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和細菌的特點有哪些?他們最大差別在哪裡?

工薪李白


病毒和細菌是兩種生物。

病毒是簡單的蛋白質結構,有遺傳物質(核酸)但沒有細胞,所以病毒不能自主生存和繁衍,必須進入其他生物(動物或植物)的細胞裡,藉助宿主細胞環境才能生存和繁衍。

細菌是有細胞的生命,它在水分和溫度適宜時就可以生存和繁衍。

因為細菌有細胞,抗生素可以破壞它的細胞壁,從而殺滅細菌;病毒沒有細胞,沒有細胞壁,所以抗生素無法抑制和殺死細菌。


從北向北


病毒是顆粒很小、以納米為測量單位、結構簡單、寄生性嚴格,以複製進行繁殖的一類非細胞型微生物。病毒是比細菌還小、沒有細胞結構、只能在細胞中增殖的微生物。由蛋白質和核酸組成。多數要用電子顯微鏡才能觀察到。

病毒同所有生物一樣,具有遺傳、變異、進化的能力,是一種體積非常微小,結構極其簡單的生命形式,病毒有高度的寄生性,完全依賴宿主細胞的能量和代謝系統,獲取生命活動所需的物質和能量,離開宿主細胞,它只是一個大化學分子,停止活動,可製成蛋白質結晶,為一個非生命體,遇到宿主細胞它會通過吸附、進入、複製、裝配、釋放子代病毒而顯示典型的生命體特徵,所以病毒是介於生物與非生物的一種原始的生命體。

細菌(Bacteria)是生物的主要類群之一,屬於細菌域。細菌是所有生物中數量最多的一類,據估計,其總數約有5×10^30個。細菌的個體非常小,目前已知最小的細菌只有0.2微米長,因此大多隻能在顯微鏡下看到它們。細菌一般是單細胞,細胞結構簡單,缺乏細胞核、細胞骨架以及膜狀胞器,例如線粒體和葉綠體。基於這些特徵,細菌屬於原核生物(Prokaryota)。廣義的細菌即為原核生物。是指一大類細胞核無核膜包裹,只存在稱作擬核區(nuclear region)(或擬核)的裸露DNA的原始單細胞生物,包括真細菌(eubacteria)和古生菌(archaea)兩大類群。人們通常所說的即為狹義的細菌,狹義的細菌為原核微生物的一類,是一類形狀細短,結構簡單,多以二分裂方式進行繁殖的原核生物,是在自然界分佈最廣、個體數量最多的有機體,是大自然物質循環的主要參與者。


周莊下的小人物


病毒非常微小,是結構簡單的一類非細胞型微生物。 病毒的特點是體積微小,可以通過除菌濾器,結構簡單,只含一種類型的核酸。

甲型冠狀病毒


細菌是由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組成;相對病毒要大許多。

大腸桿菌


新視界007


細菌感染以後,我們有有效的抗生素可以消滅掉,然後好轉,如果萬能細菌處理方式也是一樣,隔離,靠自救,病毒感染後,因為沒有特效藥,主要靠自救,機體產生抵抗力,過程中可以消炎,可以打入增加抵抗力的藥物,共同抗擊病毒。


靈山股道


細菌有細胞壁,入侵身體時候體內免疫系統會發現,開始抵抗入侵。病毒是沒有細胞壁的,和DNA類似,只有單鏈和雙鏈,這次的冠狀病毒是單鏈的


大飛生活vlog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