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多神到一神的宗教信仰 下——伊斯蘭思想文化漫談


王俊榮女士,1978年畢業於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阿拉伯語專業,在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從事伊斯蘭教研究至今。1983年和1992年先後赴埃及開羅大學、摩洛哥穆罕默德五世大學進修伊斯蘭教歷史與思想文化。

從多神到一神的宗教信仰 下


猶太教和基督教對阿拉伯人的影響可追朔到很遠。其中猶太教隨著猶太商人和移民傳入阿拉伯半島。1世紀起,在西北部的太馬、斐達克、海巴爾、葉斯里卜和瓦迪古拉等地,猶太人佔據綠洲和良田,發展灌溉農業和手工業,壟斷了當地的集市和金屬製品貿易,佔有經濟優勢,形成組織嚴密和居住集中的農業社團。南部希木亞爾王國的臣民從遷到也門的猶太教徒中改奉猶太教,在國王祖·努瓦斯的保護政策下,猶太教曾達到國教的地位。猶太人保持自己獨立的宗教體制和精神生活,也利用集市貿易向阿拉伯人宣傳他們的教義和律法。基督教的影響主要來自拜占庭帝國和埃塞俄比亞人。北部的加薩尼王國和希拉王國先後信奉基督教的一性派和聶斯托利派。6世紀初,由於埃塞俄比亞人對也門的統治,納季蘭地區成為基督教的重要據點。一性派在納季蘭的集市傳播教義,在南部邊遠地區也有所發展。在漢志,基督教徒主要是些商販、屠夫和奴隸,以及散居各地的異端派修道士。他們在集市佈道,使阿拉伯人對基督教義和儀式有了膚淺的認識。


從多神到一神的宗教信仰 下——伊斯蘭思想文化漫談


基督教繼承了《舊約聖經》,《舊約》中的許多宗教故事,特別是關於上帝創造世界的神話傳說以及基督教聖經中提到的一些先知人物如達烏德、蘇來曼、爾撒一類的人名,通過修道士的宣傳和古典詩歌已為阿拉伯人所知曉。如《創世紀》中關於諾亞方舟的洪水傳說:“耶和華見人在地上罪惡很大,終日所思想的盡都是惡,就後悔造人在地上,心中憂傷。耶和華說,我要將所造的人和走獸並昆蟲以及空中的飛鳥,都從地上除滅,因為我造他們後悔了。唯有諾亞在耶和華跟前蒙恩。諾亞是個義人,在當時的時代是個完人。”神吩咐諾亞造一隻方舟,讓妻子、兒子、兒婦都進入方舟,並將飛鳥、牲畜、昆蟲等活物,每樣兩個,一公一母,帶進方舟,拿各樣食物積蓄起來以保全生命。《創世紀》提到,大雨下了40晝夜,洪水氾濫了150天,地上各類生物,人、牲畜、昆蟲、飛鳥,都從地上消滅了。當水勢漸退,方舟停在亞拉臘山上。諾亞放出一隻鴿子,鴿子找不到落腳地,又飛回來。諾亞又等了7天,再放出鴿子,“到了晚上,鴿子回到他那裡,嘴裡叼著一個新擰下來的橄欖葉子,諾亞就知道地上的水退了。他又等了7天,放出鴿子去,鴿子就不再回來了。”於是,諾亞和家人及其它帶去的動物都相繼出了方舟。諾亞在山頂“為耶和華築了一座壇,拿各類潔淨的牲畜、飛鳥獻在壇上為燔祭。”[1] 《古蘭經》中也有許多章節記述了關於努哈的洪水傳說,經文說:“你的宗族中除已歸信者外,決不會再有人歸信你,故你不要為他們的行為而悲傷。你應當在我的監視下,以我的啟示而造船。你不要為不義的人們而提到我,他們必定要被淹死。”(11:36-46)《創世紀》中諾亞方舟與《古蘭經》中的努哈洪水傳說框架內容基本類同,其主人公是同一個名稱,都是為說明地上的人不按照安拉的意志行事才遭此嚴厲的報應。又如《創世紀》中所記述的有關上帝用土造人,上帝創造天地萬物,夏娃與亞當因在樂園偷吃禁果被上帝逐出伊甸園等創世神話,同樣能在《古蘭經》中找到經過改編的類似內容(7:19-25)。《創世紀》中的某些創世神話是接續和發展古代閃族宗教神話後的衍生作品,他與泥板書中保留的巴比倫時期的某些創世神話內容相似,這證明西亞古代文化傳統的共有性及人文思想的相互滲透。不過,猶太教的一神教義和傳說雖給阿拉伯人帶來新的觀念和知識,但他們自稱是“上帝的選民”,有傳統的排外偏見,事實上不易被阿拉伯人所接受。而基督教義比較複雜,內部充滿分歧,也未能在半島真正廣泛的傳播。不過兩者的神啟思想卻在半島播下種子,促進了阿拉伯人向一神教的轉變。


從多神到一神的宗教信仰 下——伊斯蘭思想文化漫談


阿拉伯人的部落宗教主要是集體的崇拜儀式,而非個人信仰。人們遵守宗教習俗,既是尊重傳統禮儀和風俗,也是順從部落的統一意志。隨著氏族制度的解體和社會矛盾的加劇,原有部落宗教的觀念和儀式越來越不合時宜。在這種背景下,一些人對以外在儀式為特徵的拜物教感到厭倦,開始轉向超越部落的有關個人得救的宇宙神信仰。儘管猶太教和基督教明顯優越於阿拉伯人的拜物教,但這兩大宗教帶有異族入侵的背景,有悖阿拉伯人的民族感情。因此,一些具有模糊一神觀念的阿拉伯人在宗教領域中探索,追求阿拉伯人的一神信仰。這些人被稱為“哈尼夫”(الحنيف),意為崇信正教者。


從多神到一神的宗教信仰 下——伊斯蘭思想文化漫談


稱為“哈尼夫”的一神教信仰者們對偶像崇拜產生懷疑和否定,感到族人們背離了易卜拉欣的宗教。因為據傳說,阿拉伯人的祖先易卜拉欣和易斯馬儀原本信仰和順從唯一的真主安拉,偶像崇拜是偏離了易卜拉欣的正道。據先知傳紀和聖訓記載,最初有四個人公開反對偶像崇拜,他們是:韋爾蓋·本·諾法勒、奧斯曼·本·候韋里斯、歐貝杜拉·本·加赫什、宰德·本·阿幕爾。前三個人最終都信奉了基督教,只有宰德既不是基督教徒,也不是猶太教徒,他因否定偶像被族人驅逐,獨自隱修,遍訪各地。雖然他在穆罕默德傳教之前死去,但經注和聖訓都提到他是真正的信士。〈古蘭經〉中未提及上述任何人,只強調崇信原初正教者是易卜拉欣(16:120,3:67)。其它資料還提到幾名哈尼夫,傳說穆罕默德在集市上聽過他們講道,這無需考證。可以肯定的是,在穆罕默德之前,已有人提倡信仰一神,實行苦行隱修,反對部落貴族的特權,譴責社會陋習和社會的不公正。他們追求個人道德和靈魂得救,力圖改革部落宗教的思想傾向,對穆罕默德有所影響。


真正創立一個獨立於猶太教和基督教之外,能為廣大阿拉伯人接受和信奉,又能實現社會政治變革的新宗教的使命,是由穆罕默德來完成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