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的师傅到底是谁?

叶箫陵


水镜先生对诸葛亮确有知遇之恩,但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大多数人的成功,都并非只靠一个人的教导。若论诸葛亮师傅到底是谁,则有两个时期可差究。

一:幼年时期--诸葛玄

181年,诸葛亮生于汉灵帝时期。先说明一个问题:诸葛亮不光不是穷秀才,而且还是豪门世家。其先祖诸葛丰在汉元帝时期,曾做到司隶校尉,是相当于现在中央纪检委的。

《汉书》有详细记载:“诸葛丰字少季,琅琊人也。以明经为郡文学,名特立刚直。禹贡为御史大夫,除丰为属,举侍御史。元帝擢为司隶校尉,刺举无所避……”

其父亲诸葛珪,当时在泰山做郡丞,相当于地方二把手。诸葛亮可谓是接受了非常良好的幼儿教育,但不幸的是,诸葛亮三岁丧母,八岁丧父。随后便被在当时是豫章太守的叔父,诸葛玄接替照料。

\t《三国志.诸葛亮传》同样有记载:“亮早孤,从父(诸葛)玄为袁术所署豫章太守,玄将亮及亮弟均之官。会汉朝更选朱皓代玄。玄素与荆州牧刘表有旧,往依之。玄卒,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诸葛玄,最早在刘表手下做属隶(也算是贴身官员),后来被袁术推荐做豫章太守。但是好景不长,诸葛玄被东汉朝廷派来的朱皓代替。只好再次投奔刘表,两年之后诸葛玄死在荆州。这时诸葛亮17岁。

也就是说诸葛亮在17岁之前,整个的启蒙教育都是在家族里形成的。八岁到十七岁的黄金学习阶段都是在跟随诸葛玄,并且在隐居南阳的时候,就已经“好为梁父吟”,有了一定的学识。所以诸葛玄就算没有绝顶的聪明才智,也会对诸葛亮的处事风格产生一定影响,绝对称得上诸葛亮的第一任老师。

二:青年时期--司马徽、庞德公、邓公玖、黄承彦

197年,失去依靠的诸葛亮,带领弟妹,移居南阳,耕种为生。

《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诸葛亮)身高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许之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 ,谓为信然。”

也就是说,诸葛亮南阳耕种十年,空余时间仍与当地名士,崔州平、徐庶等人密切来往。但这段时间,正史并没有详细记载,只有野史还流传着不少美谈。

水镜先生司马徽,是当地的名汝,被誉为南州冠冕。俯上聚集了一众顶级名士大佬,包括后来向刘备举荐的徐庶。他对诸葛亮更是有绝对的知遇之恩,不仅向诸葛亮提供了学习交流的平台,还向诸葛亮推荐了三位老师:荆州名士庞德公、襄阳名士黄承彦、汝南灵山的世外高人邓公玖

。这期间诸葛亮极其好学,并善于讨论时事,在上层圈子享有十足的名誉。其中黄承彦更是将女儿黄月英许配给诸葛亮,这就让诸葛亮更加有了第一手的时政消息,确立了更加宏大的世界观。

直到十年后的207年,刘备听从徐庶推荐,三顾茅庐请诸葛孔明出山。

十年时间,诸葛亮早已不是当初的小毛孩,是用《隆中对》来表现自己才气的

古代人尊师重教,诸葛亮能获得这多名士的认可和倾囊相授,离不开贵人相助,更离不开自己的努力付出!


