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的師傅到底是誰?

葉簫陵


水鏡先生對諸葛亮確有知遇之恩,但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大多數人的成功,都並非只靠一個人的教導。若論諸葛亮師傅到底是誰,則有兩個時期可差究。

一:幼年時期--諸葛玄

181年,諸葛亮生於漢靈帝時期。先說明一個問題:諸葛亮不光不是窮秀才,而且還是豪門世家。其先祖諸葛豐在漢元帝時期,曾做到司隸校尉,是相當於現在中央紀檢委的。

《漢書》有詳細記載:“諸葛豐字少季,琅琊人也。以明經為郡文學,名特立剛直。禹貢為御史大夫,除豐為屬,舉侍御史。元帝擢為司隸校尉,刺舉無所避……”

其父親諸葛珪,當時在泰山做郡丞,相當於地方二把手。諸葛亮可謂是接受了非常良好的幼兒教育,但不幸的是,諸葛亮三歲喪母,八歲喪父。隨後便被在當時是豫章太守的叔父,諸葛玄接替照料。

\t《三國志.諸葛亮傳》同樣有記載:“亮早孤,從父(諸葛)玄為袁術所署豫章太守,玄將亮及亮弟均之官。會漢朝更選朱皓代玄。玄素與荊州牧劉表有舊,往依之。玄卒,亮躬耕隴畝,好為梁父吟。”

諸葛玄,最早在劉表手下做屬隸(也算是貼身官員),後來被袁術推薦做豫章太守。但是好景不長,諸葛玄被東漢朝廷派來的朱皓代替。只好再次投奔劉表,兩年之後諸葛玄死在荊州。這時諸葛亮17歲。

也就是說諸葛亮在17歲之前,整個的啟蒙教育都是在家族裡形成的。八歲到十七歲的黃金學習階段都是在跟隨諸葛玄,並且在隱居南陽的時候,就已經“好為梁父吟”,有了一定的學識。所以諸葛玄就算沒有絕頂的聰明才智,也會對諸葛亮的處事風格產生一定影響,絕對稱得上諸葛亮的第一任老師。

二:青年時期--司馬徽、龐德公、鄧公玖、黃承彥

197年,失去依靠的諸葛亮,帶領弟妹,移居南陽,耕種為生。

《三國志.諸葛亮傳》記載:“(諸葛亮)身高八尺,每自比於管仲樂毅,時人莫許之也。惟博陵崔州平、潁川徐庶元直與亮友善 ,謂為信然。”

也就是說,諸葛亮南陽耕種十年,空餘時間仍與當地名士,崔州平、徐庶等人密切來往。但這段時間,正史並沒有詳細記載,只有野史還流傳著不少美談。

水鏡先生司馬徽,是當地的名汝,被譽為南州冠冕。俯上聚集了一眾頂級名士大佬,包括後來向劉備舉薦的徐庶。他對諸葛亮更是有絕對的知遇之恩,不僅向諸葛亮提供了學習交流的平臺,還向諸葛亮推薦了三位老師:荊州名士龐德公、襄陽名士黃承彥、汝南靈山的世外高人鄧公玖

。這期間諸葛亮極其好學,並善於討論時事,在上層圈子享有十足的名譽。其中黃承彥更是將女兒黃月英許配給諸葛亮,這就讓諸葛亮更加有了第一手的時政消息,確立了更加宏大的世界觀。

直到十年後的207年,劉備聽從徐庶推薦,三顧茅廬請諸葛孔明出山。

十年時間,諸葛亮早已不是當初的小毛孩,是用《隆中對》來表現自己才氣的

古代人尊師重教,諸葛亮能獲得這多名士的認可和傾囊相授,離不開貴人相助,更離不開自己的努力付出!


