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普義:書法到底養什麼

書法光靠整天地寫是寫不出來的,要靠你的文化修養與心境的歷練:

養精蓄銳,引而待發;

斂氣凝神,心無旁騖;

空而不空,海納百川;

神遊八極,天人合一。

如果達到如此境界,也就達到了莊子“獨與天地精神往來”“乘物以遊心”的理想境界。書者如果達到這樣的境界,則能表達自如,行筆有度,心手雙暢。如將軍之運籌於帷幄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

也可做到呼之則出、令行禁止。

意境

昔公孫大娘舞劍,“ 耀如羿射九日落,矯如群帝驂龍翔,來如雷霆收震恕,罷如江海凝清光”。吳人張旭善草書,見公孫大娘舞劍,頗得神妙,自此草書豪蕩激揚,自成一家。所謂意境,指書者將某種行為匯入自己的意識,並使之具象化,然後流於筆端。則可見行為之神韻,節律,音響,甚至章法的流轉啟合。學書之人每觀古今之精品,如能進入作品之意境,則可感受人之何為永生——人雖死千年,觀其作品,猶如此家猶活至今。與之如活一世之感覺,古人之言行舉止、人品性情皆歷歷在目!

心象

書者對社會、人文、自然感悟之後在心裡形成的一種既抽象,又靈動的感覺。這種感覺充滿玄機,充滿靈性。作為線條藝術的書法必須準確地表達出這種心象,才能讓書法形神兼備,昇華為藝術品, “形具而神生”。所以書法表達也必須先致力於線條(形)的流轉有度,落筆驚風,然後才有神韻的綽約多姿,激盪人心。

技法

筆法和墨法。筆法指用筆之法。執筆有深淺之分,行筆有正欹、提按、使轉之別,所以在運筆時必須根據字的結構、間架以及書者對整幅字的總體認識和把握,才能做到執筆和行筆的選擇準確無誤。墨法,即用墨之法。墨有濃、淡、厚、薄之分,水有深淺、滯暢之別。用墨之法和用水之法相濡相沐,互為表裡。在具體的用墨過程中,又必須懂得紙和墨的屬性,在行筆時才能準確掌握用墨的多、少、輕、重,或潑或洇,妙趣天成。書者應認真領悟:墨、水、紙、壓筆的深淺以及行筆的速度之間的關係與度。書者對技法的選用越單一,形成的個性則愈鮮明。八大山人的機巧,張旭“古詩四貼”之奔騰激盪,毛澤東手筆之豪闊大氣,皆技法單一之功。

節律

節則指書者在書寫一幅作品時在心中自然形成的分段,停頓,滯留;律則指書者行筆的輕重緩急。二者合稱節律。書者對節律的把握直接關係到一幅作品的神采。而神采又主要體現在用墨、節律和線質上。不論是古人還是今人的作品,節律都是藝術表達的重要要素!在這裡強調一下書法作品的基準速度,因基準速度是節律的內核,這就如一支歌曲,“大江東去”豪放激昂,旋律則激越奔放;“楊柳岸曉風殘月”清婉纏綿,旋律則舒緩如訴。所以學書臨帖,必須把握作品的基準速度和在基準速度之上的行筆緩急變化,這樣才能達到律而有度,節而有序的效果。

楊普義:書法到底養什麼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章法

章法分大章法和小章法。大章法則指作品通篇的佈局與安排。大章法應以取勢為主,同時注意通篇的佈局與協調。給遠觀者以視覺衝擊的效果即可!小章法指字的擺動、收放及呼應。書法作品中字的擺動應如山澗中的泉水,動不逾矩,奔不離群,曲藏機運,直蘊磊落。呼應是指上下字與字之間的照應,以及左右行與行之間的顧盼,有了這樣的照應、顧盼,作品就能渾然天成,交相輝映,鮮活靈動,神采飛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