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對煤炭的影響短暫且有限

疫情對煤炭行業的影響主要在於運銷效率的下降和需求釋放的延後。防疫工作可能會影響公路/跨省運煤的效率,影響消費地的煤炭供給和價格;全社會開工推遲相當於延長了需求的“春節效應”,按照歷史數據對比分析,我們推算煤炭需求短期下降得更多,但隨著疫情穩定、下游開工的恢復,疫情影響短暫難持續。

歷史數據顯示,“非典”疫情並未對當時煤炭需求產生負面影響

對比 “非典”疫情時期數據,2003年3~6月煤炭主要下游電力、鋼鐵等行業的全國月度產量擴張基本符合正常的季節性特徵,沒有因為疫情出現明顯波動;即使在疫情嚴重的廣東地區,電力數據月度間也未出現異常擾動。從歷史數據看,“非典”疫情並未影響當時的煤炭需求。

儘管第三產業用電佔比上升,但預計此次疫情對電煤需求影響程度小且短暫

疫情對消費等第三產業的影響遠大於對工業活動的影響,儘管目前第三產業用電佔比上升,但佔比僅為15%,預計受衝擊最大的零售業、餐飲及住宿業用電下降在總體電量中的佔比僅1.5%,假設疫情持續1個月對全年的用電影響預計不足0.1%。按照全國重點電廠日耗數據推算,節後復工每推遲1天,大約對應減少130萬噸電煤消費,約佔每日電煤消費的15%,全年煤炭消費量的0.03%。但隨著假期結束,這部分需求會逐步恢復,甚至會有部分補償需求的釋放。

政策“保供”態度明確,運輸成為供給瓶頸,消費地煤價或出現結構性上漲

在政策要求穩定供應的情況,預計供給不會持續收縮。過去三年春節期間全國煤炭產量降幅約為12%左右,約合單日下降100萬噸,預計假期延長的背景下,2月份全國煤炭產量或因疫情影響減少1000萬噸。從目前調研情況看,公路運輸、跨省運輸或受到防疫工作影響而效率下降,運輸或成為抑制短期有效供給的因素,或推高優質焦煤等低庫存煤種在消費地的煤價,部分原料供應緊張的情況會倒逼個別焦炭企業減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