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疫情成為培塑公民心的煉丹爐


讓疫情成為培塑公民心的煉丹爐

“非典”之後,新冠病毒肺炎再次肆虐神州。與17年前相比,除了中國綜合國力不可同日而語外,網絡化、信息化的飛躍發展,使公民個體獲取信息的渠道空前豐富,發言權空前提升。疫情暴發以來,通過各種網絡信息媒體,我們可以遍覽社會百態,雖然紛繁複雜美醜不一,但主旋律激昂正能量激盪,公民心得到集中拷問和培塑,相信必將極大地促進中國公民社會的成長。如果說尋找本次疫情的危中之機,這肯定是一個重要方面。

公民心是一種集體觀、大局觀。所謂公民社會,核心是“公”與“私”的關係規範。而公民心,則是公民個體對個人與集體關係的正確理解和把握,強調的是公民的集體觀和大局觀。我國《憲法》第51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權利的時候,不得損害國家和社會的、集體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自由和權利。這是我國根本大法對如何把握“公”“私”關係最基本的詮釋,而以共產黨人為核心的公民群體,其倡導的核心價值早已超越了“不得損害”,上升為犧牲小我的服務和奉獻。本次危機中,服務和奉獻一如既往匯聚起眾志成城的洪流,但自私自我者也頗惹人耳目。如,有的人偷吃降溫藥逃避海關檢測出境,還得意地在社交媒體中炫耀,令人氣憤的不僅是其對公民義務的自私自我,還在於其對道德赤字的無知無覺,恐怕其也未意識到此舉在關鍵時刻給國家形象和利益造成了多麼嚴重的損害!又如,截止2月初,山東已發現60起、北京發現41起聚集性疫情,平均每起傳播確診病例近3例,這突顯了在非常時期,相當數量民眾的僥倖心理和自我意識還遠未讓位於規範意識和抗疫大局。再如,一些地方和社區對武漢等外地人強橫無理的圍堵拒絕,昭示了公民心的培塑與“隔離病毒,但不隔離愛”的社會集體價值還有很大差距!

公民心的培塑與政府治理能力的提升相生相長。危機中,公民個體之外,另一個倍受關注的焦點就是政府的治理能力。應該看到,從大亂到大治,正是公民心與政府治理能力相生相長的過程。一方面,公民心之於政府治理是監督和融入。危機之初因“造謠”被警方查處的“武漢八君子”,為更多的人提供了可貴預警,也驗證了地方治理能力的赤字;而危機中,毅然投入一線抗擊的醫護大軍和捐贈洪流,自覺配合居家隔離甚至封城的廣大群眾,通過網絡媒體創造性配合政府防疫宣傳的網絡寫手,展現的正是國家治理與公民心水乳交融的生動場景。另一方面,政府治理之於公民心是支持和引導。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關鍵,是為公民投身為公提供更為豐富的平臺和寬鬆的環境,武漢市領導談及疫情決策時的“內疚愧疚自責”,以及捐贈物資流向一線醫院時的梗阻和瓶頸,無不昭示著我們距離公民社會的巨大差距;值得欣喜的是,在最初的混亂後,政府迅速動員權威媒體和權威專家,充分運用更為多元的信息載體及時連續發佈疫情信息,第一時間對謠言作出反應和廓清,在紛亂中給民眾以正確指引,凝聚起了國人共識和戰勝疫情的強大正能量。

“多出力、少添亂”是展現和培塑公民心的應有之義。“多出力、少添亂”,是此次危機中由群眾創造的十分普及、簡潔、有力的口號。“多出力”,就是要各盡所能,大到衝鋒一線,小到在網上分享一則居家隔離的生活秘決;“少添亂”,就是要自覺配合國家防疫方針,不聚餐、少串門,對自己負責對他人負責,對博人眼球的信息不輕信、慎轉發,避免在不自覺中成為網絡謠言的推手。當前,疫情遠未見底,疫情之外的風險也雲詭難測,唯一確定的是,只要全國上下團結一心,協調行動,“多出力、少添亂”,我們就一定會很快渡過險灘,迎來柳暗花明。勝利時,我們會欣喜地發現,中國百姓的公民心,也已結成含苞待放的一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