:某某某遠房親戚在哪裡開了個大公司了,這是他的電話,有空多聯繫聯繫;或者就是某某人的兒子現在混得可好了,在XX好幾套房子,要不你去投靠他看看;或者就是某某某當了XX的什麼幹部了,有空我請他吃個飯,你跟他聊聊……

人情、關係成天圍著你打轉,真的就好像搞好這些關係,討好這幫人就能一步登天似的。

很多人都說大城市靠自己,小城市靠關係。這句話,算是真正體會到了。在大城市,每個人都有相對平等的競爭環境,只要你付出更多努力,並爭取到更好的結果,你就會有晉升的空間,一切憑成果說話。而小城市裡,似乎大家總想的是如何把關係網價值最大化。甚至八竿子打不著的人,也能想辦法攀上關係。


不知道別人怎麼想,反正我個人對這種亂七八糟的人情世故真的是受夠了。每次去到這樣的飯局,看到大家唯唯諾諾的樣子,真的是打心眼裡厭惡。

當然了,我個人還是比較慶幸,至少在家鄉還是找到一份跟之前在北京時差不多的工作,讓我可以擺脫那些關係網的糾纏和困擾。或許我這輩子也就是個勞碌命吧,不會打理這些人情關係,但是至少我能活得自由一點,也不用看什麼人的臉色過活。


Hi生活菌


現身說法,篇幅略長!我老家是東北的一個資源型城市。很早就工業化了,我爺爺那輩,基本就全是城鎮戶口了,幾乎所有人都在企業工作。終身的,有退休金的。從小長到大!幾乎跟再大城市生活的孩子,沒什麼區別(個人感覺)!吃著辣條,喝著可樂,讀著全國百強的中學!沒有為了錢而發愁過(小城市的生活水平,家裡的獨生子,父母,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全部都有退休金)。13年大學畢業後來到了北京!初來乍到,很不適應。不明白這個城市除了大一點,跟家裡有什麼區別。一樣的樓房,就是高一些,一樣的公交,只不過有地鐵,一樣的穿著,還沒我家穿得好!人這麼多,慌亂,浮躁,擁堵。後來隨著一年一年的過去,19年十月份,我回想過去的六年,每年發生的事情都歷歷在目。我終於明白了為什麼叫做回不去的家鄉!


13年,第一年

拿著4000多塊錢的薪水,住著1500多的合租房。吃喝拉撒之後剩不下什麼!可能月末只能吃麵條。每天擠地鐵,加班,感覺很疲憊,不知道意義何在。為什麼不聽父母的安排,回去當個公務員!在家裡可以吃香的喝辣的。住大房子。有人給做飯。一份中等收入一輩子。多好!我討厭北京,我想回去
14年,第二年

薪水到了七千,女朋友畢業過來了,工資五千多,我們一起在六環外租了一個一居室,一個月2000多。依然擠地鐵,加班,感覺很疲憊,但是突然發現好像能剩下點錢了!日子依舊苦逼,熬著。還是後悔,還是覺得沒有家裡好!打算年底回家!考個公務員。

15年,第三年

為了給女朋友一個交代!六環外買了個房,用的是我倆的全部積蓄加上我父母給的補貼,付了首付!這一年是我們最苦的時候。我的薪水在八千多,女朋友的八千多,貸款要還6000多。因為換了工作,路程要兩個小時,所以不得已換了離公司近一些的地方租房。但是單程依然要一個多小時。房租從2000多變成了3000多。又剩不下任何錢了!咬牙忍著!覺得還是家裡好。

16年,第四年

我們兩個換工作,薪水加一起兩萬吧!但是更忙了。這一年我們見面的時間都很少,也就每天晚上的兩個小時。昏天黑地的。根本就沒時間矯情哪裡好,為什麼,這種事情。除了累就是累,唯一給我們勇氣和動力的,是之前買的房子下來了,我們去看了房子,突然覺得自己有家了。匆匆忙忙的過了一年,這一年,我們沒有回家,在北京度過了冷清的一年,因為公司要值班!心裡很淒涼,我家,女朋友家,還有我們兩人,大年三十,進行行了一次三方視頻會議。隔著屏幕看著彼此的臉,說不出的滋味。

