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讀書有藏書的習慣嗎?你最滿意的一本藏書是哪一本?

平天湖畔好讀書


本人沒有多少文化,但是也很喜愛書籍。只可從最基本的學起。比如百家姓,千字文。三國,水滸。以及現代小說。從中汲取知識,增強樂趣。


天意128312386


喜歡讀書,有讀書的習慣,但沒有藏書的習慣。我書櫃中的書,都是我看過的或即將要看的書,我每年只有在雙十一會買一些書,其他時間基本不買書,教輔資料除外。

有時候,我覺得讀書和藏書兩者心態不一樣,有些人坐擁百城,藏書豐富,但卻基本不讀,這就是所謂的藏書,我認為這樣並不可取,有附庸風雅、裝叉的嫌疑。所以,我喜歡讀書,但並不藏書。各大電商廝殺做活動的時候,我會適當屯一些書,但不會每有活動就買書,我會剋制自己,一方面是因為窮,另一方面是當我看到買了太多書而沒有讀書,我會焦慮,我會失落,會大大影響讀書的習慣。

從小就羨慕別人有書櫃,羨慕書櫃擺滿書,那時只是喜歡那種排面,到了高中喜歡閱讀,喜歡讀書,上了大學終於有機會去圖書館,極大滿足我讀書的慾望,上大學時沒少泡圖書館。畢業後參加工作,雖然工資低,也沒少買書、看書。我興趣廣泛,想讀的書就買來看,不看電子書,就喜歡讀紙質書。

有一個自己的書櫃一直是我的願望,在簡陋的出租屋,把破舊的鞋架當書櫃。15年的時候,買了一個小書架,擺上自己的書,特別開心。16年的時候,買了兩個書櫃,無他,就想讓自己讀過的書有個家,於是隨著時間的增長,書櫃中的書越來越多,今年可能又要買書架了。

這兩年,一直在外漂泊,居無定所,但不論在哪兒,都會讀書,都會有簡易書架,放上一些書,總覺得心裡很踏實。現實很骨幹,社會也很浮躁,看書的時候,專注於書的內容,享受讀書帶給我安寧。讀了很多書,好些都已經忘記了,但我還是一直堅持讀書,無他,就是喜歡讀書時那種幸福的感覺。

如今,依舊漂泊在外,依舊租房子,但還是會看書,還是會買書,但不藏書,看多少,買多少,做不到“買書如山倒,讀書如抽絲”。古人云:書非借不能讀也。好多藏書人花重金買各種各樣的書,買來後襬放到書櫃,束之高閣,覺得這樣就浪費了書的價值。所以,一直主張多看書,而不主張多藏書。藏書,一定要看書。千千萬萬不要把書當成裝飾品!

古今中外,人類文明史上誕生了太多太多的書籍,卷帙浩繁,浩如煙海,窮極一生,看的書也只是很少很少的一部分。書很多,看一本是一本,只要去讀,每一本書都會帶給我們不一樣的感受。

可還是有人質疑,讀書真的有意義嗎?讀書的和不讀書的,也沒什麼兩樣,一樣生老病死,一樣為生計奔波。我不去爭辯,知乎上有個點贊很高的回答:當我還是個孩子時我吃了很多的食物,大部分已經一去不復返而且被我忘掉了,但可以肯定的是,它們中的一部分已經長成我的骨頭和肉。還有一句比較有名的話:“你現在的氣質裡,藏著你走過的路,讀過的書和愛過的人。”

以後,我將一如既往地讀書!認真讀每一本好書!看到這個回答的讀者,我也希望你喜歡讀書,堅持讀書!讓讀書成為一種習慣!

所謂書,必須是砍向我們冰封大海的斧頭!(卡夫卡語)

抱歉,跑題了!


猛在一本正經地說


讀書、藏書是一個人逐步養成的良好習慣。我從小就比較喜歡讀書,家裡爸爸是工人,書籍多是一些鉚焊、鉗工的技術書,我看不懂,也不愛看。小時候我最喜歡去小人書攤看小人書,花幾分錢或是幾個牙膏皮選擇出要看的,然後坐在小板凳子上看的津津有味,時時樂而忘返。

文革時期許多書籍被收繳、查封或銷燬,要看書就比較難了,即使私藏一些書也不敢看怕被鬥私批修。那時我舅爺家我的表叔都比我大好多,他們收藏了好多小人書和舊古書,每次去舅爺家我就會跑到他家後院小房子裡找書看,真是過足了看書癮。直到奶奶喊我回家,才戀戀不捨的離開。

七五年參加工作了,業餘休息時間去的最多的地方就是新華書店和圖書館,有了工作證,在圖書館辦了借書證,每到星期天在圖書閱覽室一呆就是一天。我收藏的第一本書是:《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看了好多遍,後來借給同事,書便一去不復返。

八十年代,改革開放了,發行的書籍多了起來,發工資了攢點錢就去光顧新華書店,書籍價格很便宜《紅樓夢》三本不到4元錢。陸續便購買收藏了四大名著、《十日談》、《希臘的神話和傳說》等,花費最大收藏的書籍是八九版的《辭海》。

讀書使我開闊眼界,讀書使我汲取豐富營養。書籍成了我親密的伴侶。到了跨世紀的年代,看書的人少了,到新華書店的人少了,到圖書館的人也少了;而到網吧的人多了,玩電腦的人多了,人人都離不開手機了,變化真大啊!