御史台阿立


诸葛亮的师傅是水镜先生司马徽。

拓展资料

司马徽(?—208年),字德操,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东汉末年名士,精通道学、奇门、兵法、经学。有“水镜先生”之称。

司马徽为人清雅,学识广博,有知人之明,并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庞统等人,受到世人的敬重。

司马徽,字德操,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为人清高拔俗,学识广博,有知人论世、鉴别人才的能力,受到世人的敬重。

司马徽博学多识,精通道学、奇门、兵法、经学,在荆州时与汉末名士宋忠齐名。荆州南阳人刘廙、襄阳人向朗就曾经是司马徽的学生;[4][5]益州涪人尹默、李仁因为益州只流行今文经学,特意来荆州从司马徽、宋忠学习古文经学。

水镜先生是诸葛亮的老师!水镜先生 据史书三国志记载,庞德公称诸葛亮为卧龙,庞统为凤雏,司马徽为水镜(三国志·襄阳记),其中司马徽清雅有知人鉴(三国志·蜀书·庞统传),庞统十八岁时曾会见过司马徽,刘备会见司马徽时,司马徽曾向其推荐诸葛亮和庞统。




小小花er


知道三国的人肯定知道诸葛亮,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人称诸葛孔明,在三国那个群星闪耀的时代,诸葛亮散发的光芒无疑是最闪耀的那颗,不管是我们所熟知的草船借箭,还是五丈原七星灯续命,都让诸葛亮蒙上了一层一层的神秘色彩,那么,这么一个大牛,是谁教导的呢?换句话说就是他的师傅又是谁呢?每一个传奇人物都会有一个传奇的故事,诸葛亮也不例外,原来,诸葛亮只是山间的一个放牛娃,不知哪里来的神秘道士,发现诸葛亮天资聪颖,颇具慧根,便动了收徒之心,在诸葛亮禀告了道士想收徒之事后,便随着老道在山间习大道耳。

转眼间七八年过去了,诸葛亮也习得一定的术法,懂得一些平定天下的良策。这一日,诸葛亮在山间习术法的时候,碰见一个妙龄女子。一个懵懂无知的少年瞬间被其迷住了,也就荒废了学业,整日与女子厮混。老道是一个追求大道的人,自然见不得诸葛亮这样,便严惩了诸葛亮,并告诫诸葛亮,大丈夫,当志在四方,何以如此?诸葛亮幡然醒悟,也就不和那女子来往,在功课方面,更加用功,几年后,也就出山,游历人世间。这算是坊间对诸葛亮师傅描述的最出神的,但是诸葛亮的师傅还是有史可考的。

水镜先生司马徽应是诸葛亮的第一个师傅。在刘备寻觅天下人才的时候,也是司马徽将诸葛亮介绍给刘备的,这才有后来的三顾茅庐。那么司马徽这个人怎么样呢?为什么说他是诸葛亮的师傅呢?司马徽是三国时期的大儒,一生不偏向于任何一方,甚至司马懿还是其侄子,其门下弟子有庞统,徐庶等,这些可都是分布在不同的阵营中的大家,可以说,司马徽就是那个时候的鬼谷子。诸葛亮在司马徽这儿习得本事也就离去了,随后司马徽似乎故意的将不同的人安排给不同的将相。所以有的网友说三国其实是司马徽下的一盘棋,只不过是以人作为棋子罢了。

诸葛亮还有一个比较认可的师傅,他就是其岳父黄承彦了。诸葛亮一生传世的不少,出名的就有八卦图,而八卦图的出处就是黄承彦,正因为黄承彦传给诸葛亮八卦图,后来才能事无巨细的将八卦图介绍给陆游。那么两人又是怎么相识的呢?原来黄承彦也是当时不出世的隐士,诸葛亮在其父死后,也就隐士不出,于是便和黄承彦一来二去熟悉了,最后黄承彦传授其八卦图。

那么说了黄承彦就不得不说其女儿,黄承彦有一个长相丑陋,但是极其博学的女儿,在和诸葛亮的相处中,认为其不拘小节,便将其女许配给诸葛亮,诸葛亮起初还是不愿意的,谁不愿意娶个好看的老婆。有一次,诸葛亮去拜访黄承彦,被一只长相奇特的狗吓得不得了,询问才知道,是那女子制造的木狗,这一手可让诸葛亮折服了,也就娶了黄承彦的女儿,自然黄承彦的女儿也就成了诸葛亮第三个老师。她教诸葛亮奇门遁甲之术,这才有后来的北伐时出名的‘木牛流马’。虽然诸葛亮的师傅众说纷纭,但是,一代大牛,其师傅必然也不简单吧。