17年,第五年

這一年,貌似生活輕鬆了一些,公司裡也升職了,不用在一線衝鋒陷陣了!我們兩個的薪資加起來達到了3w多。突然間,搖到了號,買車,十幾萬,貸款,又多了2000多。結婚,籌備起來了。六月完婚回北京的時候。想到了戶口,孩子,未來!突然發現,我們兩個人想要拿到北京戶口,需要等七八年。果斷選擇天津,人才引進落了戶,又發現瞭如果孩子上學,沒有房子不行!窒息的感覺又重新回來了!咬牙,買房!房貸又多了4000多。每個月什麼都不幹,純支出一萬多塊錢!生活又開始壓抑了!

感覺累,感覺吃力,突然又開始羨慕起了家裡人的生活!朝九晚五,一日三餐!

18年,第六年

這一年,老婆的薪水超過了我。她賺到了兩萬,比我多三千。適應了還貸的壓力,適應了大額的支出!也適應了自我否定。與自我激勵。但是我還是不喜歡這。還是覺得雖然家裡生活的平淡,但是沒這麼累。可能選擇那樣的生活,更適合我這種散淡的性子。房子又換了,現在的租金是四千多,一個月能剩下一萬上下!依舊很忙,但是好像意識到,跟家裡人的思維不一樣了,給留下小城市的同學們,沒有共同語言了。可能是我變了吧!

19年,第七年

到北京六週年了,我28歲了!這一年我們變了很多,工作上,我的年薪到了35w,不算多也不算少。老婆的年薪也是35w。在北京覺得是很普通的生活,房子換到了五環裡,每個月6000的房租(買的房子沒有裝修,也沒有地鐵不方便)。心態上接受了再北京生活的事實。卻沒有歸屬感!已經很焦慮!十月份的時候回家,老婆的一句話:“在家待著好彆扭啊!不知道幹什麼”讓我一時間恍惚了。我突然意識到了,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已經不適應家裡的生活了呢?從什麼時候開始,我期待過上的平淡生活,成了讓我彆扭的原因了?

什麼時候開始,我已經習慣了北京的生活呢?

好像是從我在家鄉想找朋友談事情,咖啡店很少,只能在燒烤店聊天的時候開始的;

好像是從我們開車回家發現很冷,想買個外套,而七八點鐘的時候所有商場都關門了開始的;

好像是從我們的貓生病了,而找不到一個像樣的寵物診所只能回北京治療開始的;

好像是從我們告訴親戚們我每年要還小20w的貸款,他們吃驚的眼神開始的;

好像是從小城市生活的同學,因為父母生病較勁腦汁的湊10w塊錢的時候開始的;

好像是從大學一個寢室的兄弟跟老婆從家鄉到北京來看我,我們帶著他們開車滿北京逛,三天花了1萬多塊錢,他們難以接置信的表情開始的;

好像是從他們知道我們的收入,覺得我一年攢的錢比他們一年賺的錢還多了很多的時候開始的;

好像是從我看到家裡的孩子玩手機,看電視,而我身邊的北京的孩子都在玩樂高,學編程的時候開始的;

好像是我在家的小侄子在幼兒園因為沒有學會拼音被罰站。而我在北京的小外甥女。已經在幼兒園學會了很多應為單詞開始的。


我突然明白了,我跟他們不一樣了,不是比他們強,是從骨子裡變成了另一種人;適應了我不喜歡的生活了!