御史臺阿立


諸葛亮的師傅是水鏡先生司馬徽。

拓展資料

司馬徽(?—208年),字德操,潁川陽翟(今河南禹州)人。東漢末年名士,精通道學、奇門、兵法、經學。有“水鏡先生”之稱。

司馬徽為人清雅,學識廣博,有知人之明,並向劉備推薦了諸葛亮、龐統等人,受到世人的敬重。

司馬徽,字德操,潁川陽翟(今河南禹州)人。為人清高拔俗,學識廣博,有知人論世、鑑別人才的能力,受到世人的敬重。

司馬徽博學多識,精通道學、奇門、兵法、經學,在荊州時與漢末名士宋忠齊名。荊州南陽人劉廙、襄陽人向朗就曾經是司馬徽的學生;[4][5]益州涪人尹默、李仁因為益州只流行今文經學,特意來荊州從司馬徽、宋忠學習古文經學。

水鏡先生是諸葛亮的老師!水鏡先生 據史書三國志記載,龐德公稱諸葛亮為臥龍,龐統為鳳雛,司馬徽為水鏡(三國志·襄陽記),其中司馬徽清雅有知人鑑(三國志·蜀書·龐統傳),龐統十八歲時曾會見過司馬徽,劉備會見司馬徽時,司馬徽曾向其推薦諸葛亮和龐統。




小小花er


知道三國的人肯定知道諸葛亮,諸葛亮,字孔明,號臥龍,人稱諸葛孔明,在三國那個群星閃耀的時代,諸葛亮散發的光芒無疑是最閃耀的那顆,不管是我們所熟知的草船借箭,還是五丈原七星燈續命,都讓諸葛亮蒙上了一層一層的神秘色彩,那麼,這麼一個大牛,是誰教導的呢?換句話說就是他的師傅又是誰呢?每一個傳奇人物都會有一個傳奇的故事,諸葛亮也不例外,原來,諸葛亮只是山間的一個放牛娃,不知哪裡來的神秘道士,發現諸葛亮天資聰穎,頗具慧根,便動了收徒之心,在諸葛亮稟告了道士想收徒之事後,便隨著老道在山間習大道耳。

轉眼間七八年過去了,諸葛亮也習得一定的術法,懂得一些平定天下的良策。這一日,諸葛亮在山間習術法的時候,碰見一個妙齡女子。一個懵懂無知的少年瞬間被其迷住了,也就荒廢了學業,整日與女子廝混。老道是一個追求大道的人,自然見不得諸葛亮這樣,便嚴懲了諸葛亮,並告誡諸葛亮,大丈夫,當志在四方,何以如此?諸葛亮幡然醒悟,也就不和那女子來往,在功課方面,更加用功,幾年後,也就出山,遊歷人世間。這算是坊間對諸葛亮師傅描述的最出神的,但是諸葛亮的師傅還是有史可考的。

水鏡先生司馬徽應是諸葛亮的第一個師傅。在劉備尋覓天下人才的時候,也是司馬徽將諸葛亮介紹給劉備的,這才有後來的三顧茅廬。那麼司馬徽這個人怎麼樣呢?為什麼說他是諸葛亮的師傅呢?司馬徽是三國時期的大儒,一生不偏向於任何一方,甚至司馬懿還是其侄子,其門下弟子有龐統,徐庶等,這些可都是分佈在不同的陣營中的大家,可以說,司馬徽就是那個時候的鬼谷子。諸葛亮在司馬徽這兒習得本事也就離去了,隨後司馬徽似乎故意的將不同的人安排給不同的將相。所以有的網友說三國其實是司馬徽下的一盤棋,只不過是以人作為棋子罷了。

諸葛亮還有一個比較認可的師傅,他就是其岳父黃承彥了。諸葛亮一生傳世的不少,出名的就有八卦圖,而八卦圖的出處就是黃承彥,正因為黃承彥傳給諸葛亮八卦圖,後來才能事無鉅細的將八卦圖介紹給陸游。那麼兩人又是怎麼相識的呢?原來黃承彥也是當時不出世的隱士,諸葛亮在其父死後,也就隱士不出,於是便和黃承彥一來二去熟悉了,最後黃承彥傳授其八卦圖。

那麼說了黃承彥就不得不說其女兒,黃承彥有一個長相醜陋,但是極其博學的女兒,在和諸葛亮的相處中,認為其不拘小節,便將其女許配給諸葛亮,諸葛亮起初還是不願意的,誰不願意娶個好看的老婆。有一次,諸葛亮去拜訪黃承彥,被一隻長相奇特的狗嚇得不得了,詢問才知道,是那女子製造的木狗,這一手可讓諸葛亮折服了,也就娶了黃承彥的女兒,自然黃承彥的女兒也就成了諸葛亮第三個老師。她教諸葛亮奇門遁甲之術,這才有後來的北伐時出名的‘木牛流馬’。雖然諸葛亮的師傅眾說紛紜,但是,一代大牛,其師傅必然也不簡單吧。








