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線醫護如何抗擊“心魔”

一線醫護如何抗擊“心魔”| 抗擊疫情,心理防護指南

來源:婚姻與家庭雜誌(ID:hunyinyujiating99)


“我的嫂子也得肺炎了!”


鏡頭中,隨著護士的一聲哭喊,整個值班室瀰漫起一股壓抑的氣氛。


有人默不作聲,有人悄悄哭泣。


而這個視頻,正是抗疫初期反映醫護人員心態視頻中的其中一個。


時至今日,隨著物質條件的逐漸到位,還有舉國的傾力馳援,一線醫護人員的工作條件已經在不斷改善之中。


然而,在高強度的壓力之下,在感染的風險之中,他們的心理健康依然備受考驗。


01

以下幾種情緒在一線醫護人員當中顯得尤為突出。

☆ 恐懼


醫護人員本來具備足夠的防護知識,但事發突然,一開始,大家對它茫然無知。所以,醫護人員也出現了感染的情況。而這種對於未知的恐懼,也影響到了前線醫護人員的情緒。

☆ 憤怒


醫患關係一直是個讓人頭疼的問題。就算現在疫情這麼嚴峻,依然會有病人拿醫護人員撒氣,故意往他們臉上吐唾沫、咳嗽。這些惡劣的行為,經過網絡曝光,也更容易激起醫護人員的普遍憤怒。

☆ 無力


在各種措施多管齊下之後,疫情正逐步得到控制。然而,確診數字依然在上升。醫護人員不眠不休地工作,卻依然看到病人不斷地被送進來。這會讓他們產生一種無力感,好像做再多的努力,依然難以左右局勢。

☆ 焦慮


心理上的焦慮自不待言。同時,身體疲勞,飲食沒有規律,缺乏營養(比如有些醫護人員大年三十隻能吃方便麵),這些都會引發生理上的焦慮,讓人感到煩躁不安。

☆ 低成就感


醫護人員的天職就是救死扶傷,能夠治癒病人,會給予他們職業上的成就感。但在疫情進展的情況下,病人的危重或死亡會影響他們的成就感。


一線醫護如何抗擊“心魔”| 抗擊疫情,心理防護指南


02

積極疏導,齊心抗疫


☆集體疏導☆


☆ 小組支持


現在不少心理醫生都組成了志願團體,開赴疫區進行疏導。這些醫生中不少都有帶領小組的經驗,會把一定數量的醫護人員集中起來,鼓勵他們傾吐情緒,獲得共鳴,感受到來自同行的支持。這些活動對穩定他們的心態具有很重要的意義。

☆ 情景再現


有些醫生善於通過心理劇來調節心態。他們會鼓勵醫護人員重現那些傷害他們的場景,並保護他們安全地感受情緒,釋放傷痛,從而在體驗中重新獲得平衡。

☆ 一對一談話


在醫護人員時間緊張、心理醫生數量不足的情況下,一對一談話是比較少有的支持方式。但如果有條件開展,就可以對醫護人員的心理進行深層次的理解和撫慰,並給予更精準的支持。

☆ 按摩推拿


這次支援災區的醫生裡面有不少是學中醫的,擁有按摩和推拿的技術。他們可以直接放鬆身體,傳遞關懷,用不著過多的語言就能夠讓一個人的情緒舒緩下來。擁有按摩技術的醫護人員彼此支持或者幫助別人,這些都不失為一種很好的疏導方式。


☆獨自放鬆☆

☆ 冥想


獨自放鬆的方式,主要是看個人平時的習慣。如果一個人平時習慣了打坐、冥想、正念,那麼在辛苦工作之後,也可以嘗試這種方式。但如果這個人平時打坐都坐不了30秒的話,那就不必勉強了。

☆ 激烈運動


這種放鬆方式,對於一些激烈的情緒比較管用,比如憤怒、焦慮或者抑鬱。通過肌肉的緊張、放聲的吶喊,把身體的能量釋放出來,人也會輕鬆很多。當然,運動時也要注意保護自己,防止受傷的情況發生。


☆ 親近大自然


抽空就離開病區,去醫院的小花園散散步,看看綠草紅花,小橋流水。大自然對於人類的身心具有淨化能力,這也是進化帶給我們的禮物。

☆ 傾吐


現在很多醫護人員都有微博微信。空餘時,可以和別人聊天。保持連接,可以避免自己深陷在負面情緒裡面無法自拔。而且,交流本身也意味著釋放,可以避免情緒鬱結。

☆ 迴避


如果內心實在不痛快,一時又無法疏解開,那也不要緊。可以打打遊戲,看看網劇,或者整理個人雜務,暫時轉移注意力。雖然問題依然會存在,但讓自己透透氣,暫時不去面對,這也是有意義的。

最後要提醒一點:


無論怎樣緊張焦慮,都儘量不要使用不健康的放鬆方式,比如酗酒、大量吸菸、找茬跟人吵架等等。


這些方式看似能釋放你,但同時也會反噬你。


比如讓身體負擔更大,導致情緒更加焦慮;或者讓人際關係惡化,反過來擾亂心情。


03

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註定是一場漫長的戰役。


醫護人員的身心健康正是這場戰役成敗的關鍵所在。


我們必須投入更多的資源去支持他們,幫助他們保持積極的心態和昂揚的鬥志。


只有這樣,勝利的曙光才會儘早到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