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對《易經》感興趣,想從頭學起,有推薦學習方法的嗎?

土豆絲麼土豆


很多大師以為自己,讀過《周易》就很了不起,自以為是就是大師了,古人對易的研究,應該不是純粹的學術研究,周易本來就是用來占卜的一部書,經過幾千年的完善,包括的知識面很廣,但你只要從生活中學《周易》你才會找到學好易經的方法,我個人傾向於除了弄懂易經裡面的基本東西外,從你學會占卜學起!



天瀾水瀾


先對你說一句,“一入易學深似海”。

你想學習易經,說明你已經在想方設法改變人生,在思維覺醒,是好事。學了傳統文化,人生不迷茫。

我以過來人的經歷說說如何學習,首先自己看書學習不可能,很生澀,難以理解運用。

單純想學習易經,推薦到一些音頻平臺上,去聽聽曾仕強的周易講座,是目前對於如何把易經應用到生活工作中最好的解讀。聽完後你就能很清楚的明白易經到底是幹啥的。

推薦一個曲黎敏老師,音頻平臺和一些視頻平臺都有她的內容,主講黃帝內經,也是通俗易懂融於生活。古代是醫易同源,這個世界是一個大宇宙,而人體是一個小宇宙。最終追求的是天人合一,所以你學完這個就能明白中醫陰陽五行的大智慧,也可以通過一些順應自然的養生之道。



學習易經也好,黃帝內經也好,通過上面兩個人的講解學習,你就可以在生活中靈活運用。

如果你想易經入門,然後學習一些術數預測之道,那麼不建議你自學,即使市面上有一些所謂的術數書籍,但是“真傳一句話,假傳萬卷書”。

學來學去還是會一片迷茫,我之前也是一直自學,五年都還是在門外徘徊,還自我感覺良好。遇到有緣的師父,也就三五年的時間。

你若自學術數,先要了解清楚市面上的術數類型,八字,六爻,梅花,奇門遁甲,太乙神數,紫微斗數等等類型,這些類型還衍生出很多的流派,比如盲派八字,新派八字,這個那個的,,,你要想清楚選好什麼是適合你的。


在給你推薦一個免費的學習方法,選好術數類型後,你去某寶搜索這個術數,有一大堆的教程視頻。但是魚龍混雜就需要你自己甄別了。

上面說的這些其實還是在自學範疇,真正有心想學,那麼你會在你的人生道路上遇到有緣的師父,帶你入門。一門一派,有根有緣,言傳身教,才能學到真正的傳承。

以上是靈清閣國學的解答,喜歡的朋友多多點贊評論,謝謝。


靈清閣國學


易經,只能用來做學術研究,永遠也無法用來學會算命。

要想學會真正的算命,自學是不可能的,必須有真才實學的好老師教學,才能學會。

我的教材《新派八字算命與風水教學》,是目前最先進,準確率最高,最簡單易學的科學算命理論,讓你少走至少30年的彎路。




新派八字算命風水教學


初學周易,先學基本的易理,明陰陽,曉八卦,易經大類:象、數、佔、理。這就是學易的基本過程,易經本就是卜筮所用,先了解基本的周易中的一些概念,比如:陰陽,五行,八卦,先天,後天,河圖,洛書等,然後選擇一門占卜的方法進行學習,如:蓍草占卜,金錢占卜,六爻斷卦,四柱斷卦,梅花易數等,都可以。不需要貪多都學,學一門就行了,我自己學的是梅花易數。其實學習占卜不是真正為了占卜,“善易者不卜”,只是為了瞭解和運用周易的陰陽之理,八卦之數象而已,這時候對周易的象、數、佔有了基本的瞭解,就可以學習“理”了。這時候才只是開始,關於“理”,如果對儒家學問比較通透,可以直接學習孔子的《十翼》