一缸歷史


諸葛亮的師傅其實很多,並不是只有司馬徽,龐德公。

一個人的成功並不是靠著他師傅,而是靠著自己的努力以及書上的那些至理名言,諸葛亮真正的師傅其實就是書上的那些人,以及生活中給予他教誨的人。

諸葛亮書中的師傅有張良,姜子牙,樂毅,管仲。

諸葛亮本來是南陽中一個非常貧窮的寒士子,可是他有著自己的志氣,他認為他自己能夠做到古代賢良能夠做的事情。亂世出英雄,現在已經到了亂世的時候了,像這些人都是憑藉著自己的能力幫助自己的軍王實現了統一天下的重任,而諸葛亮也非常高興,他有一天能夠做到和他們一樣的事情。


像張良他是幫助了漢高帝,做了一個偉業,張良當初也只是一個只會讀書的人,但是因為遇到了劉邦,友邦看上了他認為張良是真正的謀士,最終是在張良的幫助下取得了第一眼,就像千里馬遇到了伯樂,伯樂因為有了千里馬而成就了自己的名聲,他們兩個是相互作用的。

諸葛亮用這樣的事蹟來激勵自己,更重要的是他們的成功都是有原因的,史書上的記載,讓諸葛亮喜歡上了讀書,尤其是研究那些兵法,才能夠使自己擁有奪取天下的能力。還有這些人也喜歡寫書,像姜子牙的話曾經也寫下了《太公兵法》,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兵書,諸葛亮曾經就讀過,必須要熟讀兵法才能夠掌握一支真正的軍隊,而一支強大軍隊就能夠決定在亂世之中的地位。



諸葛亮身邊的師傅有他的媳婦,岳父,還有他真正的師傅龐德公,司馬徽

其實司馬並不是他真正的師傅,但是司馬徽是賞識諸葛亮的能力的,要不是他把諸葛亮推薦給劉備的話,諸葛亮也不會擁有這麼好的人生。司馬徽又叫做水鏡先生,是因為他能夠看穿,很多人知道很多人能力,很多人都是通過他回看了一下,就知道自己有多少,就像曹操曾經拜訪過他,最後得到了一句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從而提高了曹操的名聲。



而諸葛亮也是得到了他的賞識,最後被推薦給了劉備,這個人非常厲害,他知道三國之中的結局也看穿了很多的事情,但是他並沒有去幫助任何人,反而是讓這些英雄得到了重用,從而開始了繽紛色彩的三國。


那諸葛亮這一身的才能但是因為他是否判的公是一個修仙的人能夠知道一些造化奪天的事情,傳授了諸葛亮很多知識,不然諸葛亮也不可能在三國之中表現的這麼神奇,能夠借東風,最後是火燒赤壁,有很多很多傳說,這個都是來自於他師傅龐德公的教誨。

除了他師傅的話,諸葛亮的很多事情都還要討教他的岳父,還有他的妻子,他們兩個也是一個非常厲害的人,諸葛亮的岳父曾經是諸葛亮的師傅,非常的看重諸葛亮,最後是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了諸葛亮,而自己的女兒也是非常聰明的,不僅是輔佐諸葛亮把軍事都弄的很好,而且照顧家也很不錯。


汪公說歷史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身為一代閒相,諸葛亮的歷史成就很高。但凡一個人很成功,人們都要追問這個人的出處,尤其要問他的本事從哪裡來?是跟誰學的?是不是有個厲害的師傅?那諸葛亮的師傅到底是誰呢?

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根本。諸葛亮出身琅琊諸葛氏,是司隸校尉諸葛豐的後代,官宦人家且書香門第,諸葛一族的家風很好,教育出來的孩子都很優秀,同時代不只諸葛亮知名,胞兄諸葛瑾、族弟諸葛誕的成就也不低。三歲喪母,八歲喪父,差點成了孤兒的諸葛亮有一個好叔父諸葛玄,他不僅受到了叔父的言傳身教,還被帶到了後來的發跡之地荊州。

交朋友很重要。年青的諸葛亮選擇崔州平、徐元直、石廣元、孟公威做朋友,崔州平是前太尉崔烈的兒子,徐元直有遊俠之風,石廣元是潁川一族,孟公威想做一個隱士,和這些人交往,諸葛亮大大開闊了眼界。