朋友,說說你收藏書籍的故事好嗎……








舟曲唱晚


相信喜歡讀書的人應該都有藏書的習慣吧?至少我是有的。

要說最滿意的藏書,還真的是很難選的出來,因為滿意的真的很多,這些我最喜歡的藏書大概可以分為三類。


一、絕版書。

能夠有幸買到絕版書那肯定是非常值得歡喜的,但是絕版書大都價格高昂。
所以我覺得最欣喜的當數自己很久以前買下的、非常喜歡的書,後來成了絕版書。
這本的書我目前有三本:
一本是鹿橋的《未央歌》,這是我最喜歡的一本絕版書。
另一本是張小硯的《走吧,張小硯》,這本是我在山東泰安培訓的時候買的,這本書在我心中種下去西藏的理想,並且間接促成了我的西藏行。

第三本是石光華的《我的川菜生活》,我認為這本是關於川菜最地道的一本了。


二、作者簽名書。

相信很多人都會收藏一些作者的簽名書,特別是自己喜歡的作者的簽名書,我也是一樣。
目前我最喜歡的作者簽名書在很多人看來可能並不稀奇,但是因為是我喜歡的作者籤的,所以我一樣覺得非常珍貴。

比如我目前最喜歡的作者簽名書有《子彈筆記》作者的簽名書、作家王嘯峰的簽名書、攝影師嚴明老師的簽名書等。


三、對自己有特殊意義的書。

一些對我有特殊意義的書我也會特別珍藏。
例如我爸爸上學時候看的《紅樓夢》(被我從家裡拿過來據為己有了,哈哈),還有我小時看的一本兒童小說《兩個意達》,每當讀到這本書,都能喚起我的童年記憶。
此外,朋友贈送的書我也會特別留存。

還有一類書是我在全國各地的特色書店買的書。我每到一個地方,都會去逛當地的特色書店,而每到一個書店,我都會買一本書作為紀念。在成都方所書店買的木心的《素履以往》,在蘇州誠品書店買的《貝聿銘與蘇州博物館》,在南京《先鋒書店》買的《空谷幽蘭》,在上海西西弗書店買的《人間失格》等。一本書,就代表一座城市的特色書店留給我的記憶。


以上就是我的特別藏書的種類啦,如果一定要先一本最喜歡的,就選我爸的那套《紅樓夢》吧,哈哈。
說了這麼多,不知道大家都喜歡什麼樣的藏書呢?

薛定諤的圓盒子


我的工作與生活之外,全部的業餘時間都是在讀書讀報看雜誌,有時候也寫點文章。從去年7月份進入頭條至今,每天的寫作從未間斷。讀書既是我的興趣和愛好,也是我生命中的重要組成部份。

二十年的遠在異鄉單身生活,與書為伴並不孤獨寂寞。寧靜的夜晚,日光燈下,一杯清茶,一首《二泉印月》,一本書一頁一頁地細細品味,這就是我的書香生活,這就是我的詩意人生,這就是我的大好時光。這既是我生活中的修行,也是我修行中的生活。進入這種另類的禪定,與世無爭,心無雜念,這才是人生最高的境界。

讀書人都是格外珍惜書籍,都想擁有自己所喜歡的書籍。所以收藏書籍同樣是我的愛好,也是我的一份追求。我的讀書和收藏都是以傳記文學為主,那些英雄人物,歷史人物,成功的人士,對我有一種巨大的吸引力。每次路過書攤,每到親友家中,只要看到我所想要的書,我都想收藏。

我收藏的興趣很廣泛,古今中外都有所涉及。我收藏的每一本書都是我的最滿意,隨便展示哪一本,都有其收藏價值。那我就選擇有代表性的向網友展示一下,讓我們共同分亨。《紅巖》,《紅星照耀中國》,《徐霞客遊記》,《岳飛傳》,《漢武大帝》,《武則天》,《乾隆皇帝》,《毛澤東》,《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愛迪生》,《愛因斯坦》,《牟其中》,《褚時健》,《任正非的商業本質》……








