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人在囧途》到《囧媽》:徐崢電影裡,三個關於“自我”的解讀


從《人在囧途》到《囧媽》:徐崢電影裡,三個關於“自我”的解讀


今年的電影春節檔,受關注程度最高的無疑是徐崢的《囧媽》。從年前提檔到全網免費播出,它走的每一步都賺足了觀眾的眼球。

等電影真正跟大家見面,有的觀眾反應不好笑、太牽強。其實,當我們把視角從單單這一部電影裡面抽離出來,全面追溯徐崢自《人在囧途》以來,所有的“囧系列”電影,就會發現他隱藏在電影背後的秘密:比起那些搞笑的囧態,電影裡隱含的那些關於自我的解讀更值得我們思考。


01 迷失自我是故事發生的根源

不難發現,在徐崢的“囧系列”電影裡,所有這些故事發生的原動力,都來自於主人公的自我迷失。

在最開始的《人在囧途》裡,促使男主角李成功經歷後來一切遭遇的原因,是因為他有了情婦,情婦逼著他回家去跟老婆離婚。李成功在這場感情的糾纏中,忘記了跟自己相濡以沫的妻子的好,迷失在了情人的溫柔鄉里,最終決定回家跟老婆離婚;

從《人在囧途》到《囧媽》:徐崢電影裡,三個關於“自我”的解讀

《泰囧》裡,主人公徐朗沉浸在自己要創造的巨大利潤裡無法自拔,忽視妻兒、忽視家庭,似乎都已經成為他認為理所當然的事情。帶著這一情感和事業的巨大矛盾,徐朗開始了啼笑皆非的泰國之旅;

《港囧》裡面,這個原動力更是表現得十分清晰。主人公徐來對理想和現實難以取捨,在矛盾中掙扎不已,他需要現實給他帶來的穩定和踏實,又念念不忘理想能夠給予他的激情和衝動。他現實中的妻子和學生時代的暗戀情人也就成為了現實和理想的化身。

從《人在囧途》到《囧媽》:徐崢電影裡,三個關於“自我”的解讀

正如張愛玲在《紅玫瑰與白玫瑰》中所說的“也許每一個男子全都有過這樣的兩個女人,至少兩個。娶了紅玫瑰,久而久之,紅的變了牆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還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飯粘子,紅的卻是心口上一顆硃砂痣。”

回到今年的《囧媽》, 主人公徐伊萬面臨著愛情和親情的雙重困境。他想方設法阻擾前妻的事業,看似把人逼到絕境,不留一絲餘地,其實是不想完全斷絕了與前妻的所有往來;他忙於事業,很長時間沒有見到自己媽媽,他對自己說是太忙,其實是他無法面對自己的親情桎梏,只能選擇逃避。

從《人在囧途》到《囧媽》:徐崢電影裡,三個關於“自我”的解讀

可以說,主人公在情感與生活中的迷茫,構成了徐崢“囧系列”電影的原動力。這是電影故事向前發展的原動力,也是我們現實人生普遍存在的疑問。

正因為我們找不到自己,釐清不了生活的千頭萬緒,我們才會走上對自我和對生活的追尋之路。

02 重建自我是囧途的最終目的

徐崢的“囧系列”可以歸類到公路電影的範疇。公路電影的本質與其說是“在路上”,更確切地說,是一個找尋自我,重建自我的過程。

所以,“囧系列”的所有故事的真正內涵,不是主人公勝利抵達了目的地,而是勝利抵達了自己的內心,面到了面對自己真實內心的勇氣。

《泰囧》裡,王寶強飾演的王寶寶,成為了徐朗的一面鏡子,徐朗在泰國一路前行,一路面對了自己的狹隘、自私和冷漠。

從《人在囧途》到《囧媽》:徐崢電影裡,三個關於“自我”的解讀

其中尤其是當王寶寶和徐朗掉進山間溪流中後,王寶寶發現自己一直拿著的健康樹變黑了,於是他質疑徐朗道:“你這個油霸是不是有毒”?徐朗躲閃的眼神和含糊的回答出賣了他自己的內心,也是逼迫他從利益的矇蔽中清醒,面對真實的現實;

《囧媽》裡則有著親情和愛情的雙重重建。徐伊萬因為意外登上了前往莫斯科的火車,他在火車上偶遇了美麗的俄羅斯女孩,也由此牽扯出他和前妻的一系列情感問題。

從《人在囧途》到《囧媽》:徐崢電影裡,三個關於“自我”的解讀

徐伊萬在一次次的爭吵、醉酒、哭泣中,從對前妻的步步緊逼,到終於面對自己真實內心,說出自己這麼做其實是捨不得跟前妻分開,再到最後坦然地接受現實,徐伊萬在這裡完成了自己在愛情裡的找尋自我;