我適應了不論上班還是休息,每天七點起床,而不是在老家週末睡懶覺的日子。

我適應了去參加論壇,沙龍,創業分享會。而不是在老家每天喝酒侃大山的日子。

我適應了跟同事討論KPI,討論項目流程,討論新模式。而不是討論東家長,西家短,誰的老公又出軌了的日子。

我適應了週末帶著本書,帶著吃的,跟老婆去奧森,支起帳篷看書,躺在草地上,陽光灑在臉上的感覺。而不是在老家那種一到週末,在網吧跟朋友打遊戲的日子。

我適應了考證,看書,運動,開車自駕,平時寫寫東西。而不是在老家上班,玩遊戲,喝酒應酬的日子。

我適應了業績不好,絞盡腦汁想辦法,跟員工一起加班,睡在公司,而不是每天朝九晚五,上班喝茶,下班休息的日子。

這種對比,沒有歧視,沒有好不好。有人喜歡忙碌,拼,賺錢。有人喜歡平淡,閒散,過生活。都沒有錯,只是選擇不同。而我,我想我回不去了,即使我依然不喜歡北京,依然想過安穩平淡的日子。但是我確實回不去了。也許以後我會去其他城市,但是我想,我依然會選擇現在的生活方式!回不去的家鄉,不是人回不去,而是心靈回不去了!


轉個彎Jason


有個說法叫適應環境,日久生情。

一線城市,在公共設施方面是相當優秀的,在這樣的地方生活久了,就有了依賴性。慢慢愛上這樣的城市,自然就不想離開,對其他地方特別是家鄉,不習慣,不適應。

我在北京生活久了,回到山東老家就極不適應。

一是不適應老家的人。

有一次我從北京到家鄉的車站剛下車,就有一群三輪車伕圍上來拉客,非要拉我上車不可。我對他們太瞭解了,他們無非是想多掙那幾元錢。而我並沒有坐車的意思,我只是想自己按自己的方式走走。

結果就有一個跟了我老半天的中年猥瑣男對我罵了起來,嫌我不坐他的車了。當時我就火了,上去踢了他的破車,回敬了他一句國罵後,鄭重警告他:“老子到家了,車站邊上就是老子的家,你想打架嗎?”

他們的素質在那裡,多少年了仍沒什麼改變,影響了我們對家鄉的定義。

二是不適應家鄉的環境。

舉例來說,家鄉基本上是天一黑就沒車了,交通極不方便。不像北京,夜裡11點才是末班車時間,基本上交通無阻。

有道是:“如果你不出去走走,會以為這裡就是全世界!”

眼界決定格局,見識廣了,你的格局自然會大起來,哪裡過得舒服就呆在哪裡好了,家鄉只是生你養你的地方,未必是適合你發展的地方!愛家鄉是自然的,但如果離開了能發展更好,那又何必困守一方呢?

習慣了他鄉的人,特別是一線城市的人,當然看不上家鄉的落後愚昧。這個不等於不愛家鄉,而是客觀差距,使然!


擁抱大語文


我是瀋陽姑娘。八年前選秀參加楊瀾尋找才女的比賽《尋找杜拉拉》來到北京。然後開始運氣好起來。通過奮鬥成為中產定居北京。結婚生子。下面我說一些廢話作為鋪墊再說我為啥回到家鄉感覺不適應。

說起北漂的原因其實是迫不得已。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 編導系本科畢業的我根本沒機會去電視臺。同學們進去電視臺的基本家裡都有關係。我當時很羨慕不已。

二 考公務員考了幾次兩次面試不過。我對著鏡子看了自己半天我在想173個頭體重108斤我長得還可以(稍後上圖網友朋友來判斷我的外貌)我就納悶我怎麼就面試過不了呢?