一缸历史


诸葛亮的师傅其实很多,并不是只有司马徽,庞德公。

一个人的成功并不是靠着他师傅,而是靠着自己的努力以及书上的那些至理名言,诸葛亮真正的师傅其实就是书上的那些人,以及生活中给予他教诲的人。

诸葛亮书中的师傅有张良,姜子牙,乐毅,管仲。

诸葛亮本来是南阳中一个非常贫穷的寒士子,可是他有着自己的志气,他认为他自己能够做到古代贤良能够做的事情。乱世出英雄,现在已经到了乱世的时候了,像这些人都是凭借着自己的能力帮助自己的军王实现了统一天下的重任,而诸葛亮也非常高兴,他有一天能够做到和他们一样的事情。


像张良他是帮助了汉高帝,做了一个伟业,张良当初也只是一个只会读书的人,但是因为遇到了刘邦,友邦看上了他认为张良是真正的谋士,最终是在张良的帮助下取得了第一眼,就像千里马遇到了伯乐,伯乐因为有了千里马而成就了自己的名声,他们两个是相互作用的。

诸葛亮用这样的事迹来激励自己,更重要的是他们的成功都是有原因的,史书上的记载,让诸葛亮喜欢上了读书,尤其是研究那些兵法,才能够使自己拥有夺取天下的能力。还有这些人也喜欢写书,像姜子牙的话曾经也写下了《太公兵法》,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兵书,诸葛亮曾经就读过,必须要熟读兵法才能够掌握一支真正的军队,而一支强大军队就能够决定在乱世之中的地位。



诸葛亮身边的师傅有他的媳妇,岳父,还有他真正的师傅庞德公,司马徽

其实司马并不是他真正的师傅,但是司马徽是赏识诸葛亮的能力的,要不是他把诸葛亮推荐给刘备的话,诸葛亮也不会拥有这么好的人生。司马徽又叫做水镜先生,是因为他能够看穿,很多人知道很多人能力,很多人都是通过他回看了一下,就知道自己有多少,就像曹操曾经拜访过他,最后得到了一句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从而提高了曹操的名声。



而诸葛亮也是得到了他的赏识,最后被推荐给了刘备,这个人非常厉害,他知道三国之中的结局也看穿了很多的事情,但是他并没有去帮助任何人,反而是让这些英雄得到了重用,从而开始了缤纷色彩的三国。


那诸葛亮这一身的才能但是因为他是否判的公是一个修仙的人能够知道一些造化夺天的事情,传授了诸葛亮很多知识,不然诸葛亮也不可能在三国之中表现的这么神奇,能够借东风,最后是火烧赤壁,有很多很多传说,这个都是来自于他师傅庞德公的教诲。

除了他师傅的话,诸葛亮的很多事情都还要讨教他的岳父,还有他的妻子,他们两个也是一个非常厉害的人,诸葛亮的岳父曾经是诸葛亮的师傅,非常的看重诸葛亮,最后是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诸葛亮,而自己的女儿也是非常聪明的,不仅是辅佐诸葛亮把军事都弄的很好,而且照顾家也很不错。


汪公说历史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身为一代闲相,诸葛亮的历史成就很高。但凡一个人很成功,人们都要追问这个人的出处,尤其要问他的本事从哪里来?是跟谁学的?是不是有个厉害的师傅?那诸葛亮的师傅到底是谁呢?

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根本。诸葛亮出身琅琊诸葛氏,是司隶校尉诸葛丰的后代,官宦人家且书香门第,诸葛一族的家风很好,教育出来的孩子都很优秀,同时代不只诸葛亮知名,胞兄诸葛瑾、族弟诸葛诞的成就也不低。三岁丧母,八岁丧父,差点成了孤儿的诸葛亮有一个好叔父诸葛玄,他不仅受到了叔父的言传身教,还被带到了后来的发迹之地荆州。

交朋友很重要。年青的诸葛亮选择崔州平、徐元直、石广元、孟公威做朋友,崔州平是前太尉崔烈的儿子,徐元直有游侠之风,石广元是颍川一族,孟公威想做一个隐士,和这些人交往,诸葛亮大大开阔了眼界。

