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裡格曼效應:電擊實驗和消極的工作生活態度


賽裡格曼效應:電擊實驗和消極的工作生活態度

作者 | 羅sir

自從12月份的武漢疫情爆發以來,今年註定是一個令人難忘的春節。截止到目前,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感染所致肺炎確診人數已經突破兩萬四千例,其中疑似病例達到2萬三千例,這是2月五號11點27分更新的數據。

目前綜合各路消息分析彙總來看,新型冠狀病毒的拐點還未出現。各省早已相繼發佈公共衛生安全一級響應。

在這個史上超長春節假期中,餐飲業、娛樂業、電影業、都損失慘重。其中尤以第三產業為主,旅遊、酒店相繼出現停工停業。

2月3號,是一些企業復工開工的日子。當然,更多的公司強調的是在家“遠程辦公”。用羅sir的一位餐飲業朋友的話來說:“如果影響兩個月,那麼這兩個月的房租、人力、物力成本就能讓今年的自己瞎忙活好一陣子,來填虧空。


賽裡格曼效應:電擊實驗和消極的工作生活態度

對那些個體職場員工來說,延長的假期並沒有足額轉化成工資發放。一方面疫情迫在眉睫,另一方面公司生死存亡,這對那些職場白領來說也是一個不小的衝擊。

當我們對未來感到消極焦慮的時候,就極有可能陷入塞裡格曼效應。

01

“電擊實驗”與心理學結論

1967年美國心理學家馬丁·塞裡格曼以狗為對象做了一組實驗:

1.

把一條狗放入一個籠子中,鎖住籠門使狗無法輕易從籠子裡出來。而籠子中裝有電擊裝置,通過這一裝置給狗施加電擊,電擊的強度剛好能夠使狗痛苦卻又不會讓狗受傷。

一開始狗自然會拼命嘗試掏出籠子,但在遭受電擊和痛苦後,掙扎的強度會降低。

2.

把這隻受過電擊的狗放進另一個籠子。這個籠子不同的是由兩部分組成,中間用隔板隔開,隔板的高度是狗能夠輕易跳過去的。隔板的另一邊有電擊裝置,但另一邊沒有。實驗發現,這隻受過電擊的狗除了在頭半分鐘驚恐一陣子外,此後一直臥倒在地,根本不去嘗試逃脫。

3.

把沒有受過電擊實驗的狗直接放進有隔板的籠子裡,發現這些狗能夠全部逃脫電擊,輕而易舉地從一邊跳到另一邊。

塞裡格曼從上述實驗中,將狗的絕望心理稱之為塞裡格曼效應。這就是著名的“電擊實驗”。


賽裡格曼效應:電擊實驗和消極的工作生活態度

最後塞裡格曼得出結論:當一個人發現無論他如何努力,無論他幹什麼,都以失敗而告終時,他的精神支柱就會慢慢瓦解,意志消沉放棄一切。

從社會心理學來看,人類在產生塞裡格曼效應的時候,其表現更為複雜,其結果往往也各不相同。在多元現實的社會中,“籠子”和“電擊”並不相等。

有些人對辭職就完全是“內心毫無波瀾”,但有些人對辭職就會產生一種難以言表的負罪感,給自己心理壓力。

每個人的內心都有一個“蓄水池”。唯一不同的是,容量的大小和及時排水這兩點很關鍵。當你結束一天的辛苦工作還要面對家中的瑣事的時候,當你看著能力不如自己的那位同事升職加薪的時候,不同的人對事物反應的不同,承受能力也自然不同。

電擊實驗告訴我們,當陷入一種無差別“電擊痛苦”中的時候,我們就會放棄掙扎直至絕望。困境如果不採取主動措施,那麼消極的態度和處事方法會伴隨我們終生。

為了找到防止陷入塞裡格曼效應的方法,電擊實驗的第二個改進版本告訴了答案。

02

正確歸因避免錯誤決策

如何走出或正確應對塞裡格曼效應?在這個問題上,塞裡格曼教授早已經用實驗驗證了自己的猜想。

讓狗在接受“電擊實驗”之前,先學會如何逃脫電擊,等到狗學會能輕易地從籠子一邊跳到另一邊的時候,再讓它們去參與電擊實驗。結果表明,這些狗就不太會陷入“塞裡格曼效應”之中。