,也就《易傳》。如果不想讀古文,對儒家學問不甚瞭解,建議看朱高正先生的《周易六十四卦通解》,《周易六十四卦通解》是本很好的書,但是其中有些東西需要辯證的看待,比如把“陰爻”“陽爻”直接比作男女的生殖器官,這個就是謬論,南懷瑾就非常嚴肅的批評過這個問題。所以不可盡信書,要取其精華。也可以看南懷瑾先生的《易經雜說》,這個可以說是本啟蒙書,但是也不可盡信,這本書多用現代人的視覺,和現代人的現象、科學來解釋古代人的哲學,我覺得還是有點問題的。所以有些東西還需要自己獨立思考和判斷。

最後祝您學習愉快,在易學中有所收穫,願與君砥礪切磋!


洞庭寒鴉丶


對《易經》感興趣,想從頭學起,有推薦學習方法的嗎?

學習方法很重要

易學發展到現在,內容浩如煙海,其中迷霧重重。好的學習方法,對於學者,就像燈塔之於航船,指明方向,堪破迷霧。

以我淺見,學習易學的方法,最好就是“從頭學起”。何意?

目前而言,易學分數理,義理,其中流派繁多。多歧亡羊。今天畫畫,明天彈琴,後天跳舞,越學越亂,無法精深,甚至越學越糊塗。

怎麼才能確定目標,一條路走下去呢?就是追尋到根本。也就是“從頭學起”,找到最初的“易”

“易”是什麼

是“變易,不易,簡易”?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是“厚德載物”?是“天地規律”?是“六爻、梅花、八字、奇門、紫薇、太乙、六壬”?這些都是對“易”的解讀,應用

傳說中伏羲一畫開天,畫出陰陽八卦。這就是我們所知道的“易”最初的樣子。在遠古時代,最初的時候,“易”就是陰陽八卦,一條實線,一條虛線,兩條線組成四象,三條線組成八卦。除此之外,別無其餘。

之後,就有了無數的解讀。蓍草卜卦,文王演《周易》,孔子作《易傳》,京房六爻納甲,陳摶太極圖,邵雍梅花易數,子平八字,諸如此類。都是在討論陰陽

我們可以發現,“易”最初所有的信息就是陰陽八卦,是沒有五行,也就是木火土金水的。後來的五行學說,受到陰陽八卦的影響,也就有了陰陽五行的結合,五行分別劃歸了陰陽,比如甲是木之陽,乙是木之陰,丙是火之陽,丁是火之陰,等等。

數的演變也類似,此處不展開。

不論數理還是義理,最根本的就是陰陽,這是“易”最初的樣子

怎麼學易

後世對“易”的解讀多不勝數。其中最廣為人知,甚至當做易學源頭的,是《周易》。今人說的《易經》也指的是《周易》。

可惜時代久遠,語言文字的讀音和含義,都經過了不知多少次的演變,今人很難明白當初的含義。有些“大師”言稱自己掌握了《周易》的演變,知道最本源的含義。我們不妨想一想,如何證明呢?回到當初的時代嗎?我們甚至不能確定《周易》原本的文字,在時光的長河中,一代代的傳承中,有沒有錯漏,有沒有修補?還是當初的樣子嗎?

歷經滄海桑田,沒有改變的,只有陰陽八卦,這最本源的符號

聖人的見識、智慧遠超我們。雖然有些文字我們不能理解,也不妨領會一二。孔子在易傳裡寫:“易”無思也,無為也,寂然不動,感而遂通天下之故。又有:不可為典要,唯變所適

實是點明瞭學“易”的要法。

一:人事變化永不停止,代代不同。我們要學會對應,陰陽、八卦如何對應到我們面對的問題?新媒體屬於什麼卦象?作者和讀者屬於什麼卦象?相互的關係是如何的?丈夫、妻子、男、女朋友分別屬於什麼卦象?怎麼處理當下的難題?病毒屬於什麼卦象?如何防範?這都要求我們根據時代需求,變化的看待易學,而不是以祖先定下的為鐵律,畢竟祖先的時代沒有設定手機是什麼卦象。

