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里格曼效应:电击实验和消极的工作生活态度


赛里格曼效应:电击实验和消极的工作生活态度

作者 | 罗sir

自从12月份的武汉疫情爆发以来,今年注定是一个令人难忘的春节。截止到目前,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所致肺炎确诊人数已经突破两万四千例,其中疑似病例达到2万三千例,这是2月五号11点27分更新的数据。

目前综合各路消息分析汇总来看,新型冠状病毒的拐点还未出现。各省早已相继发布公共卫生安全一级响应。

在这个史上超长春节假期中,餐饮业、娱乐业、电影业、都损失惨重。其中尤以第三产业为主,旅游、酒店相继出现停工停业。

2月3号,是一些企业复工开工的日子。当然,更多的公司强调的是在家“远程办公”。用罗sir的一位餐饮业朋友的话来说:“如果影响两个月,那么这两个月的房租、人力、物力成本就能让今年的自己瞎忙活好一阵子,来填亏空。


赛里格曼效应:电击实验和消极的工作生活态度

对那些个体职场员工来说,延长的假期并没有足额转化成工资发放。一方面疫情迫在眉睫,另一方面公司生死存亡,这对那些职场白领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冲击。

当我们对未来感到消极焦虑的时候,就极有可能陷入塞里格曼效应。

01

“电击实验”与心理学结论

1967年美国心理学家马丁·塞里格曼以狗为对象做了一组实验:

1.

把一条狗放入一个笼子中,锁住笼门使狗无法轻易从笼子里出来。而笼子中装有电击装置,通过这一装置给狗施加电击,电击的强度刚好能够使狗痛苦却又不会让狗受伤。

一开始狗自然会拼命尝试掏出笼子,但在遭受电击和痛苦后,挣扎的强度会降低。

2.

把这只受过电击的狗放进另一个笼子。这个笼子不同的是由两部分组成,中间用隔板隔开,隔板的高度是狗能够轻易跳过去的。隔板的另一边有电击装置,但另一边没有。实验发现,这只受过电击的狗除了在头半分钟惊恐一阵子外,此后一直卧倒在地,根本不去尝试逃脱。

3.

把没有受过电击实验的狗直接放进有隔板的笼子里,发现这些狗能够全部逃脱电击,轻而易举地从一边跳到另一边。

塞里格曼从上述实验中,将狗的绝望心理称之为塞里格曼效应。这就是著名的“电击实验”。


赛里格曼效应:电击实验和消极的工作生活态度

最后塞里格曼得出结论:当一个人发现无论他如何努力,无论他干什么,都以失败而告终时,他的精神支柱就会慢慢瓦解,意志消沉放弃一切。

从社会心理学来看,人类在产生塞里格曼效应的时候,其表现更为复杂,其结果往往也各不相同。在多元现实的社会中,“笼子”和“电击”并不相等。

有些人对辞职就完全是“内心毫无波澜”,但有些人对辞职就会产生一种难以言表的负罪感,给自己心理压力。

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个“蓄水池”。唯一不同的是,容量的大小和及时排水这两点很关键。当你结束一天的辛苦工作还要面对家中的琐事的时候,当你看着能力不如自己的那位同事升职加薪的时候,不同的人对事物反应的不同,承受能力也自然不同。

电击实验告诉我们,当陷入一种无差别“电击痛苦”中的时候,我们就会放弃挣扎直至绝望。困境如果不采取主动措施,那么消极的态度和处事方法会伴随我们终生。

为了找到防止陷入塞里格曼效应的方法,电击实验的第二个改进版本告诉了答案。

02

正确归因避免错误决策

如何走出或正确应对塞里格曼效应?在这个问题上,塞里格曼教授早已经用实验验证了自己的猜想。

让狗在接受“电击实验”之前,先学会如何逃脱电击,等到狗学会能轻易地从笼子一边跳到另一边的时候,再让它们去参与电击实验。结果表明,这些狗就不太会陷入“塞里格曼效应”之中。

心理学家也曾研究过二次大战犹太人大屠杀时的幸存者,发现它们开始拒绝关心和鼓励自己。第一个容易使我们陷入塞里格曼效应的,是大环境的改变。

当然,这种环境的改变在很大程度上是对自己产生不利。公司的外派、辞职、裁员等工作上的不顺都容易陷入塞里格曼效应。


赛里格曼效应:电击实验和消极的工作生活态度

通常人们在面对困境的时候,一般来说无非两个选择,要么“打”要么“逃”。要么去正面解决它,要么就自我麻痹故意忽视。

塞里格曼效应带给人的负面作用有多大?对照电击实验不难发现,倘若人在遭受打压后长期消极应对,那么丧失的斗志和对生活的热爱等等都是十分可怕的。

要想摆脱“没办法、认命吧”等消极态度,就应该为自己的遭遇或经历找到正确的归因。客观地重新审视自己,而不是一味的贬低或者自我抬高。

为何正确归因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

朋友老王,一年内换了6家公司。对自己的一切老王都十分厌倦,老王厌倦自我学习,厌倦进步,典型的符合“自暴自弃”。但究其原因才发现,老王把这一切都怨恨于父母,认为自己的今天全部是他们的责任。

正是这样的错误认知,老王自我放弃不仅对待生活消极,还怨恨父母。后来老王认识到:往后的人生,是自己对自己负责这一点,在父母教育方面自己也存在过错。老王后来慢慢开启了自我逆袭之路。


赛里格曼效应:电击实验和消极的工作生活态度

正确归因看似荒诞离奇,但只要客观的分析出事物中对错的比例,将“责任”正确分摊,这对我们走出消极生活阴影有极大的帮助。

如何正确归因?

公司说要与我解除劳务合同、被面试公司无情拒绝、与客户没有谈拢等等。任何一个决策在带给自己一个强烈的负面反馈时,这需要我们足够理性客观的自我总结正确归因。

要素一:基于事实判断

归因绝对不是情绪化的一刀切,全部推托责任或者全部自我承担。归因,需要基于事实做出正确判断。注意,很多人总会把事实多多少少情绪化,在总结或者归因的时候,多用数据化可视化的批注。减少情绪化用词,今天天气热是自我认知的,今天多少度才是事实。

基于事实判断有助于我们给出合理的归因过错。

要素二:具有相关性

很多人在归因的时候容易东扯西扯,把两个相关性不大的元素弄进来。一个事件,至少与事件有关的才具有相关性,那些无关的不要牵扯其中,避免影响决策。

要素三:个人主观带来的偏颇

一千个读者中就有一千个哈利波特,在自我归因这件事上,很难做到一个合理公正的归因。这是我们个人主观感受导致的狭隘。

但这并不妨碍归因的好处。不论是成功还是失败,任何人都难以避免情绪上的起伏。归因的正确比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应该意识到这不是自己一个人错误产生的,更不是只因为自己而导致悲剧发生。


赛里格曼效应:电击实验和消极的工作生活态度

结语

每年年后都会有一批人走上找工作的道路,当辞职后找工作接连碰壁的时候,极度容易产生那种特别绝望、特别否定自己的状态之中。

要客观的分析自己的成功和失败,不要因为一次成功就忘乎所以,更不要因为一次失败就消极怠慢。归因和事后总结,总会有助于我们解决工作和生活上的难题。

塞里格曼说:“当坏事发生,那些具有将坏事的起因看作是固有不变的人往往会陷入失去帮助的境地。

所以,人们也管这叫做习得性无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