朱八戒CC


自六十多年前,從幼兒園俄羅斯阿姨手裡得到一本俄文的看圖識字開始,我就喜歡上了書。與書有了不解之緣。小學二三年級班任老師的愛人是區圖書館館長,認識後,每到下午沒課,星期天,或放假就去圖書館,藉著幫他們打掃衛生或管理圖書耒找機會看書,借書。沒到半年的功夫兒童讀物的一,兩架書全讀完了。然後開始讀大書,先是小說《東周列國志》,《三國演義》,《儒林外史》等,還有前蘇聯高爾基的《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母親》。從那時起我就喜歡上了高爾基的作品。後來他的長篇小說和短篇小說幾乎全部讀完。後耒又認識了普希金,莎士比亞,巴爾扎克,雨果,司湯達,列.托爾斯泰,阿.托爾斯泰,契訶夫,果戈理,屠格湼夫,哈代等。文革十年,圖書館書庫基本封閉的。我就想辦法去書市淘書,過去老知識分子家借書。原耒哈爾濱市有位姓嚴的老學究,家裡藏書和雜誌上萬本。沒有生活來源,靠教些書法掙錢。可是那時節哪有人學?我就去了。名義上學習,實際就想多讀點書。嚴老先生的書只准在他那兒看,不外借。於是我就在凍得發抖屋子裡讀上兩,三個鐘頭。許多人提出來要買他的書,他窮得己吃不上飯,靠救濟也不賣一木書。文革後,我同圖書館,古舊書店和新華書店都成了好朋友。但我也養成了買書的習慣。過一段時間不上書店就象得了病似的。沒錢買書,我就業餘教課,初高中補習,電大授課,掙耒的錢幾乎全部買了書。書一本本買回家,放在家裡舒心,快樂。每當沏上一杯茶,倒上一杯酒,將所愛的書信手捻來,找有關章節讀上一遍,愛看書法,畫頁拿上桌來看上一回,是何等享樂!要問我喜愛或自鳴得意的收藏圖書是:全部《良友畫報》,還有全部《民國叢書》五百本。


孫舉海sunjuhai


記得上學那會特別喜歡收藏課本,甭管是多少年前的,新的舊的都找個地方放起來。小時候家裡住房有限,書越來越多,後來讓家裡偷偷的給扔了很多,我知道後氣的不行。慢慢的長大了,對書的感情也悄然間改變了,最初的喜好由課本變成了別人眼裡的課外書,什麼明朝那些事,大清帝國,鬼吹燈等等,我最喜歡的還是明朝那些事,雖然家裡書挺多,可我時不時還會買不來看上一會,每次讀的時候我都覺得內心無比平靜。只有這時我才覺得這個世界很安靜,很愜意。人們說書籍有淨化靈魂的作用,可我覺得淨化的是內心


讀書喜樂匯


私藏100多萬冊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512,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i-0022/94d80270f3fc4ad5ad18019c51da40f3\

逸格書屋


記得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不值得讀第二遍的書,就不值得讀第一遍。所以為了能再讀第二遍我都會買下我想看的書。

1.版本

一本書通常都會有好多版本。古籍類裡我推薦中華書局和嶽麓書社。如果是歷史愛好者,讀古籍我就推薦中華書局。因為中華書局的古籍會對地名和人名做下劃線的標註,方便讀者閱讀。如果是做一些研究那就要嶽麓書社了,書社不會對古籍做任何的修改,也就是說不會有任何的標註幫助你閱讀,但保證是全本。我經常會讀三國志,也對那段歷史非常感興趣所在三國志,資治通鑑我都選擇了中華書局的版本。而戰國策,左傳我為追求全本選擇了嶽麓書社,這也讓我讀這兩本書時非常費勁。

2.出版時間

近代作品雖然也會有出版社之分,比如金庸的作品,但出版社出版時不會有任何差別。所以我通常會選擇第一次出版的圖書。金庸我就會選擇三聯書社。江南的九州縹緲錄我買的這是比較早,剛出版單行本的時候就買了,所以是新世界出版社。

3.特殊版本

今何在的悟空傳出過一個紀念版,之前是在網上讀的,出了紀念版後就留了一套,其中還包括西遊日記,哪吒傳什麼的。

還有就是修訂本。

其實我最討厭的就是修訂本,一本書出了一段時間然後修訂再出版一次。我認為這是對讀者最大的不尊重,喜歡一本書買了,然後修訂本就比之前的正式版多一點內容,你說買不買?買吧已經有一本了,不買吧缺些內容。

當年我最喜歡的作者蔡智恆的榭寄生就出過一個修訂版,多了一張CD好像,但當時我已經買了首版就放棄了修訂版。喬布斯傳和金景芳老先生的周易全解我買的是修訂本, 這兩本書我買的晚,喬布斯傳是在蘋果授權店看到有修訂本,周易全解就不用說了,這本書出版很久了而且能買到就萬幸了。

4.最重要的一點

雖然現在科技發達了,盜版也和正版沒有區別了,就算是對作者辛苦工作的尊重吧--雖然有時候他們不是很尊重我們,圖書還是要選擇正版,而且正版圖書拿在手上閱讀時感覺這是不一樣的。





咱這是讀書人


20多年了有點存貨也有點稀有貨,雜七雜八裝滿一個書架,最近喜歡宗教和哲學類,但是買了也很難靜下來細細的讀,還是看見喜歡的就想應該買來讀,然後又堆在那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