三 大三公安局宣傳處實習做了公安記者直到畢業採訪犯人400多個吧!製作新聞專題片讓我變得成熟和幹練。也是我作為我北京參加比賽的資本。這是我在老家唯一得到有意義的鍛鍊。

四 畢業後沒有編制的工作根本找對象都受到白眼。記得環保局的男友媽媽一直跟我媽講我為啥考不上公務員或事業單位。快點努力讓你閨女考啊,然後巴拉巴拉說一堆自己兒子有穩定工作的資本。滿眼都是驕傲。去男友家過年面對他們家人看似關心的問候,“你啥時候再複習再考公務員啊,那是穩定鐵飯碗生孩子能休息產假一年。你要努力啊!”我只能憋著眼淚把委屈往肚子裡咽。只能果斷分手。

那時候在瀋陽相親的感覺只要穩定工作一個月開1500的醜女孩也比我這樣的受歡迎。公安局實習的時候一個局長秘書大哥想追求我約我吃飯。接觸兩次知道他中國刑警大學碩士家庭殷實。他有一天突然問我你父母做啥的我說我媽就會計。老爸開貨車的。然後他還說你就不能考事業編或者公務員麼?他後來對我也不熱情了因為我的家庭出身和沒有所謂的穩定工作。

在老家無論啥事都拼關係沒有公平可言但是我就是出身草根家庭我不能拼爹我就得怪我父母麼?不可能。於是2010年5月有個楊瀾尋找才女的選秀比賽扭轉了我的命運。前2年回老家聚會得知了一些人的信息。那些靠家裡關係有了穩定工作的同齡人他們驕傲的飯桌上談論著他們的優越待遇和現有的資本。然後帶著得意的小眼神關切的問我北京多難混啊 趕緊回來吧別漂了。北京房子那麼貴。期待著你說出北漂多難的話看著你。我說我有房子啊。他們又說父母歲數大了咋辦有房子是你老公的你好意思讓父母來住?我說我婚前全款給父母買了房子。他們又說以後孩子以後結婚買房也困難我說我懷孕時候老公把兒子房子也買完了。而且買了兩個。他們終於閉嘴了。他們接著說北京那麼累。老家工作穩定清閒。我說我沒有穩定工作就得努力頭幾年把穩定工作的錢一口氣賺完。和時間賽跑帶父母出去旅遊看看外面世界這才過得有質感。(我說的這樣的驕傲的公務員朋友只代表部分個例請不要對號入座)

生命 太短暫有些路走不通也許換條路會得到不一樣的驚喜。以上是我不適應老家的一些看法。不喜勿噴。我希望回到家鄉是回憶兒時的快樂而不是互相吹捧攀比。




尖叫的蝴蝶


我是小縣城裡出生長大的,畢業後留在了省城,再後來認識了帝都的老公,就去了帝都開始新的生活。

一眨眼在帝都這座碩大的城市過了二十年。雖然每次做夢時候的家就是老家的小破房子,但是真的回去久了也不適應了。

以前我是老師,每年的暑假都會回老家陪父母。但是發現,老家的人情份子太多了,事哪怕剛認識,也會給個紅色炸彈。由頭也多,什麼結婚、生子、喬遷、升學,甚至租個房子搬遷也要請個客。當地人笑稱,哪怕打個馬桶蓋子也要請請客收收禮。

為啥呀,因為給出去的太多了呀,不收回來不就虧了?所以名目越來越多。趕上國慶五一這樣的好日子,一天要趕幾場酒,一個月工資支出都不夠。

我隔房舅舅,之前就不斷的給份子錢。因為他是當兵回來的,戰友多同事多,人情份子更多。而他又沒有可以收禮的理由。買不起房子,孩子也還小,老人又不肯做壽......

好不容易等孩子大了,沒考上大學上了一個民辦學校,那也要辦個酒。後來,折騰買房賣房再買房,辦了兩次酒。然後老人八十擺了壽宴……用他的話說,好歹收回來些。

除此之外就是老家的生活節奏很慢,下班後就是聚會吃飯打麻將吃宵夜。


芝麻辰小七


一句話: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這個儉和奢不單純指物質,更是精神上的。

我家在瀋陽,一個高中同學大學去了北京,畢業了在北京工作。一直不富裕,活的很辛苦,但也很精彩。週末看展,下班了去大學聽講座,假期周邊城市溜達溜達,會去看話劇,會交接樂隊的朋友,在網上認識朋友,她當時的男朋友是外國人。雖然沒有錢,但她的精神生活是滿足的。