二:萬億年前,太陽昇起、落下,晝夜交替;四季流轉;月盈月缺;天地交泰;生老病死;寒熱變化;今日亦然。伏羲畫八卦始,至今日,陰陽八卦的構成,不曾改變。時代雖然在變,但演變的方式總是非常類似,這從歷史書上最容易驗證。我們每個人,也總是容易摔在類似的坑裡。我們可以常常體悟生活,身邊任何的小事,都有陰陽,都是“易”。《陰符經》裡寫:人以天地文理聖,我以時物文理哲

三:怎麼體悟生活,感悟陰陽呢?“寂然不動,感而遂通

”。時代在變,事物在變,人對快樂、悲傷、痛苦、幸福的感知,卻沒有變。正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當我們能靜心,會體會到歌曲有自己的氣質,圖畫有自己的氣質,文字有自己的氣質,萬物都有自己的氣質。子曰,同聲相應,同氣相求。水流溼,火就燥,雲從龍,風從虎。聖人作而萬物睹,本乎天者親上,本乎地者親下,則各從其類也。氣質各不同,照兩類分,可知陰陽;按八類分,可知八卦。由此,可旁推萬物。

善易者不卜。體悟陰陽八卦,知天地人事,一動一靜間、一遠一近處自和天意

在此,我推薦大家可以搜索閱讀《大簡易經》(李冒海老師),實是在下認為最好的學易、入門著作。

有需要的可以聯繫我,李冒海老師免費公開了《大簡易經》電子版。

希望易學可以被更多人認識,幫助更多人。


歸元說


《易經》,一般說的是《周易》,一直被稱為最難的儒學經典之一,通常意義上含《經》《傳》兩部分。之所以為“儒學”經典,是因《易傳》傳為孔子所做,也就是為《易經》做過註解。

我個人的見解,若要學《周易》,首先要通讀熟讀《易經》原文,連《傳》也不要看。而不是上來就看註解,否則很容易被引入歧途。

《易經》後世之所以有許多版本的註解,流傳的多為著名的儒家學者所做,但其中頗多矛盾之處,就在於每人在註解時都會來帶些“私貨”,也就是把自己的見解和認識引入其中,爭奪對《經》的解釋權。就如同翻譯中要求的“信、達、雅”,如此一來,首先的“信”就沒有了,後面做的越多,錯的越多,不可全信。

“微言”未必有“大義”,是後人在努力找尋其大義。

《易經》本就是一本占卜的書,也就是算卦用的工具書,假託周文王所做,後世傳被孔子註解,作《易傳》,也不一定可信,懷疑皆是拉大旗扯虎皮。時代這麼久遠,不可考。畢竟漢武以後獨尊儒術,扯上老夫子地位高。跟太極、陰陽五行扯上關係,不怪儒家,那是道家跟風,硬扯上的。《道德經》裡也沒這些亂七八糟的玩意兒。

後世儒門學者們皓首窮經,想從孔子有限的幾本著作及可能為孔子所做的典籍中去尋找夫子的“微言大義”,就跟我們小學時閱讀題總結“主題思想”,完全是把今人思想強加在前人頭上,很是扯淡,多為曲解與謬誤。

所以,你若想研究《易經》來算卦蒙人,讀上兩篇記住幾句就算了,需要學的不是“經”,而是“術” ,就是“應用心理學”,直白點就是“忽悠大法”,因為算卦靠手段,而不是經書。


若真想研究《易經》 本身,建議先把原文背熟,日日誦讀,同時多看《道德經》《韓非子》《論語》等春秋時著作,用以瞭解當時文字的本意,自己去試著註解《易經》。後人註解可用以驗證,但不可偏聽。