联姻也是为了学习。 “闻君择妇,身有丑女,黄头黑色,而才堪配。” 这是黄承彦说给未来女婿的话。不讨论黄月英丑女与否,反正诸葛亮通过黄承彦了解了荆州名士上层。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黄承彦、司马徽、庞德公的指点让诸葛亮少走了许多弯路。多说一句司马徽(水镜先生)一点指点过诸葛亮,就像指点凤雏庞统一样,而且司马徽一定很欣赏诸葛亮,所以才向刘备推荐。

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尽管诸葛亮有各种机缘,但也离不开他个人的努力和胸中的抱负。“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每自比管仲、乐毅。”汉末乱世,没有靠着关系进入荆州高层,而是选择刘备,“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通过一番深挖诸葛亮的师傅到底是谁,可能让大家有些失望,并没有一个类似于鬼谷子式的师傅出现。但这就是大多成功人士的现实,“有状元学生,没有状元先生。”


潮白评论


建安四年(199),19岁的诸葛亮与友人徐庶等从师于水镜先生司马徽。司马徽(?—208年),字德操,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东汉末年名士,精通经学。有“水镜先生”之称。司马徽为人清雅,有知人之明,其才华始终未得施展,一生湮没不彰。

司马徽是三国时期当之无愧的第一伯乐,时人称之为水镜先生。史称其“一生清雅,善知人”。 放眼能人辈出、贤士群星灿烂的三国,在发现人才方面,无人能与诸葛亮的师傅司马徽比肩。

诸葛亮的师傅司马徽慧眼独具,他第一个说出“卧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并把“卧龙”诸葛亮、“凤雏”庞统、徐庶三位旷世奇才都推荐给了求贤的刘备,可谓功高至伟。

司马徽博学多识,精通道学、奇门、兵法、经学,在荆州时与汉末名士宋忠齐名。荆州南阳人刘廙、襄阳人向朗就曾经是司马徽的学生,益州涪人尹默、李仁因为益州只流行今文经学,特意来荆州从司马徽、宋忠学习古文经学。

汉末士人大多追逐功名,各奔其主,而诸葛亮、庞统却隐居在襄、汉之间,淡泊名利,不轻易投靠他人。

还一说是他的岳父黄承彦.诸葛亮青年时期在荆州,交游甚广,和司马徽、庞德公、庞统、徐庶、孟公威、石广元乃至岳父黄承彦等经常交流,这些人不能说是诸葛亮的老师,也在师友之间,互相影响,互相促进。


建设者筑迹


红辰梦劫,法力无边。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

陈寿《隆中对·亮躬耕陇亩》一文中提到,“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但他的师傅在正史中却没有明确的记载。

1、自古以来中国人对师生之间的关系特别看重,侍师如父也不为过。诸葛亮真正的启蒙老师是他的叔父诸葛玄,诸葛亮父母早逝,是由叔父带大的。

诸葛玄,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人,西汉司隶校尉诸葛丰的后代,三国蜀汉丞相诸葛亮的叔父,曾为袁术的属吏,东汉末年官员,官至豫章太守。后来汉朝廷派人取代了其豫章太守的职务,诸葛玄就带着诸葛亮等到襄阳投靠了荆州刘表,最后死在了荆州。

2、与荆州名士司马徽(水镜先生)、黄承彦、庞德公三人亦师亦友,让诸葛亮受益匪浅。有句话说得好,“你能成为什么样的人,看你的朋友圈就知道了。”

人一生的成就来自于你所处的圈子,假如你身边的朋友都是一群文盲,大字不识一个,那么你会觉得自己初中毕业很了不起了,自觉高人一等了。

再比如你高中文化,突然某天进入了某个博士交流群,你会发现他们说的话你压根听不懂。想要融入到他们的圈子,你就必须多看书,查阅资料,那么学的东西多了,以前苦苦等待的机遇总会不期而至。

