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民間流傳的飯桌講究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通過這句話我們可以看到,自古以來對飲食的重視。

在古代,我國便形成了完善的餐桌禮儀制度,後來經過孔子的傳承和發揚,歷經數千年,餐桌禮儀也成為了我國傳統禮儀的重要組成部分。

現在不管是生意往來、招待親朋等,都不斷體現著這一文化傳承,這種文化也滲透在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吃飯不出聲,筷子不敲碗等。

俗話說:“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民間流傳的飯桌講究

不但這些,餐桌文化還具體到幾個菜餚、筷子的擺法、客人位置的安排,簡單來說就是“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

下面我們具體來說一下。

菜不擺三

“菜不擺三”的意思是說在招待賓客的時候,即使只有一個人,也不能上三個菜。

這是什麼原因呢?原因有二。

1、人們在聚餐時講究好事成雙,而雙數在人們心中就是圓圓滿滿、成雙成對的寓意,所以一般是個雙數。

2、在人們祭祀的時候,通常都是擺三盤菜品,如果用三盤菜餚招待客人,客人心理會有芥蒂。

俗話說:“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民間流傳的飯桌講究

筷不成五

如果我們按照字面上理解,是筷子不能是單數五個或五雙。但其實不是的,這四個字是說的筷子的長度,在給客人筷子的時候,必須長短統一

不但如此,我們在餐前和餐後,對於筷子的擺放也不能長短不一。因為長短不一有“三長兩短”,這並不是一個吉利的寓意,如果我們不注意,可能會在無形之中得罪了客人。

俗話說:“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民間流傳的飯桌講究

除了長短方面,還有需要注意的一點是,筷子不能插在米飯上,因為在燒香的時候才會那麼做。

席不成六

這個“席不成六”是指人數,有時候並不為人所注意。

它是指用餐的人數,在餐桌上的人數一般是“八仙過海”,也就是說八個人。這是為了避免客人坐成“烏龜席”。

俗話說:“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民間流傳的飯桌講究

我們可以想象一下,如果一張桌子兩頭分別坐一個人,兩側一邊坐兩個,俯瞰這種形態,好像是一隻烏龜,雖然民間用烏龜寓意長壽,但也會讓人心裡不舒服。

“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這三條餐桌禮儀只是傳統文化一小部分,除此之外還有用餐時的禮儀、上菜的次序。

雖然社會的發展,我們的一些禮儀已經消失,但其中所反映出來的處事道理,我們應該有所瞭解。

朋友們,你們還知道有哪些禮儀?歡迎留言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