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裡有大齡子女不願結婚,家長們該怎麼辦?

小雨滴anc


首先我想給這位家長講個小故事。

煩躁來源於造成煩躁的這件事本身,還是來源於你想解決這件事的這個過程?

在心理諮詢師這個行業中,有個心理學者叫阿訊,研究心理學也有六七年了,但從業經驗是零,以前只限於理論研究。

當他偶然的認識了小觀,他發現小觀患有嚴重的抑鬱症,甚至有過好幾次想自殺的經歷,他覺得這是上天給他一個實現自己理想的開始,於是他告訴小觀自己其實是個心理學研究者,或許可以嘗試幫助她擺脫困境。

小觀每次講自己的難過經歷,阿訊都深深的聽在心裡,嘗試去代入小觀的角色,以更好的共情,然後幫助小觀走出困境。

中間的離奇曲折就不過多講了,半年後,小觀終於變得陽光開朗,積極的面對生活。然而阿訊卻掉入了黑洞,他從來沒想過,原來心理學的課程中講述的黑暗,都遠遠不及發生在身邊人活生生的例子來得震撼,小觀的故事就像他親生經歷的一遍,面對這種打擊,他現在總是冒出一個可怕的想法,究竟我在這個表面陽光實際陰暗的世界活著有什麼意義?

盲目的焦躁不僅會傳染別人,還會造成適得其反

在我姐還沒結婚的那幾年,我爸媽也是著急得不行,整天瞎研究,直到後來一提到哪家誰誰誰結婚,又或者剩女之類的字眼,他們就會變得焦躁不安。這種焦躁不僅影響到了父母的生活,甚至還傳染了我姐。

好不容易相親了一個她看得上眼的對象,對象對她也挺滿意,但我姐還是總是充滿焦躁,結果一言不合就大吵大鬧,最後很自然的,鬧掰了。

因為每次回到家,我爸媽總是會說,差不多就行,那男生也挺不錯,之類的,一直會嘮叨催促著訂婚,結果剛好相反,本來我姐不怎麼斤斤計較的一個人,因為天天聽到父母的嘮叨,會有意無意的去找那個男生的缺點,然後一點小毛病就會吵鬧。

後來我才知道,這是出於逆反心理,很多人都有一個思想誤區,以為只有青春期的孩子會有叛逆的心理,但其實每個人不管男女老少都會有逆反心理。

這是一個人想要實現自我價值的體現。當前面有兩條路你不知道往哪走,有個人勸你往左,你會陷入糾結,有十個人勸你往左,你開始思考或者左邊是對的,不然怎麼這麼多人說往左呢,當一百個人勸你往左,你真的開始往左邊走了,那是你的從眾心理,但其實內心深處,你會覺得你真正的想法是往右,你很想看看右邊是什麼樣的。

但其實回到最初,你根本就不知道該往左還是往右。


說了這麼多不相關的話,有些抱歉。

其實我想說的還是,家長的關心重點應該是孩子的生活,包括個人生活,思想健康,快樂與否,內心的想法。

而不是盯著一個結果,你還沒有結婚,所以應該儘快去結婚。這樣只會適得其反,通常的結果就是孩子在不堪壓力之下,找了一個所謂差不多的人結了婚,幸運的,走完一生,最後感嘆,人生死於三十歲那年的婚禮。不幸的,半途而廢,中間就離了婚。


貓大王不是貓


很高興收到友友的邀請。

天下的父母都願意把最好的給子女,所有的出發點都是好的,這個無可厚非,毋庸置疑,但時常這樣的“好”在子女這邊不一定全是如此。

父母跟子女是完全不同時期的人,所以中間會存在代溝,從心態上講,父母跟子女溝通的時候,都是以長輩的姿態去對待的。不能說這種方式不對,但溝通,兩者之間是處於平等的,這樣才能很愉快。

在這先講一個《小白兔釣魚》的故事吧,在一個森林裡,有很多小動物都去河邊釣魚,而且每次都能滿載而歸,小白兔看到之後,也去河邊釣,拿著胡蘿蔔就去了,一天下來一條魚也沒釣到,接連幾天都去釣,還是一無所獲,哭著跑回家。小白兔媽媽問,怎麼回事?小白兔就說了,好多小夥伴們去河邊釣魚都能釣到,我釣了好多天都沒一條,小白兔媽媽問,那你是用什麼釣的?小白兔說,我喜歡吃胡蘿蔔,所以我就用胡蘿蔔釣了。這時小白兔媽媽笑著對小白兔說,傻孩子,魚又不吃胡蘿蔔,雖然你把你喜歡的給了魚,但不見得是它想要的,只有給它想要的,你才能有收穫。

面對友友的提問,“家裡有大齡子女不願意結婚,家鄉應該怎麼辦?”家長們首先要找出子女不想結婚的原因,總結了以下幾個方面:

1、工作中是不是遇到困難了?

2、對當下不滿意,還在奮鬥階段!

2、談過幾次戀愛都失敗了,被愛情所傷?

3、身邊環境因素,比如:看到太多人婚後過得不幸福,自己也害怕!

