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的花生地,出現了葉片變黃的情況,怎麼辦?

村哥小凡


花生的葉子可以通過光合作用為花生根苗發育提供養分,是花生重要的養分集聚處。如果花生葉子發生病蟲害,就會影響花生的幹物質積累,最後導致長勢、品質與產量都不好。

花生葉子變黃的原因有很多,比如肥料不均衡、種植密度大造成的日照和通風不良,排水性不良,還有高溫高溼的氣候因素也會導致花生的葉子變黃。只有依據具體的實際情況,才能制定具體的防治方法。

一、肥料不均衡導致的元素缺失。

主要的由於土壤成分和酸鹼度差異的元素中和反應導致缺失、氣候影響導致流失,花生氮元素、鐵元素和鋅元素不足都會葉子變黃。針對這種情況,我們可以逐一施肥補充,也可以採用全面均衡的施肥方法。每畝花生地以40克尿素、80克硫酸亞鐵、40克硫酸鋅兌40公斤水,充分攪拌,噴施在花生葉面,3天即可改善花生葉子發黃的症狀。

二、花生根部病害導致葉子發黃。

如果花生髮生根腐病,根系無法從土壤吸收到充足的水分和養分,也會葉子變黃。很容易就可以把整棵花生苗連根拔起,發現沒有側根或根系很少,那就是根腐病的症狀。得了根腐病的花生一般苗很矮小、葉子變黃髮黑,直到整棵枯萎死亡。發現根腐病,必須及時使用藥劑治療,可以用苯醚甲環唑、多菌靈、惡黴靈和福美雙等藥劑噴施。

三、氣候原因導致的缺氧。

天氣炎熱、高溫高溼、乾旱雨澇,都不利於花生的正常發育。乾旱的時候,花生難以吸收到水分;降雨過於充足的時候,土壤水分含量太高,氧氣不足,花生的根系生長不良或者爛根,從而導致花生養分不足。對應的防治措施就是適量澆水和及時排水,並施加適量的氮、磷、鉀元素的葉面肥補充養分。


我是“微農村”,每天精彩三農資訊。對於以上觀點,期待您的寶貴意見。


農紀


你好,科學興農為你解答。

花生出現葉片發黃的原因有很多,這與營養元素的缺乏、環境條件的變化和病蟲害的發生都有關聯,可根據花生葉片發黃的具體特徵進行分辨和防治。

缺鐵性黃化病。

花生是對鐵元素敏感的的農作物,一般花生葉片發黃,首先考慮缺鐵原因造成的,當土壤中碳酸鈣含量過高、或者土壤呈弱鹼性、土壤中營養失調等原因,都會造成土壤中有效鐵含量低,在土壤中鐵含量低的情況下,花生的根系無法吸收到足夠的鐵元素,就會出現缺鐵性黃化病,造成花生植株上部的嫩葉首先發生失綠現象,若繼續缺鐵的話,黃化的嫩葉會變白出現褐色斑點然後枯死、脫落,但是黃化病的葉片不會變薄或者變小,可以採取對黃化得葉片背面塗抹1%的硫酸亞鐵進行觀察,一個星期後如果黃化的葉片開始出現轉綠,證明就是缺鐵引起的花生葉片黃化病。防治方法:花生葉面噴施1%-2%硫酸亞鐵溶液,每隔一週噴灑一次,可以有效地控制缺鐵性葉片黃化病,防治後每畝產量可以提高20%以上。

其他營養元素的缺乏。

花生植株的生長離不開16種必須的營養元素,其中氮和鎂是合成葉綠素必備的原料,各種營養元素的缺乏都會導致葉片發黃,比如,氮元素的缺乏,花生植株矮小、葉片也變小,下部的老葉片最先出現黃化,同時葉片開始變薄,繼而發展成全株葉片成黃綠色而脫落,不會產生斑點和條紋;缺鎂也是中下部的老葉先出現發黃,但是葉脈常保持綠色,脈間出現斑塊狀的發黃;缺鉀引起的黃化病,老葉的邊緣出現黃化焦枯,逐漸形成壞死斑點;缺鋅會引起小的葉片先發黃,小葉叢生,最後整個葉間發黃出現壞死的斑點;缺錳會出現新葉黃化等。但是每種元素缺乏所引起的葉片發生大小、顏色等變化表現不一,主要可以分為,氮磷鉀鎂鋅鉬元素缺乏會導致中下部的老葉先出現黃化;而銅硫鐵錳元素會導致植株上部的新葉出現黃化症狀。