3、诸葛亮在司马徽、黄承彦、庞德公三人门下学习的时候,认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同窗,这些同窗中没有一个等闲之辈,崔州平、石广元、徐庶、孟公威,后来又认识了“凤雏”庞统。

这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圈子的重要性。


红辰梦劫


诸葛亮,看过三国的人无人不知,可是很少有人知道他的师傅是谁,诸葛亮的师傅是司马徽,在三国时期也是很厉害的一个大人物,被后人称之为“水镜先生”。三国时期人才辈出,诸葛亮他无后从师于司马徽、黄承彦、封公玖等人。当时诸葛亮交友广泛,可以说是天南地北都有他的朋友。当时跟着司马徽学习韬略,而封公玖主要负责教天文地理,阵法和机关由黄承彦教授。诸葛亮在司马徽身上学到的东西最多。

司马徽是一位很有才华和能力的人,他也是诸葛亮的伯乐先生,他不光教出诸葛亮这位优秀的学生,在三国还有一位很有名的徒弟,那就是庞统。

司马徽同时也是道教代表人物,当年诸葛亮出师的时候,他对诸葛亮给予很高的厚望,在司马徽心中,他唯一承认的两位徒弟就是诸葛亮和庞统。


历史鉴论


诸葛亮的师傅是司马徽,在三国时期很厉害的一个人物,被人称为“水镜先生”。三国本是一个风云变幻的时代,这个时期有才的人物比比皆是,有文臣武将,也有当世名士等。诸葛亮是一个很精明的人,他先后从师于司马徽、黄承彦、封公玖等人。

  诸葛亮交友极其广泛,可以说天南地北都有他的朋友。诸葛亮跟着司马徽学习韬略,而封公玖主要负责教天文地理,其阵法和机关由黄承彦教学。在诸葛亮师傅中,其中在司马徽的身上学到的东西最多。

  司马徽是一位很有才华和能力的人,他也是诸葛亮的伯乐先生,他不光教出了诸葛亮这位优秀的徒弟,在三国很有名的庞统其实也是他的徒弟。

  司马徽是道教的代表人物,当然他也是一位中庸之人。当年诸葛亮出师的时候,他对诸葛亮给予很高的厚望,虽然当时诸葛亮没有得到司马徽的同意就出师了,但在司马徽的心中他唯一承认的两位徒弟就是诸葛亮和庞统。


情之梦伤


诸葛亮的启蒙荆州庞德公。

可能知道庞德公的朋友很多,但了解庞德公与诸葛亮关系的人就为数不多了,庞德公正是诸葛亮二姐夫的亲爹,二人之间有着这么一层微妙的亲戚关系。

咱先说说庞德公,这老头学识非常渊博,在荆州地区享有盛誉,庞家在荆州那绝对是响当当的名门大族。可能有的朋友会说了,既然他那么牛叉,为什么出道混社会?

人的志向各有不同,有人追求功名利禄,有人喜欢清欢寡欲,庞德公不出道,并不代表他没有混社会的能力。荆州牧刘表多次请他出山,庞德公不为所动,这刘表不死心,最后亲自还跑了一趟,结果碰了一鼻子灰。

由此可见,庞德公重才学轻名利,无心仕途。此时的诸葛亮正值青年,青年嘛肯定是喜欢到处游荡,姐姐家肯定是常去,去了之后就往庞德公的屋子里跑。每次见了庞德公,诸葛亮总是“独拜床下”,你看看,这该有多恭敬。

在一来二往的交往过程中,庞德公对诸葛亮的才学和志向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和认识。二人见面后,究竟探讨些什么问题,史书并未记载。

但我想,两个聪明人坐在一起,讨论的肯定是“大”问题,如各路诸侯中谁是潜力股啊?这好端端的汉家天下为何沦落至此啊?这豪杰纷争,究竟何人才能笑到最后啊?如何才能看一个人有没有出息啊?说不定,如“隆中对”这种大战略,诸葛亮和庞德公商讨了不知几十回。

也就是说,在诸葛亮知识结构形成的过程中,庞德公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虽然二人并无师徒之名,但早已形成先生和学生之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