聯姻也是為了學習。 “聞君擇婦,身有醜女,黃頭黑色,而才堪配。” 這是黃承彥說給未來女婿的話。不討論黃月英醜女與否,反正諸葛亮通過黃承彥瞭解了荊州名士上層。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行萬里路不如閱人無數,閱人無數不如名師指路。黃承彥、司馬徽、龐德公的指點讓諸葛亮少走了許多彎路。多說一句司馬徽(水鏡先生)一點指點過諸葛亮,就像指點鳳雛龐統一樣,而且司馬徽一定很欣賞諸葛亮,所以才向劉備推薦。

師傅領進門,修行靠個人。儘管諸葛亮有各種機緣,但也離不開他個人的努力和胸中的抱負。“亮躬耕隴畝,好為《梁父吟》。”“每自比管仲、樂毅。”漢末亂世,沒有靠著關係進入荊州高層,而是選擇劉備,“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

通過一番深挖諸葛亮的師傅到底是誰,可能讓大家有些失望,並沒有一個類似於鬼谷子式的師傅出現。但這就是大多成功人士的現實,“有狀元學生,沒有狀元先生。”


潮白評論


建安四年(199),19歲的諸葛亮與友人徐庶等從師於水鏡先生司馬徽。司馬徽(?—208年),字德操,潁川陽翟(今河南禹州)人。東漢末年名士,精通經學。有“水鏡先生”之稱。司馬徽為人清雅,有知人之明,其才華始終未得施展,一生湮沒不彰。

司馬徽是三國時期當之無愧的第一伯樂,時人稱之為水鏡先生。史稱其“一生清雅,善知人”。 放眼能人輩出、賢士群星燦爛的三國,在發現人才方面,無人能與諸葛亮的師傅司馬徽比肩。

諸葛亮的師傅司馬徽慧眼獨具,他第一個說出“臥龍、鳳雛,兩人得一,可安天下”,並把“臥龍”諸葛亮、“鳳雛”龐統、徐庶三位曠世奇才都推薦給了求賢的劉備,可謂功高至偉。

司馬徽博學多識,精通道學、奇門、兵法、經學,在荊州時與漢末名士宋忠齊名。荊州南陽人劉廙、襄陽人向朗就曾經是司馬徽的學生,益州涪人尹默、李仁因為益州只流行今文經學,特意來荊州從司馬徽、宋忠學習古文經學。

漢末士人大多追逐功名,各奔其主,而諸葛亮、龐統卻隱居在襄、漢之間,淡泊名利,不輕易投靠他人。

還一說是他的岳父黃承彥.諸葛亮青年時期在荊州,交遊甚廣,和司馬徽、龐德公、龐統、徐庶、孟公威、石廣元乃至岳父黃承彥等經常交流,這些人不能說是諸葛亮的老師,也在師友之間,互相影響,互相促進。


建設者築跡


紅辰夢劫,法力無邊。

諸葛亮,字孔明,號臥龍,漢族,徐州琅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散文家、書法家、發明家。

陳壽《隆中對·亮躬耕隴畝》一文中提到,“身長八尺,每自比於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惟博陵崔州平、潁川徐庶元直與亮友善,謂為信然。”

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但他的師傅在正史中卻沒有明確的記載。

1、自古以來中國人對師生之間的關係特別看重,侍師如父也不為過。諸葛亮真正的啟蒙老師是他的叔父諸葛玄,諸葛亮父母早逝,是由叔父帶大的。

諸葛玄,琅邪陽都(今山東沂南)人,西漢司隸校尉諸葛豐的後代,三國蜀漢丞相諸葛亮的叔父,曾為袁術的屬吏,東漢末年官員,官至豫章太守。後來漢朝廷派人取代了其豫章太守的職務,諸葛玄就帶著諸葛亮等到襄陽投靠了荊州劉表,最後死在了荊州。

2、與荊州名士司馬徽(水鏡先生)、黃承彥、龐德公三人亦師亦友,讓諸葛亮受益匪淺。有句話說得好,“你能成為什麼樣的人,看你的朋友圈就知道了。”

人一生的成就來自於你所處的圈子,假如你身邊的朋友都是一群文盲,大字不識一個,那麼你會覺得自己初中畢業很了不起了,自覺高人一等了。

再比如你高中文化,突然某天進入了某個博士交流群,你會發現他們說的話你壓根聽不懂。想要融入到他們的圈子,你就必須多看書,查閱資料,那麼學的東西多了,以前苦苦等待的機遇總會不期而至。