說實話,我不建議整天研究經典,古不如今,有空還不如看看現代科學方面的書,對提升能力、素養更有好處。不是滿口之乎者也的,就是有文化。

一家之言,我現在讀古文就是如此。學古而不泥古,是我的一貫主張。


小學奧數時光老師


看了評論,基本分為三大類。

第一類是易學門外漢,以訛傳訛,神乎其神的說周易,有道是人嘴兩張皮,越傳越神奇,微信那些“無巧不成書,就在剛剛,周易裡明確記載”都是這麼來的,還有市場和信眾。

第二類是易學愛好者,學過術數,略懂。但是還沒有分清預測學的源流和體系。周易是本土預測術,占星算命是舶來品,周易並沒說人生是固定走向,凡事全在於選擇遞進。二十四史藝文志晉書往後看,基本就能瞭解祿命術來中國的發展走向。學習周易跟學習算命其實還不太一樣,理念和基礎是不同的。

第三類是研習過周易的,而且並不喜歡算命的人。有喜歡象數的,有喜歡易理的。但是到底都是說大話套話,並不能靈活運用周易的。

諸般建議可以看看,畢竟三人行必有我師。以後在學習的路上都是參考,有待自己甄別。入門的書可以考慮看看一個日本人寫的《高島易斷》,然後再看看尚秉和先生的《周易尚氏學》。主要是得學會佔筮法,學會起卦。不要拘泥,周易的起卦方法其實跟塔羅牌有近似之處,都含有起因,發展,經過,結果的步驟。易學前輩總結的得意忘象並不簡單,需要自身長時間玩味周易產生熟練度,量變以後引發質變才能理解,而不是在新手村就去挑戰boss


水深保命


沒有師傅帶你入門你自學成才的幾率幾乎沒有。

初學是從周易八字,五行易數開始。

八字是推甲子,師傅帶你一星期你就入門了,自學三年也許你只能背順口溜。

現在,教你,你學習,這兩個條件都有困難,勸你還是不要學的好,一旦入門,會有很多能卡住你的地方,廢寢忘食的求解會耽誤你很多的時間。

自己再好好考慮考慮吧。


用戶碧家小玉


不知你多大年齡,最好四十五歲以後再研習。年輕時研習易經一個是耽誤正事第二是悟性不夠。

學習易經切忌盲目崇拜古書古義。隨著社會文化領域開放包容,以前斥之為封建迷信的易經八卦風水堪輿等領域也不再受打擊限制。愛好者們與日俱增。一旦踏入此門,絕大多數愛好者們都將皓首窮經也不會有學通的那一天。

這是有幾種原因造成的:一是愛好者們基本都是購買社會公開出版物來自己學習的,社會公開出版物從古到今是不會有真經的,這個大家用理性的頭腦分析下就可以知道,如果社會公開出版物裡面有真理,比我們悟性高的人有的是,社會上早就大師滿天飛了,風水寶地也早就被人挖光了,還輪到到我們?二是參加一些公開培訓班,這也是學不到真經的,大多數時候這些培訓班反而會將你引向歧途!三是抱著不想學習交流的目的結交其他愛好者,名曰互相切磋探討,其實誰掌握了真理也不會告訴你,研習風水奧秘只有學習,沒有互相學習。四是盲目崇拜古人,把得到一本古書或者碰到一個滿口經書語句的人當做寶貝,以為得到了真傳。