有一段時間她爸爸身體不好,她在北京的公司在瀋陽有分公司,她就申請到瀋陽辦公。北京的收入在瀋陽會生活的很好,但除了一點之外,她日常的休閒生活幾乎都沒了。但她還是很努力創造一切讓生活豐富的機會,比如費很大勁找到了城市已經消失的英語角,英語角這個東西是很久之前的產物,幾乎都消失了,但她千方百計的就是找到了。但精神生活跟北京真的沒法比,不僅少,而且費用高,待了一段時間真的受不了了,就回北京了。


在一線城市不是流行這樣一句話嗎——回不去的家鄉。


物理的家鄉能回去,精神上的呢?回不去的。


一個旅人的日記


其實用不了在他鄉待很久,就有很大的改變。我是上海人,我在8歲的時候,學校在放假,這時候的我父母已經在新加坡工作,而我是住宿在學校,那年假期我去了新加坡旅遊,在那裡呆了1個月,我遇到了不同種族的人,第一次處於一個英文環境(雖然也有人說中文,不過不多)到處都要用的聽到英文,那時候我被感染了不少,回國的時候,我發現我把上海話忘了,真的很嚇人,出國一趟,我發現我一點上海話都不會說,可能受環境和接觸的人影響,直到現在我都不會說上海話,但是我能聽懂。

我在小學四年級,學習比較穩定,有個很好的基礎,我就去新加坡留學了,到現在為止都待了8年了,新加坡很繁華,教育設施都很好,是個發達的國家,但我家鄉上海也是一線城市,如果要對比生活的話,不適應的就是,中國普遍都用手機支付,出門不帶現金,特別方便。在新加坡目前還沒有這樣,還是經常要支付現金,要找錢換錢之類。

國內網購已經變成家常事了,想買什麼都能輕易在網上找到一個便宜價格,特別方便。這個在新加坡當地網購,市場並不是很大,都需要在淘寶買好了,海運過來,要等個一個星期,算完運費,價格就有點不格算了,基本沒有必要不會網購。


ying1u0


中國人都有家鄉情節,不論在什麼地方,過得怎麼樣,到老了,都會有思鄉情,都會想落葉歸根,在外漂泊無定,沒有一個家,什麼時候都是遊子,而家鄉不論貧窮富有,故土給我們的是一個完整的家,故土給我們的歸屬感是外面世界永遠沒法比的,他鄉一套房不如家鄉一張床。故土難離,生是地方人死是地方貴,不論是窮鄉僻壤,還是繁華都市,從我們出生那一刻開始,每個人都被深深打下家鄉的烙印。

我們會發現,一些早已移居國外的華僑,第一代都會說某地方的人,提原籍,哪怕超三代了,也還會說自己祖籍哪裡哪裡,家鄉情真意濃,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哪怕國籍變了,家鄉情還是不減。在外和在家鄉還真不一樣,我有一個客戶,十年前嫁到中國寶島臺灣,在臺灣有家庭有孩子有房子有票子,前年老公病逝,去年她都賣了房子,帶著孩子回到自己的家鄉,在小縣城買房子,重新在家鄉開始生活。

至於有些人在一線城市待久了,回到自己家鄉反而不適應?如果短期不適應很正常,如果長期不適應我想是很少的,一個土生土長的人不適應故土還是不多。那短期為什麼不適應呢?我想主要基於工作,物質,習慣,心態,情感方面原因。

一、工作:一線工作機會多,強度大,收入高,家鄉工作機會有限,強度小,收入低,這樣差別,都會不習慣。一個經常快跑的人,讓他慢慢走,肯定不適應。

二、物質:一線物質條件豐富多彩,什麼都有都方便,可以滿足自己的各種各樣物質生活需要,而家鄉相對來說,就要欠缺一些,短期肯定有落差。但是隨著經濟發展,這樣的差距已經越來越小了。