而跟母親的矛盾,也從之前的拒絕交流,到矛盾爆發,到經歷生死考驗,再到最後的互相理解。旅途每往前走一步,窘迫的境遇每增加一分,都是對之前固有認知的打破,都是把自己的內心打碎重建的過程。

從《人在囧途》到《囧媽》:徐崢電影裡,三個關於“自我”的解讀

可以說,徐崢的“囧系列”電影,都是以對自我的重新構建為主要核心。人生也是如此,有的時候,只有直面和打破,才會有獲得重生的能量。

03 堅守自我才是人生最重要的

“囧系列”的電影,大多數都有一個完美的結局。主人公以迷失自我為起因,以重建自我為經歷,最後迎來自己的成長和蛻變。

在這個過程裡面,最重要的,我覺得是最後的成長。

人的成長是有階段性的,這一刻的成長不代表永遠;更何況,人性本身就是隱藏著慾望、利益、自私等負面的因素,我們終究一生,都是在與這些因素做抗爭。

因此,最終能夠跟自己和解,能夠在紛擾世俗中堅守自我的初心,才是生活裡最重要的。

徐崢的電影都是以男性為主人公,是站在男性視角下的故事敘述。在這樣角度下,女性的形象就特別值得關注。

從《人在囧途》到《囧媽》:徐崢電影裡,三個關於“自我”的解讀

仔細研究可以發現,這一系列電影裡的女性形象都很相似,她們都沉靜、善良、寬容,最最重要的事,她們都能在男主角犯錯後,用一種充滿母愛的寬容接受男主角的回頭是岸。

也許這是導演對女性形象的想象與認定,或者在導演心目中,女性都是安安靜靜站在身後,用最大的善良接納男性的迴歸。

從《人在囧途》到《囧媽》:徐崢電影裡,三個關於“自我”的解讀

然而,生活當中卻絕非如此。不論男性女性都應該知道,<strong>不會有人永遠在原地等你,有些矛盾一旦發生,就不會再有重來的機會。

因此,堅守自我,才在生活當中顯得那麼的重要與珍貴。

因為有些東西,一旦失去,就永遠不可能再重來。

同樣,《囧媽》裡也對這一慣常結局做了顛覆性處理。沒有破鏡重圓,沒有回頭是岸,一別兩寬、各自安好,就已經是最好的結局。

04 普通人可以從中領悟到什麼?

徐崢的“囧系列”之所以一直以來都收到觀眾們的歡迎,熱度不減,就是因為它關注的是我們千千萬萬個普通小人物。那麼,除了看電影開心地笑一笑,我們普通人可以從關於“自我”的解讀中領悟到什麼?

首先,要清楚什麼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 “囧系列”裡面的主人公往往是被世俗意義上的成功或者是貪戀矇蔽了雙眼,想要賺很多的錢,想要獲得投資人的青睞、想要更跟年輕漂亮的情人在一起……這些真的是我們最重要的嗎?如果因為這些而拋棄了親情、家庭、婚姻,到底是不是值得?

從《人在囧途》到《囧媽》:徐崢電影裡,三個關於“自我”的解讀

其次,逃避永遠不會比面對更有用。重建是一個痛苦的過程,但也是真正有效的方法。泰戈爾曾說過:不要讓我祈求免遭危難,而是讓我能大膽地面對它們。徐朗也好,徐來也好,徐伊萬也罷,我們所有的普通人也一樣,直面自己的內心,丟掉那些我們用以包裹自己、隔離自己的外衣,要相信,逃避永遠不會比面對更有用。

最後,不忘初心,方得始終。這雖然是一句被重複了很多遍的話,但一定是一句有用的話。這個世界變化太快,慾望太大,誘惑太多,如果徐朗下一次有更重要的投資項目呢?如果徐來又一次對平淡的生活感到疲倦呢?如果徐伊萬在今後的生活依舊執著於自己對親情的認知呢?<strong>徐朗也好,徐來也好,徐伊萬也罷,但願我們每一個人都能明白,這個世界唯一不變的,只有自己對初心的堅守。


丨作者:李李公子,自由撰稿人。八卦情感,閱讀人生,與你分享生活中的每一分愛恨。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