心理學家也曾研究過二次大戰猶太人大屠殺時的倖存者,發現它們開始拒絕關心和鼓勵自己。第一個容易使我們陷入塞裡格曼效應的,是大環境的改變。

當然,這種環境的改變在很大程度上是對自己產生不利。公司的外派、辭職、裁員等工作上的不順都容易陷入塞裡格曼效應。


賽裡格曼效應:電擊實驗和消極的工作生活態度

通常人們在面對困境的時候,一般來說無非兩個選擇,要麼“打”要麼“逃”。要麼去正面解決它,要麼就自我麻痺故意忽視。

塞裡格曼效應帶給人的負面作用有多大?對照電擊實驗不難發現,倘若人在遭受打壓後長期消極應對,那麼喪失的鬥志和對生活的熱愛等等都是十分可怕的。

要想擺脫“沒辦法、認命吧”等消極態度,就應該為自己的遭遇或經歷找到正確的歸因。客觀地重新審視自己,而不是一味的貶低或者自我抬高。

為何正確歸因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

朋友老王,一年內換了6家公司。對自己的一切老王都十分厭倦,老王厭倦自我學習,厭倦進步,典型的符合“自暴自棄”。但究其原因才發現,老王把這一切都怨恨於父母,認為自己的今天全部是他們的責任。

正是這樣的錯誤認知,老王自我放棄不僅對待生活消極,還怨恨父母。後來老王認識到:往後的人生,是自己對自己負責這一點,在父母教育方面自己也存在過錯。老王后來慢慢開啟了自我逆襲之路。


賽裡格曼效應:電擊實驗和消極的工作生活態度

正確歸因看似荒誕離奇,但只要客觀的分析出事物中對錯的比例,將“責任”正確分攤,這對我們走出消極生活陰影有極大的幫助。

如何正確歸因?

公司說要與我解除勞務合同、被面試公司無情拒絕、與客戶沒有談攏等等。任何一個決策在帶給自己一個強烈的負面反饋時,這需要我們足夠理性客觀的自我總結正確歸因。

要素一:基於事實判斷

歸因絕對不是情緒化的一刀切,全部推託責任或者全部自我承擔。歸因,需要基於事實做出正確判斷。注意,很多人總會把事實多多少少情緒化,在總結或者歸因的時候,多用數據化可視化的批註。減少情緒化用詞,今天天氣熱是自我認知的,今天多少度才是事實。

基於事實判斷有助於我們給出合理的歸因過錯。

要素二:具有相關性

很多人在歸因的時候容易東扯西扯,把兩個相關性不大的元素弄進來。一個事件,至少與事件有關的才具有相關性,那些無關的不要牽扯其中,避免影響決策。

要素三:個人主觀帶來的偏頗

一千個讀者中就有一千個哈利波特,在自我歸因這件事上,很難做到一個合理公正的歸因。這是我們個人主觀感受導致的狹隘。

但這並不妨礙歸因的好處。不論是成功還是失敗,任何人都難以避免情緒上的起伏。歸因的正確比例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應該意識到這不是自己一個人錯誤產生的,更不是隻因為自己而導致悲劇發生。


賽裡格曼效應:電擊實驗和消極的工作生活態度

結語

每年年後都會有一批人走上找工作的道路,當辭職後找工作接連碰壁的時候,極度容易產生那種特別絕望、特別否定自己的狀態之中。

要客觀的分析自己的成功和失敗,不要因為一次成功就忘乎所以,更不要因為一次失敗就消極怠慢。歸因和事後總結,總會有助於我們解決工作和生活上的難題。

塞裡格曼說:“當壞事發生,那些具有將壞事的起因看作是固有不變的人往往會陷入失去幫助的境地。

所以,人們也管這叫做習得性無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