防治方法:施肥要合理,控制氮肥的施用量,重視微量元素肥料的施用,根據葉面黃化症狀合理的追施相應的微量元素葉面肥,有的時候缺素症狀不是單一的缺乏,可以採取多種元素複合的葉面肥進行噴灑。

環境條件的變化引起的花生葉片黃化。

當下過暴雨或者長期陰雨天氣,導致田間漬澇嚴重,會導致花生根部發生缺氧,同時田裡的營養元素被沖走,影響花生植株對營養的吸收利用,使花生葉片的光合作用減弱,花生的葉片也會出現黃化。

防治方法:做好田間排水工作,避免長時間的積水,引起的澇害。

病蟲害的發生引起的花生葉片黃化。

花生褐斑病和黑斑病,會導致花生葉片出現褐色小斑點,逐漸形成大的病斑,導致葉片焦枯;花生髮生鏽病病害嚴重時葉片發黃脫落;當蚜蟲危害花生葉片以後,也會造成花生葉片發黃,葉片出現黃褐色斑點。種植過密,莖葉生長迅速,造成通風透光不良導致植株內部的葉片失綠變黃,同時老化葉片和病葉也會增多。

防治方法:合理密植,消除病蟲害,及時施肥,提高植株抗病害能力,可以使用50%的多菌靈1000倍液、80%的代森錳鋅400倍液等,每隔一週噴灑一次,防控病害的發生。

這裡是科學興農,歡迎添加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科學興農


我家花生地,出現了葉片變黃的情況,怎麼辦?

昨天家裡就種上了花生,看到你的問題,有必要提前打下預防針。嘮一嘮花生葉子變黃的問題。

我們發現田裡的問題,往往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可不知農業種植也是需要中醫的“望、聞、問、切”,咱們就以老中醫的角度來給咱家的花生號號脈!

一 望

首先去咱家地裡看一看,是大面積黃還是小片的黃,然後去黃的區域看一看土壤的溼度及葉片的嚴重程度,根據我的經驗,氣溫偏低或者溼度較大的時候最容易黃葉,現在是四月底,您家應該是在南方區域種植的吧。如果再遇上陰雨天或者澆過地最容易出現。可採取的預防措施是:壟間鬆土,提高地溫,降低溼度壟間鬆土,提高低溫、降低溼度,延緩澆水。

二 聞

這個主要是拔一棵變黃的花生,看一看根莖、根的情況,如果發黑發褐,聞著沒有泥土味發沒有新生根和毛細根,一般判斷為根腐病和莖腐病。葉片發黃是由於根部腐敗造成的營養不良,是一種高等菌一般是鐮刀菌引起的。可用灌根的方式,間隔7至10天,再灌一次。


三 問

這就需要問自己,種子有沒有曬果、包衣甚至種前深耕鬆土等一些預防措施。比如種子包衣,用氟唑環菌胺+咯菌腈對花生種子進行包衣,可以有效預防花生根腐病,提高芽子抗性和活力。

四 切

這就需要判斷是根部病害還是缺素症,造成的葉片發黃。比如根部正常沒有發黑腐爛情況,一般就判斷是缺鐵,可葉面噴施瑞綠1500倍液和瑞微3000倍液,間隔7天,連噴兩次。


照方抓藥

葉靠根長,根靠葉養;水少要命,水多患病。所以要種前深耕起壟、曬種、包衣;發病期灌根、葉面噴施。

歡迎關注三農刨根手二坤,三農問題刨根問底兒,解決三農難題——部分圖片來源網絡侵刪。——圖片來源網絡侵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