三、習慣:每個城市的習慣差別很大,入鄉隨俗,一線城市生活習慣和家鄉差別很大,剛開始不適應,就像人倒時差一個道理。

四、心態:拿家鄉和一線城市比較,這也不好那也不行,嫌棄,不平衡,有點端著,自然不適應。

五、情感:對家鄉抱著什麼情感也會影響是否適應,想回歸,想擁抱,還是遠離,決定適應與否。抱著迴歸,擁抱的情結,沒有不適應的。

在外漂泊久了,有時候真心想家,想自己父母兄弟,想自己的親朋好友,想隔壁的鄰居。回家的次數越來越少了,每次回去都很興奮,都很高興,即使多呆幾天會生活有不方便,但會非常珍惜每次回家,在家的時間。

我是老張,朋友們請為我點贊,關注支持,謝謝!


老張拙見


分享下吧,之前在江蘇那邊,畢業就去了,大概呆了兩年多吧,後來又回武漢呆了一年。差不總結下,1.一線城市工資高,消費高,年輕人多,夜生活也豐富。2.家裡一般都是18線吧,沒有什麼年輕人,消費也不是很低,工資卻低的嚇人,我們這縣級市差不多2-3千的工資,當然也有多的,只是取大部分的來說。工作機會也少,就那幾個公司,出行的話也不方便,好多要不沒得公交要不5點多就沒了。公交不發達。關鍵我們這市裡還都沒有高鐵,估計縣級市裡面都是可以數出來的。總得來說能回來的,一般都是外面買不起房子,一年也存不到錢的。年紀到了要結婚,回來發展。然後買個房子。總得說來回來適應不了工作,工資低不想幹,也沒啥年輕人,全是些大媽吧。想結婚連個年輕妹子都沒得。哈哈。硬傷吧!還有就是沒啥生活儀式的,感覺能看到自己年老的時候。生活所迫,加油吧


用戶4619700216


首先在任何一個地方待久了,離開都會不習慣。

所以這個問題的重點其實是,在一線城市和三四線縣城的區別是什麼。當然,如果你的家鄉本身就是一二線城市,那我們討論的可能就是在北京呆久了,回到上海有什麼不習慣。更多是關於氣候人文方面的,這裡不討論。

就說大城市比起小縣城最大的優勢,簡單來說可以分為兩種。

1. 大城市的選擇更多。

包括工作的選擇,戀人的選擇,消費的選擇等等。因為產業的發達和人才的豐富,大城市的公司能夠分化出種類繁多而且足夠戲份的工作崗位,而產業升級也最先體驗在發達城市中,所以會衍生很多以前不存在的工作,像什麼陪購師,聞臭師,黃片鑑別師等等冷門職業。意思是在你選擇工作或者準備跳槽的階段,你有足夠的選擇權,而在縣城,你可能只能被同化到有限的崗位。

戀愛上也是這樣的情況,在大城市遇到形形色色的人,學歷背景各不相同,你有更大的空間去發現合適自己的那個她/他。而小縣城,一個相對固定的人際關係中,可能在一起就只是媒妁之言了。

消費就更加不用講了,大城市的大商場基本上每個區有至少一個,購物,娛樂飲食一體化。單是叫外賣你的選擇就比縣城多得多得多。

2. 大城市辦事效率高。

可能你會說,大城市人多車多,效率怎麼會高呢?恰恰相反,正因為大城市的人多,所以辦事單位不得不衍生出高效率的辦事流程,而且不良的服務和制度,在大城市更容易被曝光,所以慢慢地,大城市會越來越有規則,而且結合線上的發達,線下的工作量會得到更大的釋放。而小縣城則不然,所為窮山惡水出刁民,這樣說不是沒有因由的,越是閉塞的環境越是容易產生小圈子,凡事靠關係,辦事看菜下飯,故意刁難,這種情況小縣城反而更容易出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