3、諸葛亮在司馬徽、黃承彥、龐德公三人門下學習的時候,認識了很多志同道合的同窗,這些同窗中沒有一個等閒之輩,崔州平、石廣元、徐庶、孟公威,後來又認識了“鳳雛”龐統。

這從另一個角度說明了圈子的重要性。


紅辰夢劫


諸葛亮,看過三國的人無人不知,可是很少有人知道他的師傅是誰,諸葛亮的師傅是司馬徽,在三國時期也是很厲害的一個大人物,被後人稱之為“水鏡先生”。三國時期人才輩出,諸葛亮他無後從師於司馬徽、黃承彥、封公玖等人。當時諸葛亮交友廣泛,可以說是天南地北都有他的朋友。當時跟著司馬徽學習韜略,而封公玖主要負責教天文地理,陣法和機關由黃承彥教授。諸葛亮在司馬徽身上學到的東西最多。

司馬徽是一位很有才華和能力的人,他也是諸葛亮的伯樂先生,他不光教出諸葛亮這位優秀的學生,在三國還有一位很有名的徒弟,那就是龐統。

司馬徽同時也是道教代表人物,當年諸葛亮出師的時候,他對諸葛亮給予很高的厚望,在司馬徽心中,他唯一承認的兩位徒弟就是諸葛亮和龐統。


歷史鑑論


諸葛亮的師傅是司馬徽,在三國時期很厲害的一個人物,被人稱為“水鏡先生”。三國本是一個風雲變幻的時代,這個時期有才的人物比比皆是,有文臣武將,也有當世名士等。諸葛亮是一個很精明的人,他先後從師於司馬徽、黃承彥、封公玖等人。

  諸葛亮交友極其廣泛,可以說天南地北都有他的朋友。諸葛亮跟著司馬徽學習韜略,而封公玖主要負責教天文地理,其陣法和機關由黃承彥教學。在諸葛亮師傅中,其中在司馬徽的身上學到的東西最多。

  司馬徽是一位很有才華和能力的人,他也是諸葛亮的伯樂先生,他不光教出了諸葛亮這位優秀的徒弟,在三國很有名的龐統其實也是他的徒弟。

  司馬徽是道教的代表人物,當然他也是一位中庸之人。當年諸葛亮出師的時候,他對諸葛亮給予很高的厚望,雖然當時諸葛亮沒有得到司馬徽的同意就出師了,但在司馬徽的心中他唯一承認的兩位徒弟就是諸葛亮和龐統。


情之夢傷


諸葛亮的啟蒙荊州龐德公。

可能知道龐德公的朋友很多,但瞭解龐德公與諸葛亮關係的人就為數不多了,龐德公正是諸葛亮二姐夫的親爹,二人之間有著這麼一層微妙的親戚關係。

咱先說說龐德公,這老頭學識非常淵博,在荊州地區享有盛譽,龐家在荊州那絕對是響噹噹的名門大族。可能有的朋友會說了,既然他那麼牛叉,為什麼出道混社會?

人的志向各有不同,有人追求功名利祿,有人喜歡清歡寡慾,龐德公不出道,並不代表他沒有混社會的能力。荊州牧劉表多次請他出山,龐德公不為所動,這劉表不死心,最後親自還跑了一趟,結果碰了一鼻子灰。

由此可見,龐德公重才學輕名利,無心仕途。此時的諸葛亮正值青年,青年嘛肯定是喜歡到處遊蕩,姐姐家肯定是常去,去了之後就往龐德公的屋子裡跑。每次見了龐德公,諸葛亮總是“獨拜床下”,你看看,這該有多恭敬。

在一來二往的交往過程中,龐德公對諸葛亮的才學和志向有了比較全面的瞭解和認識。二人見面後,究竟探討些什麼問題,史書並未記載。

但我想,兩個聰明人坐在一起,討論的肯定是“大”問題,如各路諸侯中誰是潛力股啊?這好端端的漢家天下為何淪落至此啊?這豪傑紛爭,究竟何人才能笑到最後啊?如何才能看一個人有沒有出息啊?說不定,如“隆中對”這種大戰略,諸葛亮和龐德公商討了不知幾十回。

也就是說,在諸葛亮知識結構形成的過程中,龐德公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雖然二人並無師徒之名,但早已形成先生和學生之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