這裡專門對盲目崇拜古書古義這一關鍵制約愛好者們悟道的關鍵因素進行分析。

一、先說古書對遠古中華神秘文化傳承是否就是真傳。所謂我們的說的古書最早至春秋時期,老子孔子那個時代,再早的古書基本沒有了,最晚要到清初的書籍,再晚就不叫古書了。那我們來看看甲骨文的發現解讀考古發現就可以瞭解這些古書是否是真傳。甲骨文是我國已經發現的具有嚴密結構系統和最成熟的也是最早的一種古文字。在清朝光緒年間,古董商、金石學家王懿榮,有一次他看見一味中藥叫龍骨,看見上面刻著字,於是他把所有的龍骨都買了下來,發現每片龍骨上都有相似的圖案。他把這些奇怪的圖案畫下來,經過長時間的研究他確信這是一種文字,而且比較完善,應該是殷商時期的。後來,人們找到了龍骨出土的地方——河南安陽小屯村,那裡又出土了一大批龍骨。發現甲骨文到現在不過一百多年的歷史。孔子和《說文解字》許慎都沒有見過甲骨文,截止近代一百年前的古人直到孔子時代的古人都沒有見過甲骨文,何談這些古人寫的古書就是真傳呢?包括孔子所做的周易十翼也是有偏差的。舉個例子:各種易學書籍中都對天干地支的蘊含的意義做了解釋,甲是一顆種子種到了田裡,乙是種子發芽了等等,天干地支是反映的植物生長死亡的過程。其實經過對甲骨文的考古發現,天干是商代十個大部落的名稱。由此可見大量古書的謬誤!

二、再說天文地理自然科學的發現發展。1543年哥白尼因為日心說而被教會烈火焚身,距今近六百年。我們中國是在清末才奉行日心說。在此之前古人是站在地球觀測天體,一直奉行天圓地方的地心說,連地球是圓的都不能發現。基於地月系統的歷法有很多弊端,與自然不可調和後,又置閏月,補足地球圍繞太陽實際天數。並不是說我們的祖先不偉大,雖說沒有發現日心說,但我們的祖先從漢朝時期就能精確地計算出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的運行軌道和週期,比如歲星木星,古人就計算出木星每12年運轉一周天。但是在觀測天體時是一種人站在地面的視運動,因為地球公轉的原因,產生了木星的停留衝逆等視運動,我們現在知道了其實木星一直在公轉,並沒有停留。再遠的天體,我們祖先就沒有發現了。由於古書都是參照的地月系統,那麼由此產生的理論就大多數不符合自然。我們作為互聯網時代人,就不能抱著古人的理論當寶貝,在故紙堆中打轉轉,不越雷池半步,那我們所學所思同樣不會有進步。

三、古書多數是偽書偽理。古代也和現代一樣,有的為了留名,有的為了炒作。即使有真才實學的大家,著述時也用一些陰晦的口訣隱藏了真經。比如:江東一卦從來吉、八個四個一, 先看金龍動不動,次察血脈認來龍等等,後世解說五花八門,各執己見,風水流派林立,其實風水真理只有一個。

四、晦澀難懂的術語。比如什麼是風水?解讀也是五花八門;什麼是玄空?解讀仍然無所適從!更別提什麼些子法、天步真元等等。愛好者隨著看社會公開出版物越來越多,更加是一頭霧水!


天理地理人理


您好,我是雲季,專注周易,國學文化辯證實踐應用,有問題可以留言,為您解答。

一 學《易經》哪方面?

現在無非是兩種體系,第一隻是學習易理,那麼這種呢單純就是停留在理論派,沒有實踐應用。第二是用來實戰派,這種需要作用象、術、理來做預測,可以說是非常全面,要學很多。


二 第一種學習方法

如果單純只是第一種,那麼就需要《易經》認真的去鑽研它的易理和其中的哲學,懂得處世之道,很多人會推薦很多書,但如果學第一種,那麼我的經驗中只需要好好的鑽研《易經》這本書,然後自己去揣摩,尤其在晚上去用心品!

三 第二種學習方法

既然有志研究第二種,那麼單純《周易》一本書根本不夠,是需要學習很多的術數,比如奇門遁甲,梅花等等,這是專門的課題,接下來在反覆實踐總結,變回慢慢踏入!以後才會登堂入室。



四 學習心態

一個事情堅持三天是心血來潮,一個事件堅持三年才是熱愛,所以不要心急,心急是研究《周易》最大的弊端,我研究易經已經八年多,所以希望您有個好的心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