4、要求太高?

總之要解決這樣的問題,先要搞清楚問題出在哪兒?跟子女像朋友一樣的相處,這樣子女便願意交心,這樣才能更好的解決問題!

大齡子女已經懂事了,知道父母的操心都是為了他們好,只是有時候雙方之間不能很好的溝通,所以問題遲遲不能解決。

以上是我的個人觀點,希望可以為家庭中出現這種現象的父母作一個參考,如果你有更好的建議和想法,可以在下方留言,也可以關注我私下討論,謝謝!





踏過歲月的流年


+關注,隨時看到更多情感領域的優質答案。

人生成長規律往往是這樣子的:

嬰兒-〉小孩-〉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大學-〉工作-〉成家-〉自己的小孩......一個人,人生軌跡的不斷循環,也就有了子孫後代。

每一個人似乎都逃不過這樣的成長規律,父母為子女的婚姻著想,無非也就擔心兩個方面:

第一,父母一代的同齡人都當爺爺奶奶了,而自己的子女還沒有成家,還沒有孫子,外孫抱,這是後代能否繼續延續的問題;

第二,父母擔心自己的子女錯過了適婚階段,如果再找,很難再找到合適的另一半,剩下的都是被挑剩下的“非優質產品”。

造成大齡子女不願結婚,很大原因:

1、在於社會生存壓力問題;

2、恐婚。還有負面新聞婚姻太多,對他們造成很大的影響;

3、沒有遇到合適的人選。

所以,從父母的角度理解和從子女的角度來理解,不難看出,早與晚結婚與否,與個人的意願和社會的影響有直接關係。社會的影響並非決定性因素,關鍵在於子女對婚姻的理解。當理解了為什麼要結婚,結婚後有什麼好,如果沒有後代怎麼辦,自己老了怎麼辦等等問題。

那麼,父母該做的辦法有以下三點:

第一,多開導和理解。

其實,對於晚婚子女,他們的內心也是焦急的,作為父母此時不能帶著抱怨的語氣來對子女,反而以朋友的身份多站他們角度來理解他們,和他們溝通,瞭解他們對怎麼樣的異性更感興趣,有目標的再用第二點幫助他們脫單。

第二,多利用親朋好友關係,拓展子女的接觸異性的渠道。

僅僅靠子女的工作上班接觸異性的範圍確實有限,最可靠的辦法就是託親朋好友來介紹,這種方式的好處是對對方知根知底。

第三,降低擇偶標準。

無論誰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子女嫁的好,娶得也好,如果子女錯過了最佳適婚階段,是否想過稍微降低子女的擇偶標準。特別現在的獨生子女多,家長對子女的婚姻大事都是一言堂。無可厚非,家長辛苦養大子女,吃的鹽比子女的米還多,為了就是要子女好。

可是家長也應該要明白,既然大齡了,選擇的機會少了,是否把眼光平視,可能更容易讓子女找到另一半。

喜歡我的回答,可以+關注,專注情感領域分析與解惑!


情感二貨


可憐天下父母心!

做父母的,在孩子每一個階段都希望順心如意,該讀書的時候好好讀書,該闖事業的時候好好幹,該結婚的時候就應該成家。

可是現在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對自身的要求特別是精神層面的要求都在提高,不隨意,不將就,以及受到社會上婚姻不和諧關係的影響,導致有些人不願意步入婚姻。其實不婚或者延遲結婚對自身及家人都是一種壓力。

逼迫不得,越逼越反感!放寬心態,一方面多給積極的正面的影響,一方面講究隨緣吧!


慢節拍


是一點辦法也沒有,我家裡有個70後的四十多歲的女的,不是不想結婚是自己性格奇葩,找不到合適的,時間長了老人懶得勸了,隨她去。


哨子豬lily


首先你得清楚不願意結婚的原因是什麼?自身原因還是社會壓力原因?不管什麼問題必須清楚問題的根源,一部分是自身原因根本不願意結婚,這樣的即使通過家庭壓力結婚了也不會過的太幸福,反而添加他的心理壓力,還有一部分是因為年輕那會談戀愛經歷的坎坷比較多,慢慢失去了對感情的激情,或者不相信感情,這樣的到好說,通過開導慢慢的能走出以前的陰影,所以你得找出他為什麼不願意結婚。


農民哥哥鄉下妹


願結就結,不結不逼,孩子大了,有自己的主見,婚姻這個事還是由他們自己決定吧,畢竟勉強的也過不好,害人害己


戚竇


孩子己長大獨立工作,婚姻由自己做主,隨緣而去,家長不可過多幹預,只要孩子過的幸福就好。


老有所樂關愛下一代


每個人都有選擇自己生活方式的權利!即便是父母,也無權干涉。


涵秋語文


答:緣分未到、強求無效!

1、完全理解您的心情。

2、當今越來越多獨生?

3、可以的話,儘量讓孩子獨立生活。

4、在孩子面前不要提及此銘感話題。

5、謝絕八卦者的唾沫星子。

6、最有效的方法父母不做保護傘更不做貼費保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